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

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方大鹏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正在将新闻产业带入创意时代。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或“创造性产业”,最早正式使用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

方大鹏(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系副教授)

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正在将新闻产业带入创意时代。创意时代的新闻产业要求新闻报道策划具有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创意理念,这一创意理念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一、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新闻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理念

创意理念是包含在创意产业之中并与创意产业相适应的理念。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或“创造性产业”,最早正式使用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997年5月,为振兴英国经济,布莱尔提议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对该国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创新进行协调与促进,目的是通过这些产业的创新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随着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学术界认为,创意产业是在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集体创新与个人创造力,通过一定的产业形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由此可见,创意产业中的创意理念是以创新为核心、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形成一定的产业为途径的现代理念。我们可以将创意产业中的创意理念理解为: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理念。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对新闻报道环境的分析和预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配备,对即将进行的新闻报道进行一系列详细的策划,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作为新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树立自己的创意理念。通过对创意产业中创意理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表述为:通过新闻报道策划的不断创新来实现新闻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理念,它是创新理念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有机整合。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是创意产业的创意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具体体现,它开拓了一条促进新闻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对新闻报道获得最佳效果、促进新闻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创意产业的出现,向新闻报道策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践证明,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新闻工作者能否树立并实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即能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技术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从业人员的智慧与能力;能否推崇创新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的工作技巧与方法;能否张扬个人创造力并实现其价值。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的实现,是一种理性行为,是对新闻价值再认识、再提升的创新过程,是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的过程。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可以使新闻报道获得最佳的效果:第一,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可以通过扩大新闻报道规模、突出新闻报道特色来吸引受众,拓展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第二,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可以通过提升新闻“必读性”与“可读性”来凝聚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第三,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可以通过提高新闻品位与质量来引导社会主流群体,占领新闻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新闻报道策划作为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已成为西方各国媒体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自己特色与优势的有力武器。在当今西方各国的主流媒体中,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在千方百计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力争“要比别人更好地报道每一条新闻,比别人更好地编辑每一条新闻,比别人更好地安排每一条新闻,比别人更好地图解每一条新闻”,以争取受众、争得市场。

随着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我国也已经开始创意产业的建构,一个全新的创意时代已经到来。在这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新闻媒体正在不断朝着“建立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把握新的核心要素,构建新的产业通道的传媒产业”的目标发展。创意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的出现、创意理念的形成,已经使我国新闻产业的主要构成元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我国新闻产业的主要构成元素已经不再是资源、资本,而是个人的智慧、个性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创意理念与创意能力。离开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我国的新闻产业就无法实现通过创新能力对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意理念,正在引领我国新闻产业走上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正在促进我国新闻产业按照时代的要求而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其核心是对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从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可以看出,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新闻报道策划更是一种集新闻编辑记者的聪颖智慧、创造思维、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创意。从新闻报道策划的实践看,新闻报道策划既要遵循新闻规律,还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体现时代精神与媒体定位,这些都是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理念的内在体现。但是,对于新闻报道策划而言,创意理念的本质应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思维通道,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使新闻报道策划实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的高远目标,使新闻报道更具有新颖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表现力。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创造性思维能够表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发现新闻的敏锐性,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客观事实的新闻价值;二是报道新闻的新颖性,即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独特思维体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总体上讲,在创意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新闻报道策划创意的创造性思维,其核心特征还是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篇新闻报道来说明这一点。

2005年10月17日,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老人与世长辞。这是一个有着重要新闻价值的文化事件,它引发了新闻界一场激烈的新闻大战。在这次新闻报道策划大战的比拼中,《中国青年报》以创造性的思维,实现了报道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创新,使其新闻报道效果独占鳌头。

