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顺应协同发展趋势,破除电信运营业传统路径依赖

顺应协同发展趋势,破除电信运营业传统路径依赖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中国电信运营业的改革方向电信运营业的改革必须顺势而为,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统筹考量,深层推进。产权改革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电信重组后,我国电信市场形成了三家全国性大型电信运营商为主体、几万家增值业务提供商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

(一) 中国电信运营业的改革方向

电信运营业的改革必须顺势而为,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统筹考量,深层推进。

1. 电信业发展趋向

今后电信业的发展将迈入“四个时代”。一是后电信时代。电信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技术、发展、商务、运营等模式乃至体制、机制、人才和文化等都亟待转变。在本世纪初,世界主要运营商纷纷提出转型战略,推动电信业从封闭、高门槛的垄断行业向开放、竞争性行业转变。该转变的核心在于“去电信化”,从传统电信运营业向信息服务大行业转型。二是平缓增长时代。从全球范围看,电信服务短缺时代已经结束,未来需求的层次性和个性化将更加凸显。我国电信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超常规发展后,正在逐渐进入成熟期,用户规模增速将越来越平缓。三是微利时代。电信业原本是微利行业,之后一段时期的高利润是垄断体制与规模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引入与日益加剧,使得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不断压缩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最终把电信业带进了微利时代。四是高风险时代。由于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以及用户端通信手段的不断升级,电信网络和业务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使电信行业网络投资和业务研发负担越来越重,风险越来越高。

2. 中国电信运营业的改革方向

国内电信市场要实现有效竞争,必须前瞻、系统推进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市场结构优化和电信管制重构三方面内容的改革。

第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由于国内电信运营商占绝对优势的资本是国有资本,致使相对单一化的投资主体和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引发运营商之间利用垄断资源展开恶性竞争。产权改革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应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产权改革,逐步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结构。

一方面,逐步引入非国有资本。引入非国有资本的路径有二: 一是以经营权方式引入。政府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将某种电信设施资产以一定价格在一定期限内出让给民间部门进行自主经营和管理。此种方式的现实意义在于不必出让国有股权就能有效利用民间资本的优势。二是以所有权方式引入。在增量资产方面,采用扩股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向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在存量资产方面,采用出售和股份制改造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股份制改造是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最常见方式,不仅是引入资本的有效途径,还有助于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激励与监督有效结合的治理机制。

另一方面,保持国家相对控股。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通常是向社会募集股份,而非出售国有股。这种操作方式不利于盘活国有资产,难以实现股东多元化。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应体现在“质”上,以相对控股为目标,不断减持国有资本比例,用较少的股份控制更大数量的资产。鉴于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电信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推进电信业产权多元化应保持国家相对控股,确保国有资本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产业,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从总体上看,在电信业的基础网络环节,应坚持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在弱自然垄断环节,应降低国有经济比重,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对于完全属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可通过出售而实行民营化改革。

第二,优化电信市场结构。

一是坚持适度准入。一方面要把好市场准入关,避免无障碍地进入市场,防止过度竞争; 另一方面提倡适度竞争,反对垄断。在新一轮电信重组后,我国电信市场形成了三家全国性大型电信运营商为主体、几万家增值业务提供商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借鉴国际经验,在推进基础运营业产权改革的同时,应着眼于整体市场架构,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多种市场格局。在扩大市场准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尽量避免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导致较多企业退出市场的现象,确保退出的社会成本最小化。

二是完善互联机制。要建立互联互通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机制。“激励”体现为建立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方式。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过去的结算是采取资费分成的方法,因缺乏补偿互联互通成本的科学依据,未能平衡好企业间的利益关系。所以,要尽快建立一种基于成本的定价方式,即互联互通费用应当足以弥补已经为此支付的所有成本,以确保结算价格对运营商的有效固定投资形成激励。“约束”体现为坚持和强化互联互通的强制性,将其作为竞争性市场结构下满足网络经济的规模性、外部性的强制措施切实抓好。

三是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的资费体系是推动有效竞争的重要杠杆。目前所有电信服务领域既然已形成竞争格局,电信资费就应面向市场,顺应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市场调节价范围,逐步建立一个基于市场的电信资费管理体系。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调控机制,通过控制供给总量控制价格竞争水平,防范和遏制恶性价格竞争。

四是慎用非对称管制。针对我国电信市场尤其是移动通信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有必要实施适度的非对称管制政策,弱化非主导运营商和后进入运营商的竞争劣势。比如对主导与非主导运营商实行非对称的号码携带,以实现存量市场的用户流动; 非对称的价格管制,对主导运营商资费进行审批,而对非主导运营商资费采取备案方式,防止主导运营商采取掠夺性定价排挤对手; 加强对主导运营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等。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非对称规制虽是垄断性产业向竞争性产业变革的重要手段,但却完全是一种行政手段,使用不当会对运营商产生不良激励。

