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是传承传统体育的主力方向

学校是传承传统体育的主力方向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学校体育课中开发传统体育确实必要。将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一方面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因此,当前教育界不少人士呼吁在学校要进行必要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思想教育,以纠正不良风气在校园和社会中滋长。
学校是传承传统体育的主力方向_甘肃传统体育回顾与展望

一、学校是传承传统体育的主力方向

1.学校开展传统体育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1)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是根本。20世纪的学校体育教育强调“三基”教育,着重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学会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21世纪“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主题思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教育由四大支柱支撑”,他们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发展。关于健康的新概念中也明确指出:要使一个人神志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健全。对照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健康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过去的体育教育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以习惯于从纯生物的视角,把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看做是体育教育的全部,而忽视了如何在体育课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目前体育教改最关注的事情。把传统体育纳入学校课程,确能弥补过去体育课的—些不足。因为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深厚文化的内涵和趣味性强,有益于学生在和谐、平等、友谊、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相比现代竞技体育,传统体育中的集体项目舞龙、舞狮、太平鼓等,这些活动既近于游戏,也有竞技的成分,但无论竞技水平高低都可以参加。而现代篮球、排球、足球总是那些竞技水平高的学生唱主角,那些体力差、个子小的学生只能坐冷板凳,做旁观者。因此在学校体育课中开发传统体育确实必要。                 (2)时代创新的要求

“创新”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当时“创新”的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作为理论概念,在20世纪70~80年代,“创新”这个概念受到普遍关注,简单来说“创新”就是对过去的理论进行改造,所以要创新,首先要了解过去一些理论和研究情况,对过去的理论进行改创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19世纪以来,西方学界之所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一切持批判的态度。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要使学生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国家教委积极提倡课程教改,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开发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体育校本课程,这实际上就是提倡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一味地接受现代西方为主的竞技体育,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旧感。特别是—些竞技能力差、对竞技体育兴趣不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被现代体育所抛弃而得不到运动健康利益。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新”字上下工夫,从课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应有所创新。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完全相同,传统体育既有竞技的成分,有更多的本土文化色彩和特有的娱乐形式。许多传统体育都是集体项目,参加活动不论技术高低,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民族民间体育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弥补竞技体育内容上的不足,更能满足那部分被竞技体育置之门外的学生的需要。这样的体育课教师也能融入其中,增强师生的情谊。特别是上传统体育课,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上课道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亲自动手体验,学生在这种集体的和谐、平等、友爱的活动环境中,更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有明显效果的。此外积极参与制作道具的活动中,也学到不少传统文化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3)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陈勤建在《中国传统》一书中指出:“民间文化经验和功能指向,以适应于自然及社会结构为基本目标,维护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起到积极、实在、不可替代的整体协调作用,从而成为社会文化的‘软控机制’”。民间文化崇顺自然经验、实用技艺和重视社会人伦、道德规范。作为民间文化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在因袭生活方式、维系人际关系、规范行为准则以及陶冶性情、教化风俗、满足精神寄托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有实际的功能。

传统体育文化是古代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它在道德教化、和谐人际关系、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将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一方面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利用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比如“舞龙”在中国古代是分家而制的,每村按家分配任务,一家制作一节龙,最后把分制的节龙联成一体成为全龙。并且不少地区,还在龙身上绘上云彩、亭台、楼阁、人物、花鸟等装饰,非常精致耐看。元宵舞龙时“分家而制”和在龙身上绘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中国民间文化构成中,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观念。分家而制和绘人物、花鸟、云彩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中价值判断总是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联系,契合为一,就是说,美的东西总是与善的东西相联为一体,只有善良的,才是美好的。西方竞技体育判断美主要是外表的肌肉或速度、力量等,而作为—般靠人为的规则来对体育过程是否犯规、不守道德加以限制(实有强制的做法)。而传统体育的伦理道德始终贯穿于参加者的思想中,当今社会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升学竞争激烈,由于学习紧张而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情绪不稳定,思想浮躁,而导致个人主义,缺乏集体意识,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对老师缺乏诚敬意识。这样的情绪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负面影响。因此,当前教育界不少人士呼吁在学校要进行必要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思想教育,以纠正不良风气在校园和社会中滋长。传统体育正能起到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比如把民间的舞龙、舞狮、叠罗汉、划旱船、丢沙包、荡秋千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来开展这些活动,诸如元宵节和二月二龙抬头节组织学生制作灯笼和舞龙灯,学校可以请民间艺人教学生扎龙和舞龙;三月三清明、上已、寒食三节,开发放风筝和郊外踏春;一方面是对竞技体育缺少天然性、自由性、本土性的一种补充。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体育课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文化素养有巨大的功能。诸如将舞龙的“分家而制”风俗搬到体育课堂中来,让学生分组和个人制作一节龙,然后将节龙连成一体,使学生增加认知,学会做人,关心集体,有社会责任感。可以弥补道德修养课枯燥无味的不足,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体育教学。

