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展安全的本质与特征

会展安全的本质与特征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会展安全本质又决定了会展本质,会展安全的存在与否决定了会展的交流或交易的目的能否实现。会展安全事故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事故一般是在会展活动的主办方、参展商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会展活动带来混乱和不安全感。会展安全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会展安全管理方难以作出准确预测。

第2章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规律与现象

2.1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本质与特征

2.1.1 会展安全的本质与特征

1)会展安全的本质

桑德拉·莫罗提出:会展是由个人或公司组织的一个暂时性的、时限灵活的市场环境,在这里购售双方为当时或将来某个时间买卖所展出的商品或服务而进行的直接交流。保健云认为: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性的集体性和平活动。

就会展定义而言,学者处于不同的角度界定,提出了诸多表述,但综合起来,不难发现,会展的本质:“特定的空间”——会展活动必须要有特定的场所和场地;“集体性”——会展活动要有一定的规模;“物质或精神”——是指活动的承载物可以是物质形态,也可以是精神形态,“交流或交易”——会展活动的目的是交流,也可以是交易活动。

正是由于会展的特定空间、集体性、物质或精神、交流或交易的本质特征使会展安全显现出来。通过对会展本质特征与会展安全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一,会展安全是会展本质特征的逻辑必然,会展安全需求是会展活动的内在要求;其二,在全面管理,规范发展会展业的市场条件下,会展安全促使会展活动规范化、安全性、科学性运行的同时,使会展的交易或交流的目的得以实现。

会展安全本质具有客观存在的两面性。一方面,会展安全以会展本质为基础,并建立在会展本质特征上,会展安全问题始终依附和伴随在会展活动之中,没有会展活动,就不会有会展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会展安全本质又决定了会展本质,会展安全的存在与否决定了会展的交流或交易的目的能否实现。此外,会展本质特征与会展安全的关系也产生了关于会展本质与会展安全的悖论:一方面,会展活动是在特定空间集聚、人流密集的环境中,使得会展参与者在会展活动中置于一个拥挤、嘈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安全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展本质决定了会展参与者是为了完成交流或交易的目的,因而会导致会展参与者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在会展活动中会放松安全防范,导致安全问题增加,同时会展参与者中的不法分子常常借助这个“机遇”活动,给会展活动增加安全隐患,直接导致安全问题必然存在。会展安全本身是一种矛盾现象。会展参与者既需要会展活动安全,又需要在会展活动中放松安全警惕,使安全问题客观存在,而安全问题的存在又会刺激新的会展安全需要的产生。会展安全就是在这样的悖论和循环中始终贯穿于会展活动的始末。只要会展本质不变,会展活动现象存在,那么,会展安全也必将伴随着会展活动现象而存在。

2)会展安全的特征

会展安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突发性。会展安全事故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事故一般是在会展活动的主办方、参展商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会展活动带来混乱和不安全感。

②不确定性。会展安全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会展安全管理方难以作出准确预测。事故发生与否和发生的时机是无法完全预测到的。

③急迫性。展期有限,回旋余地小。会展安全事故发生后,安全管理人员面临紧迫任务,必须尽快控制住势态,但是会展的展期尤其是商业性会展比较有限,一般而言,展期一周左右,短则两三天。所以在会展安全应急处理中,时间非常紧迫,对有限时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全应急管理的有效性,造成回旋余地小。

④连锁效应。会展具有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它所带动的行业有会议、展览、节庆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通信、购物等相关产业等。当会展产业链内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其他链条出现危机,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

⑤影响广泛。会展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有关现场就会出现失控、混乱和无序的局面。如果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一方面可能会给组展商、参展商、服务商、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展品被严重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会展安全事故还会毁坏会展良好声誉和办展机构的形象,降低会展品牌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⑥信息不对称。会展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而安全事故对展会现场的分割,又使得事故范围之外的人们与事故范围内的人们很难相互联系,加上会展安全事故的突然发生使人们惊慌失措,人们很难对客观的情况作出真实的认识和反应,这使得会展危机情况错综复杂,各种信息真伪难辨。会展主体、会展客体和传播媒体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缺乏必要的沟通,可能造成信息的隐藏,或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会展安全应急处理的难度。

2.1.2 会展危机的本质与特征

1)会展危机的本质

世界旅游组织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美罗森塔尔(Rosenthal)、皮内泊格(Pijnenberg)认为危机是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情景。美国学者巴顿(Barton)把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薛澜、张强、钟开斌则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李锋(2008)综合危机特征,概括形成危机的抽象概念: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综合以上定义,再结合会展业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展危机可以定义为:影响会展组织者和会展参与者对展会举行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展会组织主体正常经营的,有严重威胁的不确定性事件,其后果会对会展组织及其参与者、产品、服务和信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会展危机既包括会展活动中的突发安全事件,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灾害、恐怖事件和犯罪行为等危害到会展组织者和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态;也包括突发卫生事件,如人员昏迷、食物中毒、中暑、有害气体中毒、心脏病突发、伤亡以及晕车、呕吐等;还包括突发活动变更事件,如演讲嘉宾缺席、大型活动取消和天气因素导致的重大计划变更等。

通过上述会展危机的概念,不难看出,会展危机本质是严重威胁会展活动正常运营和发展的状态。会展危机的本质主要强调:一方面,受到会展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参与会展活动的个人,也可能是整个参与会展活动的群体组织。另一方面,会展危机出现会严重破坏正常的会展业发展和生存,同时也给会展举办地造成负面影响。

