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2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分析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在以下6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发,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同盟军、领导权和革命转变的问题,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是革命的三大法宝,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指导原则。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明的、同人民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十大军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提出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指导思想。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条件及其变化来确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要善于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统一战线中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的理论。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要发展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等。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特别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创造了延安整风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社会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要求实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2)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相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产生最早的新的阶级力量,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己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伴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当中,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对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最直接的源泉。

2.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1)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2)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毛泽东的性格:不怕邪、自信人生二百年、个性不好束缚、不愿与恶人共事、不食言、满怀信心、百折不挠。毛泽东的思想境界: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

案例呈现

毛泽东:穿越时代的伟人[1]

人们有一个共识:20世纪的中国巨变,先后造就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在百年巨变的进程中,后者总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正是这前后相承的历史变迁,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越来越波澜壮阔,使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越来越灿烂夺目,使中国人民的奋斗越来越接近激动人心的目标。这就是:摧毁封建专制的牢笼,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完成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摆脱贫穷愚昧的困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概括地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寻的焦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主题,表现为两个前后相接不能割裂的内容: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富起来!对领航历史的领袖人物来说,这也是两个前后相接不能割裂的伟大使命。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上承孙中山,轰轰烈烈、天翻地覆地完成了第一个历史使命,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问一些过来人,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哪一句话在他们的记忆中最为深刻?大概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是毛泽东说的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正是这句话,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在理想的航道上奋斗不息的历史分量;正是这句话,筑造起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丰碑。因为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此有了前所未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而挑剔的历史在大浪淘沙之后选择毛泽东来宣告这句话,仅凭这一点,毛泽东在20世纪和20世纪以后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位置,便可想而知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还下接邓小平,殚精竭虑地开启了让中国走上文明、富强和民主之路这出辉煌史剧的序幕。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不少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即使是他在探索中的失足之处,也成为后继者重新探索的必然起点,成为后继者在开辟新路的时候不可或缺的重要镜鉴。

——继往开来的毛泽东,就这样成为民族复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

而事实上,事情还远不止此……

毛泽东离去了,但伟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不会随风飘逝。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还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派和民族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用文字给他们的振聋发聩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但它飞越千山万水寻找落脚生根的地方,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行程。中国共产党在诞生的时候,手里握的是经过翻译的一个个方块汉字传达的真理。为了让这个真理之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绚丽绽放,结出果实,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付出何等痛苦的代价,经历何等艰难的寻求,才确认和选择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正是这面旗帜,以其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宝库,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广大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正是这面旗帜,从昨天飘扬到今天,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赋予了中国人一种特别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创新发展的激情和灵感。正是这面旗帜蕴含的实事求是的灵魂,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一脉相承而又总是与时俱进。于是,邓小平理论横空出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泽被当今。

——又一个继往开来!毛泽东思想就这样成为民族复兴史上的精神血脉。

而事情还远不止此……

毛泽东是一个胸怀文韬武略、多才多艺的领袖。他是非凡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理论家,胸怀广阔、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决胜千里、指挥若定的军事家,还是一位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诗人,博古通今的学问家,别具一格的书法家。正是这些文武兼备的气质,挑战进取的性格,雄才大略的豪情,审时度势的睿智,不拘一格的洒脱,使他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能够把握住时机,迅速决策,挽狂澜于既倒。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角色品质,使他在领袖人物中体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从昨天到今天的艰苦漫长的岁月中,毛泽东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这样的魅力,使毛泽东成为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使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是那样的鲜活生动。

作为跨越时空的历史沉淀和人格化的象征,中国人无法淡化毛泽东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

20世纪不会在宏大的叙事中戛然而止,也不会以平静的方式悄然离去。“毛泽东”三个字的内涵,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旗帜,作为人民的信仰和奋斗的象征,作为历史进步的精神灵魂,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落下帷幕的。在我们为今天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倾情努力地奋斗的时候,自然也会在心理空间中留下一种独特的感受:滚滚向前的时代不会凭空而来,它总是沿着来的时候碾出的轮辙奔向远方。

——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在中国的存在和意义!

