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聋生优势,践行“活教育”教法,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

发挥聋生优势,践行“活教育”教法,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鹤琴主张对聋生要“施以适合其需要的特殊教育”。就聋人中职校的教学而言,这一“活教育”的教法是非常适合的。下面一个案例充分反映了聋青技校如何实践“活教育”的教法,培养聋生一技之长。“活教育”思想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理论的精髓。“活教育”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为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人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所谓“慎始则善终”。

一、发挥聋生优势,践行“活教育”教法,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

国内外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的学识水平总体滞后于同龄健听学生。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上海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扎实开展,如今文化基础好的聋生大多能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余的及多重残疾的聋生(如既聋又脑瘫,既聋又智障等)则进聋校读书。相比同龄健听学生,在聋校就读的聋生在获取外界信息渠道、掌握信息、文化认知水平等方面,无疑都处于劣势地位。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上帝在关闭聋生听力之门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另几扇窗。

其一,听力方面的障碍,使得聋生日常主要靠眼来获取外界信息,而长期的以目代耳,使得聋生视觉观察敏锐,对色彩较敏感;其二,听力方面的障碍,使得聋生相互之间主要用手语进行交流,日积月累的“手舞足蹈”,使得聋生不仅“手巧”,而且对动作的模仿性强;其三,听力方面的障碍,使得聋生不易受外界声音的干扰,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事情。这些都是聋生拥有的优势。

面对这样的生源,聋青技校如果办成以文化课教学为主的普通高中,实施的无疑是一种“抑长补短”的教育。陈鹤琴主张对聋生要“施以适合其需要的特殊教育”。《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按需施教,给予理解关爱,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也说过:“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为此,在当前上海已完善大中小衔接的聋教育体系的情况下,聋青技校决定继续办中等职业教育,因为办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发挥这些聋生“心静、眼敏、手巧”的优势,实施的是一种“扬长补短”的教育。

点心烹饪教师示范操作

从某种角度而言,职业教育是定向的就业教育,因此聋人中职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适应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应学校所在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上海对城市功能的定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需要学校培养餐饮业、旅游业、广告业等服务行业方面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聋青技校以市场为导向,从适合聋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开设了大量点心烹饪、工艺美术、美术设计、计算机及应用等方面的职业技能类课程,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它批判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将学生从片面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主张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观察、自己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利用各种艺术化的教学手段适时地启发引导,并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和反省自己,求得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就聋人中职校的教学而言,这一“活教育”的教法是非常适合的。听力障碍使得聋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减少,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让聋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以及聋生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唯有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才能让聋生获得真才实学。为此,聋青技校将“做中教”作为学校的教风,将“做中学”作为学校的学风,引导师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下面一个案例充分反映了聋青技校如何实践“活教育”的教法,培养聋生一技之长。

让聋生用画笔“写”周记

——践行“活教育”思想,开展聋高中绘画周记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绘画周记活动的背景

“活教育”思想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理论的精髓。他强调一切教育集中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曾经说过:“美术的教法最重要的是发挥儿童自己的天才,让自己去体验,表现他自己的意思。”他认为艺术活动不能只要求训练技能,而应着重培育美的心灵、美的生活、美的创造。同时也要训练发展技能,艺术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艺术家,而要发展所有儿童的艺术才华,培养、造就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在高一和高三年级美术高中班上尝试开展了绘画周记的活动。因为绘画周记这一形式更能贴近聋生生活,便于他们仔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通过“做”让聋生自主地去“学”技术,提高聋生的绘画表达技能,弥补课堂纯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局限性。绘画周记还能为聋生宣泄内心情感提供一条很好的渠道,有利于发挥聋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师也能通过绘画周记的内容了解聋生,发现聋生背后的故事,在为他们答疑解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开展绘画周记活动的前期准备

开展绘画周记的活动之前,我先拟定可行的行动方案,再制定出一套适合绘画周记的管理制度和评分标准,组织学生代表讨论修改后予以公布,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入研究和改进。前期准备如下:

(一)分析美术课与绘画周记之间的差距

表1 专业美术课与绘画周记之间对比表

img95

(二)拟定绘画周记教学步骤方法

表2 绘画周记实践与探索过程的流程图

img96

(续表)

img97

(三)制定一套适合绘画周记的管理制度

“活教育”思想蕴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的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活教育”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为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人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所谓“慎始则善终”。陈鹤琴是“知”“行”统一论者。他认为对学生来说,“行”的结果就是习惯的养成,即“从知到行……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体都不会成功。”这正应了我国优秀传统德育的基本经验:从知行统一着手,实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养成性目标。因此为了促进聋生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并最终使他们打下适应社会的良好基础,我在开展绘画周记活动时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需要建立带有一些强制作用的制度以起警示、规范、约束的作用,直到“习惯成自然”。建立制度并非最终目的,关键在于使之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于督促,做到有章可循。

