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产未动,负债先行

资产未动,负债先行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在下一章里,我们会进入银行理财的投资环节,特别介绍银行理财投资债券、非标、权益、FOF等资产的投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负债端的情况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  其二,与银行本身、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模式导致银行理财有天然的负债端管理优势,相对而言其流动性管理更为容易:  首先与银行自身相比。

  在下一章里我们会进入银行理财的投资环节特别介绍银行理财投资债券、非标、权益、FOF等资产的投资方式。不过在进入投资之前我们想先讲一讲银行理财的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常常是银行本身的核心管理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简单地表现为“做报表”和“平头寸”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

  作为影子银行银行理财自然也需要进行整个资金池的资产负债管理可很多时候银行理财的资产负债管理却并不如银行本身那么精细。虽然同样表现为“做报表”和“平头寸”但银行理财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却缺乏必要的远见和对尾部风险的敬畏这从2016年底银行理财突然爆发的“钱荒”里可见一斑。

  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存款转理财”的趋势逐渐终结银行理财负债的基本盘个人及企业理财出现了发行疲软、募集较少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而为了保证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原因此时不表),理财行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业理财作为补充理财产品负债占比中同业资金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这也为接下来的紧张埋下了伏笔。

  9月开始央行向市场传递“抬成本、去杠杆”的信号。在经历抬高资金成本和MPA两波打击后10月底开始线下同业资金开始紧张同业理财、同业存单及线下同业存款和货币基金同时被市场抛弃收益率大涨。

  而此时由于同业理财占比过高部分银行的理财资金池出现了无法续接的情况由此引发了债券市场的抛售和同业理财价格的暴走彼时甚至有同业戏言每天打开软件看到报价不看机构还真以为是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报的。

2.5.1 银行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银行理财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配置力量其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异动对于债券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过往大家似乎都在关注银行理财的规模扩张与资产配置情况并未将过多的焦点放在银行理财的负债端这是否就说明银行理财负债端没有任何问题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管理呢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假设A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居民、企业与同业资金然后将其用于配置信用债、非标货基等资产其采取的模式为期限错配即配置高收益长期限的资产来满足吸收理财资金时所承诺的预期收益率。只要理财产品能够滚动发行及时兑付到期的理财那么理财的资产负债端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银行理财的规模不断膨胀流动性风险似乎从来都不是问题。

  但我们考虑一种可能的冲击受对表外理财的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A银行理财开始持续失血滚动发行出现困难前期大量发行的存量理财产品面临到期兑付的压力。为维持刚性兑付A银行不得不选择冲量速度最快最简单的同业理财在同业市场上以超高的价格吸收同业理财同时在资产市场上大量卖出之前所配置的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或赎回基金以满足到期的兑付需求。

  事实上A银行所经历的情况在2016年底的时候大量发生在各大中小银行甚至是股份制与大行中间所以当时我们能看到银行负债端极其不稳定同业存单与同业存款利率不断攀升资金面持续收紧短端利率大幅上涨债券市场大幅调整(见图2.5.1)。保守估计一个理财资产池的亏损在2%~3%也就是说因为银行理财负债端的不稳定导致的本轮下跌让整个银行理财行业蒸发了4 000亿~6 000亿元的财富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2.5.1 2016年底银行负债端不稳定同业存单与理财预期收益率大幅上行

  因此与资产端相比银行理财的负债端可能更为重要它决定了未来理财产品的资金流状况与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后期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的配置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负债端的情况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

2.5.2 银行理财和银行、基金相比谁更难管理负债端

  从本质上银行理财作为影子银行其主要经营盈利模式便是期限错配即在负债端吸收短期限的资金来配置长期限、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以赚取流动性利差和信用利差。这与银行本身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过在关注点方面银行自身通常以“存款立行”十分重视负债端的管理。银行的负债影响银行的资产继而影响银行的整体利润水平但影子银行却似乎太过重视资产端对负债端的管理反而有所欠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银行理财作为银行的影子银行背后有银行本身的信用背书在特殊情况下它是可以使用银行本身的流动性的。比如2013年钱荒爆发前实体融资需求旺盛高收益率的非标资产旺极一时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承接的也都是毫无流动性的非标项目流动性全靠银行本身来解决。据当时某国有大行资管部投资经理称“由于部分银行理财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即通过滚动发行短期限产品去配置高收益的长期限资产当无法足额募集到后续资金时就不得不向自营‘借钱’”。

