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印海上安全分歧的地域分析

美印海上安全分歧的地域分析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将逐一论述美印在这些海域的分歧、矛盾、竞争与冲突。该国地处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海上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可见,控制这条海上航线对维持美国海上霸权地位至关重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南非的经贸、军事合作。2010年1月,南非总统祖马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还共同倡导了环印度洋经济合作论坛,为印度洋沿岸国家经济合作

美国凭借海上实力在印度洋占有主导地位,其印度洋战略目标是维持霸权地位;而印度凭借地理优势在印度洋占据有利地位,力图实现“印度之洋”的战略目标。由于美印两国的印度洋政策都体现出霸权追求和强烈的扩张性,两国在印度洋海域的竞争、分歧、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

(一)西印度洋水域

西印度洋地区分布有战略地位重要的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国,以及海盗猖獗的亚丁湾—波斯湾水域。下面将逐一论述美印在这些海域的分歧、矛盾、竞争与冲突。

1.南非

南非是非洲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该国地处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海上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南非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生产和出口国;同时也被誉为“黄金国”;此外国内还有丰富的锰、铬、钒、钛以及煤等资源。凭借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军事实力,南非在美国利益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一,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大批进出口货物都要途经南非的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运河运力已达极限,绕道非洲南部的船只正在增加,运往欧美的石油有30%要绕道好望角。20世纪90年代末,每个月有30到50艘油轮绕道好望角,十年后这一数字已高达90到100艘[32]。目前,美国有18%的石油需求要从非洲进口,在2018年之前可能增加到25%[33]。可见,控制这条海上航线对维持美国海上霸权地位至关重要。

第二,南非在美国的非洲经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美国与南非签订“投资与贸易框架协议”,扩大了与南非及整个非洲的贸易额。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南非与美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南非从美国进口30.89亿美元、出口42.10亿美元,到了2011年进口额增加到了72.94亿美元、出口额增加到95.11亿美元(参见表3-2)[34]。南非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the Southern African Customs Union,SACU)”的成员国,2008年7月,“美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协议”正式签署。美还通过国际开发署向南非提供援助,以帮助南非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目前,美国是南非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南非则是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美“非洲经济增长与贸易机会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AGOA)”第二大受惠国,且其大部分产品可免税进入美国市场[35]

表3-2 美国与南非的进出口贸易额(2 0 0 0—2 0 1 1年)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36]

第三,南非是非洲主要军事大国,与美国军事联系紧密,两国签有“防御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37]。近几年南非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海上实力有所提升,可为美及其西方盟国分担安全责任。美一智库将南非视为“非洲最有竞争力的军事力量”,认为其“对美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38]。南非在海洋领域的作用更受到美高度重视。早在1966年,负责非洲地区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部长帮办威廉·伊兰就在众议院小组委员会上表示:“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南非可以提供停泊和修理海军主力舰只的港口设施。此外,开普敦的港口设施可以使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或到印度洋的美国舰只,免于依靠加油船或供应舰。”[39]布什政府上台后更加重视南非,2003年布什访问非洲,6天中有3天都在南非停留。期间美军还与南非军队进行了人道主义救援和自然灾害救援的联合军演,以提高南非军队的维和能力。

综上,美国在南非有重要利益,而利益往往决定政策的走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南非的经贸、军事合作。两国政治联系密切。曼德拉总统和姆贝基总统均曾多次访美。南非与克林顿政府原本设有副总统级的国家级双边委员会,但布什政府上台后似有所降温,代之以部长级双边协调论坛。奥巴马就任总统后,南非与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2008年11月,南非总统莫特兰蒂致函祝贺奥巴马当选。同月,莫特兰蒂总统赴美出席二十国集团世界经济与金融峰会。2009年1月,莫特兰蒂应约与奥巴马通电话。8月,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国会众议院代表团访问南非。9月,南非总统祖马赴美出席第64届联大、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金融峰会。2010年4月,祖马赴美出席核安全峰会,其间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双边会晤。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的合作备忘录。与此同时,南非新任外交部部长马莎巴尼(Maite Nkoana-Mashabane)和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开始实施有利于促进两国共同利益和解决共同关注议题的战略对话。2011年3月,莫特兰蒂副总统访美[40]。同年9月19日-23日,为了给美企业寻找合作伙伴以及销售设备和服务,美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美商业服务组织组成的贸易代表团访问了南非。