1.制定制度。陈鹤琴先生认为“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所以本活动制度由学生们自己制定。开学第一天请四个班级的聋生代表商议和制定制度。规定绘画周记的大小尺寸、规格格式,绘画周记作业登记表规格,公开展览等。其亮点在于,教师采纳聋生代表的建议,把周记纳入平时成绩。在同聋生共同商议制定制度时做到发扬民主,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便于制度的执行。

2.公布制度。在第一周内向四个班级的聋生公布制度,力求做到制度公开化。

3.利用成绩激励法完善制度。周记与学生平时成绩挂钩,以提高聋生的兴趣并逐渐使周记成为一种习惯。本学期共有16周的作业。制定作业全交者为60分,每次周记得优秀者另加2.5分,无故缺交作业者倒扣4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三、开展绘画周记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聋生学会观察、感悟生活,让绘画周记也成为他们体验生活和宣泄内心情感的载体

刚开始实施绘画周记时,一些聋生跑来反映,绘画周记不好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画什么好,这说明他们平时不善观察。教育心理学将这种现象归因为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主要原因是一想到周记,就自然想到要画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而实际生活中聋生觉得都是简单的重复,要么是学校—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要么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没什么好画的,而且场面又这么大,故事又这么复杂,绘画作业的纸张又这么小,因此感到无从下笔。处在高中阶段的聋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空前的发展,虽然心理也充满幻想和激情,但真正画周记时又不知道如何表达。针对这种情况,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既要用大中取小的方式去观察与鉴赏,又要以小悟大的方式去思考与消化,要突破绘画周记选材的障碍,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在聋生不知怎么画的时候,我进行全命题的绘画周记训练。同时我遵循陈鹤琴先生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的原则,让周记内容更贴近聋生的生活,指导他们以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场景为切入口。比如我曾以“上课了”为主题让聋生去画,为了让他们感到有内容可画,我把他们预备铃后的表现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再回放给他们看,特别指出片中的几个动作画面,让聋生意识到快上课时有的同学匆匆忙忙回教室、有的同学急着从课桌里拿课本、有的同学还在用手语聊天……这些特写镜头都可以入画。从中领悟到绘画周记画的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入画。只要是耳闻目睹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场面,都是绘画周记的良好素材,要学会从小处去观察生活。

陈鹤琴先生重视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所以当聋生渐渐学会观察的时候,我不再用命题的形式给他设置框框,而是进行开放式的半命题的绘画周记训练,给聋生一定的选择性空间,让他们在加强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发散与拓展思维的训练,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比如以“我___,因为我___”为半命题的绘画周记练习,要求聋生一要补题,并且题目角度要小,二要贴近这周的生活,最好能通过大胆展示个性的细节来反映“我”的精神面貌。如高三(1)班的一女同学就这样补题“我‘烦恼’,因为我变胖了”。她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叙述她的故事。第一幅画面是一女孩脚上包着很多绷带,半躺在病床上。她的左手拿着鸡腿,右手拿着汉堡包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背景画了很多写着“某某同学送”字样的食品。第二幅画面是一女孩在学校吃中饭,有很多双筷子给她夹菜,她的脸越来越胖,背景是一副拐杖。第三幅画的是一男生吃力地蹬着漏气的自行车上学,后车坐着一个拿拐杖的胖女孩,女孩露出难过的表情。第四幅画画的是几个学生头靠着头,其中一胖女孩笑得特别欢,双手还摆了个V字造型。该学生用4幅画来画出她这周在聋青技校的生活,同时用一幅幅画来向我们述说她和同学们之间的友情:在她生病期间同学们一直在帮助她、照顾她,题目的“烦恼”其实是想表达她从中感受到的幸福。这则半命题的周记帮助了聋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半命题的基础上,我根据“活教育”理论中积极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世界的思想,让聋生懂得画周记其实就是画自己身边的事,以“我”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放手让聋生自己去画周记,真正让画周记成为学生分析鉴赏并提炼所观察的生活的真实记录。

(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绘画周记与专业技能课联系起来,整合绘画表现技法,使它更好地促进聋生专业技能的学习

刚开始画周记时,聋生们面临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构思与表现技能的断裂。两个年级相比,高一年级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尽管有些同学有表现和记录所看到的事物的欲望,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很多时候画的内容连他们自己都不满意。他们在画周记过程中是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所以交上来的周记作业纸张时常是又破又烂。究其原因,这些聋生很少去思考技能课与绘画周记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了绘画周记与专业技能的脱节。

