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们的老师都叫你什么

你们的老师都叫你什么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程金科,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二上学期,我们班级组织去崇明岛进行素质拓展活动,邀请了程老师和副班导参加。程老师强调,本科学习阶段,重心往往并不是在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技能培训,而在于基础平台的搭建。大二下学期,全体同学曾跟随程老师参观了他的实验室。提起程老师,学姐的语气里满是尊敬。从大三开始,陆续有同学参加了每周三由程老师组织的JOURNAL CLUB。程老师像注重科研一样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为此投入了大

个人简介

程金科,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院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室主任,基础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198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8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8—2004年在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xas-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6年任The University of Texas-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Instructor;2006—2007年任The University of Texas-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Assistant Professor。200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至今。

工作信条

理性,沉静,快乐。

第一次与程老师见面是在2010年12月中旬。我们全班和程老师在西院7号楼会议室举行了班导师见面会。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或许是对程老师的最好形容。一进会议室,程老师便亲切地询问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情况,了解同学们的课程设置、课余生活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普通话中夹杂着湘音,钟灵毓秀的湘江山水自古就培养出诸多可敬的大家:欧阳询、王夫之、左宗棠……当时的我们面对程老师,心中的定义依然仅仅是可敬的科学家,在日后不断的相处中,才越来越感受到可亲可爱。

大二上学期,我们班级组织去崇明岛进行素质拓展活动,邀请了程老师和副班导参加。从一开始的热身项目开始就高潮迭起,动作设计活泼滑稽,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分成了两队,分别设计了别具特色的队名、队歌与口号。最充满竞争力的莫过于组间挑战赛。这些项目融入了技巧性与娱乐性,同学们和副班导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寻找更快更稳的方法,团结协作,都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程老师说,年轻人就应该多锻炼,同时要明白如何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贡献力量,不仅在学术研究中要有团队意识,生活中更要懂得奉献。尤其是选择了医学事业,更要明白奉献的重量。

大二下学期,我们还邀请班导师一起参观养乐多工厂。我们看到了养乐多品牌的各种产品,从食品、药品到化妆品,完全打破了大家脑海中“养乐多”只生产饮品的观念。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养乐多的生产流水线,在那里,几乎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让人大开眼界。

在这两年中,我们还邀请程老师参加了各项班级活动:主题党课、圣诞晚会、期末聚餐等。每次的期末聚餐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在放松的环境中把一些有用的东西讲给大家听,或许才有更好的效果,‘寓教于乐’是教育的艺术。”程老师总是这样说。每当大家聊得不亦乐乎时,程老师都微笑着注视着我们,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学术到艺术,从现实到历史,不觉中使听者受益匪浅。

程老师不摆架子,不喜欢在讲台上对我们开讲座,每每来到班级,总喜欢坐在同学们中间侃侃而谈。

老师谈得最多的,便是读书了。第一次见面,程老师就问我们课余时都喜欢做什么,喜不喜欢读书。见大家的反应不一,程老师有些惋惜地说:“我年轻读大学的时候不像你们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能读到一本世界名著就如获至宝。你们现在忙专业课,也要多读读书,这对于自身的培养与以后的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听学姐说,程老师曾经在和他们讨论专业论文时评析过毛泽东诗词,仿佛有站在橘子洲头的豪情。程老师强调,本科学习阶段,重心往往并不是在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技能培训,而在于基础平台的搭建。程老师提到自己在面试研究生的时候,往往不侧重专业知识,而是看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所谓素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平时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淀。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些书籍或许晦涩难懂,但一本本啃下来,总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刻。“读书不在多,在精,在系统。我以前读欧美文学史的时候发觉欧美的文学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美学史,而美学和哲学又是密不可分的,系统地读下来到现在更觉得终生受用。这是一种世界观,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你们想象中的枯燥无味。”程老师平时说话总是有条不紊,但说到激动处,便会挥动右手,加快语速,神采奕奕。

在程老师的感召下,我们在班内推行了大规模的读书活动,每位同学都在文史哲方面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同时成立了班级的“图书角”,由程老师亲自推荐书目,大家自由借阅,资源共享。

老师还很关心我们的生活心理状态,每次见面都会问我们压力大不大,是否学得快乐。“你们都是优秀的孩子,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总是会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有时候反而丧失了很多单纯的快乐,其实我推荐你们读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们能够逐渐远离浮躁,能够静下来心来,心随物转总会疲惫不堪,心中宁静才是真的快乐。”一席话让我们沉默良久。

