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介生态的传播特征

新媒介生态的传播特征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不断出现新的飞跃,在网络传播快速、即时面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发布、反馈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遭遇严峻地挑战。(二)颠覆了信息传播的垄断控制权新媒体具有传播的双向性、互动性、草根性、自主性等特征,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权利平等与信息分享。新媒体的普及大大加强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新媒介生态的传播特征_新闻平衡报道研究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指资讯与传播技术。20世纪90年代资讯科技和传播科技的汇流,爆发了“媒体资讯革命”。关于“新媒体”,理论界至今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一般是指在新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媒体、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诞生,从以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为标志传统媒体时代,进入到了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新媒体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和手机媒体对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网络新闻事件已经表明,互联网、手机媒体在新闻话语生产、议程设置中起着主导力量,与传统媒体一起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

(一)颠覆了信息的生产传播模式

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有力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存在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传媒形态,出现从Web1.0时代的新闻网站、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到Web2.0时代的博客、播客、微博、轻博客等新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以及信息接收的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是垂直线性模式的规模生产,受众接收的大多是重复性的、同质的信息。而在新媒体中,网络、博客、微博等都是个人化的信息发布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布信息进行事件报道,具有自己的原创性和独创性,带来了内容的“个性化”和“去中心化”,同时也可以分享其他用户发布的新内容,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大大提升发布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是一种线性传播,受时空限制。新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完全不受时空的局限,且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同时增加了互动性,给受众极大的交流、参与和反馈的空间。

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不断出现新的飞跃,在网络传播快速、即时面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发布、反馈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遭遇严峻地挑战。从2010年“微博直播”在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南昌机场钟如九姐妹的“女厕攻防战”中出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很多媒体都已纷纷大量使用微博,基本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壁垒。

(二)颠覆了信息传播的垄断控制权

新媒体具有传播的双向性、互动性、草根性、自主性等特征,体现了新闻报道中的权利平等与信息分享。

首先,新媒体由于“把关人”职能的相对弱化乃至缺失,受众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和分享信息的权利,打破了传统媒介生态中对新闻“议程设置”的全面“垄断”。越来越多在传统媒体不能及时报道的突发事件,尤其是特大和重大突发事件,总是被网民率先公之于众。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信息第一发布者很可能既不是相关政府部门,也不是新闻媒体,而是社会大众。

其次,在网络环境下,话题或者事件经过无数拥有网络发言权的公众在网络上发帖,加上互联网内容的链式繁殖,很快在网络上形成热点讨论,从而引发网络上的舆论监督呼声。网络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在网络上,一些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无数新闻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社区BBS、聊天室、个人博客和微博转载。这种转帖机制还使得内容监督的威力大大削弱,因为在此地被删除的意见,可以在更多别的地方幸存。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古典交头接耳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无损耗低成本的“群发”功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将事件或意见传递到广阔且纵深的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避开了利益集团的侵扰和腐蚀。

(三)公民社会舆论监督权利的回归

传统媒体时代,公众把监督政府及社会的任务交给新闻媒体,然而媒体受制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制约和控制,从而使舆论监督在政府的管理之下,甚至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工具。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以后,拓展了公众表达的公共渠道和平台,突破原有信息控制格局,将“信息平台”和“意见市场”融为一体。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再加上网络媒体的门槛低、时效性、互动性、匿名性等优势,为人们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空间,不再受制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闻和看法,敢于直指问题所在,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从而掀起了“全民监督”的风气,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

新媒体的普及大大加强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网络舆论监督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07年的陕西“周老虎”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并宣称镇坪县尚存华南虎以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周老虎”事件一直都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发展的,网络功不可没。从质疑虎照作假,到年画的发现,再到呼吁二次鉴定……几大门户网站对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跟踪报道,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新闻媒体的锲而不舍,让陕西省各有关方面始终坐在火山口上,而最终促使陕西省公安、监察等部门行动起来,进行了细致认真的鉴定工作,“周老虎”事件最终水落石出,证实了周正龙的照片作假,镇坪县也没有发现老虎。

2009年“躲猫猫”一词迅速在网络蹿红,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在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使得躲猫猫事件真相大白,相关人员也受到处理。

从“周老虎”到“躲猫猫”,中国公众通过互联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日渐加强,执政者对网络民众舆论也日益重视与尊重,网络民主作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一种有效形式,逐步走向成熟。如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抽烟1 500元/条》的帖子出现在猫扑等各大论坛,点击率一路飙升,“天价烟”事件爆发,引发网民热议,并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2009年3月20日,被网友称为“天价烟局长”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11年,微博改变了网络舆论,助推突发事件传播,并使这种传播成为常态。微博提供了反腐曝光利器和社会救助新渠道,成为信息公开的推手和舆论监督的广场。微博影响力和社会监督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当属2011年的“7·23”动车事故和炫富女郭美美的事件。炫富女郭美美,因为新浪加V认证的中红商业总经理身份,引发全国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长达一个月的追讨,最终以官方慈善系统信用完败而告终。紧接着,7月23日的动车事故,五天内网友就发表了超过1 000万的微博,绝大多数都是对铁道部的批评。有人说,这大概是中国舆论史上有记载的最密集的全国讨论。这两次微博舆情传播对官方机构信誉的摧毁力、战斗力,唤醒了全世界对微博影响力的关注。

此外,网络舆情经常引发传统媒体的积极响应,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格局,产生了更大的舆论力量,在许多事件上都发挥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