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关系体系总体上仍是一个处于无序状态的国际社会系统。互不侵犯也是现代国际法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的原则。这一暴行是对中国主权的极其粗暴的侵犯,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最基本准则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肆意践踏。

二、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主权平等

国际关系体系总体上仍是一个处于无序状态的国际社会系统。但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因其客观存在的需要,产生了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整个国际法的基础,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适用于国际关系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普遍原则,通常是国家经由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来共同制定,采取条约、宪章或宣言等形式。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以及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法文献之中。其中主权平等原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原则。

确认主权平等原则为国际法的核心原则,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主权平等原则作为核心和根本依据,引申出其他基本原则,其他基本原则是主权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如果否定了主权平等原则,也就否定了其他基本原则。同样,作为主权平等原则具体实施的国际法各项规章制度,也是基于主权平等原则而存在的。

其次,主权平等原则规定国家可以平等行使各项基本权利,要求尊重国家基本权利的行使,如果否定了主权平等原则,就谈不上国家平等行使各项基本权利。

国际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作为国际法的根本原则、国家行为的根本依据与判别标准,正在而且必将继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最重要、最有效的作用。

关于主权平等原则的要点有6个: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各国均享有主权的固有权力;各国均有义务尊重他国的国际人格;各国的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各国均有权利选择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各国均有责任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侵害主权最烈的是全球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

当代最明目张胆地侵犯主权国家的事件是伊拉克公然吞并科威特。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少得可怜的科威特士兵正在梦中漫游,10万伊军兵分两路入侵科威特,先头部队身着科威特军服,坦克上涂着科军的标记,科边防军以为是友邻部队,未加以阻击,伊先头部队沿海滨公路长驱直入,一举攻下科威特城。当阳光初照的早晨,伊坦克部队包围科威特王宫时,市民还以为王宫增加了守卫部队,直到隆隆炮声震天动地,滚滚浓烟在王宫上空升起时,他们才明白过来。科威特全境不到9小时就被伊拉克占领,不久被宣布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后打着各种幌子,对主权国家进行战争威胁、大举入侵或采取报复行动之多,不胜枚举。

20世纪70年代,苏联达到国势之巅,而美国因越南战争大伤元气,被迫采取收缩战略,从而使苏联在全球霸权争夺战中处于攻势。在此战略背景下,苏联加紧实施南下战略,力图以阿富汗为基地,打开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慑中东产油区,迂回包抄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呼应,最终实现其称霸全世界的战略目的。这是19世纪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遗训。1979年9月,阿富汗总理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苏的塔拉基政府,并处死塔拉基。为确保南下大门万无一失,苏联于12月24日出动8万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27日占领其首都喀布尔,当晚处决阿明全家。然而战局的发展出乎克里姆林宫决策者的意料,政治色彩不一的阿富汗各派穆斯林组织和部落武装暂时捐弃前嫌,联合抗敌,使苏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损兵折将,伤亡惨重。苏军增兵至13万人仍无济于事,伤亡与失踪人数却高达近5万。巨大的伤亡,加上师出无名,侵阿苏军士气极度低落,而每年30—40亿美元的巨额军费开支使苏联经济赤字累累,雪上加霜,国内反战呼声高涨,国际上陷于极端孤立,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大国合力制止苏联在该地区的扩张势头。苏联陷入内外交困,长达8年的阿富汗战争对苏联而言无疑也是一场越南战争,最后也不得不以撤军告终。这充分说明,苏联违反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公然入侵一个主权的、不结盟的发展中国家,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这也是苏联这个庞大帝国不久就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对主权国家发动的历时最长、投入最多、为害最烈的一场侵略战争。美国从特种战争,南打北炸,逐步升级到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最终仍然遭到彻底失败。美国在越战中所付出的代价,由表2-2可见。

表2-2 美国在越战中付出的代价

img2

进入冷战后时期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大规模侵犯人权”及“种族灭绝”等,祭起“人权高于主权”的法宝,动辄对中小国家动武。例如美国和英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擅自在伊拉克这一主权国家划定“禁飞区”,并据此不断轰炸伊拉克,是粗暴践踏主权平等原则的行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发动科索沃战争,对主权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狂轰滥炸,更是严重违反国际法最基本准则的行动。2003年美国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擅自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严重践踏国家主权原则的行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互不侵犯

互不侵犯也是现代国际法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的原则。

互不侵犯原则是20世纪形成的一项基本原则。从现代国际法的观点来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容许侵犯。侵犯他国在国际法上是非法行为。为了维护主权平等原则,必然要确认互不侵犯原则,在国际关系中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负有互不侵犯的神圣义务。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总是无视和践踏这一基本原则。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侵犯其他国家的领空、领海、领土难以计数,动辄出动三军炫耀武力,实行武力威吓政策,并屡屡使用武力,甚至多次对别国发动战争,从而成为当代破坏互不侵犯原则的主要国家。

