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挖掘发展潜能 加快经济发展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目前经济发展态势下探索十堰经济发展潜能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地方经济始终是与汽车工业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十堰工业的潜能,首当其冲地应当研究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潜能。

挖掘发展潜能 加快经济发展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堰如何抢抓机遇,充分挖掘、发挥经济潜力,对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经济发展态势下探索十堰经济发展潜能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十堰经济的潜能应当首先建立在对经济发展的形势基本分析和判断之上。经济潜能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研究的是“十一五”期间的经济潜力。

一、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分析

研究十堰经济的潜能,加快十堰发展应当首先建立在对经济发展的形势基本分析和判断之上。“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经历了矛盾激化时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基本稳定、投资趋于增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增长较快、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关注十堰的人士对我市未来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十堰未来比较乐观;其二,认为十堰会逐步成为“废都” 。乐观者认为十堰经济已经度过了动荡期, “十五”期间发展势头良好,将逐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持后一种观点认为,东风公司的战略重心转移,将会对我市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对十堰未来丧失信心。要正确判断十堰经济面临的形势和趋势,必须从结构、速度、机遇、挑战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 1)从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看,我市经济增长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虽然我市“十五”期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劲的增长率,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有差距。

( 2)从产业结构来看,主要产业发展不快。我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汽车产业是我市经济的支柱,汽车产业在2002年呈现大幅度增长外, 2003年出现了明显回落。东风合资后十堰基地产量产值也发生变化,整车产量由2002年的17万辆下降到合资后2003年十堰基地产量13. 13万辆(只占东风有限的43. 84%) ,十堰基地产值211. 6亿元,只占东风有限的42. 96% ,东风公司的重心逐步外移。受东风公司影响我市汽车产业增长幅度不快,主要的支柱产业还没有真正走出调整期。

( 3)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看,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仔细分析我市经济未来的形势不容乐观。从发展机遇来看,主要是:汉十高速襄十段全线贯通,银武高速的启动,将有利于改善我市的交通环境;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也会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增加在我市的资金投资额。从面临的挑战来分析,主要东风公司战略重心的转移和全球化采购战略的实施对我市市属工业的考验越来越艰巨,对我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其他企业的外迁的波及力越来越大。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我市的压力也日益增强,特别其他汽车城的建设与发展日益动摇了我市汽车城的地位等等。

( 4)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起伏不稳定。从近几年我市的投资情况来看,我市的投资与国家宏观调控关系密切。虽然从2002年开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有关。从更长一个时期来观察,投资起伏不定。同时从国家今年大力清理整顿开发区的信息显示国家将进一步收缩银根,也将对我市经济布局刚刚有起色的带来较大的压力。

虽然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还应当充满信心,未来几年经济趋势将呈现经济稳步增长,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的趋势。理由有三:①十堰经济基础和经济学的惯性理论支撑十堰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②东风公司十堰基地战略重组基本结束,对商用车基地300多亿元资产和8万余人员不会弃之不管,必将进一步整合和扩大投资改造,也会刺激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③替代产业逐步壮大,旅游业、水电业产值分别已达GDP近10%的水平,并将进一步发展,将大大缓解支柱产业单一的矛盾,也会逐步刺激投资者信心,对东风公司重心的转移也将逐步增加承受力。

综上分析,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不能因为经济的持续好转而盲目乐观,也不能因为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而丧失信心。未来的几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应当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沉着冷静,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扬长避短,充分挖掘经济潜力,加速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经济发展潜能分析

经济的发展潜能是多方面的,能量的大小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研究和分析的潜能应当是发展前景较大,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的能力。

(一)从产业结构来分析

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研究,我市是内陆的山区城市,第一产业不是我们的优势,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关键的是注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的特色产业。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特色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就我市而言,在现阶段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离开了汽车产业还难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3-1 十堰市汽车产业结构份额分析   单位:万元

img25

资料来源: 2002年《关于加快我市汽车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

表3-1说明,经过十余年的调整,汽车及其配套工业所拥有的份额、所占的比重仍处于绝对的优势。地方经济始终是与汽车工业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十堰工业的潜能,首当其冲地应当研究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潜能。

