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着重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给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建议。2 句子层面的上的负迁移1)汉语“主题+说明”的结构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汉语是一种注重主题的语言。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何晓茵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301811)

摘要: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大多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因此在其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子和语篇的层面都会带有明显的中式英文痕迹。这可归结于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给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写作;负迁移;句子;语篇

1 学生英文写作现状分析

很多中国学生都是在母语思维模式或习惯已经内化,并已经具备了一定母语交际能力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甚至利用学习母语时所获得的经验来指导自己学习新的语言。这种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即为“迁移”。对于这种迁移,语言学家Lado认为:“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1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即“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对应时,母语结构会顽固地迁移到目的语中,即形成“负迁移”。这种因负迁移造成的外语习得障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反映较为明显。学生的英语作文在遣词、句式、句意和语篇上都带有明显的中式英文痕迹。很多学生完成英语作文的过程实质上是遵循母语思维的机械翻译。在学生习作中,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导致的错误具体表现为搭配不当、残句、唐突句、语篇连贯性差、写作主题不鲜明等。词汇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把单词或词组在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迁移到了英语中,造成了用词和搭配上的错误。例如:

①Our students can’t afford private cars.

②Excessive smoking will injure your body.

③Many foreign auto companies are 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

句①中our students的用法很明显是受到了汉语中“我们的学生”这一句式结构的影响.句②中injure your body不符合英文搭配习惯,是中文“伤害身体”的直线翻译,应该为injure your health。句③中“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则是生搬硬套了汉语的习惯表达“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英语中并没有put sight to这一用法。

以下将从句子和语篇两个层面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

2 句子层面的上的负迁移

1)汉语“主题+说明”的结构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汉语是一种注重主题的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并不主要体现为“主语+谓语”,而是“主题+说明”的关系。主题总是位于句首,是说话人说明的对象,其后是对主题的具体阐述。“在注重主题的汉语中,主语往往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论是在SOV词序中,还是在主题结构中,主语都常常被省去而不影响话语的语意解释。”[2比如:这部电影(你)看过吗?这种坏习惯一定要避免。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作逻辑分析或意会出省略的主语。汉语的这种特点迁移到英语写作中,就出现了无主句的现象。例如:

①Such kind of bad habit should avoid.

②While sitting in class,she realized she had lost a ring.But happily found it on the floor after class.

英语遵循典型的SOV结构,因此以上两句应改为:

①We should avoid such kind of bad habit.

②While sitting in class,she realized she had lost a ring.But she happily found it on the floor after class.

2)汉语句子意合的特征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汉语的句子为语义型或意合型,倚仗意义而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作为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即“以意统形”。而英语为形合型语言。“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3即王力先生所述的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形态变化,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学生把汉语的意合特征迁移到英文写作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流水句。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需要用语言形式手段(如连词或词的形态变化)连接起来的。英文中的逗号不能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而在重意合的汉语中,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靠语义表达,大多不需要形式连接手段,各分句间用逗号隔开就可以了。例如:

①We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rough the Internet,the message can be received very quickly.(Wrong)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rough the Internet,and the message can be received very quickly.(Right)

②It’s raining already,go right away,we will be late again.(Wrong)

It’s raining already.Go right away,or we will be late again.(Right)

③He is a diligent student,he is from a poor family.(Wrong)

He is a diligent student,and he is from a poor family.(Right)

3)汉语多主动语态

汉语多主动语态句式,而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经常使用。正如连淑能所述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这主要是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汉语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所以汉语句子的主语大多为人,主动语态较多。而英语式思维则注重理性分析,强调物质本原和因果联系,所以在英语中经常以物为主语,所以英语句子中,被动语态较多。如:I suddenly have an idea.地道的英文表达应该是: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再如“工厂里建起了三座新楼”,用英文表达为Three new buildings were built in that factory.

3 语篇上的负迁移

1)逻辑思维模式上的迁移

Kaplan认为语言和写作是文化现象。语篇组织规律与相关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一门语言的逻辑思维模式成为掌握这门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东西方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体上,汉语遵循螺旋式的思维模式,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迂回婉转,逐步达到高潮的方式。而英语是一种直线形思维方式,开门见山,先表明主要态度和观点,再表明原因,层层论证。这些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篇组织方式。

2)段落发展模式上的迁移

对应直线式的思维方式,英语段落发展多为演绎式,整个语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开宗明义,而后展开分析论证。段落的语句不仅与主题直接相关,而且必须按一定的连接手段,清晰、有逻辑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直线流动的实体。而中国学生受母语段落的发展模式干扰,“往往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用一种跳跃、迂回、环绕式的方式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在外籍教师看来,会认为中国学生不会组织段落。”[5

其次,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习惯设置主旨句或把主旨句置于段尾。而英语篇章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并通常把它置于段首。“据毛荣贵(1997:3)对美版Reader’s Digest和Time两套期刊100篇短文所做的调查,其中仅有两篇主题句较为模糊,而68篇的主题句均被置于文/段首,其余30篇已经将段落的主题句升格为小标题。”[6例如受汉语主旨落在段尾的习惯影响,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科学和技术发展进入新时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意群,中国学生大多写成“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e into a new age,our lif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而依照英文习惯应写为“Our lif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thanks to the new 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其他方面的迁移

此外,由于汉语写作习惯影响,中国学生不是以逻辑关系为依据,而按照情感发展划分段落。一个意思可以分几段来写或者一段话有两个或多个中心意思,段落划分较随意。而传统英语模式要求段落是一个独立的逻辑单位,一段讲一层意思,且内容上要保持统一。

在议论文写作中,中国学生缺乏鲜明立场,喜欢左右逢源,对问题大都一分为二。这大致是中国追求和谐、平衡传统的反映。但却违背了英语语篇内容一致、观点清晰的原则。

4 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1)英汉对比的教学方法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尤其是在句法和语篇上差异明显。要帮助学生克服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就要使学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了解。英汉对比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同一题材的两篇英汉语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充分讨论语篇的差异,并总结出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在例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步减少中式思维在英语作文中的体现。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指出一些具有英语特色的语言优美、行文地道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帮助他们体会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文化上和思维上的差异,提高在英语习作中转换思维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欣赏范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首先要指出所欣赏范文中词汇、句子的经典用法,并指导学生模仿相关短语和句型,加深学生对词语、惯用法的语言知识和其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时在学会欣赏范文的基础上,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式,精彩的段落可以增强对语篇的认识。坚持长期背诵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地道的英文表达。总之,“篇章背诵能有效地纠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生成不足、生成过度和错误理解,能够促使学习者储备足够的关于目标语的信息,在运用语言时流畅而自然地运用正确的目的语表达思想”[7

3)培养学生整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应把写作与阅读和口语讨论有机结合起来。写作前,可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适当进行篇章分析,并从表达上、文化上和思维上的东西方差异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汉英两种语言跨文化的理解能力。还可开展与英语国家留学生多层面的交流活动,强化学生对西方文化、思维异同的感性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L.Ann Al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2]金积令.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1(2).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陈艳琳,任薇.英语写作教学的跨文化视角[J].文教资料,2006(12).

[5]岳鹏.英语写作中在句子语篇层面上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

[6]刘华.英语写作的文化导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7]朱林莉.篇章背诵——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有效途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