程老师还喜欢和我们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喜欢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说起每天课后总是在操场踢足球,好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每每此时,老师似乎变得更年轻了,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奔驰在操场上,驻足于图书馆,奋战在实验室。

很多次打开邮箱,总能看到程老师在早上6点多就回复了我的邮件。又有许多次,我们在晚自习结束时在校门口遇见刚刚下班的程老师。晚上在操场跑步,总能看见7号楼实验室的灯排排地亮着。很少在我们面前提起自己学术成就的程老师,总能让我们由衷地尊敬。

大二下学期,全体同学曾跟随程老师参观了他的实验室。这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日常工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与科研“亲密接触”,第一次对实验研究有了较为客观的印象。实验室有很多先进的仪器,都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在参观的过程中,程老师耐心详细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同时询问了大家今后发展的意愿,表示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逐步安排一些同学进入实验室对相关课题展开研究,或者跟随他们的课题组一起进行实验,这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同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财富。一位研二学姐亲切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她每天大致的安排,以及做实验的感受。“程老师平时对我们都和颜悦色,老师是很喜欢笑的,热爱科研,对待学术非常严谨,非常重视对我们的培养。”提起程老师,学姐的语气里满是尊敬。

从大三开始,陆续有同学参加了每周三由程老师组织的JOURNAL CLUB。程老师像注重科研一样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仅是对实验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科研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希望走进这座楼的学生们都能够静下心来,真正想要做实验。一个浮躁的人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而如果在学习阶段不能够完成对此的培养,对以后的发展将是极其不利的。你们以后做医生,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如果不能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怎么能有所成就呢?”

每周的JOURNAL CLUB由一位研究生主持,他会向大家分析他新近阅读的一篇文献,全面解读文献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与台下的听众进行互动。这时候程老师总是专注地坐在后排,用左手托住右手手肘,右手撑住下巴,若有所思,时不时点点头。每次活动结束后,程老师会特意问我们有没有听懂,有哪些疑惑。“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真正的意义对你们来说并不是要彻底清楚发言者分析的文章的细节,这对于不是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的你们确实存在难度。真正重要的是学习分析文章,解读文章,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知识总会遗忘,方法才是精髓。”

执着,自省,有理想,这是程老师对自己优点的概括。一位长者、一位智者、一位科学家,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相处,在学业之余谈做人,谈安身立命,谈人生追求。不急不躁,方显学者本色;儒雅博学,尽展班导风度。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无需再赘述我们与程老师间的点滴,眼前却浮现出老师温和的笑脸。

(琚卉君)

学生感言

程老师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的成绩已经在业界数一数二,多次在国际最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为一名老师,他认真负责,风趣幽默,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我们现今阶段的学习。作为一名长辈,他平易近人,温文尔雅,谦逊大度。他不仅是我们在专业知识上努力学习的前辈,也是我们为人处事上的标杆。期待程老师能在平时和我们有更多的交流。

——高博闻

作为班导师,程老师很喜欢与同学交流生活、学习、科研时遇到的困惑,及时给予点拨。介绍我们参加他所带领实验室的JOURNAL CLUB,用他自己的经费指导班级有兴趣的同学设计参与实验……程老师平日里工作较繁忙,有时会请副班导代为参加活动,在有空时又会亲自组织班级聚餐等活动。在点滴小事中,体现着程老师对我们班级的关心。

——李欣馨

程老师平时很忙,但总是抽时间和我们见面。通过多次接触,同学们感觉到程老师的随和。程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书,告诉我们人文情怀对一个人成长之路的重要影响,这对我们这些学业繁忙却渴望人文知识的医学生来说是一种绝对的鼓励,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非将眼光仅局限于医学专业。

——周奕然

班导师制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过与班导师的交流,能够更早地对科研有一个具体和形象的了解,为将来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21世纪的“良医”不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思维,而班导师制度中最大的优越性或许就在于此吧。

——于怡驰

在我的印象中,程老师是一名严谨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和蔼的长者。作为班导师的他,亦师亦友。在学术方面,他经常与我们探讨他的学习经验,邀请我们参加他主办的论文研读会,并支持有兴趣的同学去他的实验室参与实验项目;在生活中,他也不失活泼的一面,参与我们的各项娱乐活动,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并给予我们各种忠告和建议。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郑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