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实摄影的几点思考

纪实摄影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视觉媒介中,纪实摄影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示出其珍贵的价值。笔者在此就自己在纪实摄影中的实践与思考写点文字,以就教于有识同仁。应该说,纪实摄影和风光摄影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缺一不可。把这些拍摄下来无疑也是纪实摄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文化现象。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起码要求和职业道

吴 忠

纪实摄影由于贴近生活、关注民生,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线。在众多视觉媒介中,纪实摄影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示出其珍贵的价值。目前在摄影界,如何评价纪实摄影与风光摄影的关系,如何把握纪实摄影的导向,如何恪守纪实摄影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热衷不已的话题。笔者在此就自己在纪实摄影中的实践与思考写点文字,以就教于有识同仁。

一、记录社会现实、为时代写真是摄影文化者的职责所在

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摄影最独特最神奇的功能就是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记录事物变化的瞬间,因此又把摄影称之为“写真”。在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流派,一种是以表现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风光摄影,一种是直面社会现实、刻画人生百态的纪实摄影。这两种流派的产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它们都是无数摄影人长期实践的产物,因为地球上本来就存在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世界。风光摄影用形式美的手法再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背景,纪实摄影则聚焦人们的各种活动,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一百多年来,这两种流派的摄影家伴随着不知疲倦的脚步,一次次地按下快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摄影作品,构成了一幅延续近代、现代和当代各个时代的社会画卷。应该说,纪实摄影和风光摄影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缺一不可。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受唯美思潮的影响,在国内摄影界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风光、轻纪实的倾向,造成了在众多摄影赛事和摄影作品展中,映入人们眼帘的几乎都是千幅一面的关山晓月,或大漠落日,或残荷断藕等等,静止的自然的没有人类气息的画面。不能说这些东西不好,但摄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更多地应该去关注人类本身。

吴忠,1954年出生于银川,银川市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从事摄影、文学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在报刊发表论文、文章和图片,纪实摄影作品参加各类影展,荣获多个奖项。曾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宁夏卷》的编纂工作,并荣获全国“编纂成果个人二等奖”。

与风光作品表现的无始无终的自然界相比,纪实作品反映的是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人类社会,前者永恒久远,后者瞬息万变。一千年前的泰山红日或黄山奇石与今天的相比,恐无二致,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却是百年沧桑,十年巨变,一年一个样,更无论千年了。因此纪实摄影由于它对社会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文献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摄影人所认识。客观地讲,拍摄静态的风光作品显然要比动态的社会纪实作品,在技术层面上更好把握一些。纪实摄影除了可遇不可求的不确定因素外,还需要拍摄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乃至社会责任感,因为他拍摄出来的纪实作品将鲜明地表达其本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甚至是非观点。我们无意在此对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两种流派作一番褒贬,也不便干预摄影人在这两者之间的喜好选择,但作为一名摄影文化工作者,他还是应该把拍摄的重点从风光转向纪实,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时下流行看老照片,当我们看到一百多年以前清朝时期的照片,上面记录着当时北京市民过春节的情景,菜市口犯人被斩首的场面,以及天安门前的车马行人,我们深切感受到摄影技术问世以来,对我们直观忠实地记录社会生活所起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那些照片是当时西方列强的传教士和外交官甚至是八国联军的侵略者拍摄的。那时国家积贫积弱,经济文化落后,国民尚不知摄影为何物。今天就不同了,不论摄影文化工作者还是摄影爱好者都拥有了可观的摄影器材,特别是“数码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使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了,照相机、手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物品。同时网络的出现催生了各种类型的摄影网站和微信群,使喜爱摄影的人们有了展示自己并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平台。而且我们国家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历史巨变中,如果我们还不与时俱进,跟上历史的节拍,不去快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不去真实记录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仍沉溺于风花雪月的“唯美胡同”里出不来,那将愧对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也愧对于我们胸前的照相机。

二、纪实摄影应聚焦百姓常态、为人民造像

当我们在拍摄社会生活时,镜头该如何指向呢?有人会说,镜头应该去捕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去拍摄高端显要、名流大家,这样的影像才有价值。不错,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是社会生活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这些事件、活动中的高端显要、名流大家自然是社会中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把这些拍摄下来无疑也是纪实摄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重大事件,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一朵跃起的浪花,任何杰出人物在亿万人民群众中也只是沧海一粟。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正是这些普通人上演着人世间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史剧,他们的日常生活代表着人类最真实最本质最具人文价值的部分。因此,拍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用镜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塑造他们的历史群像,就是纪实摄影的应有之义、重头之戏,也是摄影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历史责任。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值得称道的楷模,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侯登科的《麦客》、王征的《西海固》、线云强的《战友》等。看着这些摄影作品,我们就能更真切地感受生活,体味人生,触摸社会的脉搏。纪实摄影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真实地展示了现阶段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从历史学的角度说,它又给后世留存了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文化现象。

笔者从事摄影工作十多年来,始终注意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关注百姓生存状况,先后拍摄了《阿语学校里的回族女孩》《外来工希望小学》和《茶馆里的戏班》等纪实摄影组照,尝试着从不同侧面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凡人小事,再现他们的生活场景,以此来描绘出这些寻常百姓的众生相。这几组作品经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反响,一些单位和个人还对有困难的学校和戏班给予了关心和捐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使我深深感到纪实摄影是摄影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之路,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三、纪实摄影必须摈弃“纪而不实”

纪实摄影强调的是现场抓拍,即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作为现场拍摄对象,抓住面前真实的、正在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最富生活感的瞬间,一次性地完成拍摄行为而产生的作品。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起码要求和职业道德。遗憾的是,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摆拍”出来的照片,如为迎合某种形势的需要,由摄影师导演,让人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看报,摆拍出一张“努力学习”的照片。还有的摄影师没有赶上一起突发事件的拍摄,事后又把当事人请到现场重新“表演”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这些作假的照片败坏了纪实摄影的声誉,削弱了读者的信任度。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一些人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把造假推向了极致,他们通过电脑剪裁合成的制作方式,造出新的虚假照片。这种情况,国外有,国内也有。如几个西方摄影师把他们在中东战场拍摄的照片造假,结果东窗事发被他们所供职的图片社除名,还受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国内个别摄影人受名利驱使也涉嫌造假,有的甚至摘取了国家级大奖的桂冠,在摄影界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打假申讨,造假者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所有这些都告诫我们,维护纪实摄影的真实性、纯洁性是每一个摄影人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底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