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是世界主体说是哲学人学体系的理论支点

人是世界主体说是哲学人学体系的理论支点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成体系或不在任何哲学体系中的哲学言论,是不可能的。哲学人学的前提是“人是世界主体”,它把“人是世界主体”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论证了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等,从而构建了哲学人学体系。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不同,哲学的理论前提、出发点就会不同,从而哲学体系的性质就会不同。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的根据,它成为哲学体系的理论中心。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观加以理论概括、总结,运用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按照一定的原则逻辑地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体系的哲学,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任何一种哲学言论,都自成体系,或在一种哲学体系中。不成体系或不在任何哲学体系中的哲学言论,是不可能的。如同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全部被认识的东西必须也是作为一种统一性、作为概念的一种有机组织而出现”。[25]深邃透彻无疑是哲学理论的一种特点,但深邃透彻的言论并不一定就是哲学。有一些警句、格言,其在哲学体系之外,尽管它们那么精辟、震撼、惊世骇俗、沁人心脾,富于极强的哲理,但它们也只是警句、格言,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概念、哲学原理。一些大家,比如旷世文豪,作品思想深刻、警句连篇,他们可以称为文学家,甚而冠上“伟大”、“杰出”等词汇,称之为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但不能称之为哲学家,因为他们的思想不构成哲学体系,他们的言论只是充满哲理的警句,不是哲学体系言论或哲学体系中的言论。

哲学是体系的哲学,哲学概念、观点、理论、思想都在一定的哲学体系中。哲学家要么自己创立哲学体系,在古代,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都在哲学处女地上奠基立业、整地建房,营造起自己的哲学家园。哲学家要么驻入已有的别人创建的哲学体系,东搬西挪,拆拆叠叠,维持着原有的哲学体系,或者添砖加瓦,扩展领域,大修大建,改头换面,从而扩充、完善、深化、发展已有的哲学体系。在古代,中国两千多年中众多的儒学哲学家们,他们不仅维持着孔子开创的儒学道德哲学体系,而且发展完善着儒学道德哲学体系,使之成为世界上一种最完备的封建道德哲学。

哲学都是体系的哲学,在哲学体系中,任何一种哲学原理、范畴、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意义。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同一概念,有不同的哲学含义和意义。唯物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同唯心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哲学含义和意义是绝不一样的;同是“自然”或“人”的概念,在哲学人学中和在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哲学含义和意义;一个“性本能”,其哲学含义和意义在中国封建道德哲学中、在弗洛伊德哲学中,有着天壤之别。离开了原来的哲学体系,原来哲学体系中的概念、范畴、原理其含义和意义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理念”、“自我”等概念,同辩论唯物主义哲学中的“物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的“理念”、费希特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自我”,其含义和意义是不相同的。

哲学是体系的哲学,作为哲学体系,都有一个理论支点,哲学体系是以一个理论支点构建起来的理论系统。

对哲学体系理论支点,笛卡尔叫第一原理。笛卡尔认为哲学应该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若要如此,就得像数学,特别是几何学那样,首先确定一个基本的初始的原理即公理,从而从这一原理出发演绎地、系统地推论出其他一切原理,最后构成一个自洽的完整的理论系统。这个原理必须是基本的初始的清楚明白的无可置疑的。

笛卡尔把哲学混同于数学一样的科学,把基本原理看作是初始的不须论证而自明的,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但是他认为哲学是一个自洽的体系,而哲学体系必须有一个理论支点,这种观点是令人深思的。的确,哲学是体系的哲学,哲学体系必须有一个理论支点。这个理论支点是一个或几个哲学概念,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哲学原理,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哲学命题。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仁”、孟子的“仁义”、荀子的“气”,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近代哲学中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费希特的“自我设定自我”、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现代哲学中尼采的“权力意志”、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生命之流”、詹姆斯的“有用即真理”、罗素的“逻辑原子”、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哲学人学的“人是世界主体”等学说,都是其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

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的前提,是哲学体系的理论出发点。

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的前提,它成为哲学体系理论出发点。哲学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把相关的概念、范畴、原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理论系统。笛卡尔的哲学前提是“我思故我在”,他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基本的初始原理,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从“我思故我在”出发,推出了第二原理“上帝存在”和第三原理“物质世界存在”,从而建立了他的庞大的二元论哲学体系。黑格尔的哲学前提是“绝对观念”,他把“绝对观念”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从“绝对观念”出发,论证阐述了“绝对观念”在发展中把自己外化为主客两方面,两者相互转化,最后达到统一,从而建构了他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弗洛伊德的哲学前提是“性本能”,他把“性本能”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关于“人性人格”的理论模型,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唯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形成的三重构架,具体阐述了人以性本能为核心的自然本能活动的情况,从而构建了他的精神分析哲学。哲学人学的前提是“人是世界主体”,它把“人是世界主体”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论证了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等,从而构建了哲学人学体系。任何一种哲学体系都有理论前提,都有理论出发点,出发点就是归宿点,出发点就是方向,就是道路,就是终点。哲学的前提不同,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哲学理论的方向、道路、结果就会不同,哲学的理论体系就会不同。而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出发点的,无疑是它的理论支点。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不同,哲学的理论前提、出发点就会不同,从而哲学体系的性质就会不同。