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于1999年5月8日用5枚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使馆主楼顶被炸了个大洞,大楼右侧整个一面外墙炸飞,造成使馆馆舍的严重毁坏和重大人员伤亡。这一暴行是对中国主权的极其粗暴的侵犯,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最基本准则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肆意践踏。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大使馆是中国领土,是中国的化身,对中国大使馆的攻击行为,就是对中国本身的攻击行为,就是对中国主权及主权尊严的严重侵犯。根据国际法,使馆馆舍和使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外交上也曾出现过各种各样违反这一准则的事件,但从未有过像北约组织这样的加害国(国家集团)直接用武力攻击使馆和使馆人员的恶劣先例。这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5月8日下午6时30分,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召见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连道歉都没有,反而提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安全问题。李大使愤怒地驳斥:“我们死了那么多人,你还来跟我谈什么美国外交官的安全问题!”在就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表态时,皮克林开始用的词汇是“遗憾”,而不是“道歉”,李大使立即要他纠正,他才不得不说“道歉”。这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蛮横无理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政府当即发表严正声明,对这一野蛮行径表示了极大愤慨,予以强烈谴责,并提出了最强烈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公开向中国政府、人民和中国受害者家属表示道歉,对事件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公布调查的详细结果,并严惩肇事者。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构成美国的严重国际不法行为,美国政府必须为此承担国家责任。在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下,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的领导人就轰炸事件已向中国政府、人民和受害者家属作出了公开道歉。中美两国政府于7月30日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所造成的中方人员伤亡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美国赔偿450万美元;12月16日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美国政府将向中国政府支付2800万美元,作为对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所造成的中方财产损失的赔偿。

(三)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公认的基本原则,从历史上的不干涉原则到当代的互不干涉原则,是这一原则的重大发展。它是主权平等原则的引申,因为干涉别国内政,就是不尊重别国主权;要互相尊重主权,真正实行主权平等,就必须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对当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多样性的世界上,各国不仅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各异,而且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也有很大差别,只有承认这些不同,相互尊重,才能扩大合作,发展交流,和睦相处。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只能建立在各国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必然造成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只有这样,国家才能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作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际社会对不干涉内政原则有所创新,即在安理会决议授权、尊重对象国主权并征得其政府同意的条件下,可以对该国内部事务进行有限度干预,但要防止被霸权国家所利用。

霸权主义国家总是破坏这一原则,经常利用各种借口,采用各种方式干涉别国内政。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这种事例并不鲜见。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国会于3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案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根据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国承认台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的中国的一个省,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但是,《与台湾关系法》却把台湾当作一个政治“实体”,力图使美台关系带有官方性质。该法案第四条规定:“凡当美国法律提及或涉及外国和其他民族、国家、政府或类似实体时,上述各词含意中应包括台湾,此类法律亦适用于台湾。”根据该法案的有关规定,美台之间在中美建交之前以国家名义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其他国际协定”,除《共同防御条约》及其有关协定外继续有效,中美建交也不影响“台湾治理当局于1978年12月31日或以前所拥有或持有的、或在此以后获取或赚得的对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财产和其他有价值的东西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或利益”。该法案还声称,美国要“保持抵御任何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总统和国会应依照宪法程序决定应付任何这类危险的适当行动”。为此,“美国将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美国企图以《与台湾关系法》变相复活已经终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实际上把台湾视为政治“实体”,并对其安全“负起责任”,这是对中国内政十分露骨的干涉。“台湾牌”已经成为美国在战略上和中美关系上的一个重要筹码。

美国利用本国法律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是其一贯的恶劣做法。1999年年底,美国政府决定根据美《国际宗教自由法》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是一个突出的案例。美国政府歪曲事实,无端指责中国,利用所谓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进行所谓的制裁。这是美国政府制造的又一起严重违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事件。

更有甚者,美国蛮横干涉小国政坛,或强行换马,或捉拿反美的当权者。

1979年3月,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亲美政权被推翻。1983年10月19日,更激进的“左派”接管政权,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美国视之为心腹之患。10月25日,美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打着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旗号,出动10余艘军舰以及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1900人,一举占领这个面积仅为344平方公里的小国,把被俘的苏联、民主德国、古巴等国顾问全部驱逐出境,扶植亲美领导人上台执政。美洲国家组织、不结盟国家协调局等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明目张胆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11月2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美军撤出格林纳达。美军最终于1985年6月全部撤离该国。

