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研究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如何克服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大量输入纯正英语材料,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希望本文有助于大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最终提出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措施,旨在帮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研究_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秦丽华

摘 要:母语负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非常普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的三个表现:词汇、句法、语法中的母语负迁移。对于如何克服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大量输入纯正英语材料,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应该尽量避免用中文的思维和语用习惯来学习英语。希望本文有助于大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大学英语;现象;措施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起着重要的作用。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一种语言学习对另一种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或先学习的一种语言(如母语)对后学习的一种语言(如某一种外语)所产生的影响”(董佩佩,2002:109)。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结构差距很大,则产生负迁移。正迁移有利于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则对外语学习起阻碍作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越大,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困难就越大。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Tran-Chi-Chau发现在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的英语学习中有51%的错误可归为母语的干扰(法小鹰,2010:53)。汉语归为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可见,汉、英两种语言相距甚远,因此学习英语难度也很大。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最终提出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措施,旨在帮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母语负迁移的主要表现

“母语负迁移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是指他们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受汉语在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方面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这种畸形的、不规范的英语被称为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李雪梅,1999:2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的使用和中式思维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中的各个方面。这种中文负迁移现象阻碍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语法、词汇、语音、篇章理解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的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负迁移最为常见。学生都倾向于将英语和汉语的意思简单地对应起来,却往往忽视了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单词的意思就算表面上看上去基本一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一方面,母语的负迁移导致学生对单词理解的错误,学生往往只记住了单词最主要的意思,而忽视了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选择词汇特殊的意思。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宗教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往往在同一字面意思的词中,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联想意义,从而产生字面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甚至意义相反的同词异义现象,这是由于深层文化负迁移造成的理解差异。比如,“red”一词,其理性概念是“红色”。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色彩,它象征着喜庆、欢乐、热情,婚宴和节日装饰上常见到红色,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的红色常用来表示愤怒或罪行,学生在读到“see red”的时候,错误地将其理解为“看见了喜庆、欢庆的东西”,这正是汉语文化认知干扰英语学习的原因,如果考虑了这个单词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意思后,正确的意思是“生气,大怒”。同时,“catch somebody red-handed”的意思也应该不是褒义的,而有“当场发现某人做坏事或者犯罪”的意思。

另一方面,习语和固定搭配不当也会造成词汇负迁移。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将汉语词与词的搭配习惯地迁移到英语词与词的搭配上,因而产生负迁移。习语和固定搭配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要正确掌握习语和固定搭配的意思,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例如,普通学生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世纪大学教材·综合教程》(第二册)的第二单元“IForgive you”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Rather than sweeping them under the carpet,we need to draw a line under them,deliberately choosing not to count them against the person who did them,and moving on.”这句话中,学生只会更具中文的直译法,将“sweep under the carpet”理解为“不应该把东西扫到地毯下面”,这很显然是只了解了单词的原意,而忽视了英语的文化背景,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应该把这些事情掩盖起来”。再如,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泛听教材1》中,有这样一则听力对话:

M:Do you know what Bill is talking about?

W:Never.He is always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Q:What do the woman mean?

该对话的四个选项为:

A.Bill speaks too fast. B.Bill likes trees and bushes.

C.Bill doesn't speak to the point. D.Bill is always beating other people.

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但是据统计,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选成了B。本题中,“beating around the bush”是指说话时“闪烁其词”“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很显然,学生知道这个对话中每个单词的意思,但是在单词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句习语,学生却没有觉察。因为习语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因此容易产生负迁移,导致学生理解偏差。

(二)句法的负迁移

中国学生由于对英语句法规则掌握不够熟练,因此经常套用汉语的句法规则来表达英语句子。而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相异之处较多,这就造成了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首先,句法的负迁移表现在语序的错误使用上。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的结构和顺序差异很大,“汉语和英语的语序不同,汉语强调主题,状语等放在宾语前面,英语则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顺序”(赵启君,2010:275)。但是总的来说,英语主从复合句的表达方式一般比汉语灵活。当学生在写作中或者口语中造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按照中文的句法和句子顺序来组织英语句子,这样就算学生使用的每个单词都是对的,但是整个句子也是毛病百出。例如,在课堂的口语对话讨论中,“我星期天上街买花”,在表述这句话的时候,很多学生说道:“Iwill go to the street on Sunday to buy flower.”学生受汉语多用动词的负迁移影响,将“the street”放在了“buy flower”前面,这种中式英语正是学生过分受到中文干扰而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更地道的语序表达应该是“Iwill buy flower on the street on Sunday.”

