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加快茶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加快茶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加快茶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_中国县域经济前沿对加快茶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毛朝晖茶陵地处湖南省东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东邻莲花、永新、宁岗三县,南靠炎陵,西接安仁,北抵攸县。近年来,茶陵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速,县域经济这块“蛋糕”容量大了、质量高了。近年来,茶陵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

对加快茶陵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朝晖

茶陵地处湖南省东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东邻莲花、永新、宁岗三县,南靠炎陵,西接安仁,北抵攸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因地居“茶山之阴”,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而得名,又因有铸造于南宋年间的镇城铁犀,称为“犀城”。全县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35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0万。茶陵是历史古城、革命老区、传统农业大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历届茶陵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60万茶陵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县域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经济实力在增强

茶陵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由“十一五”期末的第51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7位。2006~2010年,GDP从45.62亿元增加到81.63亿元,年均增长15.78%;财政收入从2.52亿元增加到5.31亿元(2011年9月完成财政收入5.34亿元),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22.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年均增长35%,5年累计完成13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底的30.4∶35.7∶33.9调整到2011年9月的18.4∶40.2∶41.4。2011年,全县税收突破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为3家、突破100万元的达到49家,实体经济对财政的贡献逐步加大。洮水水库、衡茶吉铁路、衡炎高速、泉南高速等一批省市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或竣工使用,发展后劲日趋增强。

2.城镇品位在提升

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战略,城乡环境在变化,城镇品位在提升。目前,城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5%。“十一五”期间,茶陵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云阳山国家4A级景区、工农兵政府旧址3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工农兵政府80周年庆典、“第二届道文化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着力打造浣溪白露、枣市洞头、火田贝水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完成通乡公路建设210公里,农村通畅工程10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完成渡改桥和危桥改造17座,老百姓生产生活更加方便。

3.民生事业在改善

2010年,茶陵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67%。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47元提高到15790元,实现了翻一番;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327元提高到2998元。免费义务教育覆盖了城乡,创建合格学校24所。新农合参合人数达48.17万人,参合率为95.3%。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19所。计生工作连续5年获省优,低生育水平得到保持。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累计新增就业1.65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4%以内。新增五险参保人数4.69万人,筹集五项社保资金8.99亿元,城镇从业人员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老百姓的安全指数有所提升。

4.改革开放在深化

“十一五”期间,茶陵的改革向纵深推进。着重启动了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土地流转、招投标、第五轮、第六轮乡镇财税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民营水利、农村经合组织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举办“5·13”广东佛山和“5·22”福建泉州等大型招商活动,2006~2011年9月,共引进项目275个,签约资金264.5亿元。茶陵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30个重点示范园区”之一,面积由4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6亿元,落户规模以上企业65家,投资上亿元的5家,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

5.对外影响在扩大

我们十分注重塑造茶陵形象,打造茶陵名片,茶陵的对外影响力、关注度不断提升。2010年,茶陵荣获“中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等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茶陵共荣获“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县”、“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等1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茶陵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速,县域经济这块“蛋糕”容量大了、质量高了。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周边地区相比,茶陵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一是总量不够大。2010年,茶陵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在湖南省88个县(市)中排名第47位、国内生产总值81.63亿元排名66位,整体实力在县(市)方阵处于中游偏下水平。而醴陵、攸县早就是全省的十强县,醴陵还跻身全国百强县(第98位)。尽管茶陵2011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6.76亿元,但醴陵有望突破30亿元,攸县有望突破20亿元,相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二是增速不够快。近年来,茶陵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如2011年1~9月,茶陵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8.2%,但与株洲市五县平均增幅44.2%相比,仍低6个百分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攸县、醴陵的基数原本就大,因此“标兵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现象显而易见。三是结构不够优。到2011年9月,茶陵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8.4∶40.2∶41.4,与以前比较有很大优化,但与全省13∶47.7∶39.3、全市7.5∶59.2∶33.3的结构相比,差距仍很大。主要表现为:一产业比重过高,农业对GDP的支撑作用仍然明显,茶陵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现状没有改变;工业规模小,比重低,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茶陵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茶陵的财税结构还需着力优化。2011年元月至9月,茶陵完成的5.34亿元财政收入,税收比重达到了63.4%,与2010年相比提升了5个百分点,与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可以说,茶陵自己与自己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仍低于全市71%的平均水平。

二、优势比较

茶陵加快发展,有差距和压力,但更有优势和潜力。总体看,茶陵交通、资源、政策和人气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和把握住这些机遇和优势,茶陵奋力赶超、加快发展,就很有希望。

