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规划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规划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即是要依托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设计出能满足游客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具有情感性的旅游产品。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规划_情感性旅游产品_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7.3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规划——情感性旅游产品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意义或精神”的集中体现,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目的即是通过旅游体验以获得这种“意义或精神”的心理感受。因此,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即是要依托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设计出能满足游客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具有情感性的旅游产品。

要规划设计出完整的情感性旅游产品,首先必须要在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体验的过程中为游客营造出适合旅游主题的“情境”。其次,在旅游过程的时间与空间序列中,要恰当地安排“情绪”的诱发点。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情境烘托与情绪的激发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情感”体验。针对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特殊性,我们采用非物质文化景观意境流的规划设计手法,而与情感性旅游产品三层次相对应的步骤则分别是:意境场的营造、意象点的诱发和意境流的形成。

7.3.1 意境场——情境的营造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起点,笼统地说,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与主体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感受和心理体验。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情境。所谓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现代汉语词典》)。我们所说的情境,是指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背景”,即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意境场。

从开发商与旅游景区建设的角度来讲,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创设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情境环境——意境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的规划设计手法试图为游客提供这样一种富于意境的旅游环境,使游客能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活动之中,并进行探究性旅游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硬件情境建设与软件情境建设两个环节来打造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意境场。

1)硬件情境建设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硬件情境主要指旅游接待地为营造出一定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而必须具备或建设的一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1)原则与方法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的硬件情境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①紧扣主题,突出特色。

首先,旅游主题的选择要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对旅游景区的建设与情境营造要围绕主题意境进行系统而合理地设计与筛选,特别是要避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而破坏了整体的意境,使所有的建筑、表演、活动都能鲜明地展示本旅游区的主题。

其次,要避免大而全的规划设计方法,应紧扣主题,大胆取舍,不能使人感觉似是而非,好像什么都有,而实际上什么突出的都没有。所谓取,是指集中精力将潜在的与主题紧密联系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对能产生与主体意境相似心里感受的意象点进行组合,甚至可以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来制作背景画面以渲染气氛、增添情调,实现情景交融,创设美的旅游氛围。所谓舍,是指把不相关的或相抵触的景点删除,或通过设计手法将其转型,向主题靠拢。

②严守旧制,尊重民族习惯。

一般涉及民俗历史文化内容的景区建设,从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到室内的陈设、用具的选用,都应严守旧规,尊重民族传统习惯。无论形态、尺寸、材料、技术,皆以民族习惯或旧制为准。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氛围。

③挖掘历史文化信息,寻找众多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内在联系。

④运用意境流的手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新编排素材,将所有的资源整合融通。

(2)案例

下面,我们以西夏文化旅游意境流规划中的西夏城方案为例,介绍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的硬件情境建设。

西夏城方案旨在挖掘和展现古老而神秘的西夏文化,是适应西夏文化物质性资源遗存不多,而西夏文化意境流旅游又缺乏空间与实物依托的特殊情况下的产物。西夏城是集中模拟原西夏国疆域内重点城市景观的现代西夏文化主题旅游中心,包含“兴庆城”“夏州城”“天都山离宫区”“黑水城”“敦煌、榆林西夏石窟”五大版块组成的西夏文化核心集聚景区,具有博物馆与民俗风情园的双重功能。其外围辐射西夏王陵区、滚钟口西夏离宫区、拜寺口西夏皇家寺庙区等西夏遗址(如图7.1)。

(3)规划布局

总体布局:西夏城方案选址于西夏区西夏王陵西北部,位于110国道以西,贺兰山以东的贺兰山东麓冲击扇与110国道相间的戈壁上,该地植被稀少,地域辽阔,西靠高山戈壁,东邻黄河,其自然地貌酷似西夏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缩影。该方案总用地面积为8.3平方千米,以抽象模拟西夏国鼎盛时期83万平方千米的疆域。本次规划将其开发成为一个以西夏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主题旅游城(历史生活、扶贫就业、环境保护、教学科研、商业、餐饮等综合开发),并按疆域、行制、方位、比例等历史信息,通过抽象再现和意境模拟重点塑造五大景区:夏州城、兴庆府城、天都山元昊离宫、黑水城、敦煌西夏石窟壁画艺术。其中,夏州城约0.4平方千米,兴庆府城约2平方千米,天都山元昊离宫0.49平方千米,黑水城0.185平方千米。

