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寻找加快发展中的症结所在。陇南的贫困是整体的贫困,本人认为,陇南要整体消除贫困步入小康,就要立足市情实际,切实选准突破口,采取切合实际又灵活多样的战术战法,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突出问题。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对陇南市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最鲜明的时代主题,陇南要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既是陇南市281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经济、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各级干部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小康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美丽陇南的美好明天一定会实现。

一、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形势

过去五年间,陇南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战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灾后重建中大规模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惠民生、谋长远的重大项目,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灾后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陇南的总体工作已从灾后重建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灾后重建成果,全面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全力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新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南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和更加艰巨的新任务。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陇南面临着优惠政策叠加的重大机遇和内外部环境更加有利的新形势。目前,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政府支持陇南发展的意见的进一步细化落实,秦巴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规划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等重大政策机遇和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必定促使陇南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干部群众在灾后重建中凝聚起来的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也将成为加快发展的持续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必将促进陇南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

然而,陇南市仍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还面临着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的严峻现实,扶贫攻坚的任务尤为繁重。2017年能否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直接关系到2020年能否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的问题,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严肃而又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只有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政绩的重中之重,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和用好机遇,主动作为、拼搏实干,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和整体战,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脱全国全省的后腿。

二、陇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寻找加快发展中的症结所在。

对陇南来说,虽然灾后重建成果显著,但贫困人口多、发展底子薄、城乡发展不平衡、总体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尤为艰巨繁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认为,陇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三农”问题仍然突出,需要破解量大面广的农村群众迅速脱贫致富难题,尤其是贫困群众增收问题,这是最大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经济结构不优,需要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迅速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基础设施依然滞后,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不强,需要破解融资难题,继续争取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四是生态环境脆弱,需要破解加快开发与保护环境的难题,在对外开放中招商引优,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发展壮大;五是文化资源丰厚,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难题,高度重视华夏文明的传承。六是社情比较复杂,需要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以发展促稳定,全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七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需要破解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难题,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凝聚力量;八是自然灾害频发,需要破解发展模式的难题,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充分发挥陇南突出的经济、文化、区位等优势,深入研究解决的思路和路径,在总结和坚持过去好的措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和战略定位科学合理地进行顶层设计,使陇南在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上,实现整体转型跨越,坚定地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三、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陇南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赶超发展为战略,坚定不移地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全部精力,攻坚破难,乘势而上,确保如期完成五年脱贫、八年小康的目标。

陇南的贫困是整体的贫困,本人认为,陇南要整体消除贫困步入小康,就要立足市情实际,切实选准突破口,采取切合实际又灵活多样的战术战法,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突出问题。一是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各项任务的落实。配合积极省上组织实施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即“一个核心”,就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就是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认真实施秦巴扶贫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持续深入推进双联行动中确定的六项任务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下工夫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改穷业”,帮助贫困地区“换穷貌”,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培育区域突破增长点。在工业基础较好的成县、徽县、西和县等区域,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扩张、农业可持续发展上项目,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区域发展增长极,示范和带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二是分类指导,将全市范围内按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细分,对沿川河谷地带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鼓励争先脱贫,以重点区域的脱贫带动全市整体扶贫工作上水平;对高寒阴湿区、半山干旱区、深山林缘区的群众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在工作力量、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惠农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提升扶贫成效。

三是采取更加切合陇南实际的发展举措。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总结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条件、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的机制体制,促进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如推广土地流转经验、推进村级扶贫基金会建设、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生态移民和定点扶贫等,在整村整流域推进上做文章。

四是强化区域合作。根据陇南经济流向分散的特点和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的打破,地区之间资源要素的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步伐将会加快,陇南的后发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要鼓励县区打破传统行政界线,主动融入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周边经济圈,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发展联手、产业联合、经济联动。

五是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使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六是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感恩奋进”的陇南灾后重建精神,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相结合,“人一我十”,奋力赶超,凝聚起扶贫攻坚的正能量。

七是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优质项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地质灾害的治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同时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小康建设等结合,借助各方面资金投入等优势,形成多方合力攻坚的扶贫工作大势,加快扶贫攻坚的进程。

(2013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