面对这些问题,我运用陈鹤琴先生“整个教学法”中内容整合的思想,使各个领域、各科知识、各种技能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第一步,让学生大量查找自己所喜欢风格的漫画或插画书或其他资料,借用这些画中的造型来画自己这周的故事,这样做解决了周记画面中造型问题,同时也加强了聋生素描专业技能中的比例与造型塑造能力。第二步,用中国画白描线条来勾勒画面造型,锻炼画线条时的用笔用力程度,使线条更连贯,线条变化更丰富,使画面更美观。第三步,让聋生尝试着根据平面构成的原理构图,使画面造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形象,让画面构图更注重视觉效果,使绘画周记的画面信息的传达更直接。第四步,让聋生利用对素描结构的理解,自己设计绘画周记中的物体造型并编排故事。第五步,让聋生利用所学色彩关系为画面添色,加强色彩训练,培养聋生的色彩感。

(三)利用绘画周记活动激发与培养聋生的创造力

1.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例如,在帮助聋生进行全命题的绘画周记训练时,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节约能源”活动并以之为题,进行绘画周记教学。在教学中,我通过互联网为聋生提供关于能源缺乏的图片和资料,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通过观看有关图片、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应用“表现、设计”这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对节约能源的认识和情感。提高学生反对能源浪费,呼唤节约能源的认识,从而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聋生绘画欲望。

2.运用多样的绘画手段发展聋生的创造力,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吸收知识

鼓励聋生按个人的喜好运用多样的表达形式来画周记,如海报式、四格漫画式、插图式。比如“节约能源”,有的聋生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讲故事,有的聋生用海报形式来宣传节约用水等等。绘画周记里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好地发挥聋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还根据绘画周记情景的需要,鼓励聋生选择多样化的美术语言进行表达,使绘画周记的画面效果更美观。如有的同学在主要造型完成后,用牙刷喷些颜色、用叶子拓印些形状以烘托画面气氛,或用剪贴方式,通过剪、折、拼摆、粘贴让画面更丰富生动。

3.恰当运用评价手段,培养聋生的创新个性

为了让聋生在画周记过程中体会创新的快乐,创造出构图不一、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作品,培养聋生的创造力,我在评价聋生美术作品时,以积极评价为主,尽量使评价与聋生自我评价相一致。

聋生一般习惯于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活教育”的第五条原则指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我认为积极的鼓励可以使聋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并激发聋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每周批阅绘画周记时,对绘画中出现的好题材、好画法、好作品等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在评讲时予以表扬,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感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使聋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依据“活教育”中“儿童教育儿童原则”,我选出优秀的绘画周记,让作者自己当堂谈一谈绘画过程的心得。同时我还坚持在每张绘画周记作业上写评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语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先天素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以及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鼓励聋生探索与创新,重视个性的培养,保护聋生作画的积极性,激发聋生的进取心,以消除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的想法。尽量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画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画面。以画面的创造性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

“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我在绘画周记的评价形式上采用了自评、生生互评和师评三种方式。作业自己评价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意见;学生作业互评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在欣赏他人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所应用的绘画创意和绘画技巧。这无论对评论人和被评人都是一次有效的学习机会。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得到别人肯定与重视的心理需求。生生互评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评价比单单由老师来评价更令学生印象深刻,也更能形成学习氛围。

4.根据“活教育”比较教学法的理念,建立绘画周记展区,提供周记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在上述四个阶段的行动实施后,我发现聋生对绘画周记的兴趣、对自身进步的知觉能力和评价能力都有发展,于是利用专业绘画室的一角作为绘画周记展览园区来拓宽评价的主动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1)建立展区。按班级按周期串订美术周记作业并挂在各班级名字下的钩子上,供其他班级同学查阅学习并评价。

(2)作品赏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反面从左边开始留言、“跟帖”,对作品作进一步的评价与交流。如高一同学对高三某一同学的周记进行评价:“我觉得这周的作业要比他上周画得有趣味,你们觉得呢?”于是有其他班同学“跟帖”:“故事的内容是有趣,但用线过于粗糙,尤其最后几张影响了人物的形。”第三帖是作者本人写的:“兄弟们,抱歉啊,我是周日晚上画的,时间不够啊。下次我一定画一张好的给你们看。”第四个“跟帖”人:“期待中,呵呵,你背景用的是特技吧,形式不错,我要借用借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聋生关注了绘画周记的内容、形式、技法,也反思了自己在绘画能力和态度,以多元评价促进学习的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

(案例提供: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吴熠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