五是推进“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使得不论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还是计算机网均可在适当改造后传输三网的所有业务,这对于打破垄断尤其是电信业自然垄断的最后堡垒——本地网垄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三网融合”工作已进入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电信行业要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其中,冲破产业发展壁垒,推进融合竞争。

第三,重构电信管制体系。

一是健全电信管制的法律体系。要尽快推动出台《电信法》,并以之为依据制定完善一系列的电信管制法规、规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权威的电信管制法律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电信管制法律体系,明确管制机构的职能与法律地位,明确各类电信业务的经营条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明确规定实行数网竞争的管制体制等。

二是建立面向融合的管制体制。在我国,固化的产业边界和分设的管制架构成为“三网融合”的主要障碍。面向融合趋势,必须及时改革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的利益格局,建立独立、权威、统一管理三网的电信管制机构,以利于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统一标准、规范市场。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推动电信管制不断向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三是完善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电信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亟待提升管制透明度,建立完善公众广泛参与的机制。为此,要扩展公众获取有关政府管制信息的渠道,通过多种信息载体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布于众; 要规范公众参与的形式,完善公众听证会、咨询委员会等方式; 要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监督和绩效评估制度,敦促管制机构面向公共利益目标,高效履行管制职责,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的真正落实。[1]

(二) 做好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 (物理网络) 与聚合平台 (商业网络) 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流量经营四个关注点

话务量经营转向流量经营,挖掘数据流量中蕴涵的价值,已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流量经营从表面上看就是要处理移动互联网流量、带宽消耗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以获得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但真正驱动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问题的,是源自客户、业务、网络和商业模式设计四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解决流量经营难题的切入点,也是电信运营商开展流量经营的关注点。

一是客户需求是流量经营的主导型因素。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通过手机上网、休闲娱乐、阅读新闻、观看视频甚至移动办公。客户移动性、实时性以及无缝化的信息体验激发了移动互联网流量。二是业务直接产生流量。业务因素是流量经营的激发因素,但业务流量与流量收益并不成比例。三是网络是流量承载的基础。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带宽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拥塞问题,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将流量经营带入新的困境,因为技术进步有可能跟不上流量增长的速度。四是商业模式设计是流量经营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是计费模式设计。流量经营并不等于经营流量费,它需要一种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是一个涉及整条通信产业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2. 推动智能终端发展,撬动数据流量使用

智能终端最能反映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趋势。用户可以用手里的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服务。从终端本身来看,一部智能化的手机,一般拥有较大屏幕,能够展现更多内容,同时由于能够添加更多类型的应用,也能够促进数据流量的使用。对于运营商而言,更好地进行流量经营,需要促进智能终端的发展。为此,运营商做好业务、经营好流量的核心是要做好智能终端的销售,不能简单地将国外终端拿来,要以智能终端为抓手,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一是要紧紧握住智能终端定制的制高点,通过集采的方式把基础功能、应用程序消费内容、应用程序下载和联网服务、应用程序消费内容内置在终端里,帮助用户使用流量。二是与手机厂商合作,持续提升中低档智能手机的性价比,全面推动智能手机向应用更丰富、功能更强大、客户更好用、价格更便宜方向发展。三是智能终端销售的核心是做好手机营销,做好3G终端业务体验厅的建设、覆盖,为用户安装最新的应用,教会用户使用更新,通过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同时,尊重手机消费规律,调动更多社会资源销售手机,开展体验营销,最终使移动互联网的各项业务真正落地。

3. 聚合平台,挖掘内容市场需求

运营商强调流量经营,如果不清楚流量经营的本质是信息经营、核心是信息的分类和内容发现能力,有效的流量运营就无从谈起,也没有价值。

首先,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内容需求,掌控流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无线网络带宽的提升以及Web2.0应用的持续创新,诸如移动QQ、微博、MSN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移动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各类基于手机多媒体的应用层出不穷,手机阅读、无线音乐、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型的数字出版应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最终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全力打造手机阅读、手机支付、音乐下载、物联网应用、视频应用、应用商店、SNS、即时通信、位置服务、手机游戏等业务,将其中一些应用同传统互联网融合,使得移动互联网更好地发挥对传统互联网的补充作用,满足客户碎片化的时间、应急性的时间以及需要实现无缝应用的需求。

其次,推出“平台+服务”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是开放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搭建统一的数字内容集成平台,整合媒体、广告商、金融机构、软件开发商、内容/应用提供商等第三方的力量,不断丰富业务种类,进而吸引用户和开创新的收入来源。二是积极创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服务和体验平台,保障跨终端的业务一致性体验。三是丰富流量个性化内涵,重视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业务,尤其是基于个人信息终端内容创造能力的移动UGC。

