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商大企业地位变化

浙商大企业地位变化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浙江民营大企业在全国总体保持领先地位,但优势开始逐渐减弱。经过三次台阶式下降,浙商大企业的总体优势地位明显下降,持续降低的总体趋势已定。排名最后的浙商大企业营业收入提高24.0倍,江苏提高26.0倍,上海提高26.4倍,北京提高24.5倍,广东省提高22.0倍,河南省提高23.3倍,四川省提高24.1倍,山东省则提高21.3倍。
浙商大企业地位变化_2015浙商发展报告:国家战略与社会责任

根据全国工商联每年8月份前后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名单,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95.09亿元,较2013年增加3.87亿元,增幅为4.24%,比2013年的增幅17.38%降低13.1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46915.71亿元,户均293.83亿元,增速为11.20%,有4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大关;企业资产总额为138227.40亿元,户均276.45亿元,比2013年增长25.40%。

表1-3统计了2002—2014年间,浙江、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四川、上海、北京等8个不同省份(直辖市)的民营大企业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的变化情况。表中的数据系各企业当年营业收入总额,对应于次年发布的评价报告,2002年上榜单的浙江省民营企业为189家,依据的也是2002年的营业收入。目前浙江民营大企业在全国总体保持领先地位,但优势开始逐渐减弱。

根据企业住所地区分,浙江与江苏在全国民营大企业中优势最突出。从2002—2014年趋势来看,浙江入选民营大企业500强的户数呈下降趋势,曾经鹤立鸡群的显著优势逐步降低。2004年、2005年是浙江民营大企业的巅峰时刻,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浙商大企业在全国地位出现三次陡然降低,第一次出现在2006年,第二次出现在2008年,第三次出现在2010年。经过三次台阶式下降,浙商大企业的总体优势地位明显下降,持续降低的总体趋势已定。从中国经济宏观基本面来看,这一趋势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直到2014年,从绝对优势来看,浙商大企业群体仍然是最突出的,其总体绝对优势仍能保持若干年。

同处长三角地带的江苏,入选全国民营大企业的户数总体呈现升势。 由2002年的78家上升到2009年的130家,此后几年有所下降和波动,至2014年江苏入选全国民营大企业的户数为91家。江苏、浙江在民营大企业表现上,正在逐步趋向减小波幅。但是江浙两省的合计数,总体看基本是持续降低的。上海入选民营大企业户数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36户下降到2014年的14户,降幅最大。十多年来,江浙沪合计从303家下降到243家。长三角地区可能是唯一一个呈下降趋势的大经济区。

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2014年以前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家中所占席位一直不高,与江浙沪三省市形成强烈反差,2014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从24家上升至40家。山东、河南、北京基本稳定,另一经济大省四川表现平平。

自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发布以来,浙商大企业从未占据过榜首位置,最前排名曾达到第3位,近几年最前排名稳定在第6位,而在过去的2014年,最前排名下跌至第10位,排名靠前的浙商大企业所属行业依次为机械加工和制造业的万向、建筑业的广厦、汽车整车的吉利;同期,江苏领先民营企业沙钢排名在第2位甚至第1位,属于冶金原材料行业,零售业的苏宁电器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蝉联第1位。北京市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比较稳定,从2002年到2014年稳定在前5位,曾占据第1和第2位。上海复星高科技自2002年以来常常是上海市的领先民营企业,然而排名不断下降,从2003年的第2位到2012年的第26位,2013年中国华信能源取代上海复星高科技成为上海市民营企业的领头羊。隶属于广东省的华为投资近年来风头强劲,连续四年进入排名前5位。河南省、四川省以及山东省,三省进入榜单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能源行业,与本省资源条件紧密相关。

从2002—2014年间入选的浙商大企业情况看,排名最前的浙商大企业营业收入提高为期初的13.0倍,江苏领先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提高为期初的19.4倍,上海市提高为期初的21.2倍,北京市提高为期初的8.1倍,广东省、河南省、四川省以及山东省依次为92.2倍、35.2倍、19.0倍以及50.7倍。排名最后的浙商大企业营业收入提高24.0倍,江苏提高26.0倍,上海提高26.4倍,北京提高24.5倍,广东省提高22.0倍,河南省提高23.3倍,四川省提高24.1倍,山东省则提高21.3倍。

图1-1 八省市民营大企业比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