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读与甚解

浅读与甚解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读与甚解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在不停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但是,书籍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载体,从人类认知发展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其实有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早就给出了结论,他便是大作家培根。培根将书本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对于不同的书,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浅读与甚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在不停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但是,书籍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载体,从人类认知发展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然而,书籍本身也许并没有变化,可读书的人们的态度却悄然发生着改变。

古时候,读书的作用是学习技能或考取功名,所谓“十年寒窗苦读”即是读书应考,因而在当时读书是精读。当代,随着社会竞争日愈激烈,人们的读书观念也随着需求的改变发生着变化。“浅读”或曰“浅阅读”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所谓浅阅读即指浅显的涉猎,追求快感,不作深究。这与古人的读书观截然相反。但浅读这一观念也非现代人发明,早在古时便有人提出。《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说的便是一种“浅读” 。但只要细作分析,便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领会文章要义,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作深究,然而当代的浅读却是只追求感官上的冲击及享受,而不是求深意,这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可见二者从根本上有着区别。

浅阅读中,我们得到了放松,得到了身心暂时的欢愉,然而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我们失去了对一些伟大思想的认知,失去了对美好深意的追求,失去了遨游文学之海的机会。浅读与甚解,我们到底如何抉择呢?其实有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早就给出了结论,他便是大作家培根。

培根将书本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对于不同的书,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第一类是下等书,这些书没有什么深意,属用于娱乐的文字,浅读最适;第二类是中等书,对这类书应细读但不作深究,应追求会意、涉猎即可;第三类便是上等书,这类书中有许多的人生哲理或醒世教诲、警世名言,对这类书定要细细品尝,细嚼慢咽,这样定会影响你的人生,切记精读,切忌走马观花。如是,便可读书娱乐兼顾,善哉,善哉!

浅读与甚解,这两种读书方法缺一不可,对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浅读乐书,精读好书,相信只要掌握这一点,一定能为你的生活增姿添彩,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点评:

文章在构思上的特色,是以“浅读”和“深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作对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既指出了“浅读”所具有的让身心得到暂时“欢愉”和“放松”的功能,又不讳言其背后隐藏的重大缺失。通过这样的分析后,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借培根把书分为三等的说法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浅读与甚解,这两种读书方法缺一不可,对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这种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是难能可贵的。此外,文中对陶渊明“不求甚解”一语之内涵的分析(认为它与“浅阅读”有根本的区别) ,也体现出了作者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

文章结构严密——首段点出了读书的“态度”这一核心问题,中间对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尾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态度” 。全文是浑然一体的。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用“甚解”两字来喻指“深读” ,这是不太准确的,特别是用在文章的标题中,更需仔细斟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