①外景布局。外景布局有两层概念,一是西夏疆域城内五大主景观周围的辅助景观,如兴庆府城东有高台寺,城北有海宝塔等;二是西夏疆域城周边辅助景观,如西夏国疆域以东的李继迁寨,以南的宋萧关、怀德军(固原黄铎堡)、西安州(海原)以及西玉门关外的西州回鹘。外景布局应与银川市与宁夏区内已存在的西夏文化遗址、遗迹联动,不考虑在西夏城周边搞重建或微缩景观。

img39

图7.1 西夏城方案布局图

②内景布局。内景布局是指夏州城、兴庆府城、天都山元昊离宫、黑水城、敦煌西夏石窟壁画艺术五大景区的内部布局。主要是指城中的街道、建筑宫殿、官属、学校、寺庙、市廛、作坊、勾栏、瓦舍等。内景布局除保持、恢复西夏国的历史风貌、都市生活外,还必须增设展览馆、博物馆、西夏式的招待所、洗浴中心、游泳池、勾栏院、演武场、西夏餐馆、酒市、杂艺亭,等等。

(4)历史信息的收集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并委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对有关兴庆府城布局的历史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后,我们对西夏兴庆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城内与城外两大部分。

兴庆府城为长方形布局,程“东西倍南北”格局,城内包括东城、西城与宫城三部分。

东城里的主要内容有:景灵宫、官计司、受纳司、观文殿、太学、内学、孔庙、国子监、军器所、殿前司、磨勘司、文思院、同文馆、太平坊(榷货务)、羲和坊(都税院)、兴阳坊(提点食场)、崇善坊(抽税箔场)、显仁坊(提举修造)、建隆坊(磁器库)、顺成坊(都茶场)、普宁坊(举修造)、安仁坊(八作司)、街道、寺庙、市廛、勾栏、瓦子、餐馆、酒市、作坊(熙春、泰合、咸宁、清和)。

西城里的主要内容有:御街(宫城南门至南薰),左廊设明堂、秘书省,右廊有宰相办公的东西府,有掌乐的大成府、掌礼的太常寺。右廊西侧有尚书省、御史台、开封府、飞龙苑、农田司、群牧司、冶金司、织绢院、铁工院、木工院、造纸院、砖瓦院、出车院、神机库。北有左藏库、都驿亭。右厢宫殿、官属、学校、演武场建隆坊(磁器库)、顺成坊(都茶场)、普宁坊(牛羊司)。西北有元昊避暑宫、戒坛寺,西南有承天寺。

宫城里的主要内容有:三门——车门(头道门)、摄智门(二道门)、摄智门中门(三道门)。中门内即皇家办公的政务大殿——兴庆殿(中心),政务大殿后,入广寒门、南怀门、北怀门,便为皇帝、后宫住所,宫门西通避暑宫,为皇家专用门,文德、垂拱、紫宸、集英、崇政、延和、祖庙、社坛。宫城右掖门内东北有: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蕃、汉院、皇城司、四方馆、内侍省、奉宸库,医馆局。

兴庆府城外主要有以下内容:

城东清和门外有东岳庙、东市桥(红花渠桥)、赤栏桥(红花渠)高台寺城、高台寺湖(城东7.5千米)、沙湖(城东10千米)、三塔湖(城东北15千米)、巽湖(城东南17.5千米)丽景湖。

城南南薰门外有关帝庙、三清观、皇华馆、南关、祠堂、南湖(城南7.5千米)、永通桥(红花渠)。

光华门外有社稷坛、山川坛、云纛坛、宰牲坛。

城西镇远门外有社邦。

城北镇武门外有海宝塔、月湖(城北15千米)德胜门、外有北关、演武亭。

东南有红花渠。

西北有唐徕渠。

(5)意境场硬件情境的策划与设计

根据历史信息,结合现代旅游开发运作的实际需要,规划通过以下建设内容来构建西夏文化意境流旅游的意境场的硬件环境建设(图7.2)。

①兴庆府城内。

A.西夏文化博物馆。

党项民族发展迁徙路线模型图(文图物);