  其二与银行本身、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模式导致银行理财有天然的负债端管理优势相对而言其流动性管理更为容易

  首先与银行自身相比。资产端银行配置的资产大部分是没有流动性的贷款、应收金融工具以及少部分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而银行理财则相对而言配置的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比如高收益城投债与产业债少部分配置了非标等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因此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银行理财可以直接变现流动性较好的信用债应对起来更为自如。从负债端看银行理财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可以自主选择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与发行利率在资金续接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可以加快发行频率提高发行利率以吸收更多的理财资金而在资金相对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可适当降低发行频率与发行成本减少负债端的压力。但银行存款相对限制较多在2015年8月份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存款利率受到央行存款利率浮动倍数的限制在2015年8月后利率市场化虽在名义上已经完成各银行可以自主选择存贷款利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大银行存款利率仍然尚未出现较大的分化主要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全发酵起作用各银行为吸收存款满足银监会与央行的考核要求不敢随意降低存款利率吸储格局容易陷入囚徒困境状态存款利率并不能真正实现自由随行就市的定价调整。此外银行理财可以不受负债来源的限制也没有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最大占比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同业负债和一般负债利率更为市场化、调整更为方便且非常主动。

  其次与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负债端更为可控尤其是封闭式理财产品每一笔到期的金额、时间都是固定的比开放式基金(既不能确定赎回时间也不能确定赎回金额)与定期开放式基金(只能确定赎回时间不能确定赎回金额)的确定性要高很多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基金的流动性就很容易受到影响2016年年末的债市大跌便是由大量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大量抛售流动性好的债券资产所触发的。

2.5.1银行、银行理财与开放式基金负债端的比较

分 类

银行自身

银行理财

开放式基金

资产

流动性

以中长期限的贷款为主以及部分应收金融工具等资产流动性差

城投与产业债、货币市场工具及现金存款部分非标流动性相对较好

债基信用利率债均会配置流动性最好

负债来源

主要来源于存款(以居民与企业为主),同业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与拆借等)规模在扩大

分为居民、企业与同业三类其中居民与企业是主要的负债资金来源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分为机构与个人两类以2015年的数据来看机构持有债基份额比例达到71%显著高于个人

负债期限

同业负债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活期存款期限不定定期在一年以上较为稳定

单只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其中3~6月的比例最高封闭式理财较为稳定

不稳定可随时申购与赎回

负债成本

同业负债成本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折放利率(Shibor)走势有关2016年维持在2.8%~3%存款成本相对较低但受制于囚徒困境难以自由调整定价

成本较高所受限制相对较小市场化定价程度高2016年主要在3.8%~4.3%

无固定的负债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收益率是否满足持有人的需求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2.5.3 封闭式理财产品需要如何配置负债端

  既然银行理财的负债端相对较好管理为什么过去一段时期内理财负债端还是会出现问题呢我们分两种情况来思考第一银行理财对于资金缺口可能存在错估的现象即到期金额与募集金额差距过大带来了阶段性的流动性缺口为弥补缺口银行理财需要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予以变现补充第二银行理财负债端对于资金利率或者关键时点过于敏感或者负债端的资金提供方过于趋同。

  首先看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对于银行理财的冲击不大只是会增加理财的成本(因为为获得流动性资产可能会折价变现),解决办法也相对较多最为简单的办法是在设置理财产品期限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存量产品到期前即确定当期产品的募集金额或者在产品到期前先募集成立一期理财以应对接下来的产品到期

  (2)理财产品到期时间设置尽量分散不要集中在同一周期因为如果一周内如果设置过多的产品到期则再募集兑付的压力将非常大

  (3)尽量避开关键时点如年末或季末因为关键时点上存在着银行冲存款或者银行等资金供给方为应对监管会收紧流动性使资金价格提高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将会加大资金缺口也将导致整个理财的负债端流动性更加依赖于资产端带来的负债。

