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影媒介消费特征

摄影媒介消费特征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摄影媒介消费特征摄影媒介的出现,无疑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印刷技术的进步,使摄影作品发表在报纸、期刊等大众新闻媒介之上,摄影也成为了大众媒介,是大众消费的一部分。人们对摄影的消费,实质是在挽回历史、消费历史。[19]一、形象性消费摄影消费,是人们对机械媒介所生产的形象的首次消费。

第四节 摄影媒介消费特征

摄影媒介的出现,无疑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首先,摄影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家庭史和个人成长史的忠实而永久的记录。

其次,摄影成为了大众媒介的组成部分。印刷技术的进步,使摄影作品发表在报纸、期刊等大众新闻媒介之上,摄影也成为了大众媒介,是大众消费的一部分。

三是摄影开创了一个读图时代,进而人们走进了影像时代。它使人们的视觉恢复了过去观看图像的原始而真实性、情感性记忆,而不是阅读符号、文字的抽象认知。

人们说,凡过去的,都将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人们对摄影的消费,实质是在挽回历史、消费历史。加拿大媒介学家麦克卢汉在论及照相术的发明时说,“照相术像镜子一样地自动反映外部世界,产生一种一模一样的可复制的视觉形象。正是这种极为重要的同一性和可重复性,才造成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谷登堡断裂……从印刷人时代走向图像人时代这一步,是由于照相术的发明而迈出的。”[17]

而在美国传播学者彼得斯看来,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所经历的是一场革命,照片打破了时间束缚,电报打破了空间束缚。“打破时间束缚的革命产生这样的后果:文字失去了垄断的地位,不再是记录时间和智能的主要媒介……记忆再也不会和死亡的个体捆绑在一起;失去的时间可以重新捕获;除了文字之外,另有东西对历史记录作出贡献。文字受到的障碍——它没有视觉和听力——突然被揭示出来。场景——还有更加重要的事件——可以被捕捉住,而不必凭借语词、铅笔或画笔的干预;因为我们有了照相机。”[18]这使摄影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最初的照片是对人的瞬间的定型,即将人定型成胶卷上的物的过程。在可以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照片向商品发展,由自我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在照片可以印刷、可以传真之后,它就成为了大众媒介。

莱文森指出:100年前的柯达照相机使拍摄走出了专业摄影师的照相馆,进入了每个人的假日聚会、生日聚会和海滩漫步等场合……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把世间万象抓拍下来。装备了柯达照相机这个眼睛的延伸器官之后,人的眼睛不仅可以随时再看他过去看见过的东西,而且可以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19]

一、形象性消费

摄影消费,是人们对机械媒介所生产的形象的首次消费。在此之前,对形象的描述有绘画,但它只是一种临摹;有文字,但它只能依靠抽象的经验理解;有记忆,但只有在见过之后才有短暂的回忆。

摄影改变了这一切。过去没有见过的事物,无论动物、植物、人物、风光或事件,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亲近他们、感知他们。更重要的是,形象消费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形象,是活生生的动态形象。

正如媒介学家波兹曼所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美国的前15位总统如果走在街上,没有人会认出他们是谁。那个时期的著名律师、牧师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到那些人就是想到他们的著作,他们的社会地位、观点和知识都是在印刷文字中得到体现的。现在的情况有多么地不同。想想尼克松或吉米·卡特,或比利格雷厄姆,或爱因斯坦,首先进入你脑海的是一个图像,一张图片上的脸,或一张电视屏幕上的脸。而至于他们说过些什么,你可能一无所知。这就是思维方式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中的不同体现。”[20]

形象消费的易识、易懂和新奇、娱乐是文字消费中所没有的。

二、新闻性消费

对摄影媒介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新闻性消费。人们最想看到事件瞬时的真实图像,摄影的定格使真实凝固,而不像文字一样任意修改(在19、20世纪技术限定时期)。最初1839年达盖尔摄影法的曝光时间长达15-30分钟,很快减少到1分钟,1850年代初减少到以秒记,真正实现了瞬时记录,有了在场的新闻性。由此,人们对这二维的媒介给予信赖和期待,因为它记录了当下的事物的外形和感觉,是一种强有力的媒介,能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我们时代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其客观描绘能力和主观解释能力并不亚于语言。

美国南北战争,被认为是第一场被拍摄下来的美国战争。1861-1865年,摄影人马修布雷迪和他的同事拍摄的上千张图片,充分地展示了战争中真实的死亡与残酷、恐怖与屠杀,这大大改变了过去人们从油画里看到的战争壮观、英雄的场景与印象。