西夏疆域、地貌、交通、行制、城堡模型图(夏州城、兴庆府、天都山、黑水城、莫高窟等位置)(文图物);

党项西夏历史沿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拓跋世袭图);

西夏政区分布及其沿革(文图物);

西夏外交关系(文图物);

西夏军事(制度、装备、训练、战事、典籍);

西夏经济(经济环境、人口、民族、形态、类型、商贸、赋税、土地关系)(文图物);

西夏教育、出版(类型、规模、内容)(文图物);

西夏科技(建筑、军工、印刷、纺织)(文图物);

img40

西夏医药(思想、方法、技术、药物)(文图物);

西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典籍)(文图物);

西夏文学(形式、典籍)(文图物);

西夏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文图物);

西夏礼俗(饮食、服饰、居式、婚俗、葬俗、祭祀、节日、庆典)(文图物);

西夏宗教(佛、道、巫、儒、寺庙、塔观、法事、教典、译经)(文图物);

西夏体育(赛马、骑牛、围猎、射箭、相扑)(文图物);

西夏娱乐

西夏遗民(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四川、西藏);

西夏研究概说(国内、国外)(文图物);

西夏研究机构(国内、国外)(文图物);

西夏研究队伍(国内、国外)(文图物);

西夏研究成果(国内、国外)(文图物);

西夏故地话今昔(青海河曲、藏东、甘南、庆阳、陕北、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宁夏、阿拉善盟、河西走廊等)(文图物);

宁夏西夏品牌企业及产品的发展(文图物)。

B.西夏文化一条街。

蕃、汉书市(西夏书籍市场);

贺兰画坊(西夏书法、绘画、剪纸);

风味小吃坊(西夏美食);

羌、浑酒家(酒市小街);

党项衣帽店(民族服装店);

西羌碉楼(羌族食宿民居);

庆阳四绝(皮影、剪纸、陇东道情、民歌);

陕北窑洞(党项民居);

龙门客桟(河西食宿民居);

天都小寨(特色食宿、海原羊羔肉);

藏羌锅庄会(藏羌歌舞);

夏州鼓吹舞(安塞腰鼓、陕北民歌);

大夏音乐会(党项乐舞、民歌);

河西乐堂(凉州伎乐、回鹘舞);

心中的那达慕(内蒙古歌舞、杂玩);

群芳苑(熙春园、泰和园、咸宁里、里仁堂、南薰里、平善里、毓秀园、感应里、清和坊、修文苑、乐善堂、广和堂、武备院、澄清台、积善堂、众安里、宁朔里、永康苑、崇义堂、镇安里、慕义里、效忠里、遵化里、养贤院、育才堂、肃清园、镇靖坊、凝和轩、永春堂、迎薰里、挹兰苑等);

西夏金石长廊展(西夏历史金石录);

大夏宾馆(食宿、洗浴、游泳、娱乐);

大夏旅行社;

大夏学院(西夏文化大学)。

②兴庆府城外。

A.西夏陵。

王陵区(9座帝王陵);

陪陵区(254座陪葬墓);

陵台、献殿;

陵邑(圣容寺)。

B.西夏碑林文化长廊(现代的)。

C.贺兰山游牧园(赛马、射箭、武术等全民健身训练基地)。

D.西夏城外现有西夏遗址。

贺兰山西夏离宫遗址;

贺兰山五台山寺院;

贺兰山岩画;

西夏重关克夷门;

昊王渠(西干区);

古长城遗址(秦、明);

暖泉西汉古城、汉墓遗址;

武当庙。

2)软件情境建设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软件情境主要指旅游接待地为营造出一定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而采取的富于情感性的旅游管理方法和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展现、表演形式。

(1)原则与方法

①强调场的概念、加强主题氛围的营造。

场的概念起源于物理学,是许多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表示方式。这里引用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过程中通过景观、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所综合形成的一种旅游文化背景与情感氛围。而情感氛围的营造特别依赖管理人员、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在某个具体的工作场所围绕特定的旅游主题所共同营造的一种情感气氛和情调。这种无形的情感氛围对游客的情感引发与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良好的情感氛围是一种强化游客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理解与认识的触媒剂,能激活特定旅游环境中游客的情感活力与探求欲望。

