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健康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在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中,必须依靠心理素质这一基础。心理健康是驱使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是发掘大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_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

心理健康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正常开展学习与生活,大学生知识水平比较高,透过现象看到实物的本质都比较深入,对于情感的变化非常敏感,同时他们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也非常大,心理压力大,经常要面临着成长中的一些烦恼,在这些现象下的刺激下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情绪反应过于激烈,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都会给他们以后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发展道路。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教育体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使大学生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但是因为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发展得还不是很完善,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自我调节,这会使他们处于烦恼中,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的状况。如有人因自我否定而失去了生活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还有的人因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而表现出性格内向、孤僻。

3.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乎国家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随着全球化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立于综合国力顶端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方面的竞争最主要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可以对人才的其他各方面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人才竞争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世纪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素养的培养,使青少年的整体素养不断提升,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人才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的核心素质,同时也是是否能够使大学生开展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是能否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新的更加清醒的认识。

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要想使人有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的发生学研究》中,分别对成功和非常不成功的150名智商高的人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发现在他们之间使得他们完全取得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素质水平;卡耐基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研究了许多成功人士,通过研究他发现,取得成功的人所以成功靠的并不是知识,更大程度上他们依靠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比例占到了85%;研究“快速学习法”成功的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中指出:在学习上有较大收获的人,大多内心是愉悦的。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最可能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要想提高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中,必须依靠心理素质这一基础。在急剧变化着的环境中,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各种变化,实现比较好的自我调整。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心理健康是驱使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程度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它对形成机体健全的人格具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人格健全的目的。

心理健康是发掘大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良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人去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发掘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更容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人获得自信,从而使人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使人能够在面对不同环境时及时调节自身适应环境,使自己的潜质得到更好的发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的观点:

第一,提高自我独立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家庭中往往都是父母家人的掌上明珠,一直以来都在家人的呵护之下长大,这就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面对没有家人呵护的环境,自理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独立性危机。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出决定,需要自己去处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生能够很快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快地融入这一全新的生活之中。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束手无策,面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理,甚至会出现自闭的现象,最终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事情,通过这些教育能够使他们的自立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使他们在较快时间内克服对家人的依赖,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第二,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大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出良好的素质,必然需要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有助于他们良好心态的形成。如果一个大学生连最基本的良好的心态都不具备,那他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就会严重影响到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在健康发展方面就更加无从谈起。所以说,大学生心理方面能否保持健康是影响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所以说,为了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点,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的生活学习都无法正常展开,更有甚者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近来被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事件,他本来承担着各方面的重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头戴各种光环,但他就是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才使他步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才能够不负社会的重托,才能取得全面的发展,最终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竞争也趋于更加激烈的状态,这些现象带给了学生太多心理压力,很多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不适应的现象,更有甚者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国际青少年研究发起人之一,G.S.Hall的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一书出版以来100年的时间里,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最早在1909年前后欧美各国开始开展心理卫生运动,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1959-1960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心理健康年”。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前不久,联合国专家预言:“到21世纪50年代,心理危机将成为影响人们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学者费孝通于1986年就发表过观点:“我国目前身处历史改革的关键时间点,这一改革将彻底改变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以,在这种快速的变革中难免会产生许多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1994年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9年1月,教育部制订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同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现代医学在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健康的心理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意义非凡,而个体在青少年时期虽然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孕育期。发展心理学认为,大学生还未完全成年,处于初期阶段,是向成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年龄段,青年的自我认知水平发展非常快,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始成熟起来,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自己。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切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同时,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开始出现了性觉醒现象,开始对于恋爱与婚姻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教育也是重要的任务。