2)会展危机的特征

会展危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突发性:会展危机发生的时候都是在会展组织方尚未关注或失于防范的情况下瞬间突发,给会展活动的正常运营带来破坏和损失;突发性是会展危机的起因性特征。

②危害性:危害性是会展危机的结果性特征。重大的会展危机往往造成会展终止,有的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即会展危机的危害既包括会展参与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包括会展举办地社会形象的负面影响,同时给会展业的发展造成灾害性损失。

③紧急性:会展危机的特征决定了会展机构作出的反应和处理时间的紧迫性,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处置给会展危机事件的转“危”为“机”,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会展危机发生后,还需紧急关注社会媒体大众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和宣传,会展主办方和管理者需立即对危机的情况进行适时如实对外说明,尽量降低因媒体报道不真实给会展业的影响和负面作用。

④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会展危机的本质性特征。危机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难以作出预测。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确定的。这是因为在会展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会展的人群复杂、人员集聚,会展各阶段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存在,以及会展举办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影响都会给会展活动的稳定增加不确定性。

⑤恐慌性。危机感会迅速上升为恐慌,使参展商或公众对展会前景预期不确定,与繁荣时对前景看好呈现巨大的反差。如果不及时控制危机的蔓延,会对会展组织产生长期的影响。

2.2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发生规律

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人为破坏、突发性的伤亡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都会给会展的安全稳定带来不确定性,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不仅会导致会展的延期、暂停甚至取消,更重要的是突发事件会给会展业带来不可预见的极其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甚至给会展活动举办地造成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通过搜集新闻媒体、网络、报纸等报道的案例资料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2012年发生的75起会展安全事故与危机案例,经过分析发现,会展安全与危机发生具有规律性特征。

2.2.1 空间规律

会展活动举办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场所和场地进行,而会展活动空间离不开会展组织者与参与者等营造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因素组成的特定场所。其中,社会环境主要涉及国家政策法规环境、恐怖主义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等;自然环境主要指天气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人工环境主要指场地环境、现场管理环境、现场活动环境、通信联系环境、活动路线冲突等。经过不完全统计分析发现(图2.1),因社会环境的空间因素产生的会展安全与危机占32.43%;自然环境的空间因素导致的会展安全与危机占22.97%;人工环境的空间因素造成的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占44.59%。由此看来,人工环境影响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占比最大。会展活动中心的指示牌、安全出口、道路状况告示系统等营造的人工环境对会展安全有直接影响。指示牌、安全出口等标识不完善导致事故发生时,会展中心人流涌动,无序踩踏事故因此而生。

图2.1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空间规律

2.2.2 时间规律

会展安全与会展活动的举办时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会展活动安全现象表现出的时间规律性是因为会展活动举办的时间有着明显的时间规律性。通过对搜集的案例分析发现(如图2.2所示):每年3月、4月、6月、9月、10月是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频发期,安全与危机事件的数量较多,尤其是每年的9月、10月,是全国各地举办秋季会展的高峰期,因而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其次是每年6月的夏季会展,火灾、食物中毒等各种安全问题和危机事件发生较多。每年的3月、4月是举办春季会展活动的小高峰,各种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也较多,因而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也是时常发生。

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时间规律反映出会展活动举办的高峰时段。高峰时段,各种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等活动大量开展,自然而然增加了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时间规律给会展管理部门、主办方、参与者敲响警钟。对于会展活动管理者要在会展活动开展的高峰时段加强安全管理和防控;会展的主办方需要对会展场所、会展设施设备等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在会展活动高峰时段,会展参与者也需提高防范意识,警惕事故发生。

图2.2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时间规律

2.2.3 项目规律

通过对搜集的2001—2012年的案例不完全统计分析发现,会展活动包括的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四个项目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2.3)。仅从会展安全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数量上看,展览项目发生的安全与危机事件较多,占四个项目总数的83%;其次是节事活动,节事活动占7%;会议和奖励旅游各占5%。因为每年的各种展览活动较多,加上展览活动的特点,导致展览安全与危机事件发生频次较高。

图2.3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项目规律

2.2.4 活动规律

会展安全与危机问题的发生规律与会展活动项目的类型有关,并在会展活动的四个项目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由于会展活动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涵盖了会展业四个不同项目类型,在不同的活动背景下表现出差异性。因此,会展安全与危机在会展活动的不同环节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展览安全与危机事件主要有盗窃、展览设施设备故障、火灾、人员斗殴、展馆坍塌等安全问题;会议安全与危机事件主要是火灾、场所的设施设备问题;节事活动发生的人员拥挤、踩踏事件较多;奖励旅游涉及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安全与危机问题。

一般而言,奖励旅游的安全问题体现在: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会展活动的食品用餐卫生问题及由此引发的食物中毒等;住宿安全问题中的防火防盗问题比较突出;旅行安全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安全问题上;游览安全比较复杂,与游览活动的类型有关,主要表现为活动损伤、活动事故与遭遇突发事件等;购物安全主要表现为欺诈、纠纷等消费安全问题;娱乐安全则表现为盗窃、纠纷、斗殴、设施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等,并呈现出极端复杂性。

