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铭记八龙光荣革命传统

铭记八龙光荣革命传统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后,在长里区八达乡举行凤山首次革命同盟会,提出“支持改造东兰同盟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当时,八龙屯青、少、壮年踊跃参加革命,最小的15岁。廖源芳在长里区八龙乡组织共耕社。省政府批准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5师中将师长刘日福的呈文,悬赏通缉韦拔群、廖源芳等23人。桂系军阀和地方民团狼狈为奸,联手血腥镇压凤山革命群众,全县农民革命运动遭受重大损失。

邓 成

广西右江地区,是一个比较有群众基础的地区,这里有韦拔群同志那样的优秀的、很有威信的农民群众的领袖,东兰、凤山地区是韦拔群同志长期工作的地区,是很好的革命根据地,这给红七军的建立与活动以极大的便利。

——邓小平

早期革命活动

八龙屯有个廖源芳,1880年出生,字萱行(后改先行),少年时在私塾和县立高等学堂念书。1910至1914年,先后到南宁、贵州、云南等地求学、经商,见多识广,颇负盛名。

1915年2月,广西右江地区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慕名来到八龙屯,专程拜访大他14岁的廖源芳,两人谈社会,谈民生,谈革命志向,一见如故,遂结为志同道合的兄弟,互拜“老庚”,共谋革命大业。

1916年3月,韦拔群和廖源芳带领家乡100多名优秀青年,前往贵州参加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同进贵州讲武学堂学习军事。

1918年,廖源芳在贵州讲武学堂学习期满后,被委任贵州省宜北县(今属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乡境内)知事,为了救亡图存,他断然弃职还乡,投身凤山县农民革命运动。

1919年,廖源芳率领凤山县长里区八龙乡青壮年50多人,参加凤山县巴旁村拉威屯瑶民首领邓卜才(又名邓仁善)组织的“瑶党起义”。该起义队伍有凤山、东兰、百色、凌云等县瑶、苗、壮、汉等各族人民,廖源芳亲任瑶党军师,出谋献策,攻破了凤山县城。

1921年秋,廖源芳到东兰参加韦拔群发起的革命同盟,加入“改造东兰同盟会”。会后,在长里区八达乡举行凤山首次革命同盟会,提出“支持改造东兰同盟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张。

1922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廖源芳秘密组织凤山的陈天经等十多名进步青年,到东兰武篆银海州参加韦拔群组织“九九同盟”大会。会上,与会者杀鸡饮血,宣示同盟,提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决定建立“农民自卫军”,以保护民众,打击民团、劣绅等反动势力。

1923年春,廖源芳以八龙为据点,在凤山各地发动农民群众购买枪支弹药,建立有5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亲任总指挥。同年10月20日,廖源芳率领该队伍到东兰参加第三次攻打东兰县城的战斗。经受战火洗礼的凤山农民自卫军,后来编为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三团,下设六个中队,廖源芳任团指挥员。

1923年,廖源芳在八龙屯创办八龙劳动小学堂,开展革命宣传。

大革命时期

1925年廖源芳资助韦拔群100块光洋,在北帝岩(后改列宁岩)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韦拔群派农讲所学员廖源芳和东兰县黄大叔等人回凤山,发动农民革命,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廖源芳把八龙劳动小学堂更名为八龙国民学堂,聘请韦秀明、王子雄、廖庆华、廖训凯担任教师,廖源芳兼任校长。教授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帝国主义侵略史、东兰农运故事、农运史、农民协会章程等课程。培训全县农运骨干,共办六个班,先后培训农运骨干280多人。培训后,学员在全县各地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

1926年初,廖源芳到国民党广西省农民部汇报工作,经农民部批准,他在长里区八达乡建立凤山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4月,又组织成立长里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8月下旬,他在长里区巴林屯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任主任。12月,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在本农区央洞乡乾烈峒成立,他就任主任,黄文通任秘书。

1927年2月,凤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廖源芳任主席,成为广西最早农民协会成立的县。在廖源芳的领导下,全县10个区116个乡就有7个区81个乡建立农民协会,会员有31200多人,建立农民自卫军2000多人。这支农军编入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三团,廖源芳任指挥员。当时,八龙屯青、少、壮年踊跃参加革命,最小的15岁。以卖田卖地、卖耕牛、油茶林地等换取银票,再购买70多支枪,3000多发子弹,有70多人加入县农民自卫军,成为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三团骨干。

凤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廖源芳在全县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召开人民群众诉苦大会,控诉地主恶霸的罪行,焚烧契约,没收地主恶霸田地2万多亩,分给6300多户贫苦农民,并颁发土地证。廖源芳在长里区八龙乡组织共耕社。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凤山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8月15日,廖源芳率领农军第三团与桂系军阀黄明远部激战于久加,击毙敌军连副一名,士兵数人,农军伤亡5人,迫使黄明远部退回凤山县城,不敢侵犯苏区,保护了苏区人民。