然而,美国在非洲的积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的若干重大举措,引起了南非各界的明显不满与担忧。2007年,美总统乔治·W.布什在事先未与非洲国家协商的情况下宣布计划建立非洲司令部,南非反应极为强烈,南非国防部部长甚至对任何想要在其领土接纳美国军队的非洲国家提出警告[41]。美国在南非乃至非洲的强势政策客观上为印度与南非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印度把发展同南非的关系视为外交战略的重点之一。南非是非洲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一百多万印度裔居民,当年甘地曾在南非度过了他确立政治斗争目标至关重要的20年。印度十分谨慎地利用这个侨民群体的存在[42]。南非与印度高层政治往来频繁。两国建有双边联合委员会,并在1997年南非总统曼德拉访印时正式确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9月,印总理辛格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南非副总统努卡访印。2008年2月,印度外长穆克吉访问南非并出席第7届印南部长级联委会;4月,南非总统姆贝基在印度出席印非峰会。2010年1月,南非总统祖马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还有稳定的多边互动框架。南非、巴西、印度三国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印—巴—南对话论坛(IBSA)”,2011年10月又在南非举办了第5届峰会[43]。在经济上,印度积极地促进与南非的经济合作。两国还共同倡导了环印度洋经济合作论坛,为印度洋沿岸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在军事上,印度致力于强化与南非的军事合作,包括海上安全合作。2005年,印度与南非举行了海军联合演习。2008年5月上旬,印度、巴西、南非海军在南非的西北海岸临近好望角海域进行了代号为“印—巴—南(IBSAMAR)—08”海上联合军演。该演习关注人类安全,诸如航运安全、搜救活动和灾害救援,致力于增强三国海军的“作战兼容性”,且将促进其他的应对低烈度威胁的联合行动,甚至可以在联合国授权下承担传统军事任务。对于印度,印巴南非海军联合演习有利于展示其外交政策。2010年9月,三国再次在印度洋非洲沿岸举行了联合军演,更进一步加强了在海上安全领域的合作。2011年4月,印总理辛格与南非总统祖马在金砖四国峰会期间会晤,宣布将继续举行海军联合演习,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印强化同南非的双边关系,不仅进一步拓展了自身“进入”印度洋的机会,扩大了海洋势力范围,且有助于平衡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

2.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

马达加斯加1960年6月同美国建交。2000年,美将马列入“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首批受益国,马向美出口总额由1999年的0.8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5亿美元。2002年,“马达加斯加—美国商务理事会”在马达加斯加成立;2003年“美国—马达加斯加商务理事会”在美国成立,推动了两国商业往来。2002年6月,美总统布什致函新任马达加斯加总统拉瓦卢马纳纳(Marc Ravalomanana)率先承认马新政权。2004年3月,马美签署旨在开放民事航空领域的双边协定。同年5月,美将马列为第一批有资格从美“千年挑战账户(a 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申请资金援助的国家。2005年2月和4月,拉瓦卢马纳纳两度访美,获1.1亿美元援助。美从1993年起向马派遣和平队员,目前在马共有100名和平队员,主要从事基层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美通过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账户”向马提供约21.3亿美元(1 680万欧元)援助,用于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8月,美国际开发署向马提供5700万美元援助,主要用于母婴健康项目。同年年底,在马的美国商会成立,在马政治危机后仍有效。马政治危机发生后,美国于2009年底取消马“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受益国地位[44]。美国目前仅向马提供对平民有直接影响的人道主义救援项目。美终止向马的多数援助项目,其目的是为与“南部非洲联盟(Souther Africa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和“非洲联盟(Africa Union AU)”一道向马施压,以确保马尽快采取可信赖的公开、透明的选举进程。