优化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的情感氛围,是现代旅游经营中一种极富睿智色彩和前瞻性的表现,要赢得游客对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产品服务更多的满意与对旅游企业的更多信任,旅游经营者就必须成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的“情感中心”与“情绪领袖”,以引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激发与情感氛围。

例如,旅游景区的解说与标示牌系统是营造非物质文化情感氛围的有利场所。从景点牌示、指路牌示、忠告牌示到服务牌示的设计与选材都应该做到与主题相一致,且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导游画册的设计也应该突破传统地图模式,而引入意象旅游的理念,将整个旅游区的意象点,意境流和意境场在图中标明,并对全区的主题作一个简明的介绍,以引导游客情感发展方向。

②情感性劳动。

要成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的“情感中心”与“情绪领袖”,旅游经营者就必须将旅游服务提升到“情感性劳动”层面来认识。

“情感性劳动”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切查尔德(Hochschild,1983)首先提出。她认为,情感性劳动指员工在服务过程中,为顾客营造一种情感状态和情感氛围。员工在服务过程中,不仅需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且需从事“情感性劳动”。在霍切查尔德的定义中,情感性劳动包括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员工与顾客在公众场合面对面交往;第二,员工为顾客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第三,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员工的情感性劳动。

旅游是服务性的产业,作为旅游运营商与经营者应该明白,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不再只是观光、食宿等简单的物质要求,而是更多地在寻求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游客不仅会评估旅游服务的结果,而且会根据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熟练程度、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服务的便利性、快捷性来评估服务的过程与质量。因此,旅游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服务内容的文化内涵,以及礼貌、微笑、真诚等服务属性,并根据这些服务属性,通过旅游从业者的情感性劳动建立起充满文化内涵与愉悦情感的服务体系,为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与服务氛围。

例如,导游讲解体系就是最能体现旅游情感性服务的窗口。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何况许多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人物故事是必须通过解说,才能让游客了解。为了提供更好的讲解服务,旅游区工作人员对本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内涵与历史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游客才能从旅游情境的意蕴、演员的演出活动、导游及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与故事情节中,加深对景区文化的理解,达到非物质文化体验旅游的目的。

③强化游客的参与性,发挥游客的想象力,提升游客的主观体验。

注意参与型活动的安排与设计,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是最能激发游客亲身体验的途径。较之一般性的观光,参与性活动更能提高游客的兴趣,满足他们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要。

(2)案例

下面仍以西夏文化旅游意境流规划中的西夏城方案为例,介绍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场的软件情境建设。

西夏文化意境流旅游的形成不仅依靠物化形态的旅游资源,而且必须依靠管理、项目策划、节日活动等多种软件情境的综合建设才能实现目标。

①西夏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文化经济实体)。

中心管理部:宏观管理全盘事务,负责重大事务的策划、决策、实施;

科研信息部:负责党项西夏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相关的电子、印刷、产品信息,及时编纂简讯等资料,为游客提供方便;

对外联络部:负责与西夏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开发人员的事务联系、处理、接待等;

产业开发部:负责西夏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与转化;

文化艺术部:负责西夏文化艺术(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研究、制作、展演;

教育培训部:负责对西夏文化从业人员及社会爱好者培训、教育;

图书资料部:负责对西夏文化图书资料的收购、租借、阅览、交流、出售等;

西夏文化会务演播中心:负责对研究者、旅游者、参观者演播与西夏文化相关的影视、讲解、文艺作品;

综合服务部:负责后勤管理、食宿接待、车辆租用等事务。

②西夏文化艺术节。

学术研讨会、演讲会;

西夏文化系列解说(影视);

西夏影视展播会(电影、电视);

音乐舞蹈节(藏、羌、维、汉、蒙、党项等);

艺术展览(书法、绘画、雕塑、工艺、摄影);

饮食节(藏、羌、维、汉、蒙、党项等);

服饰展(藏、羌、维、汉、蒙、党项等);

婚俗观览(藏、羌、维、汉、蒙、党项等);

