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主的由来与演变

民主的由来与演变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述党内基层民主, 自然涉及民主问题。探讨民主问题, 弄清民主的内涵, 首先应该搞清民主的词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 《历史》 一书中把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政治制度称为民主政治。因此, 无论雅典的民主被称为 “人民的统治”, 还是 “平民的统治” 都可以视为 “公民的统治”。经济地位的上升, 自然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革命的主体是人民, 革命的对象是君主, 汤武代表的是人民的一边, 遂成 “民之主”。

论述党内基层民主, 自然涉及民主问题。 民主是当今被世界普遍认同的政治理念, 但又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概念。 探讨民主问题, 弄清民主的内涵, 首先应该搞清民主的词义。 民主一词早已有之, 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 它所蕴含的内涵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来没有出现过关于民主统一的解释和千篇一律的实践模式。 因此, 有必要梳理一下民主词义的演变,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民主这个概念非常必要。

在西方社会, “民主”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 (demokratia), 是由 “demos”和 “kratos” 两个词组成。 前者是 “人民” 和 “地区” 的意思, 后者是 “权力”和 “统治” 的意思, 合起来就是 “人民的权力”。[4]因此, 后人把demokratia译为 “人民的统治”, 也就是由人民管理自己的事务。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 《历史》 一书中把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政治制度称为民主政治。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 (公元前495—429年) 说过: “我们的制度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 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5]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322年) 在 《政治学》 中指出: “由多数的意旨裁决一切政事而树立城邦的治权, 就必然建成为平民政体。”[6]并曾依据城邦统治者为一人、 少数人或多数人, 把古希腊政治制度分为君主、 贵族和共和三种常态政体, 以及僭主、 寡头和民主三种变态政体。 由此可以看出, 希罗多德、 伯里克利、 亚里士多德等对民主的理解有许多相似之处, 即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掌握上去理解 “民主”, 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概念。 当然, 他们所讲的“人民” 或 “多数人” 是指有公民权的人并不包括奴隶在内。 实际上, 被后人誉为古代民主灯塔的雅典, 当时的城邦繁华时期, “自由公民的总数, 连妇女和儿童在内, 约9万人, 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 被保护民——外地人和被释放奴隶为45000人。 这样, 每个成年的男性公民至少有18个奴隶和2个以上的被保护民”。[7]实际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1/10左右。 因此, 无论雅典的民主被称为 “人民的统治”, 还是 “平民的统治” 都可以视为 “公民的统治”。 而无论这种 “公民的统治” 多么民主, 其民主也只不过是少数人的民主,或奴隶主阶级内部的 “多数人统治”, 其实质还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近代英文democracy即从古希腊文演变而来的。 但由于历史的沿革和词义的变迁, 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一词与古希腊的demokratia有很大的不同。 在欧洲中世纪末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 资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经济地位的上升, 自然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 然而, 封建的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打着自由、 平等、 民主、 人权的口号, 开始批判神权王权、 等级特权, 发起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 (1632—1704年) 在 《政府论》中, 批判 “君权神授” 和 “王位世袭” 理论, 宣传 “社会契约” 和 “天赋人权” 学说, 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在 《论法的精神》 中, 反对封建专制政体, 提出了 “三权分立” 的学说。法国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1712—1788年) 在 《社会契约论》 中又提出了“人民主权” 原则, 认为 “主权在民” 等。 这些思想和原则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19世纪, 特别是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的民主理论, 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虽然被标榜为 “人民主权”, 但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形式而已。 这种制度下的自由、 平等、 民主、 人权, 只是资本的特权。 随着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矛盾的发展和激化, 资产阶级民主就日益暴露出它为掩盖其阶级统治本质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在中国, “民主” 一词的出现要比西方早近5个世纪。 据公元前11世纪左右西周时期的 《尚书·多方》 有 “天惟时求民主, 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的说法,大意是上天在适当的时候会给人间寻求到一位圣贤的皇帝为民做主。 《尚书·多方》 中还有 “乃惟成汤, 克以尔多方, 简代夏民主” “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 诞作民主” 等几处记载。 大体意识是说夏桀无道, 大失四方之心; 惟有成汤, 能用四方之贤, 深得民心, 所以灭掉夏朝, 取而代之, 作天下之民主。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曾记载 “赵孟将死矣, 其语偷, 不似民主”, 《三国志》 中也用过“民主” 一词, “仆为民主, 当以法率天下” 等, 从词源上, 这里的民主多指“人民的主人”, “君主” 的意思, 即指君主或官吏秉承天意天命行使专制之意。此外还有学者认为, 《尚书·多方》 讲的即是汤武革命, 汤王伐桀、 武王伐纣,下伐上、 臣弑君的事情。 革命的主体是人民, 革命的对象是君主, 汤武代表的是人民的一边, 遂成 “民之主”。 因此, “民主” 一词在字面上是 “君主” 之意,但在内涵上也有 “人民做主” 的含义了。[8]可见, 中国古代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主人”, 与西方民主的含义是有很大不同的。

当然, 在我国古代一些著作中, 也多少带有 “民本” 思想的积极因素。 如儒家典籍 《孟子·尽心下》 中提出了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思想,即认为 “民” 是邦国之本。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更是提出了 “国家” 指的是“君主”, 而 “天下” 才指的是万民, 并最早提出了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价值理念。 但当时的 “民本” 思想, 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的, 更多的是为了呼吁统治者关注民众利益, 更好地维护其统治。

总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们通常都把民主理解为 “人民的统治”, 或“人民主权”, 但不同的人们却对 “人民” 和 “统治” 作出了意义不同的解释,由此也就形成了关于民主不同的概念和民主实践形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各种民主制度时,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揭示民主的本质含义, 真正把握其实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