塞舌尔是西印度洋岛国。美塞关系一度较密切。在2010年,约7 800外籍人士在塞舌尔居住和工作,其中约75%是美国公民[45]。塞政府与美签署多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以保护严重受到海盗影响的边界、旅游业以及捕鱼为主的经济。美曾在塞设空军卫星跟踪站,向塞交纳租金,提供少量军援,并帮助塞培训军官。然而,美国不满塞舌尔人民阵线长期执政,两国关系由此恶化。1996年9月,美关闭驻塞使馆,由美驻毛里求斯使馆负责涉塞事务。9月30日,美方关闭空军跟踪站(USAF Tracking Station)。目前,美国空军通过遥控飞机(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RPA)在该地区执行反恐和打击海盗的任务。新世纪后的美塞关系明显改善。2004年9月,美中央司令部司令和军事法律专家小组分别访塞。2007年1月,美军为塞普拉兰岛援建的一座现代化诊所和一个太平间完成移交。2009年7月,塞美签订驻军保护协定,塞允许美军舰维多利亚港停泊补给。2010年7月,塞美签订海盗嫌犯移交协议,双方表示将加强在打击海盗、非法捕鱼和毒品走私方面的合作[46]

塞舌尔同印度关系密切,如同很多西印度洋岛国一样,塞舌尔与印度在历史上就联系密切,人员与文化交流频繁。印度人后裔和侨民在旅塞外国侨民人数中居第一位。塞舌尔对印度外交的核心问题一贯予以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塞未公开批评印度核试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支持印度方立场,且公开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4年,印多艘军舰停靠塞维多利亚港补充燃料。2008年2月,塞首任驻印高级专员(大使)向印总统递交国书。3月,代号为“友谊”的第三次塞印反恐联合军演在塞举行。5月,印海军两艘导弹驱逐舰访塞。2009年7月,塞印签订促进与保护两国投资协定。2010年1月,塞总统米歇尔访印。双方讨论了两国在医疗、军事、航空等领域的合作。印承诺向塞维多利亚医院提供先进设备,向塞政府提供一位海洋安全顾问和军事装备。同月,塞议长赫米尼耶出席在新德里举行的第26届英联邦议长会议。6月,塞总统米歇尔访印。印宣布与塞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印进出口银行将免除塞45%的债务,约137.5万美元,作为支持塞经济改革和债务重组的举措之一。印还将向塞提供1 0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11月,塞开通至印度钦奈的直飞航班。2011年2月,米歇尔总统访问印度,印度减免塞方137.5万美元的商业贷款债务。6月,印度派巡逻舰艇对塞专区海域进行侦察[47]。2012年1月塞外长访印期间,两国外长签署了一个备忘录和两个协定,协议规定了印向塞提供“印度斯坦多尼尔号(Hindustan Dornier)”巡逻飞机,同时还将为塞提供“印度斯坦多尼尔号”巡逻飞机的机组人员以协助其打击海盗[48]

毛里求斯居民主要由印度和巴基斯坦裔组成,两者合计占全国人口的69%,居民51%信奉印度教。因历史、文化以及商业关系,毛同印度有特殊关系。印度是毛主要人口来源国,其传统文化、宗教,甚至种姓制度均对毛有很深影响。印为毛重要援助国,两国间设有混合委员会,在信息技术、海洋等领域签有合作协定。印度还是毛第一大商品进口来源国。2004年,毛副总理普拉文、外长库塔里等访印,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访毛。2005年1月,毛副总统班敦赴印度出席国际印度裔研讨会,3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毛,双方签署航空、反恐、环保和印向毛贷款1000万美元等四个协定。8月,毛外长杜卢访印。10月,毛总理拉姆古兰访印,印向毛提供1亿美元援助。2006年3月,印总统卡拉姆访毛并作为嘉宾出席毛国庆活动。2007年,毛印签署了多个经贸合作协定。2008年1月,拉姆古兰总理赴印度出席第六届印人大会,并顺访印度。2010年6月,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毛。毛武装力量系依靠英国、法国和印度建立。三国与毛的军事交流与互访频繁。三国定期派遣军事专家来毛训练特别机动部队,毛警察部队官兵也被派往上述三国接受训练。7月,毛印达成政府间协议,印度可帮助毛建造海军舰艇。甘地学院是由印度援建的一所东方语言艺术学院,学制2至4年,培养大专生,甘地学院还拥有一所附属中学。毛里求斯航空公司成立于1967年6月,由毛政府、罗杰斯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和印度航空公司合资经营[49]