人们在消费摄影作品的同时,还在消费那些新闻背景。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分析说,“当《巴黎竞赛报》表现保卫将军的密探在警察局的地下室练习开冲锋枪时,其图片并不作为‘信息’来读,也就是说,要人们考虑到政治背景和实际发生的事:对于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它传输着一次绝妙的暗杀企图,一个惊人的暴力时间企图;暗杀要发生,即将要发生。图片是某种先兆和事先的享受……可以说我们的幻影来到图片里自我显示,并在其中自我消费。但是与这种心理面相比较,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为了同时被消费、被后置的东西:现实世界、事件和历史。”[21]

三、幻象消费

人们对摄影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抱有一种期待,对暗室的制作、数码的处理有本能的拒绝。其实,摄影最多是一种逼真型消费。

早在1838年,摄影的发明人达盖尔就认识到:“达盖尔银版法,不只是用来再现自然的一种工具,它赋予了自然再生的力量”。无论从摄影者的取景角度、瞬时曝光、还是底片冲洗以及随后的数码摄影,无一不是摄影者主观选择的历程。照片早已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偷换了“真实”这一概念,并且重新定义了“真实”的初始涵义。[22]

许多的消费者以及摄影家认为,“照片提供了世界的一种真实形象……照片被看作是内在地客观的。相机生产出各种视觉事实或文献。这样,真正的摄影实践可以说赋予它所创造的形象以一种的客观性。”[23]

法国影像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是一种真正的幻象。由机械产生的影像终于超过了巴洛克的逼真,达到了与被摄物同一的水平。这一对真实性的消费,在商品时代由于经销商宣传产品特性的需要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20世纪之前的时期,摄影图像在法庭上充当着支持性证据的作用。而在数字技术出现后的21世纪,这一仿真性开始变得让人猜疑。照片只能说是具有部分仿真性了,“今天,几乎各种形式的视觉传播采用数字成像系统来修改影像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变化常包括增强颜色和细部,但是它们也可以包括实质性的变化,例如在一张图片上加上或删去一个人,将一个人的头放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以及重新安排一个场景的物质元素等。”[24]

四、想象性消费

摄影图片总是以某个角度、某个侧面形式出现的,它是一种视觉强调、强化的产物。因此对此间的想象性消费是人们的目标之一。

评论家在解析福克斯·塔尔博特1844年拍摄的《开着的门》时说,“照片中那些简单的要素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它们本身,而是为了它们所唤起的‘独特的想像’。这张照片中富于意义的细节只是使人产生联想,其余的则由记忆来完成。灯、扫帚和马具都会使人产生联想。它们勾起人的记忆,于是摄影的瞬间性所造成的贫乏便被减轻了……《开着的门》是一个等待着人出现的场所。提灯等待着黑暗,扫帚等待着使用者,门口等待着进入者。”[25]

甚至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自己也成了欣赏物。尤其是在成为历史之后,所有的图片都构成天然的艺术品

五、移情性消费

摄影能给人们与表征的受体有情感移入或共谋的感觉。

摄影作品总是以人为中心,它最重要的被摄体“是人类;人和他的生活,如此简单,如此脆弱,如此令人害怕”(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雷松语)。因此,它总会唤起人们的情感、经历与日常生活的记忆,让人们沉浸于其中,感同身受。

六、多义性消费

摄影作品所能呈现的并不只是单一的意义,其在消费者眼中的固定意义或者说优先的意义,依赖于消费者的理解与阐释。正如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尔特霍尔所说,“同一张照片能具有几个相当不同的,有时是绝然相反的意义。这可以说是一幅耻辱的照片,也可以说是一幅胜利的照片,或两者都是。我们可以说,许多意义是照片中潜在的意义。但是,不存在一个确定的意义。意义漂浮着。它无法最终固定下来。但是,试图固定它是一次表征实践的任务,这实践介入一个形象的多种潜在意义并试图选中其中的一种。”[26]

七、批判性消费

图片的功能在于呈现一个没有掩饰的存在(排除暗室技术和电脑数码制作),这一存在常常让我们看到现实的丑陋、问题和真实面孔。消费者的审视总是有评论的,肯定、欣赏、不满意或半肯定、否定等,都有态度出现。这在文字消费中是少见的,许多是无态度的。

八、碎片性消费

摄影消费是一种碎片性消费。人们消费的,总是瞬间的事物的影子,即使多个瞬间的集合,也是没有时间背景的、无关联性的碎片组合。从消费中,你只能看到“一个人”,却无法看到“人”;你可以感受到趣味和娱乐,却难以理解整体、内在、抽象、意义等诸多概念。正因为如此,它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娱乐型消费。[27]

九、自我性消费

消费者自己生产并消费。小型照相机的出现特别是无须学习就可使用的大众“傻瓜”相机的诞生,使人们成为了摄影媒介的生产者,他们生产并消费、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