首先从内容上看,《中国青年报》创造性地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连续报道,将其新闻价值凸显到极致。《中国青年报》从2005年10月18日至2005年10月27日止,共编发了20多篇文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巴金逝世前后多角度的报道。《巴金平静辞世》向读者宣告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的最后时刻》让读者了解巴金老人生命画上句号之前的感人事迹与感人情景;《大师远行精神常青》、《杭州各界人士追思巴金先生》报道了巴金逝世后网上网下各界人士,包括巴金第二故乡杭州的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自发哀悼巴金老人的活动情况;《悲怆曲中玫瑰开——数千读者会聚上海送巴金》是对人们最后道别巴金的报道。这些从巴金老人逝世、各界人士的哀悼、遗体火化等多角度的连续报道,将巴金逝世前后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二是对巴金丰富人生多侧面的报道。《敢于自我反省和批判》、《他代表“五四”时代最光明的精神》、《一生只为一人动过情》、《清醒时他紧抓着女儿的手》、《巴金舅舅让我努力改变》、《友情是他生命中的明灯》、《他就是这样处于矛盾中》、《我愿意为大家活着》八篇文章,从“知识分子巴金、小说家巴金、丈夫巴金、父亲巴金、长辈巴金、朋友巴金、凡人巴金、符号巴金”八个方面对巴金老人平凡而辉煌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多侧面的报道。这八篇文章的强力组合,将一个全新的巴金形象呈现给读者,同时也展示了巴金辉煌的人生历程,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巴金虽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种精神和符号,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的魂。他走了,那盏灯依然存在”。三是对巴金伟大人格多层次的报道。第一层次是对巴金内心世界独白的报道。对新版《随想录》面世的报道,意在唤醒人们对最能体现巴金内心独白与灵魂洗礼的著作《随想录》再版的关注,进一步领悟巴金勇于自我反思与自我忏悔精神的伟大人格;《巴金忏悔——重读“随想录”》的文章,是对读者领悟巴金上述伟大人格的一个指引与导读。第二层次是对巴金伟大人格景仰与缅怀的报道。《我的四爸巴金》、《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面对巴金不了情》等一系列追忆与缅怀巴金伟大人格的文章,通过后代人的视角更深层次展示了人们对巴金人格魅力的感悟,引发青年一代更深层次对巴金进行缅怀与思考。第三层次是对继承巴金文化遗产的报道。《巴金会被当代人遗忘吗?》剖析了年轻一代“疏离”的现状;《教科书里的巴金还在影响年轻人》、《只有那个时代才能造就巴金》、《陈思和:巴金精神已成传统》,这些文章以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究会闭幕为背景,感召年轻一代一定要继承巴金的精神遗产,继承他对爱情、信仰、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以上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报道,在实现了新闻报道策划内容创新的同时,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与强度,更体现了《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意理念。

其次在形式上,多体裁的报道形式、多版面的相互配合、多风格版面语言的充分运用,将其新闻感染力推向极点。第一,多体裁的报道形式。20多篇文章,报道形式多样:既有消息报道,又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还有专家态度文章、文化博客文章、特约文章、图表形式的调查新闻报道等。上述多体裁报道形式,给读者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与读者形成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特别报道”版进行的两次集中报道,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5年10月19日的第一次特别报道共10篇文章,在巴金逝世之后,以巴金人生侧面为链条,将巴金伟大而平凡的一生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拓展了新闻报道的广度;10月27日的第二次特别报道,在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究会闭幕之际,以3篇专家文章为重心,以1篇记者文章为点睛,感召青年一代继承巴金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化了新闻报道的内涵。第二,多版面的相互配合,给读者带来了全方位报道,使读者得到了立体感的阅读享受。如“青年调查”版的《民众调查公众为何推崇巴金——它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敢讲真话的精神”》,“青年话题”版的《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面对巴金不了情》,“文化周刊”版的《能以如此方式纪念巴金吗?》,“阅读周刊”版的《我的四爸巴金》,品牌栏目《冰点》中的“冰点观察”版的多方面报道,与两次“特别报道”的互补整合,增强了报道的合力与强势,同时显示了《中国青年报》对各种文化资源整合与集体智慧整合的创造力。第三,各种版面语言功能的充分发挥,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沉浸在新闻报道的氛围之中。如《悲怆曲中玫瑰开——数千读者会聚上海送巴金》一文配发了数千读者为巴金送行的大幅照片;《巴金忏悔——重读“随想录”》一文配发了巴金手撑额头沉思的图片等,都获得了吸引“眼球”与震撼心灵的效果。另外,醒目的标题制作、多种线条的得体运用等,充分发挥了版面语言的功能,展现了《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转移》,载《光明日报》2006年1月20日。

2.吴信训、陈积银:《舆论经济:传媒经济的本质解析》,载《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2期。

3.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