赛马节(藏、羌、维、汉、蒙、党项等)。

7.3.2 意象点——情绪的诱发

意象点就是能够诱发游客情绪波动,产生感想的某件具体的事物。它可以是整个旅游区,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个景点,甚至仅仅是一件文物,一场民族歌舞的表演,或者是一个当地的传说故事。由于这些意象点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信息与游客的心理产生互动或感染,从而诱发游客的情绪体验与表现,进而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过程中,当游客进入已规划设计好的意境场旅游环境以后,在意境场情感氛围的烘托与熏陶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设计出一系列的旅游意象点以诱发游客的情绪体验与表现。

1)原则与方法

①实时而随机的重构。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不仅仅是猎奇性的观光与平淡无奇的认识过程,而且带有强烈情感表现与独特主观体验色彩的精神娱乐与学习过程。而游客的某种愉快、享乐、惊叹或感怀等多种享乐色调的情绪体验与表现为旅游意境流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动机,对旅游的认知和行为起着组织和重构的作用。但是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同人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有关,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了旅游意象点的规划设计具有不可确定性和变化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通过建立旅游意象点资源库的方法来实现旅游意象点的构建与游客情绪的诱发。具体而言,游客在实际游览的过程中,依托旅游意象点资源库里的信息,以一件件当时正在进行的旅游事件为旅游意象点,通过触发物的引发、游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收回、联想、重构等不断循环往复的思维活动,最终形成一种枝蔓式的意境流旅游结构。

②意象点之间的协调。

意境流的形成并不是各个意象点的简单罗列,而是要精心选择具有统一性和代表性,格调和谐的意象事物,有机地拼合剪接在一起来构组意象图画,并最终形成意境流的旅游体验。各个意象点之间要有机协调,既要与主题相协调,为主题服务,又要同意象场的氛围和谐一致。

③有机地组织。

所选意象点或事物并非单纯简单组合即可成功地形成意境流,这点正如围棋,并非随意摆放几个棋子就能形成地盘布局或者杀机,几个棋子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谋略联系,互相呼应,声势若隐若现。同样,对非物质文化旅游意境流的建构时,几个简单事物朴素自然、不露痕迹的拼贴之间,实际上是蕴藏了精心的规划设计。正是这种蕴含了大量精神或文化因素的“有计划地安排”才能使那些本来是独立分离的事物在主体意韵的协调下统一起来,如果没有这种意韵,那么,就如围棋布局没有谋略,只能是一盘散沙。

2)案例

以西夏文化旅游为例,现在遗存的西夏文化物质性资源极为有限,绝大多数有关西夏文化的信息是以文献、历史故事等非物质形态零散地分布在各个景区之中。因此,西夏文化旅游意境流开发的关键在于依托有限的物质性遗迹为意象点,通过“有计划地讲故事”来引发游客的情绪体验与表现。对非物质文化意境流旅游来说,真正吸引人的是物质形态旅游资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这些文化可以以生动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因而,整合西夏文化旅游资源的关键是了解其背后的历史。然而,游客关于西夏文化的历史考证与资料研读往往是片段的、局部的,或因失去了记忆的联系而不为游客所注意,因此,需要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将现存的有形资源和已知的无形资源串联起来,对现存的有形资源在充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之后进行重构。这种重构是实时而随机的,是在特定的意境场中游客根据某些意象点的情绪诱发而偶然触发的,并利用意境流的叙事方式对素材加以重新编排,从而获得意境流的情感体验。这种重构不是强调故事情节的客观写实与理性叙述,而是强调参与者的情绪诱导与主观体验,发挥游客的想象力,将各种片断情节联想、交叉串联到一起,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达到深度体验的旅游目的。

7.3.3 意境流——情感的形成

意境流旅游是游客在一种特意营造的情境氛围中,以想象、联想等创意性的思维与情绪活动为重点,对非物质文化景观加以重组、建构来实现深度情感体验的旅游方式。简单而言,就是“触景生情”或“见形知神”的旅游审美方式。

在意境流旅游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诺尔曼·丹森所说:“情感处于人的不断发展着的意识流之中。”情感作为人对周围客观事物而产生的反映形式,是指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对客体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出来的。情感属于人的非理性因素,旅游中游客的情感在把握外界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时,并不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形式去反映,而是渗透于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之中的。并且,情感把握的不是非物质文化景观本身,而是把握外界客体(景观)与主体(游客)自身的关系,即把握外界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当非物质文化景观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性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性的情感。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反映、把握的过程中,使游客能对这种关系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通常表现为旅游中情绪的放松、精神的愉悦、旅行的欢乐或游憩的喜悦等情感体验。

