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米的资本逻辑

小米的资本逻辑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两次的融资,让小米的估值迅速从0飙升到10亿美元,在引起世人惊叹的同时,也不禁为雷军的能力拍案叫绝。当然,雷军及其所率领的小米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资本逻辑。这不仅仅体现在融资的过程上,在销售上亦能看出小米的资本方法。价格是小米成功的最根本内因。

对于创业这条路,雷军不算新手,因此他对资本的认知比一般的企业家要通透得多。雷军认为,一方面,钱是人的胆,只有拥有足够的钱,才有勇气去尝试;另一方面,当创业者使用自己的钱时,成功率会更高,因为当花的是自己的钱时,才会更加用心去做,一分一厘都会精打细算,不会拿去打水漂。在前两次的融资过程中,雷军和他的团队都是真金白银地拿出了3亿多人民币去做小米,这也从侧面让小米的投资者看到了雷军的态度,让投资者们对雷军和小米的前景充满信心。

2010年4月,已经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多年的雷军重新起航,带着他的团队、晨兴创投、启明创投投资创立了小米。取名于小米,似乎给人以一种“小米加步枪”的感觉,不过雷军却赋予小米三层内涵:首先,“mi”是“mobile internet”的简写,这意味着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其次,“mi”又代表着“mission impossible”,这源自美国的著名电影《碟中谍》,意思是小米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最后,雷军则认为小米平易近人、亲切可爱。

然而,对于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来说,无论理念多美好、内涵多生动,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资本的支持。当小米走过了最初和手机硬件供应商艰难的谈判之后,2011年8月,也就是在成立一年多后,小米迎来了410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除了最初的小米团队、晨兴创投和启明创投之外,多了IDG,此时小米的估值已达到了2.5亿美元。

说到IDG,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发展与风险投资公司,如果对金融投资市场没有过钻研的读者,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起它的投资经历,大家可能就会“不明觉厉”,搜狐、金蝶、当当、腾讯、搜房网等众多互联网企业都曾是它投资的对象。看看这些互联网企业如今取得的成功,除了不禁要赞叹IDG独到的眼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被它看中的小米,未来是否会像上述知名互联网企业一样,取得成功?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2011年8月16日,当米柚诞生一周年之际,雷军则带着他的小米闪亮登场,随之而来的是“米粉”们赐予他的称呼——“雷布斯”。雷军和他所率领的小米用实际行动开始了改变手机格局的第一步。

2011年8月29日,一万台纪念版的小米工程手机开售。过了几天,9月5日,小米手机正式在官网上接受预定。出乎雷军意料的是,仅在短短的半天里,预购的用户就已经超过了30万人。这对于一个创业不久的企业来说,已然大获成功。

短暂的成功并没有冲昏雷军的头脑,接踵而至的小米“掉漆门”事件和后盖问题,让雷军顿时压力倍增,好在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成功地守住了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米粉”。

平稳度过了危机之后,2011年12月,小米获得了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这一轮的投资方包括了启明创投、IDG、顺为基金、晨兴资本、高通投资和淡马锡。正所谓好事成双,在预购的3个多月后,12月18日,小米1正式网络售卖,官方数据显示,5分钟内售完了30万部。

前两次的融资,让小米的估值迅速从0飙升到10亿美元,在引起世人惊叹的同时,也不禁为雷军的能力拍案叫绝。当然,雷军及其所率领的小米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资本逻辑。

对于创业这条路,雷军不算新手,因此他对资本的认知比一般的企业家要通透得多。雷军认为,一方面,钱是人的胆,只有拥有足够的钱,才有勇气去尝试;另一方面,当创业者使用自己的钱时,成功率会更高,因为当花的是自己的钱时,才会更加用心去做,一分一厘都会精打细算,不会拿去打水漂。在前两次的融资过程中,雷军和他的团队都是真金白银的拿出了3亿多人民币去做小米,这也从侧面让小米的投资者看到了雷军的态度,让投资者们对雷军和小米的前景充满信心。

雷军对于资本的运作,确实自成一套逻辑,让人刮目相看。这不仅仅体现在融资的过程上,在销售上亦能看出小米的资本方法。

首先,小米给手机的定位是高配置低售价,这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路,小米聚焦的点很简单,就是“低价”。成功者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往往能把事物聚焦到一点,并把这一点做到极致。这是小米在手机销售中对待资本的态度——低价,低到消费者重新对智能手机进行认知,低到消费者的心理底线,低到即使产品有一些瑕疵,消费者也不会斤斤计较,因为价格够低。