案例点评

毛泽东对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他上承孙中山,继往开来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他下接邓小平,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揭开了走上富强、民主和文明之路的序幕,他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他留下的毛泽东思想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链接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统一战线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解决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完整地系统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毛泽东思想一语最早由王稼祥于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56年的八大党章,因为批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1969年的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一直被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经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王稼祥与“毛泽东思想”[2]

1943年6月下旬,王稼祥和妻子朱仲丽刚吃过晚饭,听见警卫员前来报告:“毛主席来了!”

毛泽东住的窑洞离得很近,他和江青朝这边走过来。王稼祥和朱仲丽赶紧迎上去。王稼祥的窑洞门口,有一张石桌四个石凳,四个人就在那里坐了下来。

据朱仲丽回忆,那天四个人聊了几句之后,毛泽东便说明来意:“建党的二十二周年快要到了,抗战六周年也快到了,你能不能写一篇纪念文章?”王稼祥当即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毛泽东跟王稼祥谈了起来,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谈抗日战争,谈了很久。

毛泽东和江青走后,王稼祥就开始忙起来。朱仲丽记得,王稼祥那几天一直在思索,在写写、勾勾。大约经过一个星期,王稼祥终于写出一篇七千多字的文章,标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王稼祥的文章,详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22年的历史,指出这“也是寻找、确定和充实中国民族解放正确道路的历史”。论述中国共产党的22年历史,大致上就是毛泽东那天跟他一起研究的内容。

然而,王稼祥对这22年中共党史加以概括,明确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已不再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也不是“毛泽东主义”。王稼祥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论述:

中国民族解放整个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提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它是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

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的现实,积蓄了中共二十二年的实际经验,经过了党内党外曲折斗争而形成起来的。

王稼祥写毕,把手稿交给警卫员张志,送到毛泽东那里。

又是傍晚,毛泽东从他的窑洞来到王稼祥那里,依然坐在石凳上,谈及了对王稼祥文章的意见。

在两个月前,毛泽东在给凯丰的信中,曾说过“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此时,由于王稼祥的坚持,他还是同意了文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毛泽东说:“不能提‘毛泽东主义’。我是马克思、列宁的学生,怎么可以跟他们并列?马克思有马克思主义,列宁有列宁主义,我不能提‘毛泽东主义’。我没有‘主义’。我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你们一定要提,还是你提的‘毛泽东思想’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嘛,不能随便地提‘主义’。不过,我仍然以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我还没有成熟。这不是谦虚,事实如此。”

朱仲丽见天色渐晚,请毛泽东在他们家吃晚饭。毛泽东笑道:“可惜你们家的菜里没有辣椒!”

毛泽东在大笑声中离去。

几天之后,王稼祥的文章在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这时,《解放日报》的社长兼总编是博古。

就在王稼祥的文章发表的前两天——7月6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刘少奇在文章中指出:一切干部,一切党员,应该用心研究二十二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这里,刘少奇提及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

这样,“毛泽东思想”一词的首创权,便属于王稼祥——尽管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类似的提法。特别是邓拓所写的社论,是早年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章。只是他所提的“毛泽东主义”(其实也就是“毛泽东思想”)未被毛泽东接受。1948年,吴玉章也曾提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未予同意。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重新起用“毛泽东主义”一词,毛泽东仍不予同意。

“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已日渐进入成熟的阶段,即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论、策略、方针。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评价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3]

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4]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5]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析文革的错误与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他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江青、张春桥等人也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这些都对后来我们党顺利地粉碎‘四人帮’起了重要作用。他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帝国主义的压力,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坚决支援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且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和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没有被摧毁并且还能维持统一,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有各族各界代表人物出席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能召开并且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国务院人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这些重要事实都同毛泽东同志的巨大作用分不开。因为这一切,特别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长期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始终把毛泽东同志看做是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接受法国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说,毛泽东同志永远是党和国家的象征,我们不能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确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形成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但在会议后期却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

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注释】

[1]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12月23日B1版。

[2]摘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第453~45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642页。

[4]《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7页。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64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