1)原则

(1)旅游者素质与背景信息的准备

非物质文化景观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其欣赏与理解要求游客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面对相同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游客比文化素质较低的游客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要多得多,也更容易同旅游主题所期望的意境产生共鸣。因此,要想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感,最重要的是加强景区文化内涵的宣传与普及,提高游客自身的综合文化知识。

在旅游者素质一定的前提下,旅游现场相关信息的提示与暗示成为提升游客情感体验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解说系统的规划是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牌示系统、语音解说系统和导游讲解系统等软件情境的建设。

(2)情感互动

在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意境流的形成过程中,旅游服务者(如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情感相互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游客的行为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相互模仿的倾向。人们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模仿,进而产生相同或类似的情感状态。游客的这种模仿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和无法控制的,不仅包括行为模仿,而且包括人们心理的相互影响,从而使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对方或群体的意向性感受。引导和发挥这样的情感转让与互动是非物质文化景观意境流旅游规划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情感互动的关键在于旅游服务者(如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结合在一个共同或共享的情感体验意境场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就像一束光,游客既是光源又是一面镜子,游客受到他人情感的照射并激发出自己的情感,然后又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连同对方的情感反射给对方或投射给第三方,如此循环互动,情感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意境场。

2)方法

非物质文化意境流旅游情感体验的构筑,是规划者、经营商、导游等众多旅游服务人员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与一定的技巧,从客观事物中选取一定的意象点,并将之组合成意象而产生的。在旅游者思想与文化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规划设计意境的高低、阔狭往往决定着游客对非物质文化景观意境流体验的好坏与优劣,因此,意境的成功表达和再现,离不开意境构筑方法的成功运用。下面,将集中讨论通过意象点在空间层次上如何搭配和组合事物的方法来说明意境构筑的方法。具体包括拼贴、时空、动静、虚实、跳跃等手法,这些手法的成功运用往往能够优化旅游意象空间的情感氛围,从而更好地让游客获得蕴藏意境的情感体验。

(1)拼贴法

所谓拼贴就是从已有的客观事物中,选取一些具代表性的意象点,在形式上简单地拼合剪接在一起来构筑意象图画的手法。此法追求自然朴素,讲求意象事物的涵接自然,不露痕迹。要做到这一点,在选取意象立足点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选事物要具有统一性和代表性,格调要和谐;二是要寻求所选事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中国传统文人园林中,往往在庭院中种植松、竹、梅、梧桐等植物,室内布置琴榻、茶具、文房四宝等日常用具。这些事物在格调上是和谐统一的,都是文人雅士长伴的“良友”,把他们拼贴在一起却营造出一个清淡、高雅的意境场。这些简单的事物在游客的情绪体验中,又分别引发出松风、竹雨、梅香、梧月、琴韵、茶烟、书声等意象点,组合出一幅幽雅、飘逸的意象图画,进而引发游客对园主人安详惬意,隐逸生活的遐想,以及对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内涵的情感体验。简简单单的事物,平平淡淡的格调,妙就妙在意韵的表达,这是拼贴法的上乘境界。

(2)时空法

时空法就是选择处于不同时间与空间上的意象事物来构图,使意象画图成为横跨中外、纵贯古今的立体时空情境,打破理性思维的单一时空格局。以此构筑意境流能使游客在感官印象上形成立体鲜明、形象生动的映像,并产生戏剧化的情感体验。采用此法构筑意象空间时要注意各意象点相互之间亦应遵循统一与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在空间层面上要高低、内外结合,时间层面上尽可能拉宽、拉长,使纵横交错的构图能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与历史的纵深感,让游客感受到沟通古今、驰骋千里的心神开阔场面。

以贺兰山文化带为例,空间上以贺兰山为中心,聚集了黄河、长城、西夏王陵、西夏离宫遗址、西夏皇家寺庙群遗址、兵沟汉墓群、古战场等意象点;历史纵深上,从汉代蒙恬戍边、大夏国赫连勃勃的丽子园、宋代的河外五镇、岳飞的《满江红》,到李元昊在此称帝建立西夏国、成吉思汗灭西夏、康熙西征格尔丹等历史典故层出不穷;民族文化上,匈奴、乌桓、鲜卑、羌、柔然、突厥、回、吐蕃、党项、蒙古等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你来我往,轮番上场。这些悠久的历史故事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时空重构的处理手法下,为游客猎奇探究、叹息遐想创造了广阔的意境空间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3)跳跃法