招商引资角度来看,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成果应当是今后几年经济增长的亮点,更是经济增量的潜能所在。

表3-2 近五年十堰市利用内、外资情况   单位:亿元

img26

招商引资的数据表明,汽车、水电开发产业在近几年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开发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

那么,汽车及其配套产业有没有潜能和发展空间?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一是十堰基地有东风公司300多亿元的存量资产,相关资料显示,东风公司在十堰基地还将有一定数量的投资,东风实业开发公司计划在五年内投资7. 6亿元,全部投在十堰;二是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必然广阔,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十分巨大;三是汽车配套企业具有20万份能力,新的招商引资数额达8. 3亿元。当然汽车产业在发展中亦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诸如:体制问题、投入问题、技改问题、产品问题、市场营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当在发展中逐一解决,从而盘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量,引进增量,加大技术改造,实现稳步增长。

2.水电产业

我市是湖北省“一主两翼”水电开发格局的重要一翼,是全省三大水能资源基地市(州)之一。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可开发量34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和堵河干(支)流上。从汉江流域来看,除丹江口外,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从堵河流域分析,堵河与清江的水电开发价值相仿,但清江已开发总装机量144万千瓦,年发电量43. 1亿千瓦小时,我市地方开发量仅为22. 5千瓦。差距较大,潜力巨大。

近年来,水电投资开发逐渐火爆,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水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是电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三是水电开发投资回报率较高;四是民间资本雄厚。总的来说水电开发有市场、有投资、有需求、有效益。水电产业的日益壮大,对GDP的拉动力日益增强。

表3-3 水电产业开发情况表

表3-3可以清楚地表明,水电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水电产业做好了,就可直接拉动GDP的快速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可达到5%以上。在水电开发的同时也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的连锁效应,除发电外还可推动养殖业、旅游业、种植业的发展。但在水电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水能资源对整个社会来讲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对我市来讲可供开发的总量是不可再生的,应当努力扩大水能资源的开发价值,充分发挥水能资源的潜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参照国外和相关省市的作法,对水能资源开发和转让或在电力生产销售中地方政府参与分成,从而提高水电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3.旅游业

旅游产业在我市是支柱产业之一。叫得较早,抓得时间也较长。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武当山为龙头、伏龙山、野人谷、十八里长峡、恐龙蛋、神龙峡等为配套的旅游网络, 2005年旅游创历史新高,接待总人次597. 6万人次(统计口径不同) ,旅游总收入25. 2亿元,占GDP的7. 4%。

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应当站在全国的范围来思考我市的旅游。首先,旅游业是环保产业、朝阳产业,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其次,我市旅游业有空间、有市场。武当山是我市旅游的龙头,驰名中外,与峨嵋山、泰山、少林寺等旅游资源相比我们还有优势,但产业开发程度却有差距。我们在发展旅游上还有很大的容量。随着居民的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要求将越来越高,对外出旅游、享受人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再次,我们日渐具有接待能力,全市星级宾馆已发展到55家,旅行社44家,随着我市软硬环境的改善、旅游的发展,相关配套能力将持续加强。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的“两山一江”发展战略、汉十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南水北调强化了对旅游的刺激、黄金旅游圈正在形成等等,这些有利因素将大大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旅游机制、武当山管理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如果按照目前这样格局预测,在充分挖掘潜力的情况下,一方面吸引增加游客数量,另一方面搞好旅游深层次的综合开发。按武当山年接待人(不是人次)计算,争取年达到70万~1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亿~50亿元,则可拉动GDP增长8%~13%的水平,潜力应该是十分巨大的,关键的是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4.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对我市来讲房地产是新兴的产业,经济总量也不够大。但从先后速度上看,房地产业每年增长速度都在15%左右。近年来,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在招商引资中还占在较大的比重,也说明了房地产的潜力还是存在的。其他产业如化工、渔牧业、医药、食品等由于规模和效益等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虽然有很多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由于块头还小,发展潜能尚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对我市GDP的拉动力还不够大,短时期内尚难以培植成为支柱产业,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培育和发展。

