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制度市场化。(二)要素市场化。(三)市场环境增强。(五)国有企业改革。需退出的国有企业逐渐转化为公众企业,国有股份成为只领取分红的财务性投资。只要规则制定权在自己政府手上,又可以动用国有化等利器,随时可以重新控制各个行业,国民经济命脉不必担心受制于人。

(一)制度市场化。即不人为设障把市场割裂成条块,去除能源、电力、金融、邮政通讯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准入障碍,去除行政、地方垄断干预。除对产品技术质量和环保标准监管外,不搞有直接指挥内容的行业规划、指导意见、振兴办法,不行政审批项目、限制注册资本或股权结构,全面放开竞争,让市场自己决定成败,在经济各行业间形成自然的配比结构,行业内企业形成自然的竞争结构(请见本书随笔之《简论行业自然的竞争结构》)。

(二)要素市场化。即不人为限制市场能运用的生产要素,让市场化的选择、供给和定价成为各种产权和土地交易、矿产资源开采使用、劳动力流动定居就业、水电气、利率汇率决定机制、债券发行、上市IPO的基本原则,完善这些要素的交易市场。有自然垄断性、公共产品性或对当地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要素的市场化方法可以不同,由代表民意的各地立法机构根据该地实际情况立法约束。

(三)市场环境增强。在机制上,中国政府已具备全套的市场监督部门设置,下一步是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发挥最佳效能,做出人民满意的食品药品安全、卫生防疫、检验测试和产品质量监督,劳动者满意的权益保护,经营者满意的商品自由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同时,营造无论国企私企自由并购和破产的环境,市场单元只要能自由结合,做大做强、淘汰落后是其原始基因,产能过剩也不是问题。最后,审视WTO框架下贸易救济措施滥用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广结自由贸易区,营造对外市场环境。

(四)调控方式改革。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考核晋升机制设计尤为重要,该机制决定被考核对象的行为选择。如果依然是将数字增长作为最重要依据,地方领导显然将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由于控制不了居民增加消费和私营企业投资,必将自己能控制的政府投资当作拉动本地总需求的办法,驱动国有企业扩张,以大干快上为目标,不惜借债“挖坑”。如果各个地方都这么做,国家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努力将受到削弱,必须明确地方财政规则,在有对政府资产负债表考核的基础上看政绩。

(五)国有企业改革。2012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已达70家,国企改革不再是在本系统内研究如何做大做强或完善治理结构,而是要站在经济系统性角度调整定位为非调控手段并去官阶,从事国防军工、非技术创新行业、财务性投资、紧急救助或民间力有未逮的项目。

首先是去政府干扰和行政级别,国企不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抓手,企业就是企业,自主经营、聘用、定价,依法纳税、分配红利。同样是企业,国企不比民企高一等,不能有级别。

其次是离开需大量技术创新的竞争行业。国企并非不能创新和竞争,只是由于股权激励等天然缺陷,它做不过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却还能抢各种资源。为了整个国家的科技领先,只能让国企退出竞争,以提供军工、公共产品或自然垄断类产品为主。需退出的国有企业逐渐转化为公众企业,国有股份成为只领取分红的财务性投资。只要规则制定权在自己政府手上,又可以动用国有化等利器,随时可以重新控制各个行业,国民经济命脉不必担心受制于人。

再次,系统性重要行业或企业可能因危机应对而被政府接管注资成为国有,有的需大资本和前沿技术的项目民间尚无能力单独实施须由国家牵头启动,以上两者在危机过后和项目运营后国有股份应及时退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