目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我国的发展也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培养,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保障,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但是由于多年的旧有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存在许多阻碍。新的更加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教育事业的新的改革任务这一历史责任已经落到了目前的学者肩上。新的时期,不但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更加注重人的素质的培养,在这一进程中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对其他素质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心理素质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就如何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是目前教育改革所应该重视的一方面。从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了新的教育体系建立中的主要位置,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人才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定。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使素质教育在全国深入开展是高校必须完成的任务。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而其中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无法正常开展日常学习和生活,就更加无从谈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由此来看,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能否使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更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改革的成败,如果不能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就无法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优秀人才的责任,祖国和社会的发展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这一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全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就未来的社会发展来看,人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越来越多领域的成败更加依靠人才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量的日益迫切,大学生们承载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殷切期望。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教育需要展开更加全方位的变革,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大量增长,当代大学生在竞争压力下更早、更深入地接触到了社会,这与对大学生适应这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就需要更佳的心理素质水平。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的不足,心理素质也不是很高,在社会压力下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疏导和帮助,使他们具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养来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有关学者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目前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在不断增加,而且增加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大学生中,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23.25 %,上升到90年代的25 %,近几年更是上升到超过30%的比例。近期出现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原因导致的犯罪事件更是为更加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展开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快成才。大学时期所处的年级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从中学阶段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这一阶段生理发育已接近完善,但心理发展却存在滞后现象,还未发育成熟,而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只能算作“准成人”阶段。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人格上将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和转变。要使得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成功的实现角色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会受到各种从未遇到过的影响,遇到更多的困难,这就使得他们内心的焦虑情绪不断增加,进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内心的迷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使得他们对于生活一度心灰意冷;有的人由于遭到严重的打击,失恋、就业失败等挫折产生了自残行为;有人因现实不公平而心灰意冷;有的人由于无法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而受到排挤,进一步变得性格内向,甚至出现自闭现象。通过许多学者的实践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造成大学生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这其中就包括了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困扰,使得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自我的认识都越来越偏向负面。而就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条件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等,都可能成为他们主要的压力源,而且大学生因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多,同时由于他们越来越独立,这使得他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要面对很多需要自我决断的事情,这些内外影响因素的交织出现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非常有必要尽快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更加务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改善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做出贡献。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各个高校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研究开展得还不够深入与全面,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旧有的教育理念还主导着整个教育过程,但这种教育观念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的困惑得不到目前教育理念的解决,这就要求高校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适应性改革。对于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国内学者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同时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期。实现思想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是解决目前教育过程遇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教育的范围被大为拓展,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强调学校德育工作时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更容易接受道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纪违法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应该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式发展,才能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具体体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依据,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依据。科学地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必须依据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考虑个体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和发展特点,参照现代心理健康的标准来建构。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出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即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这一基本目标可分为指导适应、促进发展和激发创造三个层次。

指导适应。适应是教育的起点层次目标,以学生原有状态为基础,以调节(内外的)为中介,以形成相应行为标志,以个体的需要为主要动力,是发展的前提。即训练学生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身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能够表现出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保证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

促进发展。发展居于教育的中级层次目标,以适应为基础,以转化(内部的)为中介,以能力形成为标志,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要动力,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培养学生与身体发展、年龄特征、成人成才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相符合的心理素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这“既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归宿”。

激发创造。创造是教育的高层次目标,是现代教育所希望达到的最高层理想,教育的目标是探索未知,标志是创造新产品,中介是直觉或灵感思维,是前两个层次目标上的质的飞跃。适应——发展——创造是一个相互衔接的目标体系(整体)。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在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体现和贯彻,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教育教学内容又应有所侧重。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在构建和选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该考虑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及心理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围绕适应与发展两个基本目标为主线,从总体和局部进行综合安排。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概括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横向上两个层面的具体内容构成。

从横向上看,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两个层面,八个方面。

适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交往

发展: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

大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已经具有了许多成年人的品质,并且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实现个人的发展以及自建家庭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同于大学时期以前只需关注学习的特点,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除了要关注学习之外,还需要面对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轨迹,制订并完成职业理想,学会处理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一时期是学生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各种技能,为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考虑大学生目前的现状后,所总结出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一时的新的环境的适应性教育,通过这方面教育使他们尽快转变思想,使自己尽快进入新的阶段。大二与大三年级主要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心理潜能开发,性心理和恋爱,情绪自我管理、压力应对,挫折承受力训练,人际交往指导,一般心理及行为问题、神经症及其他心理障碍的防治。大学四年级主要进行职业辅导和社会适应辅导。

1.适应生活

大学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新生活环境的适应、生活的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恋爱和性观念、生活设计辅导、生活道路的选择和认同等方面。

大学一年级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新的生活环境适应,即教会学生积极地发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走出自我封闭。使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科学规划。掌握合理的生活节奏,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大学二年级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恋爱和性观念,合理处理异性关系。生活调节辅导,学会主动对生活中的情绪困扰进行调节。

大学三年级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体验现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拓展生活空间;学会根据自己和环境的实际设计自己的生活,首先设计一种健康的生活风格,其次,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

大学四年级生活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2.适应学习

大学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有:适应学习情境,克服学习不良;激发学习动力,克服厌学问题;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现并发挥学力优势;培养学习能力。

大学一年级学习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学会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规划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力,克服厌学问题;学会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