2.2.5 阶段性规律

会展安全在会展活动举办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形态与规律。会展活动举办前,即筹备阶段,主要是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如暴雨等导致会展活动的延期、暂停甚至终止;也有人文因素,如重要嘉宾未能出席,也可能导致会展活动延期;还有设施设备故障问题导致会展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影响。在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即正式运行阶段,主要是人为因素给会展安全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因人员集聚、人流拥挤的环境导致会展参与者中不法分子盗窃行为等,也有群体性的冲突、斗殴事件;还包括设施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导致的火灾、停电、网络中断等给会展活动的顺利运行产生影响,这阶段安全与危机事件最多,相对不稳定。在会展活动举办后,即结束阶段,会展参展商在撤展的过程中的展品的安全问题,如被盗事件、展品的知识产权问题等;还有会展组织者在拆除会展临时搭建的展台过程发生的设施设备坍塌事件,这阶段的安全与危机事件相对较少,较稳定。

2.3 会展安全与危机的类型及表现形态

2.3.1 会展安全的类型与表现形态

1)会展安全的类型

综合所搜集的会展安全事故案例,并结合会展业安全管理内容特点,将会议和展览等大型会展活动安全主要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个人安全与人群安全

“人”的安全是会展活动的核心,会展活动巨大的人流使会展安全面临更多的威胁和隐患。根据会展活动的规模特征,将会展业安全问题主要归纳为个人安全和人群安全两类。个人安全主要指参加会展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具有个别特征的安全问题,如参展商在参观展览过程中被盗、被骗、被袭击等均属于此类事故,其中大型会展活动所邀请的重要嘉宾,如党政领导、外宾、著名专家、企业家等特殊身份人员的人身、财产、隐私等各方面的安全是会展安全工作的重点;人群安全则指由于会展活动带来的众多参展人群在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这类事故的典型案例有:

案例1:2008年10月21日,厦门大学某院院长应台南艺术大学邀请参加第7届海峡两岸传播暨影像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参观台南市孔庙时遭到一些极端分子蓄意暴力攻击,人身安全与尊严受到严重伤害。

案例2:2004年2月5日晚间,在北京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的第六天,因一观灯游人在公园桥上不小心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案例3:2005年海峡两岸名优产品博览会开张首日,某江苏参展商由于随意摆放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而导致被盗。

以上案例中,案例1、案例3属于个人安全问题,而案例2属于人群安全事故,其中案例1为蓄意类安全事故,案例2属于管理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案例3属于失误类安全事故。

(2)场馆安全与设施安全

会展活动的场馆和设施安全也是会展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会展场馆和设施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场馆及其设施在会展期间的完好程度,而且场馆及其设施安全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所有会展人员的安全。简单地说,会展业安全中的设施安全和场馆安全主要是指在会展活动中由于设施或场馆本身的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如设施设备质量不过关引发的展台倒塌、展品损坏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场馆本身质量问题引致的人员伤亡或器物损伤的安全事故等均属于此类事故。

场馆设施安全问题主要有:一是消防隐患。展馆没有定期检修、员工未经消防培训、通风设备不全、展位消防通道过窄、管理展商不力(展板不刷防火漆、任人吸烟、电焊施工等)等问题,都是引发场馆消防隐患的导火索。二是意外事故。展馆出现意外事故,从宏观上分析是因为展馆本身定位不准确和现场管理水平不高所致。有些展馆只适合举办中小型展会,但由于名利所趋,他们却在努力承接各种展会。承接不够,仍然接办重型机械展,导致楼面垮塌;展位华而不实,一触即倒,造成人员伤亡;观众通道狭窄,看台不牢,组织疏通不力,人流拥挤,出现踩人事故。

此类事故的典型案例有:

案例1:2008年11月29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E6展厅内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一块广告板在搬运过程中从高处砸下,导致1名撤展工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

案例2:2005年6月14日中午,在国际展览中心8B展厅,第九届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施耐德公司约70 m2展台顶棚突然倒塌,所幸没有人被砸伤,但一些电脑被砸坏。

案例3:2007年6月6日早上,原乐山农展馆房屋垮塌,造成约30名老年人受伤,无人员死亡。

案例4:2006年1月28日,波兰南部卡托维兹市一座展览大厅举办了“2006年信鸽展览会”。展览会设有120多个展厅,来自波兰、荷兰、德国、乌克兰和比利时的众多参展商参加了此次展览。当时展厅内人潮涌动,这座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展厅因积雪过重突然发生坍塌,造成至少65人死亡,160人受伤。

(3)展览物安全与组织者安全

这类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会展中被展物以及与被展物的安全保护和维护相关的责任人自身的安全。因此,会展安全不仅包括参展观众、参展商、展览及其设施的安全,还包括会展中展览物及其责任人的安全。首先,会展中的展品一般都是能够代表参展商最高科技水准、最好质量或者最具收藏价值的产品或者器物,一旦被损坏或者盗窃,对展品负有直接或间接保安责任的场馆人员就要受到牵连。

组织者安全问题主要有[1]

一是展商临战退阵(开幕之前退展)。在招商完毕后,表面上本次展会展位已爆满,但临近开幕时,却有展商迟迟不到,整个展厅零星空缺,现场观感不协调。如:2001年在新疆某大型会议上,当政府领导在开幕之日视察展会时,发现主展厅居然空着偌大位置,询问才知道预订该展位的公司由于运输展品的车辆在路上抛锚,不能按时布展,导致展位空置。由于此事,该展览公司再也未能取得该展会的组织权。