1.资源富饶

茶陵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20多种,其中钽铌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锡矿储量达30余万吨,石灰石达1.8亿吨、花岗岩达3亿立方米,钾长石高岭土等建筑陶瓷原料达7亿立方米。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建筑建材原材料,为茶陵培育有色、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准备了充分条件。特别是湖南有色关于“茶陵有望打造成湖南一个新的钨锡钽铌加工基地”的定位,为茶陵的有色产业描绘了美好蓝图。水能资源丰富,有米江、茶水、洮水、沔水4大水系,水能蕴藏量可达20万千瓦,可开发水电11.8万千瓦,已开发建设小水电23座,洮水水库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农业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42.9万亩,水域10.1万亩,森林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3%。茶陵是全国商品粮、茶叶和瘦肉型生猪三大生产基地,是株洲市唯一的省烟叶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国家3A级景区工农兵政府旧址,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国家4A级景区——云阳山,有“古南岳”的美誉;洮水水库(东阳湖),80里水路可直上井冈山,有湖南“千岛湖”之称。

2.交通便捷

自古以来,茶陵属“吴头楚尾”,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京广、京九铁路侧翼东西,泉南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茶安耒常高速、醴茶铁路、衡茶吉铁路、106国道、320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形成“4211”的交通格局,是名副其实的“湘赣枢纽”。对于一个县城来说,能够拥有这样好的交通条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极其少见的。“湘赣枢纽”的交通优势将会全力带动茶陵产业、物流、旅游以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3.政策利好

长株潭实验区已成为湖南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加强部省合作的重要平台。茶陵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区,享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同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工作、民生事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加大了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茶陵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农业大县、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重点扶持县,优先享受税收、矿产资源、土地利用、外商投资等西部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优先享受贫困县在项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茶陵的发展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人气旺盛

茶陵是全国有名的“进士之乡”,历史上共出过127名进士(其中状元2名);茶陵素有“将军县”之称,共孕育了25位开国将军和4位新中国将军。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世界文化名人谭云山和中科院副秘书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等都是茶陵人。目前,茶陵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公职人员和经商人员很多,尤其是在江浙、闽粤一带经商创业的茶陵人更多。近年来,茶陵的“将门之后”、在外的公职人员、企业家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这支庞大的队伍,是推动茶陵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一支生力军。同时,茶陵“四大家”班子协力同心、共谋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广大干部群众进取思变、实干兴县的意识日趋强烈。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让我们对茶陵的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三、路径选择

纵观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茶陵加快发展路在何方?茶陵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刚刚结束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宏伟蓝图,吹响了战斗号角。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茶陵将大力实施“四大战略”(产业支撑、枢纽带动、城镇辐射、民生优先),全面推进“四化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规模化),达到“四个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财政收入增加10亿元,达到15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10平方公里,达到23平方公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前移10位),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把茶陵建设成为湘赣边界一座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在具体工作中,关键是要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打好“四张牌”,谋求四大转变。

1.打好“工业经济”这张牌,提升区域发展硬实力

从目前态势看,株洲南五县市相比,茶陵的煤炭资源比不上攸县,旅游规模比不上炎陵,传统产业比不上醴陵,区位条件比不上株洲县。茶陵要突出重围、后发赶超,短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咬紧牙关振兴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硬实力和“话语权”。为此,茶陵要深入打好株洲市委提出的“园区攻坚战”,推进新型工业化,致力于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1)要做强园区。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重要的增长极、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茶陵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要加强融资,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着力完善“一区五园”(县经济开发区和龙下、平水、汉背、老虎山、腰陂东山石材工业园)的基础设施,搭好招商引资平台,增强园区承载力。要引导大企业、好企业进园区,打造特色园区。截至2011年9月,茶陵的存款余额达91亿元,而贷款余额只有29亿元,存贷比仅为31.8%。我们要激活这笔民间资金,投入到园区建设和自主创业。到2015年,茶陵将建成100亿元园区,实现税收5亿元,真正让园区经济占到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

(2)要做大产业。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茶陵的资源状况,我们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的“2511”产业工程:打造有色、建材2个支柱产业,到2015年,力争有色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建材产业突破50亿元;发展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含烤烟、生猪、油茶等产业)、房地产、现代物流、旅游5个重点行业;培育德安居陶瓷、湘东钨业、洮水水库、贵派电器、红星实业等10个过亿元企业;支持1个以上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因此,我们要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支撑茶陵发展的思路,大力支持中国五矿加强战略投资,带动有色产业发展;支持投资3.8亿元的华盛陶瓷、投资10亿元的德安居陶瓷早日投产,带动建材产业发展;支持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贵派电器提质升级,带动电器产业发展;支持东信、粤港扩规增量,带动纺织产业发展;支持投资6亿元的湘赣物流园加快建设,带动物流产业发展,到2015年,形成日物流量1万吨、年产值20亿元的物流仓储产业链。对建材、有色两大产业,要盯住不放,用超常规的手段去谋划、去推进,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它们培育成在内有分量、在外叫得响的支柱产业。

