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关美日经贸关系的文献

有关美日经贸关系的文献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目前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大多关注美日关系中的贸易摩擦问题。国内学界涌现了大量有关日美贸易摩擦和日美经贸关系的专著和论文。文中论述了美日关系对东亚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对美日自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揭示了1945—2000年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所得到的启示。Kunkel认为,在这个阶段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是与美国所承诺的“规则导向”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背离的。

就目前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大多关注美日关系中的贸易摩擦问题。国内学界涌现了大量有关日美贸易摩擦和日美经贸关系的专著和论文。如赵瑾的《全球化与经济: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胡方的《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态:中国对日美贸易的对策与建议》、甘峰的《日本在对美经济贸易中的政治战略及功效》等,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日美贸易摩擦,探索摩擦产生的原因、表现、影响、解决方式及其成效。王厚双等的《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对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法理及其绩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着重对日本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的经验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并在借鉴日本处理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势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贺平的博士论文《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日美贸易摩擦及其国内后果的政治学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了美日贸易摩擦,把美国对日本的外部压力能否而且如何促进日本的国内改革作为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切入点。他把双层博弈理论作为研究日美贸易摩擦的核心理论范式,并得出结论:在日美贸易摩擦的处理方式上,日本表现出易于屈服美国压力的特征,美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成为深刻影响日本经济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关键性因素,但同时在应对美国贸易外压的过程中,日本同时表现出消极应付和主动出击两方面的特征,即“反应性”和“战略性”并存。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面各有侧重。日美贸易摩擦表现出“战略性贸易摩擦”的特征,美国外压在促进日本国内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日本也从本国核心利益出发,有效地借助了美国外力,加速了国内改革。

张德明的著作《东亚经济中的美日关系研究(1945—2000)》则全面系统地揭示了1945年至2000年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的客观演变规律,这包括美日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战略、经济政策和经济运作即商品贸易、私人投资和经济援助,以及两国在这些方面的关系。文章把两国关系分为东亚经济中的美日“蜜月”期(1947年至60年代中期)、东亚经济中的美日博弈(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东亚经济中的美日竞争与合作(8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三个时期。探讨了半个多世纪里影响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的因素并预测了21世纪初美日关系的发展趋势。认为美日关系的影响因素是美日亚太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美日双边贸易失衡、美日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国际形势,从而揭示了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的实质和变化规律。文中论述了美日关系对东亚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对美日自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揭示了1945—2000年东亚经济中美日关系所得到的启示。

澳大利亚学者John Kunkel的著作《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政策——结果导向》(America’s Trade Policy Towards Japan—Demanding Results),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身份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国家—社会研究范式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10多年时间美国对日本实行“结果导向”贸易政策的兴衰和演变过程。里根政府开始实行有选择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对日贸易政策,克林顿政府又把此贸易政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市场进入的数量指标作为研究美国贸易政策的中心。Kunkel认为,在这个阶段美国对日本贸易政策是与美国所承诺的“规则导向”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背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