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代表委员履职能力

提升代表委员履职能力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言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如何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以便卓有成效地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县人大、县政协探索、改革、创新依法民主监督制度的一大课题。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代表履职能力。通过坚持实践“八带头”,代表履职能力明显提高。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言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决定履职的能力,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决定人大工作的水平,只有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协委员履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律及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客观上要求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别、各阶层,包括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是保证委员整体履职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以便卓有成效地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县人大、县政协探索、改革、创新依法民主监督制度的一大课题。

县人大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人大代表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帮助转换角色,提高履职水平和能力。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崇高的法律地位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担负着了解民情、代表民意、反映民愿、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查、决定重大事项、选举产生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参加视察、调查、检查活动、督促“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等多项职责,肩负着人民特别是选民的期待。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岗位,都有各自职业特点。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对如何履职并不熟悉,需要具备与行使职责相匹配的政治素养、法律素质和相关专业知识,为提升人大代表的政治和法律素质,县人大重视培训各级人大代表。近4年来共培训5000人次,组织人大代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等法律,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刊物《中国人大》杂志,帮助受训代表对我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深刻认识,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准确理解,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全面把握,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组织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在实践中学习,坚持做到“八个一”:每个代表每年参加1次接待选民活动、参加1次视察调研活动,结对帮扶困难户1户以上,提出1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建议,向选区选民报告1次自己履职的情况,解决矛盾纠纷1件以上,为选区选民办实事1件以上,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1次以上。通过系统培训和在实践中学习,人大代表普遍提高了履职能力。近些年来,人大代表撰写的40多件(条)优质议案、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促进党委、政府改进工作,政府转变职能,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创建代表之家,抓阵地建设。县人大在办试点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2008年以来,原23个乡镇人大均达到按接待有场所、工作有制度、活动有主题、履职有记录、诉求有回应、困难有帮助、经费有保障“七有”标准,全部建立了代表之家,增加代表民情信箱、便民联系卡等内容。抓好县、乡镇、村三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室)阵地建设,使其成为代表学习交流、接待选民、化解矛盾的重要场所;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职责、人大主席(主任)职责、人大秘书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建好会议记录簿、代表活动记录簿、来信来访登记簿、代表先进事迹登记簿、述职评议登记簿、突出问题、矛盾纠纷调处登记簿、信访件转办登记簿,选民登记册、人大代表花名册、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登记册、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登记册,实现了设施齐全、制度上墙、工作环境改善的预期。

原牛场坝乡人大以代表之家为平台,探索建立开门接访、入户听访、流动接访、真情回访和定期研究解决代表、群众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四访一定”工作机制,及时反馈意见,丰富拓展了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有效地帮助乡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畅通民意渠道,使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牛场坝乡创建代表之家及建立“四访一定”工作机制,在瓮安逐步推进,并得到省、州人大的认可,已在全州加以推广。

2015年5月,瓮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江界河镇三星村桃子垭组走访贫困户,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以便监督政府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县人大办提供)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人大代表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县、乡镇互动才能激发代表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县人大建立了“三联、三定、三评”长效机制。“三联”:县人大常委会联络指导乡镇人大工作、乡镇人大联络指导乡镇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小组长联系代表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三定”:定代表小组长工作职责,定联系指导工作责任,定代表小组学习、评议、视察、联系选民活动制度;“三评”:代表评议部门工作,选民评议代表履职,人大评议代表小组工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县人大常委会强调代表切实做到“八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执行政策、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深入选民、带头发展经济、带头反映社情民意、带头抵制封建迷信、带头关注民生。通过坚持实践“八带头”,代表履职能力明显提高。

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一是抓好“四个专题”:乡镇人大在第一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培训会,努力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在第二季度召开一次专题议政会,议题根据本乡镇人大工作实际和大多数代表的意愿来确定,如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本乡镇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及所需所盼的问题等;在第三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视察活动,视察的内容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定;在第四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乡镇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开展调研。二是抓好代表小组“四次活动”: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一次走访选民活动、一次集中视察活动、一次代表述职活动。

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是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代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县人大常委会为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知情知政、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见,着重落实《重大事项通报制度》《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代表走访联系选民制度》《专题询问办法》《激励制度》等6个制度,制定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办法》,规定县人大代表可约见“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面对面听取说明和解答,确保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落实,让代表满意、群众受益,县人大常委会采取“训、审、梳、交、督、立、奖”等“七字方针”,探索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新途径。即在会前搞好建议撰写培训、会中把好建议的审核立案关、会后及时梳理分类、及时向“一府两院”交办、办中督促落实、建立办理机制,办后评优,对提得好的建议人和建议办理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近4年间,县人大常委会共收到人大代表提出的书面建议554件,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的答复率达100%,代表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在96%以上。

