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家之理(五)

儒家之理(五)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 儒家之理(五) ——董仲舒的解释前述儒家之理各章是按照历史先后的时间顺序排列的,但从历史来看,表达儒家形而上学的《中庸》和对儒家思想精髓进行总结的《大学》都保存在西汉时期形成的《礼记》中,而这两篇著作一直到唐宋时期才被重新发现和重视,孟子的思想地位也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得以确定的。这些情况表明,儒家之道的现实化仍需要为其建立理论根据。

第十二章 儒家之理(五) ——董仲舒的解释

前述儒家之理各章是按照历史先后的时间顺序排列的,但从历史来看,表达儒家形而上学的《中庸》和对儒家思想精髓进行总结的《大学》都保存在西汉时期形成的《礼记》中,而这两篇著作一直到唐宋时期才被重新发现和重视,孟子的思想地位也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得以确定的。因而,从思想史的发展上看,尽管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阐释儒家之道的著作,但《大学》、《中庸》、《孟子》这三部作为儒家“四书”的著作在秦汉时期并没有产生影响。作为儒家的荀子由于其思想性格的特点,即他的思想缺乏在形而上学意义上阐发儒家之道的内容,因而他的思想影响也仅通过他的崇尚法家的弟子在法家的方向上实现。这些情况表明,儒家之道的现实化仍需要为其建立理论根据。这一工作在汉武帝时代由董仲舒以其特有的方式得以完成。所谓特有的方式,是指董仲舒是以一套完全不同于《大学》、《中庸》、《孟子》这些儒家之道阐释者的观念为儒家建立思想根据的。因而,尽管董仲舒成功的为儒家确立了在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但其思想却属于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特例,他对儒家的复兴和占据思想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思想在儒家思想史上却并不为后来的儒家学者所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