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逻辑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逻辑的历史必然性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资本逻辑”的产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通过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三大形态的论述,进一步表明“资本逻辑”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二种社会形态有着历史与逻辑的同步性。这就为我们客观地看待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上文对资本的产生、本质及其双重效应来看,所谓的“资本逻辑”指的是:“资产阶级社会里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资本增值为目的,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体系。其本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力量和逻辑。它像传统形而上学在思维领域里一样,在现实领域里起着同化一切、吞噬一切、控制一切的作用。资本逻辑体现在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人们全部生活的终极的‘绝对存在’和‘绝对价值’,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原则和标准。”[20]

“资本逻辑”的产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进行经典阐述时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21]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这个观点用于解剖资本生产方式的产生及灭亡。其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22] 从中世纪的市民等级中产生的资产阶级是在生产有工厂手工业发展到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由原来的偶尔的为取得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商品交换发展到扩大化的以取得价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阶段的产物,是劳动的主观条件与劳动客观条件相分离的产物,是人从对共同体的人身依赖关系发展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的产物。

马克思通过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三大形态的论述,进一步表明“资本逻辑”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二种社会形态有着历史与逻辑的同步性。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形式统一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种形态,而将充满“资本逻辑”的社会形态归结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种形态。“资本逻辑”与第二种社会形态有着历史与逻辑的同步性,有着作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不可超越性,这也是当今社会历史发展所证实了的。这也是同处于人类社会第二种社会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资本逻辑”来发展自身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使用了(而且只使用过一次)“资本的历史使命”的提法,即“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剩余劳动,……人不再从事那种可以让物来替人从事的劳动,一旦到了那样的时候,资本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23]从这里可见,“资本逻辑”本身就有着发展生产力、促进人普遍需要、全面生产能力和自身丰富性的发展、为人类节约生产时间、提供更多自由闲暇时间,从而为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奠定条件的历史使命。这就为我们客观地看待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