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很多国内外组织、学者对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还较少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对国际化办学水平测量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在本文中,笔者将高校国际化视为一个管理体系,将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维度定义为规划、组织、领导、实施、效益五个部分。

教学质量监管处 毕雪阳 薛国强

一、概念界定

高校国际化内涵涉及面较广,不同学者对高校国际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研究,笔者将国内外代表性观点归纳如下:

从国际组织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大学联合会(IAU)认为高校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文化的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从国外来看,学者阿勒姆(Alam)和瓦特(Wat)认为“高校国际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课程、人员交流和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奈特(Jane Knight)认为,“国际化是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哈若瑞(M.Harari)认为,“高校国际化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Hans De Wit 等学者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中则概括性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视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一个发展的趋势和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种观点则强调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

从国内来看,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沈阳建筑大学陈丽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教学目标、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人员的国际交流、教育合作的国际化等内容”。南京大学龚放认为,“国际化了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表现为一种理想的大学模式状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密、丁仕潮认为,“高校国际化不仅是理念上贯彻,更重要的是对高校的整体运行模式和流程进行重新的思考”。华北电力大学刘健夫等认为,“国际化内涵即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课程与教学国际化、管理制度国际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陈学飞认为,“大学国际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六个方面”。

目前,学者对高校国际化办学内涵有不同的见解,但高校国际化办学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政府和大学都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或国际知名度的大学。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一所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高校国际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研究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国际化办水平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高校国际化办学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一些世界大学排名机构已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如美国教育理事会 (ACE)的ACE-CIGE“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中含有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由多伦多大学的简·奈特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汉斯·德维特主持制定的OECD/IMHE体系则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国内学者对高校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较早的是李盛兵,他提出了衡量国际化的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随后,陈昌贵等人提出了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王璐等人提出7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而罗英姿等则将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拓展到高校研究生教育,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很多国内外组织、学者对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还较少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对国际化办学水平测量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笔者认为,高校国际化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管理。按照法国亨利·法约尔的管理“五项职能”说,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本文中,笔者将高校国际化视为一个管理体系,将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维度定义为规划、组织、领导、实施、效益五个部分。在每个维度中,将各量化分值最高分定为5分,最低分定为1分,分值越高,代表国际化办学水平越高。

二、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规划:国际化办学战略

战略关乎全局,国际化办学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国际化办学战略。国际化办学战略是高校根据自我实际、学校特色等内外部因素对本校国际化发展作出的整体规划,集中体现在对高校国际化办学战略路径的选择上。高校国际化办学战略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国际化办学战略主要体现及分值表

(二)组织:国际化组织模式

高校国际化办学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国际化办学战略规划,更需要有积极高效的国际化组织模式保障。如果高校组织缺乏效率,信息交流就会出现阻塞,高校国际化办学就难以实施开展。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及分值表

续表

(三)领导:国际化领导者

领导国际化主要反映在领导者自身的国际化素质、经验及能力上。高校领导,尤其是作为整个大学核心中枢的校长,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对高校和高校国际化办学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国际化不仅包含校级层面的领导,而且也应包含其他各级层面的领导者,如院级领导、系级领导及其他层级领导。各层级领导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的合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高校国际化领导者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国际化领导者主要体现与分值表

(四)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高校国际化办学最终要落实到高校的基本职能上。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是手段,社会服务是目的。人才培养既涉及学生、教师等人群,也涉及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软硬件环境,还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广度与深度问题。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4所示。

表4 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与分值表

续表

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基石,科研合作与交流则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科研国际化往往会大大提升高校参与国际合作的科研实力,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快速提升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科研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5所示。

表5 国际化科研主要体现与分值表

(五)效益:国际化社会服务

大学办学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一是认识论,二是政治论。认识论认为大学基本价值在于学术探究、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强调大学学术探究不受任何价值影响,遵循学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政治论则主张大学的价值在于社会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认识论占据大学办学理念主体,大学作为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的场所远离社会现实,因而被喻为“象牙塔”。随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到了20世纪,社会服务作为高校除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之外的第三大职能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说认识论强调知识自身的逻辑,出发点是知识落脚点又回到知识,那么政治论哲学则突出知识背后的价值,其出发点虽然也是知识,但着力点是指向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高校社会服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社会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对于高校社会服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不多。在参阅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校社会服务国际化评价指标可从远程教育服务国际化和基础设施服务国际化进行评价。国际化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及其分值如表6所示。

表6 国际化社会服务主要体现与分值表

根据以上分析及借鉴世界高校排名机构对国际化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赋予国际化10%的权重(国际教师5%,国际学生5%)、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赋予国际化10%的比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赋予国际化7.5%的比重(国际教师2.5%、国际学生2.5%、国际科研2.5%),笔者尝试构建了基于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列出了各部分比重,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三、对高校国际化办学启示

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笔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构建的一个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测量指标体系。根据此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高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需注重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念先行。校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对国际化办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国际化战略的认同感,以新的办学理念来思考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深刻意义,以国际化视野指导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第二,国际事务机构设置进一步国际化。建议设立校国际化事务委员会(如同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全权负责学校国际化战略规划制定和由学院提请的各类国际化问题的最后裁决。建立健全校、院、系三级国际化事务委员会,落实二级管理体制,切实发挥院系国际化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发挥出国际事务机构最大的整体效益。

第三,在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数量,积极拓展留学生来源国分布,实现高校多种族、多元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改善留学生专业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大全英语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学历生比重;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进一步拓展、提升合作院校的数量与质量,提升出国交流交换生数量、层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积极引进高水平外籍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及在行政管理职位担当重任;进一步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加大双语和原版全英语教材引进、吸收、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科研课题组成员的国际化、科研资助的国际化、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的国际化,并以国际学术研讨、赛事等为平台,进一步加大、提升高校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国际赛事的数量和层次。

第四,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要努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及质量;在国(境)外办学方面,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高校办学优势,积极拓展国(境)外办学点,实现高校国(境)外办学点数量、层次上的新突破。

第五,国际化办学既要注重国际化办学的硬件要求,更要注重国际化办学软环境建设。要加大力度加强高校国际化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气息,将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融入到一种全新的国际化氛围中,为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化平台。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easu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EB/OL]. [2010-09-21]. HTTP://www.acenet.edu/bookstore/pdf/2005 Ford Re-search.pdf.

[2]Hans de Wit.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stralia,Canada,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M]. Amsterdam: EAIE,1995.

[3]Knight J.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lded: definition,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8).

[4]毕家驹.大学国际化的实践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

[5]常永胜.大学国际化:背景、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 (19).

[6]陈丽.浅析孔子学院的发展与高校国际化办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6).

[7]陈丽玉.竞值架构对我国高等教育评鉴国际化指标之启示[J].教育行政与评鉴学刊,2007,(3).

[8]顾露雯,崔军.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9]李胜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10]李延勇.美国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及启示——基于对圣荷西州立大学国际拓展与研究部的考察报告[J].教育研究,2007,(2).

[11]刘健夫,张大超.关于高校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12]罗英姿,李芹,韩纪琴,曲福田.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13]王颖.近十年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趋向[J].江苏高教,2008,(3).

[14]杨锐.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原理及其实践意义[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 (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