价格定在多少是雷军和他的团队最为头疼的问题,太低没利润,低的幅度不够又没竞争力。多少才是顾客能够惊讶,且毫不犹豫购买的价格呢?低价的吸引力直接催生了小米的崛起,霎时间改变了我国手机市场的格局。

价格是小米成功的最根本内因。苹果靠创意横空出世,三星靠硬件割据市场,小米则靠价格重新对手机市场洗牌。这符合西方经济学中最简单的供求平衡原理,小米找到了均衡点,或者可以称之为消费者的痛点。

如果你对雷军早期的经历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价格战并不是雷军的新招,可谓是雷军的绝招。金山词霸时期,雷军曾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机,当时他做出的决策就是将赌注押宝在光盘版词霸产品。那时在市场上,68元的软盘版词霸占据绝对主流。经过商讨,雷军定下了28元的价格,于是就出现了一星期销量超过20万套的销售奇迹,雷军的这一举措顺利帮助金山渡过难关。

或许金山这一次的经历,改变了雷军对于资本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为小米注入了价格至上的基因,让小米迅速从看似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其次,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小米把手机卖成期货,做成“期货模式”。什么是“期货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从付款到发货需要等一段时间的销售模式,可以将其理解为持续地预售。小米通过“期货模式”将消费者的钱收回,然后再拿这些钱去采购零部件,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缺乏的窘境。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的“期货模式”,却意外让小米火爆程度超过预期。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机两天预定30万部。

这种“期货模式”反映出了雷军对待资本的理解高人一筹,这样的模式给人们传达出一种小米“供不应求”的信息,成就了小米。30万部手机的订单,每部1999元,总价近6亿元,把这些钱放在银行里,光利息就高得吓人。当然,这并不是小米的原创,雷军只是把它引入到手机销售上了。在小米之前,房地产商就是这么运作的,商品房的地基还没挖好,就要求买房者先把房款给交了,这称之为“楼花式”运作。小米的这种楼花式运作,为小米吸引了众多“米粉”在互联网上疯狂下单,获得了庞大的现金流。在早期小米资金最为困难的时候,着实给了它缓冲和喘息的机会。到了后来,在小米连续融资成功,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小米也取消了预售制度,统一放在网上抢购。所以,正是这种“期货模式”成全了小米,帮助它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确立了小米饥渴营销的模式。

此外,雷军对于成本控制的能力也非常优秀。一方面是网络推广,用网络推广,及时和用户沟通,不仅能够节约推广成本,还可以增加用户的亲切感。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人力成本的压缩,通过给员工高股权,而不是高工资,既增加了员工对小米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压缩了人力成本,这样的压缩不但没有伤害到员工的利益,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手机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不进步就代表着退步,而每一次小米手机推出的背后,都有着高调的融资做支撑。

2012年8月,小米第二代手机正式发布,而为此做铺垫的,是两个月之前,小米的第三轮2.16亿美元的融资,且这一次小米的估值攀升到40亿美元。两年时间,40亿美元估值,小米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速度。

然而,在这一次融资前,小米却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危机。

这源自于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的一番言论。2012年6月,在手机行业的聚会上,周鸿祎提到了1999元的小米,虽然以褒奖为主,但却暗藏杀机。周鸿祎说到小米每部利润在700到800元之间,如果当年卖了500万台,那么利润至少超过25亿,按照10倍的PE算,就是250亿人民币,也就是40亿美元。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评价,但可谓一语激起千层浪,因为从小米上市的第一天起,雷军就一直声称不会在小米手机上挣钱,这才为他赢取了大量的米粉,而周鸿祎的这一席话看似简单,却直中小米命门。

在这之后,雷军虽百般对粉丝解释,但不能否认的是,半个月之后的小米估值确实是达到了40亿美元。尽管最终小米2的销量非常好,但这主要是由于前期大范围的营销铺陈和手机品质的提升,而这一次和周鸿祎的口舌之争,也似乎提醒了雷军,价格才是小米的最大武器。当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华为、中兴、联想等手机商都想要成为国产手机的龙头老大,如果仅仅是依靠着手机业务,能走多远,也许雷军自己都不知道。变革似乎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