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在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顺利推进积石山县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结合我县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中共积石山县委宣传部 马尚文 马力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在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顺利推进积石山县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结合我县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临夏回族自治州所辖积石山县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自治州西北的小积石山东麓,属中温带寒冷地区。东南与临夏县相连,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接壤,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则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总面积910平方公里,内辖区13个乡,4个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县境内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维吾尔、羌、蒙古族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的52.1%。自治县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也是我国县名最长的自治县。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是我县推向外界的六张独特名片

县境内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既有山地、高山综合气候特征,受地势影响,全县气候差异很大。又具有小区域性气候特征,干燥、夏秋湿润,海拔1735——4309米之间不等。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山寒阴湿地区,中部为二阴山区,东北部则为高寒干旱山区。这儿是青藏高原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这儿风景奇特,您既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粗犷,还可一览草原的风光。

积石山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古文化积淀深厚,风光秀丽,民情纯朴。县境内广泛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青铜器时代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类型文化遗存。古代时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横穿县境、商贾云集的茶马互市。《水经注》中“导河积石山,至于龙门”的伟大创举发生于自治县境的积石关,禹王庙遗址犹存。上世纪四十年代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体形硕大、线条优美,被郭沫若先生誉为中国的“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邮电部制成邮票发行国内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全国保安族民族特需用品的主要集散地。

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的保安族就聚居于积石山县,它的主要聚居地是保安三庄,即有梅坡、甘河滩、大墩三个村庄组成的,以保安三庄为代表的保安族风情闻名避迩。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现有1.8万人左右,县境内保安族人口约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从事农业、商业、畜牧业、副业和手工业,手工业中尤以制保安腰刀最为显著,如今已畅销海内外,保安服饰可分为传流和现代两种式样,前者受蒙、藏等民族的服饰的影响,后者受回族等民族服装的影响,但无论受何种民族服装的影响,其都保留了呈现了本民族的服装的特征,表现出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而且它的婚、丧、嫁、娶也很独特。

一、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我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三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四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他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五是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六是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七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积石山县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二、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基地”六张名片无一不展现着我县浓郁的文化气息,以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州委、州政府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县地域特点,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我县著名的积石雄关、禹王庙遗址、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香水坪、盖新坪、吊水峡瀑布、积石民俗村等自然景观和“保安三庄”为代表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为促进我县民俗文化旅游业提供了静安寺的基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全县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民族品牌”的思路,以我县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亮点和大禹治水的源头、古冰川遗址等特有资源,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我县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尕护林、黄草坪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在县城大禹广场上开展的老年人腰鼓队、锅庄舞等群众性健身娱乐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增加民俗旅游情趣是一个良好的实例。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通过争取国家、省、州对文化产业项目的贴息资金等渠道,通过政府激励和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通过参加省文博会和全国各地开展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展览会,展示我县丰富的文化产品以提高知名度,同时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我县民族工艺品以保安腰刀为代表。保安腰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刀”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保安族服饰、刺绣等饰品富具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1.提升保安腰刀的艺术品位和民族风格,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大河家保安族腰刀厂等文化产品企业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和食品加工业和娱乐产业

我县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蛋皮核桃、花椒和大河家冬果梨,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富于情趣的保安族婚礼不仅有着穆斯林民族共有的饮食文化特征,而且更独具民族文化气息。因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和饮食文业极具发展空间。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

(四)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2.组建一支保安族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如建立尕护林花儿演唱团队,在旅游黄金时间专场演唱,现场录制,专业发行影响产品的措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组建保安族夺腰刀表演队、秧歌队和阳山麻布戏表演队等富有情趣的表演团队,发展成锅庄舞式的人人参与形式,拉动民俗文化旅游,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利用好新建的县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如保安族夺腰刀,东乡族拔棍,回族摔跤等。

(六)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积石山办学。

3.以高关中学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七)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平台作用,促进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的形成。积石山县民族民俗博物馆、县图书馆、民政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已成为我县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对集中展示我县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2.努力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三、主要要求和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依托优势和可开发性,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6.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