(二)从所有制结构来分析

从目前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凡是国有经济成分比重大的地方发展则慢,凡是民营经济比重大的地方发展就快,浙江省的民营经济比重已达到90%。从我市情况来看,由于特殊的企业结构(中央、省属企业比重大) ,从我市国有经济的比重仍然很高。剔除中央、省属企业来分析我市的民营经济,可以看出市属企业中民营经济近几年异军突起,发展较快。我们在注重盘活国有经济存量的同时,应当密切关注和培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切实挖掘民营经济发展潜力。

第一,从规模和增长速度上看,民营经济发展较快。

第二,从对社会贡献来讲,民营经济快速成长。

第三,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程来观察,民营化进程加快。在1997年和1998年全市第一轮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我市开展了新一轮民营化进程,开展了以通达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改革,以人商为重点的商贸企业改革。截至2005年全市已完成改制99. 9%,新一轮企业改革从体制上为国有集体企业奠定了基础,推进了民营化进程,也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从招商引资角度看,民营经济占有很大比重。近几年招商引资的资金中,民营经济的投资占78. 5%。

综上分析,剔除中央和省属企业,我市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有活力,发展的前景也越来越大。着眼于十堰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不容忽视。

(三)从生产要素来分析

除了上述产业和所有制两个方面分析十堰经济发展的潜能外,跳出十堰来看十堰,十堰的优势并不明显、十堰的潜能并不很突出。地方经济的发展一靠外力,也就是说中央、省对十堰发展的支持,二靠自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在借外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的项目支持、资金扶持、政策倾斜、扩大转移的支付等等,外力用好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身发展方面,建议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潜力(本质上讲是体制的因素)

拿温州与十堰相比,在发展初期温州并没有特别的优势,温州靠什么位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列?其关键还是靠人的因素。我市是一个移民城市,人的素质应该更高。从文化结构上来看,我市人力资源比温州还丰富。人在本质上来讲是没有区别的,关键是制度和体制在起作用。体制是关键、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建立在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就可以创造出奇迹。近年来我们推动和发展了“打工经济” ,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经济还是低水平的,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并没有发挥出人的创造力。同时,我市人才浪费现象严重,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还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据了解2003年中高级职称人才外流将近达到1000人) ,特别是随着东风公司的战略转移和企业的外迁,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说明了我们的机制、体制不优,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如果我们能从体制上、制度上入手,以人为本,建立起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体制,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十堰的经济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篇文章可以说我市才刚刚破题。

2.资金的潜力

资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内部来讲我市是不是严重的缺乏资金呢?

表3-4 近五年信贷、证券情况表   单位:万元

从存贷款情况分析:第一,我市尚有大量的闲散资金(高达200多亿元)可以利用;第二,从1999年到现在我市由贷款顺差转变为贷款逆差(差额逐步扩大,高达近130亿元) ,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资金大量外流。一方面我们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贷款难、融资难,另一方面我市又是明显的资金外流的城市。说明了在盘活资金方面还有大量文章可做。

从证券投资分析:第一,我市平均将近15亿元的资金在股市上流通(然而我市并没有一家直接的上市公司) ,同时证券参与人数一直在增加(接近6万人的水平,占城区人口的10%以上,在中等城市中资金额和参加人数、比例都是比较高的) ,而证券投资额和交易量并没有增加,甚至反而下降,说明了有大量的市民希望找到合适的投资途径,具有较大的投资热情。结合上述两方面分析,如果我们找到适合的投资项目、消费品种,挖掘投资、消费的潜力,通过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的刺激,将会大大拉动经济的发展。

