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念摄影的特点

观念摄影的特点

时间:2022-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念摄影的意思就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是一种摆脱了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观念摄影注重的不是再现摄影本身,而是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也可以说,观念摄影的主观性允许摄影师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个性化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观念。

第三节 观念摄影的特点

观念摄影的意思就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是一种摆脱了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参悟体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如果一幅照片或者一组照片把什么都说清楚了,观众的参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照片的艺术魅力也就荡然无存。

观念摄影注重的不是再现摄影本身,而是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观念。这时候摄影器材不重要了,摄影技术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高质量的画质就更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摄影人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诠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属于那个时代背景“凝固时间”的再现纪实片,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表现“历史时间”的观念情感表达。也就是说,以往着重客观的摄影人,当时有限的可操控器材和当时背景差异中再现生活的记录,在现代的人们眼里表现的是这种在历史的发展中升华,体现了人们主观的对生命的意义、社会的意义、人与人交往意义的表达(图1-18、图1-19)。

img19

图1-18 [法国]皮埃尔·吕兹 摄

img20

图1-19 [法国]皮埃尔·吕兹 摄

一、内在特点

1.主观性

这一点不仅可以从“观念”一词本身的意义所指中看出,因为观念本身就是主观的,也可以从不同艺术家对观念摄影所持的上述各种有不同观点看出。这种主观性首先表现为画面中的主体并非主体本身,而是一种表意符号或象征符号;其次,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摄影师可以将不同的拍摄对象作为自己的表意符号表达相似的观念,但更多地表现为千人千意,即每个摄影师可以用完全个人化的、主观的表意符号和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或主观意念。也可以说,观念摄影的主观性允许摄影师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个性化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观念。

在观念摄影中,被摄对象并不代表其在现实中的意义,而仅仅是一种表意的符号,一切对象都可能成为观念摄影的表意对象,选用什么对象和表达什么意思完全是摄影师说了算,因此,观念摄影传递的通常是一种可以感觉却无法确切表达的个体式的主观体验和个人意义,常给人一种隐晦的、荒谬的、杂乱的、无确定性的感觉(图1-20、图1-21)。

img21

图1-20 “镜”界之一 刘燕昆 摄

img22

图1-21 “镜”界之二 刘燕昆 摄

2.思想性

观念,就是一种经过仔细地思考而形成的观点或者意念,因此,假如没有思考,也就不可能有观念的诞生,所以,观念摄影最本质的特点是一种思想表达。观念摄影作品通常都表达着拍摄者对于人性、生命与死亡、人的存在与归宿等重大哲学命题的思考,或是拍摄者对当下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图1-22)。

img23

图 1-22 “战争” 李辉 摄

3.内向性

以客观再现为“目的”的摄影,如写实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纪实摄影等,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外在世界,通过这些作品,能激发观者去关注这些外部世界,是外向性的。而观念摄影关注和表达的都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感受、想象、意识或意念等,观者可借助拍摄者的表意符号进入其内心世界,或引起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反思。

4.多义性

因为观念摄影能指层面符号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符号之间的联系不具备形式逻辑的基本关系,这种关系是需要用辩证思维来解释的,这就导致了解释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受众群体和作品所处的语境的差异也会导致对作品解读的多义性。产生多义性是观念摄影作品本身所要求的一种“能力”,对观念的“发现”或“发掘’,往往是在几个相互区别和联系的“潜在意义系统”中完成的。如果人们遵循每一个潜在的意义系统去对作品所有的主要构成成分进行组织,最终就会产生出一种独特、深刻而又清晰的意义。改变一个角度,按照另一种意义系统去把握,就会得到另一种意义。一个作品可以经由几种潜在意义系统去把握,最后就有可能产生出几类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意义。所以,多义性并不是观念摄影的纯客观性质,也不是欣赏者的主观构想,是作品符号特定文本关系与欣赏者的某些特殊的知觉和理解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从观念摄影作品本身来说,作品能指层面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唤起多种不同意义的特定刺激物,这个刺激物在经过无数不同场合的作用之后,可以逐渐演化成为体现某些特定情感、引起特定联想和包含特定意义的“符号”,为观众提供多条思考线索。这些材料在不同的文本结构中被结合和使用,这样必然就导致了作品所指的多义性。

例如马良的观念摄影作品,所指层面大多具有某种“不可知性”,作品的所指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他的摄影系列《奴隶与主人》把葵花地当作都市人继续精神冒险的游戏现场,以白日梦的形式充分演示了马良式的情感记忆和创伤(图1-23、图1-24)。马良自己的面具成为观念性的道具,其实也成了孤独自我的一种替代物,作品符号之间的语形关系怪异。在马良的妄想语境中,我们能认为自我可以是分裂的,也可以是孪生的,甚至可以是自相矛盾的。那么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呢?除非你跟作者谈了,否则尽可以猜下去,体验这无限的冒险过程。即便你知道了作者的意图,你也极可能发现在面对一张观念摄影时,你想的可能比创作者还要远!王劲松的《气血图》(图1-25)这件作品是把拍摄的每个人物融入于绿色背景映衬之下,如同顽强滋生的豆芽。试图对本民族的内在精神特质做一种样式性的挖掘和宣扬。

img24

图1-23 奴隶与主人之一 马良 摄

img25

图1-24 奴隶与主人之二 马良 摄

img26

图1-25 气血图 王劲松 摄

一幅观念摄影的所指虽然具有多义性,但是所有意义的集合应该是在一定范畴之内,比如说应该表现积极因素的观念摄影,作品表现出的积极效果可能有多种形式,但是不能表现出产生消极所指的可能性,作品的多义性并不等同于对作品的不理解。呈现出多义性是观念摄影内在的要求,是摄影具有观念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受众对作品理解的重要体现。