近年来,毛与美国关系密切。1967年美国在毛建立领事馆,于1968年升格为大使馆。美毛贸易和投资关系尤为密切。美国是毛“第三大”市场。2003年,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美非经贸合作论坛,贾格纳特总理访美。库塔里外长、贝朗热总理先后访美。2005年,美国给予毛最不发达国家地位,根据“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the 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毛纺织品可享受免关税、配额免费输美的待遇。2006年9月,美毛政府签署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以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毛对美贸易呈顺差,2008年美在毛出口贸易中占第三位[50]。美国还向毛提供少量的军事援助。美国还向毛安全人员提供反恐、取证、航海、海事执法等领域的培训。2010年5月,美国政府向毛政府捐赠价值约110万美元的三艘“安全港口(Safeboat Harbor)”巡逻艇[51]

印度海权之父潘尼迦曾指出:“只有在印度与印度洋区域诸国密切合作和联系之下,才有可能实现(印度的安全与昌盛)。”[52]为扩大对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印度已经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岛国领土建立电子监听站或取得驻军权,并借此为印度海军获取了重要军事据点。2007年,印度正式启动位于马达加斯加北部的高科技监听站,这意味着印度将其海上势力范围延伸到其“软控制区”以外4000公里的海域,整个非洲东部海域和中印度洋区域都将成为印度的监控范围。为与在马达加斯加的监控设施相呼应,印还与毛里求斯签署租用协议,允许印度监控两国专属经济区。据印海军参谋长梅塔上将透露,印海军还会在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建立海军基地[53]。一旦成为现实,这两个岛国的基地可在印度洋中部为印海军提供强大的基地群。此外,印度还大力加强与另一印度洋岛国即塞舌尔的双边军事合作。印度不仅派遣海军舰艇定期访问塞国,也与塞签署了防御合作备忘录,协助塞训练军警人员,并在2007年向塞海岸防卫队赠送了一艘新型快速攻击巡逻艇。

印度大力发展与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毛里求斯等岛国的双边军事联系,在和平时期有利于其获取各种情报和信息资源,在冲突时期则将为印度海军作战提供重要的“桥头堡”。印度在印度洋西南部海域的战略部署将对世界航运产生影响,对美国等国的海运活动,乃至在印度洋的战略部署都将会构成巨大压力。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印度与这些国家的联系比美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密切得多。美国与该地区的关系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上。印度则全然不同,双方具有有力的历史纽带,而且防务关系也不断扩大。冷战结束后,印度不断向非洲国家提供军事培训、军备,积极从事维和活动,不断扩大在西印度洋的非洲沿岸地区及各岛国的影响。目前,印度与54个非洲国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有军方合作关系;在马达加斯加有监听站,在塞舌尔等部署有军事培训队,在埃及、肯尼亚等部署有军事使团(Defence Attaché);印度海军甚至受邀在2003年非洲联盟峰会及次年世界经济论坛峰会期间负责主办国莫桑比克的海上安全工作;印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一切维和行动,成为维和力量的最主要提供者之一。其次,美国与这一地区距离更远,而印度则近很多,比美国更有地缘优势。综上,一旦这些地域及途经本地区的海上航线被印度控制,西南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必然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可能极大地影响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不难设想,一旦印度“西进”印度洋的战略危及美方利益,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3.红海—波斯湾水域

美国在红海—波斯湾水域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借助在本地区的战略部署和同盟关系,美国有效控制了这一海域。美国保持主导优势的海上战略必然对一心谋求地区海上优势地位的印度产生巨大压力。印度尽力避免在这一海域与美国直接对撞,但两国的海上安全分歧难以避免。