3.生态资源的潜力

十堰市的基本定位是汽车城、旅游城、园林城、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这种定位应当说是符合我市实际的。建立生态园林城意义重大,对推动经济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生态的作用主要是社会效应,其实生态的因素也是可以和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的。把生态资源作为产业来发展,十堰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潜力:第一,十堰作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国家和调水沿线倍加关注、支持十堰生态建设;第二,十堰地处秦巴腹地,对阻止沙尘暴南下和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都有巨大的作用,做好生态屏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十堰山区气候多样,生物物种、药材、矿产资源丰富,合理开发潜力巨大。现代的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十堰的生态资源为我们建立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提升城市注意力经济水平、着力打造生态十堰、绿色十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以科学的发展观,紧紧的依托生态气候、丰富物种、矿产资源来发展生态旅游、生态休闲(如农家乐经济) 、医药产业、矿产产业、绿色食品等等,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综合来讲,未来十堰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潜力的,主要集中体现在汽车、水电、旅游、生态、民营经济和部分生产要素方面,也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潜能的优势,将潜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制约我市经济潜能发挥的因素

在分析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后,首要的需要研究的是影响潜力发挥的因素。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不新

十堰是典型的内陆产业城市、嵌入型城市。受到历史原因的制约加上十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信息不灵、观念陈旧、缺乏危机意识、大开放意识和改革意识。许多方面比外面发达地区慢了半拍,等别人发展了,国家开始宏观调控了我们才刚刚起步。譬如说:我市开发区建设起步时间不长,开发区、工业园区正步入发展阶段,由于发达地区出现的过热问题,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开发区,我们已经受到了影响。在企业上市方面,外地推荐企业上市工作从政府到企业千方百计推进,在我市来说企业上市问题一直没有真正的突破,企业也不愿意在上市方面投入精力和财力,其主要原因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2.环境不优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软硬环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环境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改善。一是交通瓶颈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对外来讲,十堰—武汉、十堰—西安的交通动脉尚未通畅,飞机、航运也未取得突破,客运也还没有达到高档化、舒适化水平。对内部来说县到市3小时圈尚未形成,村村公路水平较低,要到偏远的乡镇比到外省省会还难。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是制约经济发展和促使东风公司转移的关键因素。二是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在招商引资、企业改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制定的优惠政策力度本来就不大,而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又大打折扣。据调查:我市一些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考察武汉、西安等地的投资环境后,认为在十堰没有发展前途,有的将企业和项目迁移到外地,有的将资金抽走投入到外地寻求新的发展,造成资金和人才的大量外流。东风公司在重组过程中,有的专业厂舍近求远到上海、武汉、襄樊等地投资项目,与当地汽配企业合资合作。同时市委市政府从全局观念出发研究制定了我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难以很好的落实,将有权利、有收费的事项紧紧握在手上,将有责任、有风险的事情推出去,使市委政府的意图在部门得不到落实,形成“肠梗阻” 。有些企业老板说好: “市委政府的政府好,我们享受不到,市里领导讲的好,我们体会不到” 。三是执法不规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治市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市民和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我市的执法环境仍然很不规范,执法部门过多过乱、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以罚代管比较突出。吃、拿、卡、要,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办事效率不高。办事难、难办事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并集中体现在直管部门。有些是由于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事情久拖不决,影响到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五是服务观念不强。有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思想浓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3.体制不灵

一是市场发育不健全。这多年来,我们注重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的建设(而且存在着重复建设问题,市场规模不大、品种不全、层次不高) ,忽视而没有加强产权交易、资产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而且在资源配置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手段少,市场化程度不高。二是企业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我市虽然经历了两次企业改革,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面上看进展还比较顺利,但是从深层次分析,企业改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机制问题、观念问题、资金问题、组织结构问题、产品问题等等。还有没有改革的企业改制的难度也很大,企业改革难以真正的推进到位;三是对民营经济关注不够。表面上我们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真正意义上我们并没有将民营经济拿在手上,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中,一方面对民营经济没有统一的概念,另一方面对民营经济也没有建立一种统计、分析的体系。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歧视,也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约了民营经济潜能的发挥。

