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有银行商业化与外贸企业改革

国有银行商业化与外贸企业改革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主要任务是重组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措施是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组织机构。从国家将退税政策向生产性企业倾斜、同时提前放开外商在中国的独资采购权、让生产企业直接与大型外资采购商和出口商接触来看,国家某些政策正在向实业领域倾斜。国有外经贸企业作为改革重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加速外经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第二节 国有银行商业化与外贸企业改革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国有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水平经过改革已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机制不活、经营粗放、不良贷款比例大、资产风险大等问题。因此,国有银行商业化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目前主要任务是重组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措施是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组织机构。

1.重组不良资产是前提条件

以银贸关系的解决为突破口,主要通过增资减债、盘活存量、净化呆账,活化银行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银行信贷风险这些措施,具体而言,企业资本市场筹资、发行特种国债补充企业资本金、支持企业重组优化、增量启动技术改造、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抵贷出售或返租经营、债权转股权托管经营、呆账准备金核销、调整结构用好增量,这几大方面联合配套,解决这一大难题。

2.转换经营机制

第一,国有银行首先要树立商业银行意识,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原则为指导,排除行政干扰和非银行业务干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筹资融资,提供金融服务,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第二,完善业务运行机制。既要有科学的业务经营决策机制,也要形成业务创新与开发机制,建立安全高效的业务处理系统。第三,完善动力与激励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建立以资产利润率为核心的经营成果考证体系,加快劳动与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开发人力资源。第四,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既要健全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也要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防范与化解信贷资产风险,还要加强稽核监管,完善内控制度。

3.改革组织机构

精简职能机构,合并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打破行政区划,重组分支机构体系,坚持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精简高效和强化经营原则,实现规模效益和综合性、多功能齐头并进的目标。

二、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成就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内忧外患,不少企业举步维艰,连生存都成了大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摆脱困境令人关注。国有外贸企业经历了两个时期:垄断经营时代、初级多元化和竞争时代。面临WTO的挑战问题重重,然而凭借现有的资源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大力转变经营模式,积极创建品牌优势,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来加强国有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原有的优惠政策不复存在,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外贸经营方式发生变化。2003年下半年,三大外经贸改革对国有外贸公司的的打击也是“伤筋动骨”,三大改革意味着国有外贸公司垄断地位的彻底丧失和无奈。从国家将退税政策向生产性企业倾斜、同时提前放开外商在中国的独资采购权、让生产企业直接与大型外资采购商和出口商接触来看,国家某些政策正在向实业领域倾斜。这种倾斜使生产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生产。

1.打破高度集中的外贸垄断经营体制

1979~1987年,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家改革外贸计划管理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取消外贸出口收购和调拨计划,外贸企业内部初步引入经济利益机制,获得初步的自主经营权,银企关系有所变化。

2.外贸企业从统负盈亏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转变

1988~1993年,国家在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外贸企业出口自负盈亏的改革,取消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企业逐步走上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对外经济贸易企业转移经营机制实施办法》使外贸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1994~2002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外贸体制改革进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深化阶段。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组,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国有外经贸企业作为改革重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加速外经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4.加入WTO后的竞争时代

2002年至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出口主体真正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生产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潮水般加入出口企业队伍中来,国有外贸企业人才流失进入高峰,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专业外贸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机构附属物转变为中介服务组织,它们在外贸活动中逐步获得独立经济实体的地位,伴随着这种地位的转变,专业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由单一的计划收购改变为进出口代理。外贸企业宏观结构由“合”到“分”,再由“分”走向“合”,以放权、分权为改革过渡措施,最终将外贸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并且通过各种措施使外贸企业选择走国际化集团经营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