二是展商拖欠展费。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中小型展会上,有些参展商怀疑展会效果或存心赖账,到布展之时也没交展位费,举办单位为保住展会可怜的规模,只能先顺着对方的意愿。没曾想大会开幕后,参展商竟以种种借口推托,待展会结束后,更成了一笔死账。

三是展商现场闹事(承诺不见兑现)。曾在北京召开的教育展示会,组委会在招商过程中许诺:展示会将邀请1 000多名中小学校长并向北京及周边地区发放5万张门票,而参展商在展览期间仅见到不足100名参观者,展会现场冷冷清清,于是,参展商们不停地打电话给组委会要求讨回损失,组委会不允,导致现场一片混乱。

四是组织者人间蒸发,卷款潜逃。在广东,某电子展的举办单位在临近布展时卷款而逃,人去楼空。参展商花费了巨额参展费、运输费、交通费等,到达目的地后连包装都没机会打开。

这方面案例相对比较多,比较典型的有:

案例1:2004年香港国际珠宝展上,尽管组织方除了加强保安工作之外,警方还调派大批军装和便装警务人员驻守展场,但开幕后仅半小时就发生2宗钻石失窃案件,总共损失22 000美元。

案例2:2004年5月7日,浙江上虞博物馆由于忘记开启红外线报警器、摄像头等技防设施,导致梁祝文化陈列室内5间文物被盗,事后分管安全的副馆长被免职,值班合同工被辞退。

案例3:2007年11月14日,在沙湾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九届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活动中,成都芷萱阁艺术工作室的《孙子兵法》象牙微刻不慎被盗。会展主办方被告上法庭,并被索赔6万元。

案例4:2007年6月6日,四川乐山市农业展览馆发生屋顶垮塌事故,造成22人受伤,8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馆长受到撤职处分。

案例5:2008年8月24日,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在向参展观众开放期间,4面铜镜被盗,其中1面魏晋时期的铜镜为国家一级文物。

案例6:2008年12月9日上午,安徽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在建的六霍起义纪念馆屋顶突发坍塌,造成两名工人被埋,导致一死一伤。

案例7:2010年3月14日上午,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B2-C2展览厅之间的连廊工地,在进行浇筑连廊柱和梁板时,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局部垮塌。事故共导致7人死亡,19人受伤。

(4)信息安全与名声安全

信息安全和名声安全是指会展活动中有关参展观众、参展商、主办方、被展物、场馆等的信息安全和名声安全问题。会展活动安全中比较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既包括参展商的商业机密安全、出席会展的高级领导和外宾的隐私安全,也包括一般商户的隐私安全等问题。而像近年来接连出现的“骗展”“混展”等现象就大大破坏了主办方的形象和名声,同时对展馆的形象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也属于会展业安全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有:

案例1:《信息时报》披露,2007年以来,广州市有关展销会虚假招展,欺骗客商的举报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5月,该中心就陆续接待了几批参展商集体举报,涉及的客商近50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30%,广州会展界因此得到了“会展骗子”称号。上海会展界也面临类似尴尬。

案例2:2004中国(上海)绿色交通工具展览会上,深感受骗的参展商们在向主办方声讨退款的过程中,横遭暴打,展商李剑被打伤头部和胸部。打人过后,主办方承诺第二天退还40%的参展费。可第二天,梦想能拿到赔付款的展商们,却遭到了20多名不明来历人员的围攻,并恐吓参展商李剑:“我对你们公司的地址很熟。”

展览项目知识产权被窃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类型。2002年在深圳某礼品工艺品博览会上,一参展企业在展示自己产品过程中,不慎走漏了准备新开发的二代产品的相关技术,待展会结束后准备回公司开发时,居然发现已有同行提前一天将该产品开发上市。另外,在某服装展会的开幕当天上午,一参展企业接待了一位“热情顾客”,“顾客”又是咨询,又是拍照,说是准备大量采购其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款服装。第二天下午,该展商陡然发现在同一展会上居然新冒出了与自己产品款式完全一样的服装,双方因此闹上法庭,才知道开幕那天的“顾客”在窃取真经后连夜赶制出了冒牌货。

展览公司责任转嫁展馆也直接影响了会展名声安全。2002年6月,广东某展览公司曾到重庆举办美容展,未经展馆方同意便将该展馆作为该展会的协办单位。展会召开时,由于展会实际状况与该展览公司当初所承诺的大有出入(规模太小、项目太杂、效果太差),致使参展企业的不满情绪现场爆发,该展览公司见势不妙便逃跑,参展商抓不到举办单位,索性找到展馆要说法,大大影响了场馆方的利益和形象。

(5)其他类型安全问题

除以上四种类型外,会展业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如火灾、爆炸、抢劫等突发性安全问题,参展观众、参展商等意外的食物中毒或者突发的身体健康问题。建筑物意外倒塌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是会展旅游安全管理所不可忽视的。典型事故案例如下:

案例1:2008年4月13日,济南匡山汽车大世界内的汽车展厅发生火灾,导致展厅和部分待售车辆受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2:2007年7月23日,上海某酒店用品市场C3区展厅突发大火,过火面积超过2 000 m2,事故造成展厅内大量货品付之一炬,商户损失逾600万元。