1989年5月举行的巴拿马大选对美国支持的反对党有利,但军事强人诺列加领导的军政当局宣布大选作废,并组成临时政府。美国对诺列加大为不满,担心自己在巴拿马运河区的特权受到威胁,因此借口捉拿毒贩诺列加、维护巴拿马民主进程,于1989年12月20日凌晨对巴拿马发动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入侵。美国利用在巴拿马运河区驻军的有利条件,出动以美国第18空降师为主力的3万人,兵分5路进行突袭,还出动了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美国迅速占领了首都巴拿马等重要地区,捣毁了巴拿马国防军总部,四处搜寻国防军司令诺列加,为此美军还肆无忌惮地闯进尼加拉瓜大使官邸,侮辱该国大使,致使尼加拉瓜总统当天宣布驱逐美国大使馆20名外交官。诺列加起初躲进梵蒂冈使馆避难,后被迫离开,美军将其逮捕后送往美国受审,被判有罪在美国监禁至今。

(四)平等互利

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互利。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及社会制度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平等权历来是主权的主要表现之一,现在进一步向前发展,与互利结合起来,成为一项新的基本原则,这是国际法上平等原则的发展。国家间只有讲平等,才能谈得上互利;只有实现互利,才算真正的平等。平等互利原则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强调国家间的关系不仅应在形式上平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实质上平等。平等互利主要是主权平等原则在国家经济关系方面的体现。各国应在经济上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等价交换是不可取的。世界经济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起着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作用。这对于冷战后以经济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快速发展,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其核心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极不平等、利益分配极不合理。据统计,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财富中,发达国家获取70%,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而最不发达国家每年则损失6亿美元,它们正面临边缘化的危险,被排除在世界经济生活的主流之外。占世贸组织成员3/4比例的发展中国家并未在世贸组织中享有平等参与和制定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权利。到1999年底,尚有占全世界1/4人口的31个国家被排除在世贸组织之外。目前,世贸组织大部分规则都是按发达国家的需要和国内规则所制定的。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一再违反自己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筑起贸易或非贸易壁垒,对外来商品征收高税,进行所谓反倾销,同时又咄咄逼人地竭力打开别国的市场,对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提出开放市场的种种苛刻条件,把人权标准、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等一些非贸易因素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受制于少数发达国家。

(五)和平共处

尊重主权平等原则,就必须和平共处,承认各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存在,相互尊重,彼此友好、和平地相处,以和平方式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这既是主权国家正常交往的需要,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一切不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都破坏了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它是指国家间发生纠纷或争端时,争议各方均负有用和平方法予以解决的义务,不应诉诸武力和战争。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美国常常在争端发生或挑起事端后使用武力。1975年5月12日,载有高科技设备的美国“马亚克斯”号船侵入柬埔寨威岛以东领海,被柬埔寨炮艇拦截,39名船员及船只被扣留。正当外交调停进行时,美国总统福特于5月14日下令发动军事进攻,柬埔寨空军基地和油库遭到轰炸,3艘炮艇被击沉,3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强行登陆,救出被扣留的船员和船只。在此次军事行动中,3架美军直升机被击落,3名海军陆战队员丧生,多人受伤,10余人失踪。另一争端发生在美国与利比亚之间。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国以利比亚策划暴力恐怖事件为由,突然对利比亚采取军事报复行动,从英国境内美军基地起飞的18架F—111轰炸机和从地中海美国第六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5架A—6和A—7海军作战飞机,猛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在短短的12分钟内投弹100多吨。利比亚领导人的住宅被炸,他的两个儿子及一些亲属被炸伤,年仅16个月的养女被炸死,一些居民区也遭到严重破坏,百余名居民伤亡。美机还轰炸了利比亚的军事指挥部、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等。

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圆满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港澳回归中国,为国与国之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

(七)反对霸权主义

所谓霸权主义就是大国或强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使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操纵国际关系,称王称霸,以达到控制、支配或统治其他国家和地区直至世界的目的。它是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别名。超级大国的出现,使霸权主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国际法的观点来看,霸权主义是对国家主权及其基本权利的严重践踏,是对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原则和其他基本原则的严重破坏。霸权主义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是对世界和地区和平、各国安全与稳定的严重威胁,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障碍。

因此,反对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际法的一项新的基本原则。

在当代,独立自主的洪流滚滚向前,世界各国大多已获得政治独立,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霸权主义,以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汹涌澎湃,冲破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体制。在这种形势下,反对霸权主义被真正提上了国际关系的议事日程。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初在和美国、日本等国发表的声明和公报中,确认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用以调整有关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和许多国家继续共同确认这一准则。第二十九届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也确认了“不谋求霸权及势力范围”的原则。特别是1979年第三十四届联大通过的《反对霸权主义决议》庄严宣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或以任何理由在国家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简言之,到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和双边协议,确立了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地位。

由于目前国际关系体系仍建立在各国尤其是大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作为国际关系基础的世界经济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因此,作为其国际政治反映的霸权主义,难以从根本上加以遏制和消除。但是,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反对霸权主义已经成为公认的准则,谁也不敢公然反对它,在实际上已经形成强大的政治、道义压力,尤其是在联合国大会上,从而使反对霸权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行。

思考题

1.雅尔塔体系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2.试分析当今多极化趋势。

3.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