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知识分子赞扬跨界时,真正的跨界者

〉》“当知识分子赞扬跨界时,真正的跨界者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边界和界限的各种各样的经验实在是太复杂、太多样了,根本无法统一在一个简单的标题下面。而弗里德曼的观点与此相反。弗里德曼还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混融的,而边界并没有消失,这两个看法本身很难统一在一起。在目前的潮流中,一个有争议的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对抗各种文化研究”,这明摆着是一个大靶子。

关于边界和界限的各种各样的经验实在是太复杂、太多样了,根本无法统一在一个简单的标题下面。甚至是这样,哪里的界限明确坚固、围栏高耸,就说明另外一边就是生存之道。这就是政治经济流动性的一部分。地理上的流动性是社会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在协调边界问题时,融杂的双边文化知识和文化的转型都获得了生存的价值,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成了生存的技能,这也适用于那些大型的、日益增长的、跨界的非正式部门,其中的草根移民企业家,把这些界限都转化成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而弗里德曼的观点与此相反。“但是人们有可能问,对谁来说这种文化上的转换轮回是现实的?在后殖民地的跨界行为中,正是那些诗人、艺术家、知识分子支撑着这个转换,并且在印刷品中将之具体化了。但是,谁阅读了这些诗作?在社会现实的底层发生着的那些另类的认同是什么?”(Friedman,1997,p.97)。[在其他地方,“这位作者就像所有的融杂意识形态的拥护者一样,求助于文学”(1999,p.247)]这与普通经验非常不同,因此,对英国和德国大部分城市的研究发现,准确地说,正是底层社会的年轻人、第二代移民发展了新型的、混合的生活方式(Rthzel,1999,p.213)[11]。弗里德曼也承认,在柏林的土耳其人也是如此,但是他随后又主张“身份认同的内在动力和世界定义的目标是连贯性”,而将立场中立化了(1999,p.248)。为什么不能是这样呢?融杂反对的是同质化、均质化,而非连贯性。严格来说,均质并不是连贯的必要条件。当弗里德曼认同融杂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偷换了概念。“现在把文化的各要素结合在一起称为融杂,但它对这个过程却语焉不详。”(1999:248)这个过程实际上可能很不相同,也有可能存在着某种融杂的模式,比如世界流行音乐标签的融杂模式。

弗里德曼对融杂的反驳是前后矛盾的,而且常常不着边际,因此不值得继续追踪。弗里德曼还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混融的,而边界并没有消失,这两个看法本身很难统一在一起。他认为,关于融杂的讨论是毫无价值的,除非它是一种身份识别,但是如果融杂只是身份识别的一部分,它就会被连贯性所支配,那我们就应该检验其过程。然而,如果所有的文化向来都是融杂的,那么问题就不是融杂,而是边界了。各式各样的边界怎么会在历史上和社会上都那么重要呢?还有为什么会这样?当边界在历史的洪流中连续不断地改变时,对边界的盲目崇拜却依然存在,甚至在社会科学家当中也是如此。如果融杂是真实存在的,而各种各样的边界也是显著的,那么融杂怎么能够成为自我身份的认同呢?在一个充满边界和界限的世界中,还为政治上和文化上跨越边界的身份认同,留下什么样的空间和合法性呢?

如何安置那些反对融杂的争论呢?在某种层面上,它只是对“后现代主义”批评的一个环节,大概每十年左右就会带着不同的观点重新出现。在目前的潮流中,一个有争议的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对抗各种文化研究”,这明摆着是一个大靶子。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些争论表明了一种对多元文化的不安和忧虑。当两条线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种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方式。按照这种观点,多元主义就是一时的风潮,从阶级斗争以后就减弱了下来[12]。一种积极肯定的解读是,它重新把焦点对准了政治经济学、阶级、社会正义和硬邦邦的政治,汀克贝尔(Tinkkerbell)这个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同时,这是在象征性的政治中展开在一幅狭窄的画布上的练习,因为它主要关系到它在学术界的位置。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东西在争论中失落了吗?在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考虑中,在反融杂的激烈反应里,缺失了的正是融杂的历史深度,更重要的问题仍然是环境,在其中边界和界限都成了生死问题,不能认识到融杂、不承认融杂其实也是生活中的政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