案例3:2007年7月17日是某时装城举办的“2007年东方丝绸服装服饰展览会”闭幕的日子,丝绸展突发“水事件”,有200多家被水冲了,每家的损失都在1万元以上。

此外,举办者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招商过程中,参展企业收到了有关自己项目展示范围的邀请函,到开展时却发现多数展品、项目与以往宣传的主题相去甚远。观众也不对口,展览效果不佳,展商利益受损。2002年5月,在成都举办的美容美发博览会无论在规模和档次上都比以前有所突破,但现场却出现了展商闹事,甚至惊动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的事件,其原因就是举办单位在完成原美容展计划后,一心想再扩大规模,便在主馆旁边的侧馆增设了服装鞋帽区,出现了一个展会两个会标。

2)会展安全的表现形态

会展活动的安全事故的表现形态纷繁芜杂,具体形态多样,例如:啤酒节中,出现喝醉的游客斗殴事件。奥运会期间突然停电或通信中断。歌星、体育明星或电影明星出席的大型演出上,发生观众拥挤摔倒的情况。在婚礼宴会中发生食物中毒,客人被紧急送入医院。歌舞晚会时,舞台突然坍塌,造成演员或者观众受伤。会议室突然电线短路,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排水系统出了故障,造成污水四溢。会议室或通道的地板太滑,导致参会者摔倒受伤。大型演唱会上,不同偶像的歌迷发生冲突,并集体斗殴。在足球比赛中,观众不满意队员的表现,向球场投掷汽水瓶或其他硬物,导致球员和裁判受伤。

以上这些现象在展会活动过程中都不难遇到,如果事态严重的话,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通过分析发现(图2.4),2001—2012年发生的会展安全事故中:盗窃事故约占42%,展位倒塌与坍塌事故约占15%,被骗事件约占10%,火灾事故约占8%,踩踏事故约占8%,交通事故约占5%,侵权事件约占5%,其他约占7%。

(1)盗窃事件

盗窃事件是会展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一类事件。由于会展活动参加人数多、流动性大,对进入者的身份核查难度较大。近几年,在展览中发生的盗窃行为有上升趋势,有很多盗窃团伙、盗窃集团把展览看成是难得的“契机”。例如,2012年8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的玉石离奇被盗,被盗13件玉石价值200万元左右。

图2.4 会展安全的表现形态

(2)展位倒塌与坍塌事故

由于展览会中的展台和所需要的各种建筑大多是临时搭建的,在活动结束后会被拆掉,因而一些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找一些非专业的设计公司现场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及施工质量都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2002年9月20日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钟表、珠宝首饰、银器及加工设备展览会(Luxury China 2002)上,发生了一起展览界罕见的意外事故,正在展出的一家参展商的展位不知何故,突然翻倒,砸到了相邻的另一家公司的展位,造成了第二个展位的完全坍塌,连环倒塌的展位引起展馆现场出现短暂的短慌。由于展览会现场的参观者稀少,展位的工作人员躲避及时,所幸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现象。又如,2008 年10月25日,重庆秋季房交会展台险遭倒塌,消防队员迅速出动,解除危险,才避免导致购房者受伤事件发生。

(3)被骗事件

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被骗事件屡屡发生,展商开幕之前退展、展商拖欠展费、组织者人间蒸发,卷款潜逃。这些都是会展活动的被骗事件。例如,2001年在新疆某大型会议上,当政府领导在开幕之日视察展会时,发现主展厅居然空着偌大位置,询问才知道预订该展位的公司由于运输展品的车辆在路上抛锚,不能按时布展,导致展位空置。由于此事,该展览公司再也未能取得该展会的组织权。例如,在广东某电子展的举办单位在临近布展时卷款而逃,人去楼空。参展商花费了巨额参展费、运输费、交通费等,到达目的地后连包装都没机会打开。

(4)火灾事故

在大型活动中,大部分火灾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也许是第二个最为常见的人为灾难。例如,展馆内部和外部的电路复杂,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展览会中的某些参与者可能将尚未完全熄灭的烟头丢弃,加上展台搭建用的材料很多是易燃材料,很容易使火势蔓延;更可怕的是火灾发生后会引起人们恐慌,匆忙向入口逃散,往往给救火工作造成阻碍;此外,由于恐慌的人群所造成的人员伤害更是无法估量的。例如,2007年12月1日昆明国际会展中心01711#探头的报警,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过联网设备调看报警信息并通过电话与单位消防控制室核实,确认会展中心宴会厅一热水器起火,单位立即组织扑救,火灾得到及时扑救,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5)踩踏事故

踩踏事件一般发生在人员拥挤、高度密集的空间内,展览、节事活动发生概率较高。例如,2010年7月27日,德国杜伊斯堡电子音乐节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数百人死伤;又如,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3日凌晨,柬埔寨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送水节第三天,发生了该国31年来最严重的踩踏事故,死伤人数近千人,令人扼腕叹息。

(6)交通事故

会展活动举办期间,人流、车流拥挤,交通事故难以避免。特别是大型节事活动过程中,贵宾、名人出场,人员拥挤产生的交通事故,此外,展览会期间,参展商与参与人员的车辆涌进涌出,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7)侵权事件

