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化改革有望重新启动

市场化改革有望重新启动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预测的情形逐渐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因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而边际成本递增,该政策一定会作出调整。由于当前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能够替代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当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某些市场化的改革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化改革有望重新启动[1]

货币政策在第一轮经济刺激当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年度目标已成定局,当前实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坚持到年底。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新的工具,最优选择当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关于2009年全年的信贷总量,有如下两个预测。

一个预测是6.5万亿元。预测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有“早放贷、早收益”的动机,并造成“一季度的信贷量占全年70%”的结果;因此在后面三个季度,银行信贷会自然收缩。事实上,在2008年11月信贷规模控制再次取消之后,银行没有主动控制规模的必要。因此这个预测偏保守。

另一个预测是9~10万亿元。预测的基础是一季度以后每月信贷增长6000亿元(与4月实际值持平),因此后三个季度(九个月)信贷增长5.4万亿元;加上一季度的4.6万亿元信贷增量,全年正好增长10万亿元。如果四季度出现货币政策调整(大概率事件),后三个月的信贷增长则减少1万亿元。这个预测没有考虑年中微调的影响,因此偏激进。

最终的信贷增长很有可能在上述两个预测值之间。即使前一种偏保守的情形发生(新增信贷6.5万亿元),与之对应的广义货币(M2)年增长率也接近21%,比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7%左右”的目标高出4个百分点。因此,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年度目标已成定局。如果偏激进的预测成为现实,广义货币增长则会达到30%左右,不再是“宽松”二字可以形容。

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声称“要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显示货币政策暂时不会调整。但是,当前实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坚持到年底。在预测的情形逐渐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因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而边际成本递增,该政策一定会作出调整。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滞。由于人民银行独立性不够、货币政策决策链条比较长,趋向紧缩的调整往往会有比较长的时滞。

当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但是调整的建议即使提出来也会遭遇强有力的反对因而不会很快被采纳。

从操作层面上讲,货币当局与其提议调整、引起并陷入徒劳无益的争论,还不如加强监管,强调风险控制,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些紧缩的作用。因此,不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商业银行高度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聚,防止不审慎行为,坚守风险管理底线;人民银行也准备摸底银行表外信贷风险等新生风险,并准备在6月底召集分行长开会,理清信贷政策工作思路。

货币政策的明显调整很可能发生在第四季度。不巧的是:当货币政策不得不调整的时候,有可能正好是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已经明显耗散、但是世界经济尚未复苏、而中国经济需要第二轮经济刺激的时候。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第一轮经济刺激当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但在第二轮刺激方案中不得不有所收敛,因而发挥的作用将锐减。

由于当前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能够替代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当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某些市场化的改革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取消各个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完善市场基本制度(主要是约束每一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力。

由于涉及到既得利益,这些改革纸上谈兵了多年。现在以“危”为“机”,有可能推进一步。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4月底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5月底终于公布出来。这个面面俱到的计划中真正涉及改革的部分若能完成十之一二,就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注释】

[1]2009年6月1日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