  比如仍以此前的A银行为例它在前期设置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时间时就最好不要让很多期产品集中到期并且避开年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假如周四有一只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那么A银行在周四或更早前就要设立新的理财产品获得相应的资金来兑付到期理财尽量减少流动性冲击。

  其次再看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在平时状况下也不会对银行理财造成较大的冲击但却使银行理财对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提高而金融市场受各个机构的投资行为、央行货币政策与监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相较于居民与企业部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更强在某些时点会给银行理财的负债端带来较大的冲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同业理财。同业理财是银行发行的针对同业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由于金融同业往来规模较大同业理财也最容易冲量也最不稳定。从近两年银行理财发展的趋势来看同业理财的增长速度远超理财总体增长速度(见图2.5.2),说明银行对于同业理财的依赖度在提高整体理财结构变得更加脆弱银行理财负债端的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强。最好的例证便是2016年年末的“债灾”。当时监管层提出将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中用于MPA考核并将加强表外业务监管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计提风险资本。这两大监管消息直接引爆了理财负债端在市场流动性预期收紧的情况下银行纷纷收紧流动性同业理财被压缩负债端的资金成本不断攀高银行负债端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Image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2.5.2 同业理财从2015年起加速扩张增速远超理财总体增速

  对于过度依赖金融市场造成的理财负债端压力最为重要的解决办法在于降低同业理财的比例使之更多地以企业与居民等相对稳定的资金为主要的负债来源。但是与阶段性流动性缺口不同银行理财并没有主动缩减同业理财的动力因为同业理财属于批发性销售容易达成规模要求且通常来说发行成本较企业与居民理财低更是主动负债负债规模由银行自身决定。

  正是因为没有主动调整动力对于银行理财而言负债端压力最大的隐患在于同业理财快速扩张造成整体结构的不稳定。

2.5.4 需要对负债来源做出限制吗

  既然银行自身缺乏相应的动力那么就有必要依靠外部监管来限制理财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改善银行理财负债端的结构尤其是要控制同业资金的比例(即控制同业理财的扩张速度)

  银行理财作为影子银行主体其融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银行自身对理财的隐性背书支持二是银行理财能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一旦银行理财投资的底层资产发生大幅亏损或发生大规模的坏账沉淀加上金融市场负债难度提高理财产品流动性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已经购买了同业理财且已经到期的金融机构而言将面临大额的亏损压力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使金融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在负债端理财应该使用更少的同业资金以避免金融市场波动对其流动性有过大影响从而造成大的冲击。

  但目前监管层对银行理财的监管政策大多集中在资产端限制了银行理财的配置范围及杠杆等对于负债端的监管并未有系统完善的相关文件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从当前对银行负债的监管措施中获得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想法。

  在银行自身同业负债监管上当前主要有银监会与央行两大监管方。其中银监会在2015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已将同业市场负债比例与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参考指标并在127号文中对具体的比例提出了要求限制而央行早在2007年出台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便对同业拆入拆出比例做出了规定后续在MPA考核体系中更是将银行进一步细分为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s)、普通机构(CFIs)三类并根据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不同给予不同的评分(见表2.5.2)

2.5.2银监会与央行对同业负债的监管限制

监管机构

文件/考核体系

内 容

银监会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将同业市场负债比例与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参考指标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

单家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行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1/3

中国人民银行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MPA)

NSIFIs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5%25分不超过33%15~22分超过33%0分

RSIFs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8%25分不超过33%15~22分超过33%0分

CFIs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0%25分不超过33%15~22分超过33%0分

《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中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超过该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8%

  资料来源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

  鉴于此在对银行理财负债端的管理上我们或许也可以参考银行自营管理负债来源的方式对银行理财同业资金的比例做出限制规定具体实施可以根据银行自身的规模、在金融体系的重要程度、风险高低等因素分类规定并建立完善的日常理财流动性监管体系要求各银行理财机构每月定时上报负债端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风险点进行排除同时适时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在极端环境下银行理财应该保留多少的流动性这也能在关键时点对银行理财端的负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