其次,句型负迁移也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对比英汉句型,英语以主语为结构重心,主语限制谓语,句内的其他成分向主谓挂靠;汉语则以主题为结构重心,但主题不限制其他句子成分,主题与评论由语义隐性连接。”(季可夫、熊惠珍,2003:36)中国学生往往把汉语句型迁移至英语句子中。中文中的主语除了名词,还可以是任何词或者句子,例如,学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Play piano is her life-long dream.”(弹钢琴是他一生的梦想。)从英汉语的句法关系来看,英语谓语要受到主语的限制,即谓语动词的形态要随着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汉语句子的谓语则不受主语的限制,谓语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学生受汉语影响,常常不注意英语句子主谓在人称、数上应一致。句型负迁移还体现在学生对一些英语特殊句型的错误写作上。英语拥有一些汉语所没有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倒装句型、关系从句等,中国学生都不太会或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句型,因而常犯如下错误:“There once had a power country.”(从前有一个强大的王国。)“It is Americawhere they're traveling,not Canada.”(他们在旅游的是美国,不是加拿大。)

(三)句子时态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语的时态丰富,共十六种,形式各不相同,区分细微;而汉语无时态的变化,是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作状语,或利用虚词“了”“着”“过”等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体现。这对母语不依赖动词本身变化来体现语法特征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语言知识。”(杨惠中等,2005:123)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法时态体系,但是在具体运用时,特别是涉及英语的口语和写作的时候,却受母语影响,常常混淆语法概念,或是干脆忘记了语法时态的配合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因为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语法错误的表述有:

(1)The tables is very heavy.(单复数不分的情况)

(2)She don't go the class yesterday.(时态和单复数混乱)

(3)Igo fishing tomorrow.(时态混乱)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英语语法和时态运用上较大程度地受到了母语的影响。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碰到困难时,会借助中文的语言习惯,把母语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应用到英语中。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种做法导致大量句法方面的错误。

二、教学措施

目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已引起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

(一)输入纯正英语材料,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教师要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尽量为学生提供纯正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应该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建立仿真的英语文化的小环境。同时充分利用课外的第二课堂,特别是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纯正的英语学习资源,例如,外教教学视频、国外优质公开课视频、英美本土报刊阅读资料等,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自主学习来感受纯正的英语。除此之外,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积累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更多地接触英文电影、英文广播和英文歌曲等原汁原味的英语。在此过程中都尽量不以母语为中介,以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逐步培养成一种接近母语者的转换的直觉意识。

(二)学生自主克服母语负迁移

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英汉语言的差异可以部分归因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自身须正视母语负迁移,并努力防止和避免负迁移。首先要克服母语负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果总用汉语思维来写英语句子,就永远也摆脱不了母语的干扰。因此,学生要学会用英语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同时应加强语法、句法训练,加强规范英语的听和写的练习,有意识地模仿或背诵其中一些好的句型或句式结构,循序渐进地采用句子改写、句型转换和造句等形式进行句子写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单词多层含义、句法结构、语法时态规则的意识。其次要加深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似点和差异点的认识。了解到中英语言的差异性将有助于提醒学生注意母语的干扰,自觉地克服汉语表达方式的干扰,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并加强英文写作意识、提高英语句法表达能力及培养英文写作习惯。可以通过归纳学生常见的英语句法错误,并有意识地把这些错误告诉学生,加深学生对差异的印象。

三、结 语

总的来说,母语负迁移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较为普遍,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者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突出的词汇、句法、语法的母语负迁移,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正确运用语言迁移规律,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作用,努力遏制负迁移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佩佩.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2002(1):109-111.

[2]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句法运用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7):53-56.

[3]季可夫,熊惠珍.英汉句型及转换[J].上海科技翻译,2003(3):36-39.

[4]李雪梅.口语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语音与词汇[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21-24.

[5]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杨惠中,等.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赵启君.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10(5):275-278.

[本文系校级精品课程(项目编号:JPKC20130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