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的”与“逻辑的”之统一

“历史的”与“逻辑的”之统一

时间:2022-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作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冯友兰早在1960年前后就已论述到了。到了80年代,作为对“对子结构”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突破,“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观点受到了哲学史界的普遍关注。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作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冯友兰早在1960年前后就已论述到了。但可能因为它与阶级分析不完全一致,也可能因为受对冯友兰其他观点的批判的牵连,这个方法并未得到当时学界的认可。到了80年代,作为对“对子结构”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突破,“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观点受到了哲学史界的普遍关注。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观点源于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183]列宁对这个原则都十分重视。关于这一原则的内涵,张岱年指出:“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第二,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与概念、范畴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致的,要注意概念、范畴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要根据这一点来研究中国哲学史。”[184]这两点来自列宁的“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和“在逻辑中思想史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185]张岱年指出,把这个原则运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就是要从历史中发现逻辑、用逻辑考察历史”。首先要深入考察哲学的发展过程,发现其基本规律,然后依此规律进一步考察哲学史发展的实际过程。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以存在说明思维”和“以思维说明存在”两条基本路线,前者为“气本论”或者说唯物论;后者为“理本论”与“心本论”,即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倾向的对立斗争,而不是‘正统’与‘异端’之争或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186]不过,这两条路线也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互有包含、相互转化的。在张岱年看来,“所谓转化,就是推移”:“一个时期,某一唯物主义哲学被唯心主义所否定;在下一个时期,这一唯心主义哲学又被唯物主义哲学所否定。”他所说的“转化”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互否定、相互引发”,与冯友兰、贺麟1957年至1960年间的观点不同。张岱年认为:“列宁所谓‘螺旋’,要比黑格尔所谓‘圆圈’更为确切。所谓螺旋,主要是表示哲学发展过程中多次否定之否定的前进过程。”[187]螺旋是个开放结构,而圆圈则是封闭的,前者无疑更准确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