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并非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以遵守一定的原则为前提的。所谓“应变性”就是报道策划要讲究灵活性,随机应变,因时、因地、因势、因人的变化,而调整、应变策划报道方案。在策划新闻报道选题和内容时,要注意维护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传播审美观念,用文化含量较高的新闻作品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引导审美情趣,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并非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以遵守一定的原则为前提的。这些原则主要包括贴近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应变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审美性原则。

1.贴近性原则

做好新闻报道策划,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倡导并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

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策划者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新闻报道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群众,就是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想实现其愿望的话,使新闻报道可亲可信,入耳、入眼、入脑,深入人心。

2.时效性原则

所谓时效,就是指时机和效果两者的关系。时机包括时新和时宜:时新指新闻报道要尽量缩短与新闻发生的时间差;时宜也称时适,即要具有大局意识。只有当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策划方案的实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对于时机,不仅要抢,还在于把握。

策划者要善于因地制宜,权衡利弊,适时而动。

3.典型性原则

典型观,就是把典型环境看做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而典型环境的内容首先是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他们赋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以一种崭新的意义:典型环境是革命形势中的环境,典型人物也是站在革命方面的人物。我们研究革命战争年代的文学作品,都很清楚地看到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作用。环境不够典型,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和平年代,也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教育、影响了几代人的焦裕禄这个典型,就是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将焦裕禄这个典型人物,置于兰考风沙、荒丘、盐碱、逃荒等恶劣环境之中,使其鞠躬尽瘁、舍身为民的性格特征才催人泪下。荣获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延平跟着四川马班邮路乡邮政员王顺友,爬上海拔4千米的山顶,经历了四川小凉山山上下着雪,山下又是40多度的高温,一边是很高的山壁,另一边就是悬崖,路上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让脚平放,而这样封闭艰险的山路,王顺友却走了20年。张延平感动地说:“这条路让我知道什么是在生死线上走,什么叫忠诚。”王顺友当选为200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说明,要真正还原典型人物的真实性,最根本的是理解典型人物属于典型环境。

4.效益性原则

这里说的效益性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闻策划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为了夺人耳目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把收听率(收视率)和广告额视为策划成功的唯一标准,而降低“报格”、“台格”、人格,沦于低俗,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要掌握当代媒体的策划规律,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

5.应变性原则

所谓“应变性”就是报道策划要讲究灵活性,随机应变,因时、因地、因势、因人的变化,而调整、应变策划报道方案。策划者要增强策划的动态意识,制订方案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报道的内容、范围、时间、方法、形式以及人、财、物的配置等方面,不能规定得太细太死,算得太紧太满,特别是对那些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系列报道,更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留有足够的余地。

此外,报道策划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原有的方案,以增强适应性。

6.创新性原则

创造力来源于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它是策划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创造力的表现是创新,即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一是角度新。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换一个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收获。要从单一视觉报道向多侧面报道转变,从上层角度、工作角度报道转向群众角度、社会角度、生活角度报道等。二是立意新。要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横向比较,纵向开掘,挖掘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三是形式新。报道策划应当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尽可能在报道的形式以及标题、配置和编排技巧等方面求异求新,出奇制胜。

策划原则是策划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的表现,它是策划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遵循并科学地把握这些行动原则,将有利于提高策划水平和报道效果。

7.整体性原则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大于各部分之和”。系统是由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整体,但是系统又不等于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获得了各个孤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新质和新功能。

整体性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整个策划活动中,要把着眼点移到系统整体上来,把具体事物放在系统整体中来考察,以求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第二,重视整体效应要求在必要时舍弃部分保存整体。例如,在奥运会开幕式最后彩排时,张艺谋等评委毅然决定拿下排练了一年多的木偶剧《秦颂》,以保证整场开幕式的完美。第三,重视整体效应还必须处理好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注意发挥参与期间各子系统的最佳整体效益。第四,运用“头脑风暴法”,即采用群体决策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以产生最佳策划方案。

8.审美性原则

对于新闻策划者来说,审美原则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美的语言。语言是人和人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谈话要靠它,交流思想情感要靠它,著书立说要靠它,新闻报道要靠它,宣传教育要靠它。语言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杠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语言。语言具体形象能给留下深刻印象,采用修辞手段可以取得形象化的效果,在新闻传播中使用的语言,应该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干脆利落,切不可拐弯抹角,吞吞吐吐。尤其是广播语言要做到语言亲切、感情真挚、言语质朴。对不同的听众使用不同的语言,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他们习惯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美的情感。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总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快感。我们每年收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会被这些人物的精神情操所感动。这就是因为策划者找到了与受众心灵相契合的共鸣点,这个共鸣点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这个情不是矫揉造作,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炒作和煽情,而是新闻策划者身临其境之中,被先进人物的情操所感动的一种自然流露。

(3)美的内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和特征,用心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在策划新闻报道选题和内容时,要注意维护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传播审美观念,用文化含量较高的新闻作品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引导审美情趣,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传播的内容中,既要适应当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又要坚决反对低俗丑恶的媚俗之风,制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4)美的形式。新闻策划者写文章、写报道、做专题、搞活动,都要懂一点艺术,讲究一点方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状况,策划者都要注意研究这些变化,与时俱进,适应这种变化,讲究表现方法。对于广播来说,主要运用的是语言、音响和音乐。这些声音传播符号,我们都要考虑到它的表现方法,对于语言来说,就要讲究抑扬顿挫、通俗易懂。对于音响来说,就要在不同的节目中间选择使用,要注意使用的时机。对于音乐来说,要适应不同的受众群体,注意正确使用高雅通俗的音乐,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总之,审美原则渗透到新闻传播与组织的各个环节,对受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正处在一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世界。办好广播节目,既要兼顾国内又要兼顾国外。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让中国的声音更响亮是我们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