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适合聋生发展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

构建适合聋生发展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聋青技校长期以来积极践行“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念以及陈鹤琴关于对聋生要“施以适合其需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因此通过数年的努力,学校已初步构建了适合聋生发展需要、满足聋生多元需求、具有上海特色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为聋高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铺设了双通道,使得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

二、构建适合聋生发展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聋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教育课程方案,但迄今为止尚未制订聋高中(包括聋中职)的课程方案。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聋人)使得聋青技校不可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和普通中职校的课程方案。因此,近几年来,聋青技校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积极践行陈鹤琴关于对聋生要“施以适合其需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结合上海二期课改,成立课题组,就如何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认真开展专题研究,以期通过研究与实践来建设一套反映上海特点、时代特征、聋职教特色、能适应劳动就业市场和满足学生多元需要,并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等聋职校课程与教材体系。数年来,该课题的主要研究过程与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准备阶段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主负责,教导处、教科研室有关领导参加的课程与教材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的发动、组织、实施、评价等领导和管理工作。

2007年,本课题被正式立为上海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在此之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做了不少相关准备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上海二期课改的理论和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到上海四所九年义务教育聋校——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闵行区启音学校、上海市第一聋校、上海市第四聋校以及为上海聋人提供大学深造的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就开设的课程与使用的教材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做好衔接工作;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我校2000年到2006年期间毕业并已就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将本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由教研组长领导组内教师一起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如参与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制订、校本教材的编写等。

(二)实施阶段

在开展上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课题组成员与骨干教师会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领导、各学科教研员,经过充分商讨、多方听取意见、几番修改,历经数年,重新制订了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课题组成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家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根据新制订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着手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进行小结,撰写相关报告。

在各子课题小结的基础上,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研究总报告。

组织课题研讨,总结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

(四)主要的研究成果

一是制订出了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和语文、英语、数学政治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工艺美术、体育与健身等学科课程标准,形成了由基础课程(包括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拓展课程(包括学科拓展和专业拓展)、活动课程(包括兴趣活动、专题教育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组成的课程结构。上海市教委分别于2007年8月和2009年10月,正式颁发了《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这一做法在国内聋教育界尚属首例。

二是编印了适合中等聋职校聋生身心特点和符合聋高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英语、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教材和高一至高四年级的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中式面点等校本教程。

三是撰写完成了《上海中等聋职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海市九年段聋校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等调查报告和《浅谈聋校高中阶段课程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设计》、《基于“双预备教育”的上海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经验总结论文

(案例提供: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课题组《新时期中等聋职校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研究》)

由于聋青技校长期以来积极践行“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念以及陈鹤琴关于对聋生要“施以适合其需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因此通过数年的努力,学校已初步构建了适合聋生发展需要、满足聋生多元需求、具有上海特色的聋高中课程与教材体系,为聋高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铺设了双通道,使得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含升学在内)都达到了百分之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