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产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主要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研究。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产物。

第一,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也陷入了灾难深重的境地,历史把两大任务摆到了中国人的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了使国家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无不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总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打破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正如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前夜总结这一段历史时所说:“从一八四О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1]挫折和失败的实践痛切地告诉中国人民,为了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既不能依赖中国封建主义的传统文化,也不能依赖西方资产阶级所创立的诸多学说,而必须寻找新的能够抵御和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本源。正当中国人处于迷茫之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先进的中国人觉悟到,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马列主义。亲身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发生的巨大震撼和解放作用的毛泽东,对此作了深刻而生动的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2]就这样,中国人学到了一样新的东西,掌握了一种新的思想武器,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人民革命的形势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伟大的革命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了长期残酷、复杂、曲折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革命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学会了独立、系统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所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多,中共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使毛泽东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曾经说过:毛选是由血写成的。这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实践每向前发展一步,都要求在理论上给以正确指导,同时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斗争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对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从投身于中国革命之始,就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萌芽

毛泽东继承了前辈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传统,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明确提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赞成组建共产党,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随后,他又提出唯物史观是我党哲学的根据,不断深入工农民众调查研究,针对党内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关于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关于革命的同盟军等问题上的思想分歧,努力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主要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研究。他先后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充分肯定农民运动的伟大历史功勋,深刻阐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极端重要性,驳斥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诬蔑,批评共产党内在农民运动问题上的右倾错误。特别是,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民主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基本路线。这些著作,表现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的研究和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认识,是科学的,并且高于当时党内其他领导人。他在这些著作中所阐发的基本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作了理论准备。这些著作,是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可以看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萌芽。

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也面临着如何把中国革命继续推进、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样重大的抉择。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大旗,开始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历程。在1927年8月到1929年间,党领导的城市和农村的大小起义近百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但受传统的“城市中心论”的影响,那时的起义,大都是以攻占城市为目标的,结果都失败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果断地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不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1928年10月~1930年1月,分别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势,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阐明了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和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的这些光辉思想,既体现了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也反映了他敢于同党内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精神,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由毛泽东等开辟的中国革命这样一个新道路,在较长的时间内,并没有被全党所接受从而变成全党的思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党本身还不够成熟,对于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缺乏深刻认识的缘故。1931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中央后,仍坚持城市中心论,多次要求集中弱小的红军攻打中心城市。他们对毛泽东等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指挥权,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惨败,被迫长征,力量损失了90%。

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的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最值得称颂的时期。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由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建立,全党实现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指出,在这个阶段,党凭借着过去两个革命阶段即北伐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凭借着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更加统一的理解,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毛泽东及时地把握住这一机遇,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敏锐地抓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一基本变化,分析了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降为次要矛盾的新变化,分析了随之而产生的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新变化,为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作了理论准备和理论论证。邓小平指出:“延安时期那一段,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比较完整地形成起来的一段。”[3]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思想路线、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等著作,系统阐明了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军事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等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思想;《〈共产党人〉发刊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党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引导的结果,也是毛泽东思想在历经艰难困苦并为中国革命开创新局面的实践中日趋成熟的标志,成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一段最丰富多彩、光辉夺目的历史。

随着毛泽东的理论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日益系统和完善,随着毛泽东思想在指导革命实践中巨大作用的日益发挥,全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到新的境界。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扩大)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决议强调:“廿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在证明着,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随后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立。

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时期。毛泽东思想随着中国革命决定性胜利的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中主要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新的纪元。革命不易,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用了28年,其中进行了22年的革命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建设更难,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样要付出代价。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明确宣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以勇于实践、不断开拓的革命精神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建设新社会的新长征。

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总起来讲是成功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新课题,意义重大。特别是《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和党的“八大”的报告、决议等是探索历史新课题的最初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重大的发展。

从1957年到1976年,毛泽东思想在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下曲折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思想、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思想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新的建树和进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