会展活动中有关参展观众、参展商、主办方、被展物、场馆等的信息安全和名声安全问题。既包括参展商的商业机密安全、出席会展的高级领导和外宾的隐私安全,也包括一般商户的隐私安全等问题。展览项目知识产权被窃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类型。例如,2012年3月18日广州琶洲家具展首日,一起家具产品侵权案引发轰动,A区展馆4.2C06孔雀王家具多款产品涉嫌侵权。孔雀王家具品牌由佛山市富其家具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法人代表当日未出现在展会现场,因此未予答复。皇朝家私所代理的意大利品牌TRECI(特瑞琪)就多款产品向主办方及孔雀王家具责任人提出质疑。特瑞琪意大利籍老板于第一时间向欧盟维权机构申请保护。

(8)其他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暴力斗殴行为等。

典型案例:

故宫盗窃案

2011年最能突出我国会展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的是故宫盗窃案例。据了解,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其中,珍宝馆是重点巡查区域,馆的内外,红外线、微波、声音等多种报警器探头24小时开启,可全方位监视,没有空白点。在故宫中央控制室,保卫处工作人员24小时面对40多台显示器,故宫内任何地点一旦出现报警,系统将自动录像,并有三种以上的技术手段进行复核,如发生意外,会立即通过专线电话上报。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9日凌晨零时许,多名保卫巡查人员在故宫内发现一可疑人员,其身上蹭有红墙的颜色。巡查人员命令其蹲下,并打电话联系上级汇报情况,但在此过程中,嫌疑人逃跑。是保卫巡查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意识?这让我们质疑其是否受过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而且盗窃者只身一个人竟然避开了人防、物防、犬防,三防到哪里去了呀?

经过调查,故宫大部分摄像头和报警器是没有经过正规程序购买的,存在严重缺陷,遇到雨雪天就失灵,这个情况已经持续几十年。失窃当天恰好下雨,故宫电子安保系统全部失灵。故宫回应说这个情况还会有,随时会考虑更换一些新的设备。北京故宫这种情况已经几十年了,出了事才说换,难道他们真的这么“拮据”?经过调查,每年国家调拨的大量安保费用都被挪用给宫廷部发放工资,因为长期内招制度造成故宫严重超员,脱产工作人员过多。不用上班,挂名领取工资的人员,每月可以得到1 200元,在职工人发放3 000~6 000元。故宫实际发放工资人数是额定人数的3.5倍。故宫对此的回答是:举贤不避亲,内招工作人员是故宫的传统,有利于把父子相承的手艺保留下来。至于脱产工作人员过多,虽然脱产人员都是一些老首长的孩子,但是这些人对故宫外事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是必需的,现在或者将来都不会减少。

结合故宫失窃案,会展安全管理应注意:

1.首先要整顿内部,抓好制度。

2.加强证件的使用管理,实行安全保卫责任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落实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事故等主要内容的安保措施,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对所有标准摊位的照明及电源安装提供服务;需要24小时供电和延时断电的用户必须事先申请。

4.加强场内实地巡逻,加强警惕性,电工时刻待命,时刻检查安全系统的内部和各个角落。

5.保安人员闭馆后仔细检查各个展位。

6.要保证合格的人员进入,对有前科的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快电子身份核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安全要求标准较高的会展,要加大安全预算支出,引进和改进电子监控设施。此外,要加强安全保卫队伍的建设和武警官兵的联系。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7e5c86d5c1c708a1284a4438.html.

2.3.2 会展危机的类型与表现形态

1)会展危机的类型

对于危机诱因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其中薛澜和张强等人依据危机触发的诱因,将所面临的危机按照五个标准分为不同的五类(表2.1)。这项划分标准较为详细,细致地说明了不同分类标准的作用下,相应的危机所表现出的各种类型,这对于各个行业危机事件的分类研究无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标准。

表2.1 危机诱因类型分类标准

不同行业的危机诱因和危机分类都有不同的标准,会展业的危机诱因较多,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和角度,会展危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根据影响动因划分的会展危机类型

从整体上来说,会展危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用动因分类可以较为深入地研究危机的发生、演变和进化。因此,我们将会展面临的危机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意外、技术故障和人为破坏(表2.2)[2]

表2.2 影响动因的会展危机类型

其中,自然灾害和意外属于自然危机,包括地震、海啸等以及展览期间突然出现的外交、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冲突。技术故障和人为破坏则属于人为危机,指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展览品安全、展览设施、展位设计的安全、展览现场的促销活动的安全、现场提供食品的安全、展品现场展示的安全、个人物品的防盗、健康问题等。自然危机是较难克服的,对于此类不可抗力因素,危机管理机构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手段,时刻提高警惕,并作好充足的准备,建立应急系统。如多设置场馆临时逃生出口、消防装备齐全、多备用应急人手等。一旦事件发生,会展有关各方就可以迅速联合起来,确定危机处理小组,统一对外公布消息,并协调好负责现场处理等。对于人为的危机,更重要的是预测,尽早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发现苗头后要立即采取措施,最好是在展览开展前就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在恐怖分子活动期间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保证展览设施的安全等。在危机出现时要准确地划分好威胁等级,制订相应的计划并且执行。