意境流时空的巨大跨度必然伴随着意识的急剧转换与跳跃性思维,即从此意象点跳跃转换到彼意象点的转换与跳跃手法。此手法讲究跳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注意各意象点之间的过度与联系,否则就有造成前后意象点意境隔离或冲突的危险。其次,要适当地过度跳跃,使之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游客意料之外,让游客对跳跃变化的结果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仍以贺兰山文化带为例,游客的意境画面不断地在长城、蒙恬戍边、古战场、赫连勃勃、丽子园、河外五镇、《满江红》、李元昊、西夏国、成吉思汗、康熙、格尔丹等意象点间反复跳跃变幻,但他们都是在“边塞文化”这个统一的主题下合理进行着的。而其中西夏国的历史变迁更充满了神秘色彩,从能征善战的李元昊雄心勃勃地建国,到他骄奢淫逸而惨死于骨肉相残;从成吉思汗灭西夏后西夏文化的荡然无存,到武威感应寺碑的传奇发现;从科兹洛夫盗掘黑水城文物,到西夏文化的逐渐揭秘,这些一个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游客意料之外的传奇故事,最能给游客留下印象巧妙而鲜明的意境效果(图7.3)。

3)案例

img41

以上所总结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综合使用的,针对具体的意象点,为了构筑理想的意境流旅游主题,可以灵活使用上述手段与方法。例如,通过参观博物馆里陈列的世界最早木活字印刷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从这一意象点出发,在导游的引导下,游客的思维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发现《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拜寺口那座已损毁的方塔,以及现存的国宝级文物拜寺口双塔,而拜寺口庞大的佛教寺庙群遗址又很容易让人将其与以佛教为国教的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联系起来。这时,导游或展示的解说词如果能进一步将现存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局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九末尾残页上的西夏文木刻押捺题记所载西夏国印制佛经的重要场所“贺兰山佛祖院”的内容与此关联起来,游客的趣味便会被急剧地调动起来:贺兰山佛祖院在什么地方?佛祖院就是拜寺口吗?一系列疑问油然而生,游客自然就会顺着这些疑问追寻下去。于是《宋高僧传》记载的唐代“神僧”无漏大师的内容成为这一意识流向更深入、更广阔时空延伸的导引。史载,无漏大师是贺兰山白草谷寺院的开山祖师,无漏大师死后的“真体”安葬于白草谷寺院的山下寺院——宏佛塔寺院,至西夏时,大师的“真体端然,曾无变坏”。宏佛塔寺院至今尚存一座宏佛塔,但“白草谷寺院”又在哪里呢?白草谷寺院与贺兰山佛祖院是一回事吗?由此,意境流又发展到现存的宏佛塔寺院遗址。1990年维修宏佛塔时,在塔的天宫中发现了2 000多块大号、中号、小号文字的西夏文字雕版,同时,还出土了许多西夏文书籍、残页等文物。显然,宏佛塔寺院也是一个西夏印刷佛经的重要场所。“拜寺口寺庙群遗址”“宏佛塔寺庙遗址”这些都是现代人所称呼的地名,那么,在西夏时期它们的真实名称是什么?历史留给的游客去想象的确凿记载只有“白草谷寺院”“贺兰山佛祖院”,以及上院与下院的别称等有限的信息。但由此而串联起来的意境流却可以在游客心目中形成久久不能忘怀的回荡与深切体验。同时,博物馆里一件枯燥难懂的文物与毫不沾边的拜寺口、双塔、宏佛塔、贺兰山等旅游景点也被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有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旅游线路。

以上的意境流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图示:

世界最早木活字印刷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拜寺口那座已损毁的方塔——拜寺口双塔——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木刻题记——贺兰山佛祖院——“神僧”无漏大师——贺兰山白草谷寺院——宏佛塔寺院——宏佛塔——西夏文字雕版——西夏文书籍、残页等文物。由此串联而形成一条富含西夏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意境流旅游线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