四、释放经济潜能的途径

十堰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潜能,有这些潜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实现这些能力的价值,还需要我们全市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脚踏实地、敢闯敢冒,以改革的精神发挥出这些潜能的力量,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

表面上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一句大话、空话,但对我市来讲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是要统一对我市面临的形势的认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今后发展方向,重新审视支柱产业及其发展趋势。二是要进一步确立支持所有经济成分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十堰的中央、省属企业以及所有的各种经济成分企业,都是城市的资源,无论盘活、支持了哪一块,都是从整体上搞活、发展了全市的经济” 。进一步确立支持服务东风公司,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三是要树立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十堰经济发展服务,不发展、慢发展实质上都是倒退。

2.切实优化投资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十堰建厂兴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使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税源。优化投资环境是支持东风公司战略重组、服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硬环境建设。加快汉十高速公路和武当山飞机场的建设速度,尽早促使银武高速公路建设,适时筹备高等级十堰—神农架、十堰—房县—陕西公路设计,适时争取铁路复线建设。对内部尽快建成县与市三个小时公路圈,加强城市建设力度,提高乡镇公路等级,解决我市交通瓶颈问题。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东风公司和市属企业发展方面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并在计划立项、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工商管理、税收征管、财政预算等方面建立政策咨询、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在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落实到位。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过多过乱、利用手中的执法权力为部门和个人谋取利益,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以纯洁执法队伍,从源头上杜绝执法过多过乱的情况,为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城市的竞争力中政府的竞争力是重要方面。政府的效能、形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政府的定位。确定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应当做的事情不推诿,不应做的事情不参与;二是要根据转变职能的原则,加快机构改革步伐,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缩减机关人员(特别是自收自支的人员) 。减少冗员,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执法、收费的单位人员要严格控制。三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审批、核准、检查、收费,这也是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举措。

4.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需要强大产业的支撑,在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时,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一是要进一步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引导、支持我市所有汽车及其配套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重组、联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汽车产业调整;规范水电产业的发展,确保水电工程质量,制定水电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水电资源利用的规范;扩大旅游业品牌的发展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加快房地产的市场化、规范化水平,加快住房的货币化进程,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放开二级市场,刺激房地产的发展。对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医药等产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从政策上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真正做到不分所有制结构,不分隶属关系,放开市场准入,加快经济发展。

5.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离不开改革,离开了改革,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改革是手段,也是为发展服务的,同时改革也是与时俱进的。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民营化进程,要结合实际制定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退出的倒计时时间表,将国有资本从市属企业中全部退出。二是要继续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运用经营城市的思想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力度,扩展城市空间,加快经济发展,将十堰建设成为适宜、舒适的生态园林城市。三是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制定优惠措施留住人才、吸纳人才在十堰发展创业,在户籍、工资、住房、教育、车辆、成长、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特殊关怀。四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对开发区进一步放权,真正做到封闭管理。优势产业中的汽车工业、旅游业在特区和几个开发区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汽车工业新的投资热点大都在开发区内。要进一步支持、扶持开发区(特区和工业园区)滚动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将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城开发区和六里坪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东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逐步过度到与武当山特区相连,沿高速公路建成我市新的工业区、旅游区,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形成以十堰城区为中心向东为旅游、汽车工业区,向南为生态区、水电区,向西为东风公司发展区,向北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基本格局。赋予开发区更大的权限,对工业园区赋予更加灵活、开放政策,加快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开发区空间,促使开发区成为我市经济今后几年新的增长区域。

(作者:汪正义 马光学 市商务局 市政府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