5.符号性

观念摄影中的“观念”是较少被人察觉的,艺术家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这些观念,并通过摄影这种手段使之艺术化并传播这些观念,或者是因为某些“观念”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但很少受到重视,艺术家利用摄影手段使对其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等。总之,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抽象之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隐蔽性,人们对于观念的思维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把抽象的观念视觉化,我们可用的物质材料(符号)却是完全被时空和它们的自然属性所限制的。这样,在观念摄影创作中,现实中可用的物质材料通常不能满足创作者的需要,这就需要采用人造的或者改造过的符号元素来满足作品形象化的表达,这也正是现在数字技术的优势所在。

符号的人为性特征是观念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重要外部特征,也是我们解读观念摄影时最先感知到的符号特征。在观念摄影创作中,能否塑造好画面符号,能否恰当地选用和使用符号,对作品的解读和意义的重构至关重要,是观念视觉化表达的第一步(图1-26、图1-27)。

img27

图1-26 印记系列 栾学敏 摄

img28

图1-27 印记系列 栾学敏 摄

二、外在特点

1.人为性

观念摄影最容易识别的外在特点主要是其人为性,它与客观记录性摄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画面上处处都有人为操控的痕迹,比如人为的摆拍、借助道具、装置、行为艺术表演、想象性的拼接、在照片上涂抹、绘画等。我们在解读观念摄影的时候,能够看出其能指层面上的符号元素多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特征,或者说这些符号都是主体化了的客体,和其他类型的摄影相比,观念摄影中符号的这些特征尤为突出,也就是说观念摄影中的符号元素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特征。可以这样说,观念摄影多数是被导演出来的,画面中的符号都是由创作者按照一定目的刻意安排过的,符号的自然属性多数经过了创作者的干涉和改造(图1-28、图1-29)。

img29

图1-28 我病了吗? 薄海龙 摄

img30

图1-29 我病了吗? 薄海龙 摄

2.包容性

观念摄影的内容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在观念摄影家心目中,一切与人性、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人类社会等有关的内容,不论是美的还是丑陋的,是平实的还是夸张的,都可以摄入镜头,其内容没有什么“禁区”和“忌区”,格调不分高雅和低俗。

有些作品虽然直接取自生活,但其反映意义却是摄影家个人人生哲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由此可知,观念摄影的创作题材和内容有相当的随意性、自由性。

观念摄影不抛弃概念,但讲究的是对社会的深度思考,对问题的影像探析,是基于个人生活和社会阅历基础上的一种影像思考。如果仅仅是玩概念,当然是弄不出好的观念摄影的。一件可以称为“观念摄影”的作品应当不仅仅只是一个行为或一件装置的摄影记录,或是牵强附会地通过文字阐释解读才能让人知道其观念所在,而要求图像自身就应具有可辨识的观念性及其自在价值。“确切地说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图像具有可识别的独异的观念性;其二,观念的表达必须建立在强烈的视觉语言之上并具备能指与所指的逻辑自足性(图1-30、图1-31)。”

img31

图1-30 苹果·鹦鹉 [澳大利亚]玛瑞安 摄

img32

图1-31 柠檬·乌鸦 [澳大利亚]玛瑞安 摄

观念摄影表达观念思想,很多时候需要“摆拍”,与传统摄影要求的“客观”背道而驰。人们对观念摄影的理解比较浅薄。观念摄影应该是超越摄影之上的东西,不仅仅是描述客观存在。对于观念摄影来说,对象、器材、技巧等有关摄影的一切都沦落为一个材料,一种资源,主体则是观念本身。这点是对原来摄影行业的突破。很多观念摄影师大都是画家出身。相比摄影界,美术界的人比较有知识储备,他即使画的画不出名,也可以拿起相机搞艺术。因此,从艺术大角度来说,观念摄影就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当代艺术的很大特点就是艺术家可以结合各种手段来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油画、摄影都是形式,只要有独立的判断,那就是艺术。没有统一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很多当代艺术家从反技术的角度出发创作,这根本不能用以前的标准来衡量艺术价值,如果真要有个标准的话,那就是艺术家必须保持敏感的思维(图1-32、图1-33)。

img33

图1-32 [法国]于拉·雷媚 摄

img34

图1-33 [法国]于拉·雷媚 摄

观念摄影的特殊意义在于它能充分继承摄影的精髓,摄影是一种角度,一个焦点,它模仿人的眼睛,最重要的是你从哪个角度来看。人心就是宇宙中心,推动大千世界变化。目前摄影的主要功能还是记录,艺术家用摄影语言来进行创造的不多,真正用摄影材料发挥美感,富有创造力的很少。人们习惯用摄影记录,就不懂运用这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不是表现人性的都是观念摄影。定义观念摄影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而必须关注公共话题,在公共事务平台上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它是有质疑能力,会产生影响力的(图1-34~图1-36)。

img35

图1-34 卧室 王川 摄

img36

图1-35 白日梦·风雨 王川 摄

img37

图1-36 白 王川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