(2)根据产生动因划分的会展危机类型

通常,按危机产生的动因将危机分为内在危机与外在危机两大类(表2.3)[3]。会展内在危机主要是指在会展活动中,由于经营不善、管理不到位、主办机构财力不足、参会合作者严重失误或中途退出等所造成的管理失控和混乱,从而导致会展活动陷入困境。在会展经营层面的危机中,会展场馆危机主要指场馆和展位设施所引起的危险、盗窃、抢劫、爆炸、参展观众参观时人流拥堵所造成的倒塌伤害以及火灾、漏电、严重污染等事件,这些危机的产生大多属于管理层面上的问题。运营层面上的管理危机,也称为经营危机、财务危机或合作危机。值得提出的是会展行业中的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弄虚作假等错误行为,是造成会展危机产生的祸根,应引起高度重视。

表2.3 产生动因的会展危机类型

续表

会展外在危机主要指公共安全危机,会展外在危机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作出决策,会展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想方设法化解危机。会展外在危机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等。

①自然因素危机。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诸如突发地震、海啸、飓风或暴雨、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为了防范这些危机,会展组织方一定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一旦获悉可能产生此类危机,及时对会展活动作好日期变更或场地变更,甚至被迫中止而避开危机的发生。

②社会因素危机。这里主要指经济秩序和生活宏观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危机,如战争波及、通货膨胀等。这些来自社会环境的巨大冲击,是任何会展组织者都难以抗拒的,故称之为不可控制的危机。但组织者如能从国家政府部门提前获得有关活动的危机信息,则可采取应急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点。

③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3)根据影响程度划分的会展危机类型

根据会展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将会展危机划分成社会性危机、灾害性危机、生产性危机和安全性危机[4]

①社会性危机。这类危机因国际社会的政治斗争、战争、恐怖主义影响而产生。外交关系恶化的两国之间,一般是无法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与中法两国邦交深化的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哪怕是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会,也是冒着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危险。1985年布鲁塞尔发生英国足球流氓骚乱导致看台坍塌,上百人死亡;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期间发生奥体公园爆炸流血事件。由于大型活动是人群集中和社会关注的活动,因此往往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而一些出席活动的国家元首或重要人物往往成为攻击的对象。怎样保证这些特殊身份人群的安全,怎样保证普通群众安全地参加大型活动,显然是会展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社会性危机对会展业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它可能会完全绞杀会展业存在的空间与发展。

②灾害性危机。这类危机一般由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所引起。2003年“非典”之灾,让中国会展业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非典”期间,中国会展活动的数量与展出面积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0%,收入减少55%,利润减少60%以上。

③生产性危机。2002年7月,乌克兰国际航展,一架战斗机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坠毁,酿成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航展空难事件。2003年,第8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开展当天,会展主办方就收到浙江某知名装饰品公司和德国某卫浴公司的公函,称有十几家参展企业的产品侵犯了它们的专利,要求主办方妥善处理,否则将申请法院扣押展品。像这类由于技术、管理、经营和知识产权等原因引发的事故,均属于生产性危机。与社会性、灾害性危机不同,这些危机通过多方努力,是可以规避、化解的。

④安全性危机。2003年“香港国际珠宝展”开幕之日就发生了两起失窃案,两名参展商在两分钟内被分批盗走价值200万美元的钻戒,第二天又一美籍参展商报案,他参展的两盒共值100万美元的钻石不翼而飞。2004年北京密云发生的踩踏事件,造成了37人死亡,15人受伤。阿联酋著名港口城市迪拜每年初都要举办一次购物节,参展商家以国家为单位在市内的“地球村”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销售展馆,在2005年的购物节上,主场地“地球村”发生火灾,致使参加购物节的中国馆被烧毁。这些都属于安全性危机。因此,安全性危机主要是指治安、消防等方面的事故,只要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根据经营运行划分的会展危机类型

根据会展经营运行情况,可将会展危机划分成市场危机、经营危机、财务危机、合作危机及沟通危机五种类型[5]

①市场危机。是指由市场和社会宏观环境所产生的对所有办展机构都发生影响的危机,如战争、自然灾害、瘟疫、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政治法律因素、国际恐怖袭击等。

②经营危机。是指因办展机构经营方面的原因而给举办展会带来的危机,如会展现场布置不当和设施老化等引起的会展现场火灾和展位坍塌、因通道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人群拥挤并出现事故,因展会定位不当、招展不力、招展不顺、宣传推广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及人员结构不适合、出现新的竞争者而使展会无法继续举办等。

③财务危机。包括办展机构自有资金投入和举债筹措办展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④合作危机。是指办展机构和各合作单位之间、办展机构与展馆之间、办展机构与展会各服务商以及各营销中介之间,在合作条件、合作目标和合作事务各环节上可能出现的不协调、不一致和其他不确定性而对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⑤沟通危机。主办单位和参展商以及受众之间由于沟通途径不顺畅所产生的误解或恐慌带来的危机,如对会展不利的谣言的传播。在沟通中,媒体的作用不可不提,媒体对展会的正面报道会调控社会及有关人员的情绪,还可以帮助办展机构与其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利于展会的顺利开展;而负面报道则会放大企业的缺点从而引发危机甚至加大危机。在危机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媒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其有利影响,减少其不利影响。通过疏通沟通渠道,改善沟通方式,降低此类危机的发生。

市场危机、合作危机和沟通危机主要来源于办展机构外部,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主要来源于办展机构内部。

2)会展危机的表现形态

会展危机涉及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主要有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火灾事故、偷盗事件、场内争议引发暴力事件、踩踏事件等会展危机事件。