2.传统体育课程改革开发的思路。传统体育类课程开发,首先要考虑开发这样的课程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等。因此,传统体育类课程开发的改革,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1)选择要与课程目标一致

课程目标指的是,学生通过传统体育课程学习,学生将达到的目标。主要有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个人健康与集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了课程的目标,这是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2)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相吻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地区差强人意还很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育水平、物质和人力资源等整体实力上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更是差距很大,因此,在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上必须立足本地区、本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学校的经验,设置适合本地区、本校教育和体育发展的传统体育课程。

(3)民族体育类课程开发应体现时代特征

传统体育历史悠久,不可避免会遗留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气息,还有不少迷信思想的残骸和繁文缛节。所以在民族民间体育类课程开发中,首先必须树立现代科学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体育科学知识内部发展变化,考虑课程的范围、结构和内容,甚至注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有机结合,考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使之很快融入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之中。

(4)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学校开发传统体育课程目的是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补充全面素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对旧传统的东西无疑重在改造,而不是要照搬。“继承”传统重在“继”字上。我国民间体育能几千年连续不断继承下来,其中就有无数次地改造创新,以迎合和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民间体育课程开发中,既要做到弘扬民族精神,又必须破旧立新,进中求变,有所创新,使内容向高雅化、科学化迈进。既突出传统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又要体现现代改革的精神,使传统体育进人学校后能深受学生欢迎,使课程开发真正能为学校体育服务,为现代教育发展服务。

(5)开发课程要注意整体性。一方面注意传统体育课程之间的结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课内、课外和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地位、比重和相互关系。

3.传统体育教材的选编。传统体育教材的选择与编写,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的选编是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1)教材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根据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层年级、不同性格学生的需要,应体现当前“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改革方向,应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目标,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学者、专家共同研究,共同编写传统体育校本教材,也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严格审定,使这类教材适合不同层次学校的需求。

(2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选择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使之渗透在教材之中。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内容和编写教材时,为了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既要依靠传统体育来支撑教材的主体结构,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吸收现代的体育文化,使现代体育文化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以补充民族传统体育陈旧的、落后的文化。既使我们过去编写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在内容上也显得落伍,缺乏时代意识,在参考过去的教材时,也必须进行适当的更新,使新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充满当代气息。

(3)应重视传统体育教材的开发

目前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中,也出了不少新编校本教材。但其中有一些教材缺乏理论指导、编写水平不高,实践性也显得不足。传统体育作为课程开发,它是一门综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体育学特点的课程。但由于是地方性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这是与一般体育教材的不同之处。学校传统体育教材正处于完善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公认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上研究的文章和书籍不少,可是真正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学校使用的校本教材却不多,一些学校编写的传统体育校本教材与国家教材基本相同、变化不大,重复严重,尤其是内容空洞、实用性差,因此,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十分必要,各级学校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是课改的又一重点。

(4)编写教材要与教育改革目标一致。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身心负担,政府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全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一体育思想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特别是学校体育课改为小学阶段体育课,而初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就对各级学校、尤其是对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知识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编写教材必须面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并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陶冶,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这是对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补充,也是“体教”结合的一个新亮点,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

4.传统体育资源在课程中开发的途径。甘肃幅员辽阔,体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果在课程开发中运用得好将是一种无限的体育课程资源.

(1)传统体育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武术馆、各种传统表演等等。

(2)文物古迹(风筝、舞龙的龙头等)、传统风情(如踏春、重阳登高、锅庄舞)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3)传统体育有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民间体育,应有选择地、有效地积极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传统项目补充到现代体育活动中。

(4)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根据本校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尽力为开发传统体育提供方便和配置教具设备,还应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传统体育社团建立稳定的联系,并邀请或聘请有一定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民间艺人和民间体育团体进校任教及指导,给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5)在很大程度上说,教改成败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因此,体育教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传统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自己也要搞清和真正熟悉开发的教材,要注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这样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