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的根据,是哲学体系的理论中心。

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的根据,它成为哲学体系的理论中心。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包括极为庞杂的哲学体系,都有它的理论根据、理论中心。这个理论根据、理论中心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中所有的论域之中,整个哲学体系所有的论域都围绕着这个理论中心,都植根于这个理论根据。孔子的“仁”就是他的哲学体系的理论中心。孔子的道德哲学,是围绕着封建道德“仁”而论述而阐述的,什么是“仁”,怎样求“仁”,怎么才是“仁”,“仁”有何重大意义等,构成了孔子道德哲学体系的内容。任何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都有自己的理论中心,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的理论根据、理论中心,它深深地嵌入哲学体系论理过程和结果中,在哲学体系的论理过程和结果中以这个理论为根据为中心形成特定的思想。“物质第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根据和中心,从而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论述,形成以“物质第一性”为根据为中心的一整套理论体系。“人是世界主体”是哲学人学体系的理论根据和中心,从而哲学人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论述,形成了以“人是世界主体”为根据为中心的一整套理论体系。任何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理论中心,而这个理论根据、理论中心就是这种哲学的理论支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根据、中心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所有论域,整个哲学体系所有论域都围绕着植根于这个理论根据、中心,也就是一个哲学体系理论支点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所有论域,整个哲学体系所有论域都围绕着植根于这个理论支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根据、中心蕴涵在整个哲学体系的论理的过程和结果之中,从而形成特定的思想理论,也就是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蕴涵在整个哲学体系的论理的过程和结果之中,从而形成特定的思想理论。

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的本质,是哲学统一性的基础。

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的本质,它成为哲学统一性的基础。哲学都是体系的哲学,哲学作为一种体系,一种完整的系统,一种由特定概念、范畴、原理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体系系统,必须是自洽性的。也就是说,作为体系中的内容和论证不能自相矛盾,必须前后一致,自圆其说。自洽就是统一。自洽性就是统一性。哲学体系内容是统一的,具有统一性。要统一,要统一组成一个哲学体系,就要有统一性的基础。哲学作为体系的哲学,必须是统一性的,而且有其统一性的基础。这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他的哲学理念那样:“要这样来理解那个理念,使得多种多样的现实,能被引导到这个作为共相的理念上面,并且通过它而被规定,在这个统一性里面被认识。”[26]任何哲学都是作为体系的哲学,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统一性,都有自己的统一性基础。古代哲学中,中国的荀子把世界统一于“气”,希腊的柏拉图把世界统一于“理念”;近代哲学中,费希特把世界统一于“自我”,黑格尔把世界统一于“绝对观念”;现代哲学中,尼采把世界统一于“权力意志”,哲学人学则把世界统一于世界主体人。哲学都是体系的哲学,哲学体系都具有统一性,各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统一性基础,而不管哪种哲学体系,统一性的基础都是它的理论支点。哲学是一种以理论支点为统一性基础的统一的自洽的理论体系。

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的实质,是哲学的核心理论。

哲学作为理论体系,往往是根、枝、叶并存,内容庞大,方方面面,千言万语,甚而还有些烦琐,但是不管内容如何浩繁,一种哲学体系总有它的实质,有它的核心理论,有它的核心概念、核心原理、核心内容。这个核心理论是统摄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统帅、灵魂。任何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理论,孔子的“仁”,荀子的“气”,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尼采的“权力意志”,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生命之流”,罗素的“逻辑原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哲学人学的“人是世界主体”等,都是自己哲学的核心理论,都是统摄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理论,都是自己哲学体系理论的统帅、灵魂。

