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也是人文素质的应有之义。理工类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再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为此,不少高校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心理医生人手少,相关设施又不完备,心理咨询工作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科技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调节自我心理的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尤为重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也是人文素质的应有之义。心理学家认为,影响人快乐和成功的关键是与生活各层面息息相关的情绪智商,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能调节情绪,了解别人的情绪,能理解并应对别人的情绪等。现代社会复杂多变,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一个人的幸福也不单纯取决于成功与否,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注意心理调适,增强处理人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矛盾的能力,使其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勇于探索。理工类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通引导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认知能力接近成人,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已具备了明确的主体意识、较强的主体能力和一定的主体地位。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思维和行为上强烈希望得到尊重与肯定,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决断从而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心灵充实,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与他人愉快相处,稳定的情绪,会调控压力,正确看待名利。

但是,目前,理工类高校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认知困惑、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道德观念建立不稳定等问题。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遭受一些挫折,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有时还会陷入忧愁或怨恨中难以自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节疏通,可能会引起心理失衡甚至扭曲。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优化理工类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成立心理工作室

成立心理工作室,加强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室可以进行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与网络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还可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以求全方位服务于学生。

2.开设心理健康课

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发挥课程的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素质培养功能。

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以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报纸、板报、海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危机干预

首先,理工类高校要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通过采用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对那些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

其次,要积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整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再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等。

5.开辟网上心理版块

学校还可发挥网络的互动优势和影响广泛优势,开辟网上心理版块,定期邀请咨询师与学生进行网络对话,也可以在网络上针对考前焦虑、人际交往不顺等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对不良心理及时加以调适,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独辟蹊径——古典诗词对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作用

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读诗使人灵秀”,是说诗词有滋润心灵、塑造人格的人文化育功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和人生审美意蕴于一体,正如缕缕取之不竭的甘泉一般,滋养着“代代无穷已”的中华儿女。现代学者杨叔子认为“中华诗词以其特有而吸引人的魅力、丰富真挚的感情,感染着、陶冶着人们的感情,塑造着、升华着人们的高尚精神境界”。[7]的确,古典诗词不仅能够使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还有为人排忧解郁、使人乐观开怀的作用,而后者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将他们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但目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为此,不少高校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心理医生人手少,相关设施又不完备,心理咨询工作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古典诗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境的历程。古典诗词对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作用如下:

(一)直面挫折,培养乐观精神

挫折就个体而言,是动机受到阻碍、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的起始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需要具备实现的客观条件和环境,因而能够得以满足;有些需要由于不具备必须的客观条件和环境,就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挫折体验。[8]现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入学前有家长的呵护,娇生惯养,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雨。当他们离开了父母,进入大学后,所面对的现实世界,既有阳光鲜花,也有风雨雷电,人生有春风得意,也有痛苦烦恼。阳光鲜花他们会欣然接受,春风得意时他们会沾沾自喜,唯独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当面临评优落选、成绩滑坡恋爱失败等苦恼时,他们无法及时自我调节心态,以致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那么在大学生遭遇挫折时,高校教师不妨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一些古典诗词来自我调适达到心理平衡。伟大的诗人往往是用生命来写诗的,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失意、艰难、挫折时,采用了何种人生态度,何种处理方式。李白一生的政治理想是“济苍生”、“安社稷”,当被召入京时,他高歌欢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被唐玄宗逐出长安时,他仍高度自信,乐观进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并没有因为心理落差而自暴自弃。刘禹锡被贬官23年之后,仍然乐观豪迈地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多次经受贬谪,到了晚年还在贬谪中死去,但无论经历任何坎坷,他都始终保持着坦荡的心胸和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被贬黄州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对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准备要以不避坎坷,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被贬到岭南,仍然洒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诗词中的作者无一不是在遭遇挫折后,正视现实,乐观面对。通过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可以使大学生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鼓舞斗志、丰富阅历、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缓解抑郁,克服自我缺陷

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是一种感到无法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自卑等情绪体验。时至今日,抑郁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像流行感冒一样普遍。抑郁的情绪可通过古典诗词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调节:

1.渲泄法

当感到抑郁时,可以找一些诗词大声的诵读来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身体释放出不利的能量,达到舒畅。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先生曾说:“我有一点体会,当我愁闷时,喜欢朗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种写‘愁’的佳作有助于消除我心中的闷愁,从而使感情的河流畅通起来。”[9]这就是采用了“同质原理”的方法来调节心情。当自己感到情绪低落、暗淡、悲伤的时候,读一读伤感类诗词,通过对伤感悲哀的美化,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超越;当自己感到愤怒时不妨读一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使自己内心矛盾外化,郁闷之气随之而疏解;当自己感到孤独时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将郁积于心中的无限感慨抒发出来,减轻心灵深处的负担。

2.放松身心法

古典诗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因此它不同于日常口语或散文式语言,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古典诗词十分注重节奏和韵律,创作上讲究平仄对仗。所以,我们在吟诵或朗读诗词的时候,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即所谓“节奏感”。这种节奏和韵律往往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说:“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重要。”据研究,反复吟诵诗词可以使人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体内激素和其他活性物质分泌增加,血液循环量和神经功能的调节也处于良好状态,为心理治疗提供有序的律动。[10]对于这一点,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医案可寻,辞赋名家王褒,正是通过诵读他所创作的《甘泉赋》及《洞萧颂》,使身体不适、郁闷健忘的汉宣帝的太子得以康复。说明听或者诵读古典诗词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对人的情志有调节作用。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所举李商隐《碧城》三首之一时也说:“这首诗它讲什么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她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11]在感到抑郁时,不妨让大学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情绪的诗词反复吟诵,或者多听一些由朗诵名家如张家声、方明、濮存昕、林如等朗诵的《春江花月夜》、《乌衣巷》、《长恨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篇音频,在平平仄仄、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人的心也随会之变得灵秀爽快、明净透亮,能有效地引导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将内心忧愁外泄,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调节效果。

(三)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中,而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12]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因为从小未在集体环境中生活过,到了新环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肯为他人的利益和处境着想,对人冷淡,进而导致周围人际关系不协调,久而久之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如果他们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就会改变这种与人交往的态度。深受儒家仁学思想影响的古代诗人,其作品在人际关系上的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信任、关爱、和谐。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陶渊明也曾说过:“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处于风雨飘摇之时,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一生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之一)、“药许邻人斫”(《归溪上简院内诸公》)、“拾穗许村童”(《暂住白帝复还东屯》),很明显在这些诗词创作中表现出了作者深切的人际关爱和同情。赏读这样的古典诗词,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怀有“仁爱”之心,本着良好的动机与愿望,把“为己”和“为人”、“爱己”和“爱人”统一起来,在现实社会中学会宽容大度、友善乐群,从而有效地矫治冷漠、自私的病态心理,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学而后可以成圣”,当人的知识面越广博时,人自身也愈臻完善。如上所论,古典诗词的赏读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探索实践,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