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由治国理政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上述这些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七、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的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由治国理政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治国理政是创造性的复杂活动,它内在地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其中。我们党治国理政,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治国理政,是一项开拓性事业,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改革创新精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精神,“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4]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应对治国理政新挑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给治国理政注入巨大活力,也使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应对这些新挑战新考验,离不开改革创新精神。首先,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国际形势中的中国因素和国内形势中的国际因素都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努力学习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其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产业革命和文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及时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敏锐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工作的本领。再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善于统筹兼顾,注意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其中就包括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党直接领导和从事治国理政,治国理政又具体体现和检验着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和执政能力水平高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但同时应该看到,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党的自身建设搞好了,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党治国理政就能更加娴熟、更有成效。

因此,需要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一,用思想解放来突破既有思维惯性的束缚,摒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改革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做法,树立和强化改革创新精神是政治责任和首要责任的理念。思想解放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具有改变现实的指向,思想解放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用思想解放来突破既有思维惯性的束缚,摒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改革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做法,树立和强化改革创新精神是政治责任和首要责任的理念,将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目前,改革已经濒临深水区,我们需要十分清醒地警惕一些权力部门的“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趋势蔓延;警惕一些部门和部分官员对权力爱不释手,怕既得利益受损,对改革抱有消极态度;警惕体制内事关国计民生的部分“特殊垄断”领域和行业,抑制经济发展的活力;警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被弱化,如“教育产业化”导致老百姓“上学难”,“医疗市场化”导致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导致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造成农民群体利益受损;警惕一些边缘群体被忽视、被遗忘,如“农民工”的地位在城市没有得到确认,城市近郊农民成为无地耕种、无工可务、没有保障的“三无”农民,中小城市的隐性失业人员不能享受国家对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从而担心进一步的改革将会加剧自己的疼痛。因此,需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上述这些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二,准确把握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在要求,凝心聚力提高改革开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30多年来我们的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经验。但是,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看数字,不是看高楼大厦,而是要看有没有真正调动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没有得到提高,人民群众有没有广泛认同和维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力、公信力

当前,由于我们的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改革的成果没有及时与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的决策没有及时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做主或者由人民做主还不够,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使老百姓对经济增长的好感度降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改革等综合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也只能通过继续改革来修正,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和完善,只有紧紧抓住这些根本性问题,准确把握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凝心聚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三,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健全共同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我们要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改革开放的各项制度,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健全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工作机制等方面引起高度关注和共同思考。首先,要努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科学的制度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一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律;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管用有效;三要尽量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其次,要健全共同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必须把握改革开放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本领,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以改革创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一定要正确对待现阶段改革发展中的困难,自觉主动承担重任,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有效的举措,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一定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强化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强化推进措施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能力;一定要强化责任落实、服务保障、政策扶持,做到目标、任务、措施细化和具体化,确保每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