同年8月29日(农历七月十五日),桂系军阀黄明远乘八龙革命根据地兵力空虚,率兵配合地方反动民团1000多人攻打八龙山寨,烧毁八龙屯民房52户206间,掳夺牛马323头。

同年12月12日,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宣布停止东兰县党部的活动,并“进行改组”。省政府批准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5师中将师长刘日福的呈文,悬赏通缉韦拔群、廖源芳等23人。悬赏最少为500元光洋,最多为5000元光洋(韦拔群)。为了回击敌人,韦拔群组织暗杀队对付敌人的搜捕。廖源芳带领部分暗杀队,活动在凤山,镇压土豪劣绅,袭击小股敌人。

1928年4月,国民党广西省府发出“第83号令”,命令凤山县团督总局没收廖源芳、黄文通、陈天经、王子雄等农运领导人的家产作县民团经费使用。桂系军阀和地方民团狼狈为奸,联手血腥镇压凤山革命群众,全县农民革命运动遭受重大损失。

1928年11月,在牙苏民、黄大权率领的东兰农军配合下,廖源芳率凤山农军分兵三路围攻盘踞泗务岩、拉托岩、隆恩岩的龙显才民团武装,农军英勇奋战,攻破匪岩洞,击毙龙达宏、龙显和、龙达元等民团首领数人。

1929年12月11日,廖源芳率领凤山农民赤卫军624人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其中八龙青年47人,凤山500多名优秀青年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廖源芳任第三纵队副官长。

1930年元月,中共参里党支部及参里区、八龙乡苏维埃政府,在八龙屯廖训安家成立。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师长韦拔群、副师长黄松坚回凤山与廖源芳组建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廖源芳任团长,八龙赤卫军成为该团骨干。此间,廖源芳率部转战滇、黔、桂边,坚持敌后斗争,指挥军民反击黔桂军阀及地方反动民团围剿东凤革命根据地上百次大小战斗,先后两次攻破凤山县城。

1930年8月,经韦拔群、陈洪涛介绍,廖源芳在那地(今南丹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右江革命武装力量薄弱,桂系军阀疯狂向苏区人民进行残酷围剿,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到八龙与廖源芳共商对策,教导苏区人民,要背靠大山,实行坚壁清野。

1931年农历二月,桂系军阀廖磊军长勾结黔军王海平部两个团配合地方反动民团1000多人,围剿八龙山寨,廖源芳率领红军63团二个营和特务连390多人配合八龙赤卫军与敌军血战三昼夜,打死敌军70多人、伤30多人,敌军逃回县城。在这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排长、八龙屯人廖训安壮烈牺牲。

1931年3月,黔军逃回贵州,桂系军阀杨一峰营及地方反动民团1000多人再次攻打八龙砦久山寨,寨内军民在廖熙英的指挥下,凭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利,与敌人激战七昼夜,战斗到弹尽粮绝,仍以石头、大刀、木棒与敌人血战到底。在这次反围剿激战中,毙敌40多人,我方红军参谋廖源洪、连长廖源秋、赤卫军战士廖源佑、廖训保等27名战士英勇牺牲;班述妹(八龙乡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罗三妹(八龙乡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赤卫军战士廖熙和、廖训德4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抱敌跳崖殉难。山寨失守,敌军攻进山寨后,大人、小孩惨遭屠杀84人,惨不忍睹,革命群众130多人被押到国民党凤山县关押。

1931年6月2日,廖源芳率领红军63团二个营在凤山砦牙乡拉龙村弄维峒与敌人作战壮烈牺牲。

廖源芳牺牲后,次年冬,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右江革命转入低潮,红七军余部化整为零,分散各地;廖源芳的儿子、时任红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第一营副营长的廖熙英的家产田园被国民党没收,他携一家老小隐姓埋名潜往南丹县继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31年至1949年,在八龙建立革命地下交通站,走线为:参里(八龙)亭蒙—那爱—板隆—东兰巴英—砦桂—孟港—贵州望漠—贞丰—泽亨,并派党员廖熙月、廖源丰在黄举平领导下开辟革命新区。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7月,中共亭蒙党支部恢复建立,廖源富任书记,委员有廖源川、卓有荣。廖熙英转回八龙,在支部领导下,购买枪支,寻找旧部,招兵买马,组织革命武装,为日后斗争做大量准备工作。

1943年9月,廖源富、罗启超、廖熙英在八龙亭蒙山召开会议,决定在凤山北区成立革命领导小组,由廖源富任组长,共同商讨在北区及东凤边界各乡村如何开展革命活动、巩固原有党和革命群众的组织,培养新的革命骨干等问题。会后划分区域开展工作,由廖源富负责百乐、江里(那老)久隆、老里、额里、久加及长峒等村;廖熙英负责郎里、那烘、板均、板任、那爱等村,罗启超负责隆梅、板隆及东兰长江区的安桃、首赖、三堂、集样等村。在这些乡村串联老党员、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并培养青年骨干,宣传抗日战争及国内外形势,使这一带革命活动迅速开展。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中共八龙亭蒙支部研究决定,秘密委派中共党员罗启超打入到国民党凤山县党部,主编《凤山民众简报》,以公开合法地位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1945年10月,罗启超按中共八龙亭蒙支部决定,以编民众简报为名,进入凤山中学秘密发动学潮,组织学生揭露学校搞奴化教育和清算校方贪污学生粮油问题,反对学校勾结国民党县政府派县警镇压学生运动、逮捕学生的做法。