最后,要做好流量分类管理。流量信息可分四类: 一是自有流量,即产生于自己业务平台或者运营商整合的第三方有价值的稀缺性信息资源产生的流量。自有流量的定价可以按照信息的稀缺性来定价。二是第三方厂商流量,即来自移动互联网第三方应用的流量。实现内容识别并根据内容价值进行定价是最理想的方式。三是用户流量,即来自用户之间的流量。这种流量由于价值识别的复杂性使得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区别定价,可暂时延续传统的定价模式。四是机器用户流量。机器用户大部分是小流量和碎片式、突发式的流量,其价格形成应该完全脱离流量定价,与机器运行维护的成本挂钩。

4. 转型智能管道,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平台、应用都已经成为一个个新的创收点,运营商要强化客户规模、海量信息、管理能力等竞争要素,积极打造智能管道,做“智能管道运营者”,将网络的资产效益最大化。

一是运营商应明确实施流量控制的总体原则和目标。不断升级优化网络,实现多种无线技术协同发展。推动包括“2G+3G+WLAN+LTE”等多种网络技术在内的网络协同发展,实现语音流量和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均衡发展。二是流量控制要把移动互联网用户来源和信息来源打通。通过浏览器、客户端或者搜索引擎等形式,影响或控制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使得客户能够方便及时地从整合的综合信息库中提取信息,集中快捷地获取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也使得运营商可以提取用户行为偏好,更智能地匹配用户需求。三是在网络中引入PCC策略与计费控制系统架构,实现根据用户服务等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业务类型等进行分组数据业务QOS控制的目标。围绕差异化服务、资源疏导、即时业务流量管理等方面,根据不同的条件作出动态调整,以应对移动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种流量问题。四是基于网络支撑系统,形成完备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库。网络依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分析,把页面推到离终端最近的一端,从而使得资源效率更高,通道更为合理。五是完善OCS在线计费系统。一方面,通过提升计费能力,套餐自动升级,让用户敢用流量; 另一方面,增加计费方式,实现内容计费,提升产业链价值。

5. 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流量价值

智能管道使得流量增值,不仅仅意味着流量费的提升,更是开拓了更广阔的商业模式空间。比如: 利用终端的移动性以及网络可以识别和定位该终端的能力,掌控用户以及到达用户的渠道进而获得商业价值。运营商除了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接入网络给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还可以通过多样化超市管理的方式 (零售、专柜、超市内专营店) 向内容商提供差异化服务,如咨询与广告服务、用户习惯分析服务等,构建多元化的前后向综合盈利模式。

从盈利模式上来看,当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是针对用户收取流量费和增值服务费。今后,可进一步探索流量经营、内容分成、后向收费、广告分成等多种盈利模式,提高手机上网的投入产出比。针对流量类业务,与WAP网站、CP/SP开展分成的业务模式,即采取利益分成、流量分成、广告分成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针对增值业务,可主推应用商店业务,从而实现与应用服务开发者进行内容分成的模式盈利。针对娱乐类业务,探索与用户资源信息挖掘密切相关的后向收费业务,如基于客户消费行为挖掘的咨询服务。针对信息类、生活类业务,仅向用户收取少量费用,通过商家广告费实现交叉补贴。

6. 多样化营销,全面引导用户消费

引导新客户使用流量,推动已有客户更多地使用流量,是运营商流量经营的重要出发点,这当中离不开营销工作的推动。首先,要把握影响客户流量消费的关键因素,例如终端类型、应用类型、资费模式、客户特征等,采取相应策略。同时,在合理的用户细分模型基础上,要针对用户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采取营销策略。其次,创新流量经营模式,流量嵌入终端、流量嵌入业务,促进流量规模提升。充分利用第三方优势终端或优势业务提供商的营销力和影响力,借助优势终端和优势业务销售量的提升同步拉动流量的消费。同时,通过管道“智能”化,对不同终端、业务、平台、应用的感知提供不同的经营策略。最后,良好的客户体验是促进客户持续、有效进行流量消费的基础保障。让客户会用、敢用手机上网业务是优化客户流量消费体验最重要的两方面,要帮助那些不熟悉互联网业务、不了解业务使用方法的客户学会使用,帮助那些因担心产生高额流量费用而不敢用的客户消除使用顾虑。从接触客户的第一界面切入,组织集3G通信顾问、在线支撑、业务专家、流量管家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服务支撑团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关怀,引导客户使用。[2]

[1] 苏少林. 如何重新认识电信业? (下) [J]. 中国电信业,2011 (02): 50~54

[2] 喻文学. 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 [J]. 中国电信业,2011 (08): 62~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