(1)自然灾害

主要因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会展危机事件。在会展的举办地,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会导致财产和人身的危险。自然灾害的剧烈性和大范围破坏性通常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作为会展主办方,在选择城市、场馆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首先查看选择的城市有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历史,其次场馆建造时有没有考虑地震、台风等因素,以及所能承受的自然灾害的级别。另外,会展参展商在选择参展的会展中心或展览中心时,也需要考虑会展活动举办期间的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需要根据参展商参展的产品特征,以免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其产生影响。例如,2007年7月17日,“2007年东方苏杭丝绸服装服饰展览会”,面对突如其来的“水事件”,参展商们很无奈,损失至少300万。

(2)公共卫生事件

会展现场是人流的聚集地,同时人员流动性强,会展活动的参与人员可能有传染病携带者参与其中,而会展组织者难以核查,在会展密集的场所难免会发生传染疾病的传播。会展参与者拥挤在特定的、有限的空间内,高人员密集的嘈杂环境中可能造成某些突发性疾病如晕厥、呼吸困难、窒息等。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一般都是临时、统一安排用餐,在没有环境设施很完善的就餐条件中,会展组织者难以保证用餐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时有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例如,各种流行病(如SARS、H1N1流感等)波及面大,传播迅速,受影响人群范围广。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展览场馆在大会现场增设了由专业医护队伍组成的“健康服务区”,对有效杜绝该类问题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3)火灾

火灾也许是第二个最为常见的人为灾难,大部分火灾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展馆内部和外部的电路复杂,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会展现场中的某些观展者可能将尚未完全熄灭的烟头丢弃,加上展台搭建用的材料很多是易燃易爆材料,很容易使火势蔓延,更为可怕的是火灾发生后会引起人群恐慌,自然地向入口逃散,往往给救火工作造成阻碍。例如,2003年8月4日,正在施工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发生火灾,事故中至少有一桶粘合剂发生爆炸。事发后,施工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没有人员伤亡。

(4)偷盗事件

这是在会展中经常发生的一类事件。由于会展的参加人数多、流动性大,对进入者的身份核查一般都是填写一份表格,而表格的有效性难以核查,加上珠宝展、文物展、奢侈品展的兴盛,给盗窃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盗窃一旦发生,丢失的财物很难寻回。近几年,会展中发生的盗窃行为愈演愈烈,甚至有很多盗窃团伙、盗窃集团也把会展看成是难得的“契机”。例如,在一次“香港国际珠宝展”上,仅在开幕之日就发生了两起珠宝失窃案,两名参展商在两分钟内,先后被两批外来的珠宝大盗偷去价值200万美元的钻饰。为纪念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结为友好省县30周年,双方于2012年4月5日至6日举办了“浙江省—静冈县友好30周年名物展示会”。应静冈县政府的要求,中国浙江的“灵隐铜殿”四尊佛像也赴日本展出。但在撤展时,工作人员发现“灵隐铜殿”四尊佛像不翼而飞。

(5)场内争议引发暴力事件

会展有限的空间,承载着密集的人群,参与人员会展场内的争议、暴力、纠纷行为频发,而且暴力事件范围很广,包括抢劫、袭击、对抗、示威、恐怖活动和暴乱。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是针对会展的,但是国际上有一种新的趋势,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越来越多地指向会展参与者。例如,2012中国—东盟机械工业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由青岛凯路博会展有限公司、南宁凯路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展会前夕,参展方还发布了参会情况的一些新闻:“受东盟自贸区火热影响,占尽天时地利的‘峰会工业装备展’一跃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域最大规模的专业工业装备类展览会,大会汇集了众多行业知名企业。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商协机构将组织300多个专业采购团体参会。”但参展当天,参展商拉着“我们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被骗了”的横幅大闹会展中心。之后,又有人传出“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也有人说在“贸促会”协调下同意退2 000元参展费等作善后处理。究竟是展会骗钱还是展商闹事?又如,2008年11月28日,“2008印度国际制药原料展览会”孟买国际展会因袭击事件被取消,所幸中方参展人员平安。

(6)踩踏事件

密集的人群集聚在有限的空间,加上会展活动参与者高涨的心情,特别是在举办大型节事活动过程中,参展观众数量越多,拥挤、踩踏事件越难以避免。例如,2001年4月8日,陕西华阴玉泉院举行了传统的古庙会,由于古庙会恰逢双休日,天气良好,当地营销宣传力度较大,同时还有玉泉院免票和华山门票减半等优惠措施,因此当日古庙会的参展观众规模大大增加。事发当天上午10 点40分左右,从华山西山门返回的下山人员行至铁路人行涵洞内,因上行和下行人群拥挤踩踏造成17人死亡,5人受伤。

(7)其他事件

除了上述六类会展危机表现形态外,会展危机表现形态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如会展经营财务危机事件等。

【注释】

[1]陈正武.展览安全细细数[J].中国会展,2003(23).

[2]陈亮.大型会展危机管理研究——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J].学术论坛,2007(1):93-96.

[3]道客巴巴,会展危机管理,http://www.doc88.com/p872117098434.html.

[4]刘松萍.关于建立会展预警机制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8):7072.

[5]会展危机管理计划,http://wenku.baidu.com/view/2b0ab3aedd3383c4bb4cd26c.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