1945年秋,中共那武特支书记赵世同和黄焕民等领导到八龙屯召开会议,向廖熙英、廖源富等人传达右江上游革委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场指示,贯彻《右江革命行动纲领》,传达上级党组织对白区工作的指示。

1946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罗启超受中共亭蒙支部的委托,在松仁拉累庙组织100多人参加革命同盟会,举行杀鸡饮血酒、砍香跨刀枪的同盟仪式。同盟内容: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会上,推选黄景墀为同盟会会长,罗秉坤为副会长。

1946年3月,中共凤山县工委代书记韦芳到八龙亭蒙支部,与廖熙英、廖源富组织地下革命活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

1947年3月,赵世同、韦芳在八龙亭蒙党支部介绍黄景墀、廖熙英加入中共党组织。同时,在八龙亭蒙党支部举办政治骨干培训班,传达贯彻党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工作意见,组织革命同盟会,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发动群众购买枪支弹药,建立地下革命武装。期间,吸收邓华山、廖庆芝、廖庆堂、廖庆远等加入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游击队长廖熙英组织八龙屯70多名青壮年参加游击队,购买步枪25支、子弹1250发。邓成买得比利式步枪一支,子弹50发。在八龙青壮年的影响带动下,附近的板均、那爱、那烘、郎里、那老、久隆、老里等村屯青壮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购买步枪100多支,子弹5000多发,踊跃参加游击队,建立了一支地下革命武装。

1947年9月15日,八龙游击队在县工委书记韦芳、游击队长廖熙英、政委黄景墀的领导下,八龙游击队70多人参加凤山武装起义。解放凤山县城后,成立凤山县临时民主政府,韦芳任主席,廖熙英任军事总指挥,黄景墀任副总指挥。

1947年11月,凤山县游击队改编为凤山县游击大队,廖熙英任大队长,黄景墀任大队政委。

1948年初,廖熙英组织指挥著名的久隆坳(地名)“果扑坳夺枪”战斗,共缴获马克沁机枪1挺,七九步枪9支,子弹10担1万发,其他物资3担。

1948年4月,凤山县游击大队改编为桂西人民解放军凤山县主力大队(后改编为独立大队),廖熙英任大队长,黄景墀任大队政委。

1949年5月,凤山县主力大队改编为桂西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大队,廖熙英任大队长,黄宝山任大队政委。

1949年9月,桂西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大队改编为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直属营,廖熙英任营长。

1949年10月,桂西区指挥部直属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团第三营,廖熙英继任营长。

八龙是完整的革命老区

八龙屯从1915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前仆后继,从不间断,是完整的革命老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点燃了革命圣火,成为红七军的大后方,是韦拔群革命活动的主要地方。

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在廖源芳、廖熙英的组织领导下,八龙人民和全县人民群众一道,与国民党桂系军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在三十多年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八龙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百折不挠,坚持与敌人长期斗争,为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屯52户425人,被国民党桂系军阀和地方反动民团屠杀116人,被烧杀掳掠7次之多,被烧毁房屋52户206间,被抢走牛马343头;有50人因战乱无家可归,逃荒、饿、病、冻死在路上;有30户被迫转移到天峨、东兰、乐业、贵州、南丹等地谋生。

解放后,八龙屯有32人被凤山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八龙革命烈士公园建设

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共凤山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八龙革命烈士公园建设。公园于2007年兴建,共投入资金127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75万元,自治区财政厅和凤山县直机关41个单位共筹集资金34万元,各界人士捐款7万多元,八龙屯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企业主共110人捐款11万元。八龙村群众无偿让出田地5.5亩,投工投劳2500多个工日。

2014年6月,在县党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建成八龙革命诗词碑林文化长廊。加拿大华人诗联、中华诗词学会、广西诗词学会、广西十四市诗词学会及京、津、翼、闽、黔、桂等地诗人赠诗250多首,精选112首诗词刻入碑林。

八龙革命烈士公园总面积3600多平方米,建有高达13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8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00多米长的革命诗词碑林长廊、20多米长的避雨长廊,还有烈士纪念亭、国民学堂复建、廖源芳烈士雕像等32名英烈墓地、80多米长的大理石围栏等附属设施。八龙革命烈士公园是凤山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老区旧貌变新颜

沐浴着党的恩德,2015年,八龙村48户、350人人均纯收入3600元,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生活。贫困户危房改造22户,投入资金30万元;新农村建设屯级道路硬化1公里,投资14.7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美丽乡村清洁环境卫生排污设施1.5公里,投资80万元;投资36.5万元建成太阳能路灯。

全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美观,户户高楼大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为八龙人氏邓成,86岁,曾任凤山县政法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务。享受厅级离休干部待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