任何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理论,都有统摄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核心理论,都有作为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统率、灵魂的核心理论,这个核心理论,就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实质。不管一种哲学体系如何庞杂,只要抓住了它的核心理论就抓住了它的实质,只要理解和把握了它的核心理论也就理解和把握了它的实质。一种哲学体系的核心理论,就是它的实质,因而哲学史上人们常用一种哲学体系的核心理论为自己的哲学体系或者别人的哲学体系命名,表示它的实质。孔子哲学核心理论是“仁”,他的哲学叫道德哲学;荀子哲学核心理论是“气”,它的哲学叫唯物一元论;柏拉图哲学核心理论是“理念”,他的哲学叫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哲学核心理论是三“实体”,他的哲学叫二元论;黑格尔哲学核心理论是“绝对观念”,他的哲学叫客观唯心主义;尼采哲学核心理论是“权力意志”,他的哲学叫唯意志论;柏格森哲学核心理论是“生命冲动和生命之源”,他的哲学叫生命哲学;罗素哲学核心理论是“逻辑原子”,他的哲学叫逻辑原子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核心理论是“物质第一性”,所以叫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哲学人学核心理论是“人是世界主体”,所以称为哲学人学或人学哲学。一种哲学体系的命名,是它的实质的反映,其根据是它的核心理论。

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理论,核心理论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统摄理论,是整个哲学体系的统帅、灵魂,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实质,核心理论不同,导致了哲学体系不同,现代哲学中尼采、柏格森、罗素等哲学核心理论不相同,因而他们的哲学体系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哲学,核心理论变了,那么哲学体系也就变了。罗素的哲学就是一例。罗素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给他的哲学命名为“逻辑原子主义”,它是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一种学说,但逻辑原子主义并不是罗素一生一贯的思想,而只是他后半生建构的一种哲学体系。早年,他是一个实在论者,他认为世界是共相的世界,共相世界既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某种中立性东西,这时他把他自己的哲学称作“中立一元论”。“中立一元论”和“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培植的两棵哲学大树,他从早期“中立一元论”哲学变成后期“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就是因为核心理论变了,因而哲学体系也就变了。

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理论,这个核心理论统摄着整个哲学体系理论,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统帅、灵魂,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实质,而这个核心理论又是自己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因而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就是统摄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理论,就是整个哲学体系理论的统帅、灵魂,就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实质。

作为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的原则,是哲学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种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己的基本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物质第一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哲学人学的基本精神是人是世界主体,世界是人为的,人为的世界是为人的。除了哲学专业人士,人们学习哲学,其实就是理解和把握一种哲学的基本精神。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要理解和把握物质第一性这个基本精神,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为了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这个基本精神;学习哲学人学,就是要理解和把握人是世界主体这个基本精神,理解和把握哲学人学理论体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为了理解和把握哲学人学的人是世界主体这个基本精神。理解和把握了物质第一性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就理解和把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解和把握了人是世界主体这个哲学人学的基本精神,就理解和把握了哲学人学。

哲学体系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必须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作为哲学体系根本的哲学基本精神是不变的,如果说它有变化,也只是不断强化这种基本精神,坚固这种基本精神,深化这种基本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它的物质第一性基本精神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不断强化、坚固、深化这种基本精神。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中物质第一性新的含义和意义,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中为什么必须坚持物质第一性,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中怎样坚持物质第一性等,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前进发展的表现,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第一性基本精神不断强化、坚固、深化的表现。哲学人学是随时代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但它的人是世界主体的基本精神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不断强化这种基本精神,坚固这种基本精神,深化这种基本精神。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条件下人是世界主体的新的含义,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人是世界主体新的意义,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是世界主体,不断论证阐明新时代条件下怎么才能坚持人是世界主体等,这正是哲学人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前进发展的表现,同时也是强化、坚固、深化哲学人学人是世界主体这一基本精神的表现。哲学体系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一种哲学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不可改变的,改变了基本精神,就改变了哲学体系。

一种哲学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己的基本精神,理解和把握了哲学的基本精神,就理解和把握了这种哲学,而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这种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因而理解和把握了一种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就理解和把握了这种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而也就理解和把握了这种哲学。

哲学是体系的哲学,哲学体系是由特定的理论支点建构起来的理论系统。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是哲学体系理论的前提、根据、本质、实质、原则、根本,是哲学体系的理论出发点、理论中心、统一性基础、核心理论、基本精神。哲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就是哲学体系的本体论学说。因而本体论是哲学体系理论的前提、根据、本质、实质、原则、根本,是哲学体系的理论出发点、理论中心、统一性基础、核心理论、基本精神。哲学体系是由特定的本体论为理论支点建构起来的理论系统。如同笛卡尔所说,人类知识是大树,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或自然哲学是干,其他科学则是枝叶和果实。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哲学的根本也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人是世界主体说是一种本体论学说。它是哲学人学体系理论的前提、根据、本质、实质、原则、根本,是哲学人学体系的理论出发点、理论中心、统一性基础、核心理论、基本精神。人是世界主体说是哲学人学的理论支点,哲学人学体系是由人是世界主体说为理论支点建构起来的一种哲学理论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