(3)要做实项目。产业怎样培育?就是靠项目拉动,靠招商引资。要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的策划、引进、建设和服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托茶陵县情,持之以恒向上争资引项,让更多的国债资金、优势项目落户茶陵。要立足本县资源禀赋,对接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大力招商引资。要紧扣“两型”要求,始终坚守环保、税收、就业三条底线,变重“引资”为重“选资”、变重数量为重质量,严把项目准入关,决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换取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要重引进,更要重服务,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到引进一个,稳住一个,带动一片。茶陵仅2011年1~9月,就引进项目33个,合同投资达89.75亿元,但实际到位资金只有5.5亿元,履约率并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已签约项目,要强化服务,启动建设;对在建项目,要主动服务,加快建设;对拟投资项目,要跟踪服务,争取落地。

(4)要做优环境。软环境,硬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一个非常明显的差距,就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要以铁的手腕、铁石心肠、铁面无私,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以及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同时,要从严整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严肃查处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该换位子的换位子,该摘帽子的摘帽子。要继续坚持政风行风评议、企业特派员和环境监测点等制度,将行政权置于阳光之下,将评判权交与公众之手,让投资者放手发展;安心创业。

2.打好“城市经济”这张牌,提升区域发展向心力

现代经济,就是城市经济。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另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到2030年,中国城市创造的GDP将达到95%,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是经济的“命脉”,是资源的“硅谷”,是民生的支撑,是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的品位提升了,资金、项目、人气也随之飙升,发展也提速提质。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打好株洲市委提出的“城市提质战”,推进新型城镇化,致力于实现由历史上的吴楚雄镇向充满现代活力的宜居城市转变。

(1)以科学的标准规划。城镇品位,规划系于一半。要以中心城市的视野、科学严肃的态度,重点抓好新城区控制性详规、“融乡入城”规划、古城区保护开发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生活休闲空间和生态体系空间。要加快“融乡入城”步伐,逐步将城区边沿的思聪、下东、洣江等乡镇的部分村纳入城区建设范围。到2015年,实现城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6万,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要严格规划程序,尊重规划的规律性,严格规划方案出台,把更多的“话语权”留给专家、专业人士和老百姓,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确保规划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要严肃规划执行,注重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坚决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城市建设控违拆违大队要发挥“尖兵”作用,严查城市违规建设。

(2)以一流的质量建设。要依托“一城三区、一江两岸”的城市构架,坚持“传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和“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来推进城镇建设。古城区,重在控制保护、科学开发,尽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可能,留下千年犀城的印记。建成区,重在提质改造、完善功能,严控重复建设,搞短期行为,逐步将建成区的人流、物流和商贸流转移到新城区。新城区,重在加快建设、形成规模,要鼓励高层建筑、精品工程,支持职能相近的行政、事业单位合建办公大楼,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公共产品、专业市场、第三产业等配套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做热做活新城区。要整合资源、分步实施,高标准建设洣水风光带,提升城市“灵气”。要坚持城乡统筹,按照“1+1”模式,着力推进集镇和中心村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浣溪、界首、虎踞、腰陂、下东、高陇等重点乡镇或“窗口”乡镇的建设,确保上品位,上档次,提升茶陵第一印象。

(3)以先进的理念经营。要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先储备后开发、先造景后升值”的经营理念,敢于适度举债,实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目标,全面推进道路改造、市容环卫、公共设施维护市场化等改革。要利用好“4211”交通优势,把茶陵真正打造成为“湘赣枢纽”,发挥好“枢纽带动”作用,在茶陵形成资金、人才、物流的“洼地”。省重点工程洮水水库是我国第一个采用BOT项目法人招标方式进行开发建设的公益性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达7.53亿元,历时6年、涉及2000户近万名的移民任务在2010年10月1日前全面完成,2011年10月17日已正式下闸蓄水。要加快洮水水库工程扫尾、加强移民后扶,争取早日实现其“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和城市供水”的综合功能。要高效运作好城投公司,经营好土地等国有资产、资源,为城市建设破解资金瓶颈。

(4)以严格的要求管理。以“创国卫”和“城乡环境同治”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力争用3年的时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让茶陵“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打造招商引资新名片,增强茶陵人民的自豪感。夯实社区设施、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实施环卫、综治、计生等管理职能下移,强化基层组织和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创卫达标的意识与责任。