亚丁湾与波斯湾周边区域地缘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第一,红海、波斯湾和亚丁湾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蕴藏地。第二,这一海域有重要的国际海上贸易通道,将波斯湾地区的能源往东西两个方向运至亚太地区和欧洲,同时又紧扼这两个经济区间的贸易通道。本地区密集分布着重要的战略要地,包括素有“油库总阀门”和“海湾咽喉”之称的霍尔木兹海峡、扼守红海出入口的“海上关卡”即曼德海峡、沟通欧亚非三洲的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等。第三,本地区是全球主要热点地区,集中了若干武装冲突点。波斯湾、局势动荡的东非、亚丁湾海域的海盗、伊拉克的动荡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均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地带也往往被称为“破碎地带”或“动荡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盗问题近年来成为该地区的新兴安全挑战,引起各国高度关注。亚丁湾地区每年有2.4万艘船只通过,与之相伴的是海盗活动也迅速发展,2004年只有10-15起海盗事件,到2008年则激增到80起[54]

美国在本地区部署了强大的军力,大力加强与盟国的关系,从而有效控制着这一海域。印度海权之父潘尼迦曾指出:“任何强国,只要掌握住绝对制海权,又有力量打得起陆战,就可以控制印度帝国。”[55]在印度看来,美国有效控制红海到波斯湾海域的战略部署已对印度的海洋战略空间构成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压力,印度提出“西进”战略目标,试图确保在将来能在该区域占据优势地位,并控制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等战略要道。印度于2000年提出的《海洋新战略构想》鲜明体现了这一目标或者说是构想。印度实际上也在按照这一目标行动,并加强了与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的多方面合作,希望借此将其战略影响范围延伸到西印度洋。印度在2003年与俄罗斯,2005年与法国在亚丁湾举行联合海军演习。2004年9月,印度又在波斯湾连续三周部署了6艘舰船。印度还派遣舰艇访问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科威特、阿曼、巴林、沙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并与这些国家的海军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总的看来,印度不仅密切关注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且采取积极措施,试图通过与区内外国家的军事联系,“以加强在该海域的军事存在,希望最终能够在印度洋适当的地方建立海空基地,形成一个环绕印度的海上铁壁铜墙”[56]

印度还加强了与这一海域周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和私营公司在苏丹、埃及等国投资和开展业务。印度最近又完成了投资2亿美元的从喀土穆到红海沿岸的苏丹港的石油管道建设[57]

目前印度的“西进”战略还未直接威胁到美国在该海域的战略利益,但印度的海洋谋略必然会影响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以及未来发展。面对印度不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力图展现大国姿态的态势,美积极发展与印度的关系,一方面有拉拢并将其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有防范印度的考虑。简言之,美国对印度也采取了“两面下注”的策略。

(二)北印度洋水域

1.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印度的“西进”战略尚未引起美国的严重不满,但两国在北印度洋水域的分歧已经凸显。印度对伊朗的政策引起美国批评,而印度也对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美国海军在印度附近水域活动等感到严重不满。这种分歧乃至严重冲突,必将对美印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两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合作。

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控制着进出波斯湾的重要能源交通线,而且国内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缘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伊朗与美国关系长期紧张,近期更因核问题而不断恶化。为遏制伊朗,美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相交织的强硬政策。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试射地对舰导弹和举行大规模海上联合军演后不久,美海军作战部部长就宣布将加强在海湾地区的军力部署,以确保霍尔木兹海峡畅通。但为自身经济发展考虑的印度则希望与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伊朗建立全面战略关系,加强能源合作,并一度拟议铺设连接伊朗和印度的大型输油管道。印度的设想遭到美国反对:美国多次警告,如果印度继续与伊朗进行该项目,美将依据《达马托法》[58]制裁印度。印度对美国的警告也一再表明自身立场,希望美国谅解印度极为迫切的能源需求,同时又谴责《达马托法》违背国际法原则。为缓解伊朗的疑虑,印海军在2003年与伊海军进行了海上联合军演,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2007年2月,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签订能源协议,计划实质性推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石油管线,美国遏制印伊能源合作的努力似已归为无效。但事态的发展耐人寻味,拟议中的油气管线建设一直磕磕绊绊,至今也未取得实质进展。2012年1月,欧美宣布对伊制裁措施后,为回避购买伊石油引起美的不满,印与伊积极寻求其他替代性的支付方式以“配合”美国的制裁措施、缓解压力。2012年1月底,印度财政部部长慕克吉警告说:“印度不可能决定大幅度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因为在那些满足印度这个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国家中,伊朗是一个重要的国家。”[59]2012年5月,希拉里访问印度时明确要求印度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不过面对美国的施压,印度外长克里希拉(SM Krishna)重申:“伊朗仍是印度能源需求的一个关键国家,在海湾地区有重要的利益。我们(印度)必须超越能源贸易来看待伊朗问题。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才是我们(印度)的首要考虑。”[60]印度上述举动自然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切。《纽约时报》指责印度不顾美国的批评继续与伊朗保持经济联系。印度的这种外交设计是对希拉里强硬表态的一种示威,也容易被解读为是对美国蓄意的挑衅[61]