县政协把服务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以建设“参政能力强、议政水平高”的委员队伍为目标,推进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修订完善了《政协委员履职管理规定》,对委员的履职、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打破政协委员“终届制”,向“不参加会议,不提提案、不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不参与活动”的“四不”委员亮“红灯”,从机制上约束委员行为,从制度上规范委员履职,从绩效上引导委员尽责。制定了优秀提案评选办法,并在全委会上对优秀提案和承办单位进行奖励。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政协注重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政协自身建设的有力措施,完善基层政协组织,换届后及时在全县13个乡镇、办事处配备了政协工作联络员,在机关设立了政协委员联络委员会,将政协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加强对委员的联络管理。组织委员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联络组的工作指导,使其成为政协组织的助手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快捷通道。各基层联络组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各界人士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协商议政和专题视察活动,增强委员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升了委员履职能力。

加强服务管理,聚集委员合力。对责任意识不强、履职热情不高的委员,在换届中提出调整意见,与县委组织部、统战部配合,摸清新一届委员人选基本情况,尽可能把文化素质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士吸纳到委员队伍中来;引导委员做社会发展的推进者、社会稳定的协调者、社会文明的倡导者、社会公平的维护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促使委员发挥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楷模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围绕“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当好参谋”目标,加强政协机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搭建履职平台,畅通建言献策渠道。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知情是委员建言献策的前提和基础,县政协积极创造条件,让委员广泛知情。一是明“上情”,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和上级政协全委会议召开后,采取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专题辅导等形式,组织委员学习领会精神。二是通“县情”,协调县政府建立定期向政协常委会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制度,组织委员开展重点项目、提案办理情况视察,选派委员参与行风、政风评议等活动,为委员知情参政提供必要条件。三是晓“民情”,开展调研视察是委员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有效途径,为使委员倾听到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声音,2015年重点围绕教育资源整合、城镇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情况等18个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及时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建立完善协商选题、协商审查、协商办理、协商成果转化、协商考核“五个机制”,使提案工作由单维度、封闭式“你提、我交、他办”向全程协商、多方协商、开放协商转变,为提案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协商选题机制,确保提案“提得准”。坚持关口前移,提早介入,使委员充分知情明政,在瞄准、聚焦上下功夫,协商征集选题线索、协商确定集体选题,做到提案有的放矢。在全县“两会”召开前夕,深入各乡镇(街道)联络组就政协提案选题、收集、撰写和上报进行培训。二是建立健全协商审查机制,确保提案“立得住”。按照会前提案预审,会中提案审查委员会初审、主席会议终审的“三审”制度,杜绝提案“虚、假、空”,保证提案质量。县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147件,经审查立案147件,平时提案1件,共148件。其中,转县政府141件,县政协直接转群团部门7件,交由25个承办单位办理。三是建立健全协商办理机制,确保提案“办得顺”。提案委员与承办单位开展平等交流、双向沟通、对话协商,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提案办结率为100%,委员满意率达98.5%以上。四是建立健全协商成果转化机制,确保提案“落得实”。加强与承办单位的衔接沟通和经常性联系,重视反馈问效。五是建立健全协商考核机制,加强对政协提案办理的监督力度,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承办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提高提案办理实效。

充分利用提案载体,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抓住“提”和“办”两个关键环节,协助委员提出高质量提案,督促承办单位办出人民满意的提案,提出“三沟通”“四亲自”“五明确”的提案办理要求。“三沟通”:办理前与委员沟通,了解提案意图和要求;办理中与委员沟通,让委员了解办理情况,理解和支持提案办理;办理后与委员沟通,征求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四亲自”:“一把手”亲自阅批全部提案,亲自办理重点提案,亲自督促提案办理过程和进度,亲自检查跟踪提案答复意见的落实。“五明确”:明确“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主管领导牵头办理,明确办理责任单位,明确办理责任人员,明确办结时限。提案工作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西门河发源地位于瓮安南部的平定营镇,河道蜿蜒曲折,沿途流经十几个村组,沿河村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乱扔进河的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环境和水源。2015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陈章黎提交了《关于加快母亲河上游村庄治理的建议》,县政协采纳了提案。县水务局、财政局等承办单位商议,投入资金1300万元,对芦花段3公里河道进行治理;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50万元,对沿河村寨道路进行硬化;安排280万元,推进沿河美丽乡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