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化解读

职业化解读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化解读所谓职业化,按照社会学观点,不仅是指颁发各种职业的从业资格证,把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它还是一个知识积累度和技能专门化的过程。职业化就是责任之心、敬业之心与和谐之心的有机统一。与职业化相对立的则是非职业化,非职业化现象往往潜藏在职业当中,如果不能有效发现并快速解决,则影响职业化的推行。

职业化解读

所谓职业化,按照社会学观点,不仅是指颁发各种职业的从业资格证,把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它还是一个知识积累度和技能专门化的过程。简单地说,职业化就是对职业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追求价值体现的动力,是实现事业成功的一套规则。职业化更是职业人训练有素的体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方面符合职场需要。想参与各种职场竞争,想要成为各种职场中的优秀者,想要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与辉煌,就必须懂得和遵守你所从事行业的职业化标准。

职业化就是要求从业者精于此道,做得专业。职业化就是责任之心、敬业之心与和谐之心的有机统一。一个达到职业化标准的从业者,一般呈现以下基本特征:思想解放、与时俱进;训练有素、行为规范;理性工作、热情待人;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条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情;忠诚事业,用能力解决问题;职业技能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承担责任,不寻找借口。

与职业化相对立的则是非职业化,非职业化现象往往潜藏在职业当中,如果不能有效发现并快速解决,则影响职业化的推行。每个职业人因职业而产生责任,都应该清楚自己担当的职业角色和岗位职责,但现实中,角色错位、越位、缺位等非职业化问题往往司空见惯。职业管理培训师邹文强研究企业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以下几种非职业化现象值得深思。

第一,两个30%现象。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企业中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员工占到30%,也就是说,身在公司心在外;在企业内有30%的员工创造的实际价值要比给付的薪酬要低,也就是说,这批员工创造的价值倒挂。

第二,有效工作时间不到50%现象。如果以企业每天的标准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却不到50%,工休时间占的比例不大,一般是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而另外的工作时间却被耗费在私人活动时间内。私人活动时间包括:接打私人电话,串岗、聊天、上网、打游戏,频繁地进出洗手间和休息室,个别员工一天多达5次以上到吸烟区抽烟,并且每次长达15分钟,莫名其妙地发呆等。

第三,离职≠归宿感消失。一位员工离职前的表现很容易看出这位员工实际职业化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员工提出离职后的大多想法是,我还能从公司得到什么?而不是我的离开会不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如果有损失,我如何弥补?如何让我的继任者顺利把工作交接好?如何把手头要完成的事项处理完?为什么在实际管理当中,会出现员工在离职前出卖公司商业秘密,会出现员工离职后,因交接未到位,工作漏洞太多的现象。归根到底,因为这时员工没有了归宿感,也就对企业失去了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