大学二年级学习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不断寻找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自己专业知识之外,寻找兴趣点,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三年级学习适应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既要讲究方法策略,又要注意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要主动利用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调整。

大四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找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力类型的结合点,由此出发,确定终身努力学习的知识领域。

3.适应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与技巧,克服交往障碍,扮演人际角色,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大学一年级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有:适应与之前不同的交往环境,学会同不同角色的人进行交往,掌握技巧。

大学二年级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小群体交往辅导,让学生明白在小群体如宿舍人际交往中,以宽容大度的人格,采取求同存异的观念,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大学三年级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克服交往障碍,有效合作,有策略地进行交往。克服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协调矛盾,处理分歧。

大四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学会以不同的角色与他人交往。掌握建立关系网的技巧,培养社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吸引他人的关注。

4.学会做人

大学生做人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宽容、自制、诚实守信等品质,培养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培养正义感。

大学一年级做人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认真负责的做事习惯,这将使大学生终身受益。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学会关注社会,富有爱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大学二年级做人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责任感,在自己所扮演的各个角色中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集体意识。学会自我调节,适应不同环境。

大学三年级做人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诚实守信品质,做到言行一致,重视承诺。培养奉献精神,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对自己、学术界以及科学发展的意义,树立起追求客观准确的科学精神。

大学四年级学生做人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培养正义感,让学生认识到正义是天下的脊梁,人人都要有正义感。学会运用榜样激励法、讨论法、认知改变法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社会正义感、民族正义感和生活正义感。

5.发展智能

大学生智能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克服思维定式、走出思维误区,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发展想象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认知的计划性、监控性和调节性等品质。

大学一年级智能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克服思维定式,教会学生冲破规矩,但是又要注意破中有立。走出思维误区,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识别一些思维过程中常见的推理谬误,做到推理过程逻辑严密,推理方法运用正确。能够根据学习生活的需要,合理运用思维方式。

大学二年级智能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服从扩大学习视野的需要,大学生应该注意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

大学三年级智能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激活思维,勤于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逆向推理、双向推理,能够运用做辅助线等方法简化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能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利用反馈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四年级智能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元认知训练,包括增强认知中的意识性、计划性,提高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能力、反馈调节能力等。

6.发展个性

大学生个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控制、自我表达、自我实现,塑造理想自我,完善自我概念,培养自尊感等。

大学一年级个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自我认识,步入新的环境,大学生应该全面地审视自己,准确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使自己不再沉浮于自尊与自卑之间。自我体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成败之间、得失之间、优劣之间体验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自我控制,能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自律与他律之间找到平衡点;自我控制,还意味着“不能小处随便”。

大学二年级个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塑造理想的自我,首先确立一个合理的自我改造目标,选择积极的自我图像,做一个独立自主的自己。大学二年级学生还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应该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悦纳自我、塑造一个和谐的自我。

大学三年级个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完善自我概念,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完善自我调控能力,做一个自己佩服的人,正确认识挫折,明白挫折不等于失败,树立大度观念。自我表达,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敢于展示自己、善于展示自己的人。

大学四年级个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有:确立自尊感,为自己的现在、为自己的表现喝彩。自我实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实现自我,首先要有充足的准备,其次要有正确的选择。

7.发展社会性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辅导的主要内容有:社会认知训练、社会情感训练、社会(群体)归属感的培养,社会奉献精神的培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求职技巧训练等方面。

大学一年级社会性发展的辅导内容是培养人的群体性,包括群体认知、群体参与和群体归属感辅导。

大学二年级社会性发展的辅导内容是培养人的社会性,包括职业性向辅导,良好社会行为的训练和社会归属感的培养。

大学三年级社会性发展的辅导内容是培养人的政治性,包括塑造社会独立人格、训练求职技巧、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

大学四年级社会性发展的辅导应该结合他们毕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奉献精神和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

8.发展创造性

大学生创造性发展辅导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创造人格,提高创造力。因此,大学生创造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一些创造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培养创造思维品质,塑造创造人格,训练创造技法。

大学一年级创造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是:树立起创新的意识,有破旧立新的观念和勇气。学会创新的方法,通过对成果实现创新发展的人的学习,掌握创新的技巧。注重实践,学会运用知识指导实践,以及通过实践指导学习学的。

大学二年级创造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发明、发现和创作等几种常见的创造术语所蕴含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三年级创造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活动实践进行评价,包括对创造过程、创造动机进行评估。

大学四年级创造性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大学生对创造过程的深入了解,激发创造信心,提高创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