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的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等摄取的机会和比例大大增加。殊不知,不适当的进补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即便是青少年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过量服用非但无助健康还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不管怎么说,这些因素给正在发育生长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1.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1.1出行方式的改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化时代”,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在文化形态上则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后现代时代与之前的社会发展相比,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的一股文化思潮在全球化和国际化浪潮下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产生着强烈的冲击。它不仅标志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模式的改变上,它倡导开放与多元的生活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自由化、个性化。后现代主义在不可避免地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前提下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对自主的追求,这对易于接受新思潮的青少年价值观念发生着很大的冲击,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生活中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为减少,体力支出强度也降到很低的程度,很多工作都是由集成芯片控制的,按下操作按钮或在电脑跟前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由于体力劳动的减少,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逐渐减退,“手无缚鸡之力”是对现代很多青少年女生的真实写照。其次,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夏天热了有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人们单纯追求着物质享受,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时间久了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就会减弱,身体抵抗力相应下降,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遇到环境的剧烈变化,如突然降温、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就可能发生感冒、发烧等疾病。再次,由于现代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城市公路越修越好,小汽车也走进了普通人们的家庭。青少年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没有汽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有,要到几公里外的一个地方去上学或办事大部分都是靠双脚走去,而现在在城市这种情况就极少了,他们要不是家长开车接送,要不就自己打车或乘坐公交,愿意主动走路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在享受舒适的同时牺牲了锻炼的机会,导致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的下降。

1.2饮食结构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还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效率。各种美味的食品、饮料时刻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青少年的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等摄取的机会和比例大大增加。在营养过剩、运动缺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过去许多成年人才会出现的疾病也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并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同时,在传统的养育观念和科学营养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下,家长们往往想把所有最好吃的、最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忽视了合理平衡膳食就可以满足青少年生长需求的科学营养观念,常常对青少年辅以各种所谓的“营养品”、“保健品”。殊不知,不适当的进补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即便是青少年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过量服用非但无助健康还会破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劣质营养保健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更是会给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汹涌而来,人们的生活观念、饮食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的影响,面对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华莱士等饮食和休闲方式的商业推广宣传,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油炸食品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带来多大危害?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营养常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西方人注重营养,他们的食品搭配肯定有其科学道理,所以,很多青少年学生对待此类食品没有节制,钟情“洋快餐”、零食中的“垃圾食品”。一方面是营养过剩,一方面又缺乏运动,导致体质虚、营养剩的“小胖墩”大量出现。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7至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其中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

2.青少年人才测评制度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自宋代以来,老百姓对于读书人通常的称呼是“白面书生”、“奶油小生”,而身体强壮者往往被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野蛮粗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对这种传统教育观念的最直白的注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高考也是很多农村学子摆脱生活现状,奔向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鲤鱼跳“农门”就是对此的形象比喻。在传统教育选拔制度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应试以外学习内容的轻视与排斥。虽然我国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传统教育思想仍然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为了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家长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和应试条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食品、最好的衣服、高价的补习和最优秀的家教等。课后、节假日期间孩子们的时间只属于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辅导就是这种观念在社会现实中的真实反映,孩子们俨然成了可怜的“学习机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然而,原本为学生健康成长留出更多空间的减负初衷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逐渐增多的闲暇时间要么被无休止的各种课外辅导学习占据,要么属于名目繁多的技艺培训,他们就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被无形的力量抽打着,在被动地不停的旋转,很多孩子坦言,在节假日更辛苦还不如在学校舒服。其实对于家长而言,从心理来说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么多苦,但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发展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管怎么说,这些因素给正在发育生长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学生健康没有受到重视,其根本仍然在于“应试评价”这一核心原因。应试评价导致了学校、老师、家长对升学率、排名和考分的极至追求,提高难度、低水平重复、题海战术也就成了应对考试的不二法门。青少年学生则被拖入了无休无止的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之中,本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时期也变成了单调、枯燥的生活煎熬,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因此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同时,各种应试和竞争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过度紧张,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发现,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很多青少年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家长、老师的苛责而选择自杀以寻求解脱。这种素质教育理念与应试评价之间的矛盾及其衍生问题颇具共性,逐步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同时,应试教育思想使没有成为应试内容的科目受到了忽视,学校体育便是一个例证。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的改善、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不足与学生健身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另外,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作用的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发展几乎处于缺位和空白状态。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以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为主的健康类型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并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切实将加强学校体育、基础卫生教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健康素养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要路径之一。可喜的是,现在已有部分省市开始加大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校、家长及考生重视体育锻炼,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