印度一方面拒绝接受美国对其伊朗政策的指责,另一方面强烈反对美国与巴基斯坦发展关系。印对美支持巴发展海上力量、向巴出售先进的鱼叉导弹、P3C型海上侦察机,特别是F-16战机非常不满,对美方在事先未通知印度的情况下宣布巴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更是极端反感。然而,美国维持美巴关系自有其考虑。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是重视与印“天然盟友”关系,但也不会轻易放弃巴在“反恐”及稳定南亚的地缘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对印度潜在挑战的平衡作用)。美国的矛盾态度在2011年5月的本·拉登事件中表露无遗。鉴于美国绕过巴基斯坦,直接派遣突击队在巴境内击毙本·拉登,外界纷纷推测美国会因巴反恐“不力”而对其施加制裁。美国也确实暂停了对巴军援,但不久后又恢复了对巴的财援[62]

美印海军在印度周边水域的摩擦是美印的另一重要冲突点。印海军在2007年5月发布的《印度海洋军事战略》将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划为印度的首要利益区[63],并称会极度警惕外来势力在这一海域的活动,认为这将危害其国家安全。2000年11月,美国海军调研船“鲍迪奇”号进入印度宣布的专属经济区,受到印度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舰船拦截。直到2001年3月,印度政府还在要求美国政府就此做出解释。美驻印大使馆新闻秘书则颇为强悍地回应道:根据《联合国海洋法》,从事军事研究的船只无须事先通知[64]。同样,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战略部署也引起了美国的疑虑。为“维护”“首要利益区”,印建立了亚洲最大、阿拉伯海域最先进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Kadamba Naval Base),并由此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印度还大力改善南部海军司令部所在地科钦的基础设施。有学者认为科钦的位置令其“比任何其他基地都更像个地区卫兵,对美国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也构成了挑战”[65]。不难看出,印度正极力谋求控制印度洋北岸附近海域,这绝非美国所乐见。鉴于该地区是大国地缘政治利益交汇最密集的地区,恐怕印度“面临的来自美国的压力决不会低于中国在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面临的同种压力”[66]

2.迪戈加西亚

美国通过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可钳制印度在其所谓“首要利益区”的活动。现在印度已不再公开而激烈地反对美国在这一基地的部署,但只要对该基地的地缘战略位置略加分析,就可明确该基地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并进而研究其对美印互动的影响。

迪戈加西亚被称为美军“永不沉没的航母”。此地扼守印度洋重要的海上航道、海域及海峡。美海军上将约翰·麦凯恩指出:“就像马耳他对地中海的重要性一样,迪戈加西亚岛对印度洋很重要,从印度洋的任何一点到迪戈加西亚岛都是等距离的。”[67]该岛离伊拉克5000公里,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4600公里,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约4000公里,距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都在3000公里以内,距澳大利亚也不超过4000公里。不仅如此,该岛还连接印度洋所有的主要航道。借助布置在该岛的监控设施,美国不但可保障本国和盟国的海上航行安全,且能最大限度地监视他国的海上能源与贸易航运,也能有效威慑、主动干涉周边地区。此地还令美军得以迅速向印度洋周边地区提供后勤支援以及补给。例如,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不久,美国海军正是借助停泊在迪戈加西亚岛的“独立”号航母,才得以迅速驶进阿曼湾,威慑伊拉克。