3.打好“农业经济”这张牌,提升区域发展辅助力

农业稳,天下安。茶陵是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具有传统优势。保持和发扬这种传统优势,对老百姓增收致富、构建社会和谐、助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要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1)要夯实基础设施。茶陵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亟待加强和提升的空间。为此,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重完善农村水利、路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尤其是要认真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打好“水利五小工程3年大会战”,争取把茶陵纳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行列。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点带面的原则,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村;以茶陵纳入“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计划”为契机,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家园”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和沼气池建设,真正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要打造特色产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出路所在。茶陵围绕调结构、创特色的要求,重点抓好粮食、烤烟、油茶、生猪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定好粮食生产,巩固粮食生产大县的地位。支持烤烟种植扩大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县烤烟种植5万亩、15万担,进入全省产烟重点县行列。加快政策出台,加强技术指导,激发群众种油茶的积极性;助推红星油茶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带动油茶产业发展。支持投资20亿元的“茶祖印象”项目加快建设,弘扬茶陵的“茶”文化,带动茶叶产业发展。支持龙华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深加工,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尊重农民主体,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引导“万樟园林”、“慧科生态园”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茶陵三宝”、茶叶、楠竹、食用菌等农业产业稳健发展。重视引进和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要深化农村改革。茶陵的老百姓有着强烈的首创精神,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全县共流转农村耕地、林地54.47万亩,种粮500亩以上的大户为4户,各类专业合作社达41个。今后,要继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一步加快农村耕地、林地流转,鼓励大户承包,推进规模经营。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产品营销协会,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支持金融机构组建乡镇银行,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拓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4.打好“旅游经济”这张牌,提升区域发展影响力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日趋明显。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做得旺,那么这个地方在一个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就会相对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也会随之加大。茶陵的旅游,有资源,有基础,更有潜力。我们要坚定信心,营造氛围,深入持久打好株洲市委提出的“旅游升温战”,全力推进旅游规模化,创建湖南旅游强县,实现由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1)要凸显“主战场”。茶陵旅游升温战的“主战场”,就是“一山一湖一城一府”(云阳山、东阳湖、古城区和工农兵政府)。要突出神农文化、宗教文化,继续建设好云阳山风景名胜区。要加紧东阳湖库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把握东阳湖风景区开发建设的主动权。加快古城区旅游板块的规划与建设,抢救和保护老民宅、老建筑,仿建明清古街,修缮文物古迹;加快洣江书院的建设与利用;加快洣江风光带建设,使古城区的旅游资源浑然一体。叫响“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张牌,融入井冈山红色旅游板块。让游客真正体验“祈福云阳山,泛舟东阳湖,游洣江风光带,观巍峨古城楼,看风雨茶陵牛;踏古老街道,购土特产品;瞻仰红色政府,回顾革命风云”的快乐。

(2)要争创“俏招牌”。“十一五”期间,茶陵大力实施“拓城兴旅”战略,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创牌力度,已经成功创建了云阳山国家4A级景区、工农兵政府旧址3A级景区,完善了茶陵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景区景点知名度与美誉度。“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坚持政府适度投入、依靠市场运作的机制,加大景区设施建设力度和旅游品牌创建力度。要将云阳山打造成祈福许愿地;将东阳湖打造成湖南省的“千岛湖”和生态休闲度假标志性景区;将古城区打造成为茶陵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板块;将工农兵政府旧址升格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到2015年,要成功创建云阳山国家5A级、东阳湖国家4A级、工农兵政府旧址国家4A级等一批旅游景区。

(3)要引来“金凤凰”。内力不足,外力补。茶陵的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无论是资金要素,还是营销策略,都需要借助外力,都需要招商引资。这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茶陵财力状况的现实选择。我们要转变观念,强化举措,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实行打包招商,力争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旅游投资商,实施整体开发经营。当前,东阳湖旅游规划文本已经出台,要加紧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开发建设;要加快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云阳山合作经营的洽谈,争取在旅游景区经营权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4)要传播“好名声”。茶陵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文化完全可以服务“旅游升温战”。要注重旅游与文化的巧妙对接,找准结合点,深入挖掘、整理与各景点有关的历史文献、故事典籍,运用电视、美术、雕塑等手段拓展景点文化内涵,提高景点文化品位,策划开展一些重大节事活动,扩大茶陵景区景点的影响力。要下气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重视旅游行业的规范管理、酒店接待水平的提升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满足游客“吃住行娱购”的多元需求,使“茶陵印象”随游客远扬。

县域经济是一个蕴藏希望、充满活力的经济。只要我们发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茶陵牛”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茶陵这块神奇的热土就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老区人民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作者系湖南省茶陵县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