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也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便捷、大容量和高效的信息互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网络无处不在,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使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2012年的一项社会学调查结果显示,对河北省邯郸市600名中、小学学生的抽样发现,经常上网的学生达427人,占被调查中、小学学生总数的71%,几乎没有不用电脑、不玩手机、不上网的学生,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走在大街上的形形色色的“低头族”,还有网吧里那些痴迷甚至疯狂的游戏爱好者,他们终日沉浸在游戏的虚幻世界里而不能自拔。由此而催生了一个名词,“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症”。根据上网目的不同,网络成瘾可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交型成瘾——指用户通过QQ、微信、微博、飞信等聊天工具进行即时聊天、短信以及电话聊天来获得某种情感和精神上安慰,或是发布信息、通知等便于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以达到信息共享。该类型成员如果某天没带手机或不能上网,就会感觉手足无措;功能型成瘾——指经常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某些功能,如时间、闹钟、计算器、指南针等,表现为某种依赖甚至上瘾;娱乐型成瘾——指沉迷于手机或电脑的娱乐功能,比如玩各类网络游戏、听音乐、观看视频节目等为主的一种成瘾类型,他们往往沉迷于虚拟世界里,对现实中的娱乐项目并不感兴趣。不管是网络成瘾还是手机依赖,这种生活方式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它使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常常导致精神萎靡、体质衰退甚至发生猝死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另外,也有研究显示,手机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电磁波就是手机辐射,这些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身体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下,可能出现疲劳感,未成年人头皮与颅骨较薄,对辐射更敏感,因此伤害更大;还有专家称,未成年人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身高的自然增长。另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使颈椎的生理弯曲消失,变成僵直状态;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对未成年人的肩部、颈椎造成损伤,甚至有患上颈椎病的可能;此外,手机屏幕小,长时间看手机屏幕会对视力造成损害,易使眼睛干涩、模糊,特别是有些未成年人喜欢睡前躺在床上使用手机,更容易导致散光和近视;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合成,使人的睡眠处于浅睡状态,睡眠质量降低,易产生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对未成年人学习生活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4.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家庭结构已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家庭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四世同堂、三代共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单身家庭和丁克家庭悄然出现,并逐渐为社会观念所接受。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限制,我国家庭成员构成数量进一步减少。据统计,中国的平均家庭规模由1982年的4.41人已下降至2000年的3.44人。原有的家庭结构亲属关系、血缘网络联系弱化,现代社会中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影响已远远不如传统社会那么明显。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子女的教育观念和生长环境及家庭代际伦理随之发生变化。另外,由于生育政策、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原因的影响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升高,北京、上海等城市更是率先进入了老龄化行列。很多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照顾孙辈的生活、学习上来。生活压力和工作竞争等原因使得由祖父母主导孙辈教育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隔代直系家庭在家庭总量中所占比例增长迅速。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发现,隔代直系家庭数增长较快,高于前一次普查约20倍。隔代家庭由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孙辈的溺爱,在吃、穿、住、行等生活上几乎包办一切,尽可能地为孙辈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在学习上为了让他们少吃苦,放松对学习的要求,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这些都会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起到一定的负性作用。社会结构的变化还表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人口流动方面。阶层分化加速与社会人口流动增强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现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构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国家与社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等十大社会阶层。社会的阶层分化必然带来社会阶层间的人口流动。2006年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总量约为1.5亿。当他们在城市打拼站稳脚跟后,会把小孩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导致农村少年儿童随父母进城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仅北京市2006年6月的统计,全市农民工流动人口适龄少年儿童达到38.3万人,而更大数量的少年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而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和体质健康是社会流动而衍生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新问题。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现阶段,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相关待遇。其子女大多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缺乏专门的财政拨款和政府的扶持,面临着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境地。而流动人口的子女体质健康问题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衍生问题,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状况堪忧一样,不容忽视。当前,国家对农民工问题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拖欠工资、生存状况得到切实改善,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体质健康问题显然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着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