不难发现,有超级大国控制的迪戈加西亚基地横亘在印度洋中部,印度要实现“印度之洋”的战略构想绝不会一帆风顺。更有甚者,美国只要愿意,完全可以通过该基地遏制印度向印度洋中西部扩张的势头。美国在该岛的战略考虑可以从印度一海军中将对美国印度洋海军部署目标的分析中得到解答。他认为:“美国海军在迪戈加西亚的存在是其整个大战略的核心,也就是要维持美国在印度洋的地缘战略存在。该战略是基于长期的考虑,而不仅仅是石油航运安全等短期目标。”[68]美国掌握迪戈加西亚可有效保护其在本地区的重要利益,维持对整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干预能力。在当前严峻的“反恐”态势之下,这一基地还可有效地用于打击“恐怖主义”。总而言之,借助迪戈加西亚基地,美国不仅获得了与印度几乎相等的控制印度洋航线的条件,甚至还可直接打击印度本土。加上美国对中东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和驻守在波斯湾的第五舰队,美国实际上是实力远胜于印度的印度洋海权掌握者[69]

(三)东印度洋水域

为实现在东印度洋水域的战略意图,印度于2001年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海军要塞区升级为第四个地区海军司令部,即远东海军司令部,总部设在该群岛首府布莱尔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距缅甸315公里,泰国500公里,马来西亚778公里,印度尼西亚167公里,首府布莱尔港距离马六甲海峡仅148公里。该群岛扼守连通亚太、非洲和欧洲的海上航运通道,是进出马六甲海峡的必经之处,地缘战略价值极为重要。为实现控制印度洋东部水域的目的,印度不断升级改造该群岛的海军基地,使安达曼—尼科巴成为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母。这一举措大幅提高了印度在东印度洋水域的监控能力,强化了印度在这一水域的军事威慑力和政治影响力。借助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部署,印度海军得以监控进出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实现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的战略目的,对其他依赖海上航运的国家(如美国、中国和日本等)的海上航线施加了不小的潜在压力。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印度学者普拉巴卡尔认为:“新基地的政治战略意图是,不仅要在贸易方面为印度的‘东进’战略注入活力,而且也要为印度同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提供新的筹码。”[70]

印度远东海军司令部的建立对美国在印度洋的利益产生潜在压力,美国对其有所警惕也在情理之中。其实,美国的盟国已率先表达不满情绪。澳大利亚国防部部长贝兹利(Kim Beazley)就对印度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将势力范围延伸到西太平洋海域公开表示担忧,并认为这将“对澳大利亚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71]

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不远处就是美国高度关注的马六甲海峡。这一海峡位于印度洋东部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通道,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近一半的石油运输,历来是欲控制印度洋的大国必须控制的战略咽喉要道。美国一直高度关注马六甲海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以求对其予以控制。美已取得位于印度洋东部入口处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并可利用这一基地为其第七舰队提供后勤补给和维修服务。借助这一有力支点,美国可大幅拓展第七舰队控制范围,有效监控马六甲海峡东部入口的过往船只,一则可为本国和友好国家的海运护航,同时也可干预其他国家过往马六甲的航行。2012年4月3日,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进驻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这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标志之一。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战略关键点之一,往东北可以跟美军关岛基地呼应,往西北通过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约2000公里可以很快进入南海,其地缘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同样,借助于在该军事基地的部署,美国可进一步强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前沿存在,出现危机时,可快速做出反应,进行干预,进而控制途经印度洋和南海水域的海上航行通道。

