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哲学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哲学就应当是一种“人学”。如果依然固守这样的哲学,就是对哲学,包括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大误解。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哲学好像并不直接谈论人,我们却要说它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在后者那里,“哲学”始终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哲学与人生是浑然一体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当然是广义的哲学。[16]可见,任何真正的哲学一定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哲学是本质意义的人学,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它并不否认哲学同样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功能,只是无论是对终极存在的寻求,还是对终极知识的追问,抑或是对终极价值的探究,本质上都是在为人自身的存在寻找“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其二,它并不排斥其他学科,诸如文学、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对人的研究,相反自觉地将其他学科对人的研究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并努力在各种文化样式之间促成对话和相互理解,以获得对人自身的更加全面深刻的把握。

既然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哲学就应当是一种“人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哲学曾一度变成了某种“敌视人”的学说。这当然是指那种极其庸俗的唯物主义,但千万不要低估了这种曾经大行其道的学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直到今天,在不少人看来,哲学就是关于世界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科学的区别仅在于抽象程度的不同,或者说,它不过是一门更具普遍性和普适性的科学;人即使不是完全被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至多也就是思维要去把握和操纵的客观对象;对人的理解基本采取类似科学的还原论思维,以至于人在这种哲学里被看成是一堆蛋白质的聚合物。如果依然固守这样的哲学,就是对哲学,包括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大误解。

毫无疑问,哲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知识形态,在其他科学尚不能“自立门户”之前,曾经不得不以“知识总汇”的面貌出现。正像人们能在人的身上看到世界几乎所有的东西——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一样,哲学作为从总体上把握人的学说,也几乎扮演过所有人类知识的角色,自然理论、逻辑理论、伦理理论、社会理论等。这是哲学作为人学必须走过的历程,也是人实现自我理解必须经过的环节。人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到世界中,才能在对象化的世界中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种科学理论不过是表现了人和世界关系的一个方面,是用人以物的方式存在,来换取物以人的方式存在。哲学的旨趣最终是要回到人本身,成为关于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哲学好像并不直接谈论人,我们却要说它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总之,人是一种本质外投或者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只有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同时,人又要通过不断反观自身来认识世界。

说到哲学,大家知道,其原初含义是“爱智慧”(Philosophia)。希腊文中,这个词包括两个部分,即“爱或追求”(Philein)和“智慧”(Sophia)。据说这个词起源于毕达哥拉斯,也有人说是苏格拉底,但的确是苏格拉底使这个词获得了其本质的内涵。因为,与“爱智慧”密切相关的是苏格拉底的另一个著名的命题:“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自知其无知)。”正是因为自知其无知,才有了一种对智慧(真理、至善)热忱而执着的爱。它不满足于任何自以为是的“知识”,也不像同时代的智者那样,以“有智者”自期自许,而是把全部的心智和热情倾注在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上,认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苏格拉底的人生就是他的哲学;反之,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人生,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孔子。在后者那里,“哲学”始终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哲学与人生是浑然一体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当然是广义的哲学。作为广义的哲学,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他在另一个地方说道,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着这个流行的大化跑着。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冯先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哲学是人们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或者说,就是意识到了人的存在。

西方哲学历史演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做这样的概括:古代以本体论为特征的哲学是在追问万物何以可能,实际是在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寻找存在的根据。中世纪以基督教神学为特征的经院哲学追问的是上帝何以可能,实际上是为人寻找神圣的发源地。近代以认识论为特征的主体性哲学是在追问真理何以可能,也就是为人的理性进行合法性辩护,从而完成上帝人化的过程。以先验唯心主义和绝对唯心主义为特征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在追问人的自由何以可能。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德国古典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而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追问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由此看来,不管哲学以什么形态、什么面貌出现,本质上都是在追问人自身的存在,亦即都在为人的存在探索支点和根据,为人的行为确立原则和规范,为人的精神找寻皈依和家园。难怪大哲学家康德将其哲学思考概括为三个问题: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够希望(相信)什么?最后,他又把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在关注人的问题上,马克思哲学可谓更加直接、更加彻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在总结了宗教批判的成果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14]“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就是为人服务的哲学。因为,所谓历史,在他看来,“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5]。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论述,不难发现,哲学在马克思这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不再是满足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就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16]

可见,任何真正的哲学一定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