美国还借反恐之机,积极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海上演习。2011年6月,美国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等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等海域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东南亚反恐合作”联合海上军事演习。2012年4月16日,美菲海军在菲律宾境内举行了为期12天的“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美国防部发言人约翰·科尔比称:“美国乐于在菲律宾及其周边地区轮流驻防,乐于同菲律宾建立切实亲密的两军关系。”美国政府还宣布将与菲律宾于2012年4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首次“2+2”磋商,以深化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这将是美菲历史上首次举行“2+2”级别的高层磋商[72]。根据驻亚太地区美军总司令托马斯·法戈上将披露的美军反恐新倡议《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美方还要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既要防止恐怖袭击,又要打击武器扩散、毒品走私和海盗等犯罪活动[73]。但该计划立即遭到东南亚国家集体反对,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借反恐之名,行在马六甲海峡驻军之实,其目的是控制这一海上通道。他还说,一旦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就会干预其他国家船只在海峡航行的权利[74]。目前,美国对马六甲水域保持着巨大的战略影响力,是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国家难以企及的。

尽管在马六甲海域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印度仍积极推动地区合作,试图将影响力扩张到马六甲以东乃至西太平洋地区。印度的石油供应主要靠进口,每年有114艘特大型油轮共计95亿桶原油经此运往印度。印度海军提出必须控制进出印度洋的五大海峡,在这五大海峡中,马六甲海峡位居首位[75]。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意美国介入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的提议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却邀请印度参与协助防务。2004年6月,印度外长辛哈表示接受三国的要求,将派印度军舰与新马印三国一道在马六甲海域巡逻或为货轮护航。2005年,印度海军参谋长阿伦·普拉卡什(Arun Prakash)又访问了印度洋若干沿岸国,力图增进双边合作,强化海军纽带。这一访问的重要收获之一是改善了印度与孟加拉国和缅甸海军的关系[76]。印孟两国海军讨论了将维沙卡帕特南港(Vishakapatnam)和吉大港连接起来的可能性。印度海军建议外交部与孟加拉国签订准入协定,这将使这一敏感水域存在更多的海上和空中巡航空间。印度海军还建议印政府与孟加拉国签订协议,允许印度海军船只在孟加拉国保留几个港口,以便与中国的战略影响力势均力敌(中国前一年与孟加拉国签署了训练和装备协定)。这表明印度认识到有必要加强与邻国的联系,以便与中国在东印度洋的影响力角逐[77]。印度还积极寻求让印度海军船只在缅甸港口进行作战加油。与缅甸在共享海上边界协调巡逻也有助于保证海军存在[78]

此外,印度还大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军事、政治联系,力图在东南亚进一步扩展其影响力。双方政治关系发展迅速。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后,印度与亚太地区国家在政治与安全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协议下,印度已多次参与维护地区和平、维护海上安全等领域的活动。在2003年举行的第二次“印度—东盟峰会”上,双方签署了三份重要文件,奠定了“东盟+印度”合作机制的基础[79]。双方经贸关系也进展迅速:印度早在2006年已成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7—2008年,印度与东盟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2009年,双方又签署了货物自由贸易协定,并在部分东盟成员国实施[80]。到2010年,印度-东盟贸易额已达到503亿美元[81]。据《文莱时报》消息,印度与东盟双边贸易额2015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82]。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更为引人瞩目。印度已多次与东盟国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甚至帮助东盟成员国马来西亚建立了海岸警卫队”,并借上述安全合作成功进入南海甚至亚太海域[83]。印度还与新加坡建立了牢固的军事关系,与越南达成了港口互访的协议,印度海军还访问了越南的金兰湾(Cam Ranh Bay)。印方有评论认为:“印度一方面平衡中国,一方面又与中国接触。在这个接触的年代,印度不得不在一切战略层面采取措施,通过经济发展、军力建设、强化与邻国的关系、强化与诸如东盟之类的地区组织的关系等措施,以便务实地平衡中国的影响力。”[84]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知,美国和印度均从各自战略目标出发,在印度洋进行了复杂的战略布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强化在印度洋水域尤其是东印度洋水域的海上战略部署,如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岛的远东司令部、美国在马六甲海峡沿岸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的使用权以及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驻军等,都将对中国海上安全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美印在印度洋战略部署的加强,两者在该地区的分歧乃至潜在竞争也随之逐渐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