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

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之一:逆转现象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和正常发育过程,它应从自然垄断阶段到诸侯纷争阶段,再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最后经过蜕变和再创新阶段进入高级产业进行新的生命周期循环。这种逆转主要发生在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诸侯纷争阶段之间

一、产业生命周期基本规律概述

市场经济实践表明,以一定的核心技术和工艺为基础而形成的产业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消失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规律。对此,有关学者提出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乔治·施蒂格勒在“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的著名论文中(原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51年6月号)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的假说[25]。这里的“产业生命周期假说实际是运用规模一成本关系描述企业纵向一体化和专业化的动态过程,比较专业化企业与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效率优势”。也有学者从产业发展角度认为产业生命周期由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组成,它揭示了产业生命周期运动过程的某些特征[26]。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对我国有关产业的生命运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如我国寻呼产业的生命运动过程,发现寻呼产业在我国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自然垄断阶段(1980年代末至1992年)、“诸侯”纷争阶段(1993年至1996年)、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1997年至1998年)、蜕变和再创新阶段(1999年至2001年)。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寻呼产业在我国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过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我们假设一般产业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自然垄断阶段、“诸侯”纷争阶段、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蜕变和再创新阶段[27]

(一)自然垄断阶段

它是指或专利保护、或政府特许保护时期内,新技术和新工艺从出现到逐步成熟,形成生产能力进入市场,为目标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的时期和过程。

这一阶段的产业竞争基本特点:由于发明创造,或者优先引进新技术,最初只有少数企业进入该产业,产业竞争强度较低;技术不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竞争的重点;产业内企业或由于专利保护、或由于政府保护等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进入该产业的企业在经历投资初期的亏损经营后开始逐渐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产业进入壁垒较高,投资风险较大;消费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不够成熟,开拓难度大。

(二)“诸侯”纷争(或称为全面竞争)阶段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或专利保护、或政府特许保护期终止,市场消费需求逐渐成熟,不确定因素的减少,使得作为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加上产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扶持与鼓励,高额利润的吸引,许多投资者开始进入该产业,也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诸侯割据和纷争”的全面竞争状态和过程,这一过程称为“诸侯”纷争(或称为全面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专利或其他保护消失;政府鼓励竞争;产业技术和工艺逐步完善与成熟;消费市场趋于成熟和不断扩大;投资风险趋于降低;自然垄断利润开始逐步消失,但是仍然享有较高的利润水平;很多新加入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重点表现为激烈而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而且是产业生命周期型价格战,具有必然性;企业开始注重通过经营观念和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构筑未来竞争战略优势,从而为产业进入下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奠定了基础。

(三)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

经过全面竞争的洗礼,产业内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产业内部分企业(往往是少数),由于生产效率较高和经营观念、手段创新的成功,从而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经济实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产业中的领导者或挑战者,而另一部分(往往是绝大多数),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或成长缓慢,或停滞不前,或难以为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时,从少数成功企业看,他们希望通过产业内的资源重新配置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率,同时巩固其产业领袖的地位,而从大多数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企业来说,他们也希望通过适当的方式退出,或以其他形式重新参与产业竞争,产业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即产业进入了以优胜劣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重组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兼并与淘汰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需求处于一种相对饱和状态;前期仍然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淘汰竞争对手,而且仍然是产业生命周期型价格战,具有必然性,后期则表现出了某种“寡头竞争”的特点,可能产生某种形式联盟,价格竞争强度下降;由于产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小,各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它们从取得产业内主导地位起便在强化经营管理的同时开始注重技术创新与升级换代,从而为产业向下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过渡提供了条件。

(四)蜕变和再创新阶段

经过产业重组后,各寡头企业为了进一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也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都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进行原有技术的升级与创新,或另辟蹊径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如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等,这样,产业发展进入蜕变和再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乃至消失;它一个产业生命周期循环的终点,也是为下一个产业生命周期循环奠基的过程,所以它与新产业生命周期循环的自然垄断阶段密不可分;产业内企业之间主要竞争重点放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产品开发与营销以及经营管理创新上。

二、产业生命周期的异化及其影响

从理论上讲,产业应该按照其生命周期规律的内在逻辑运行和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就一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许多产业发展有可能不是按照这个轨迹运行的,为此,任何脱离这一规律的产业生命周期运动我们称之为产业生命周期的异化现象。

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是对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内在逻辑的反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业生命周期并不总是按一般规律发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产业生命周期发生异化现象则是不可避免和经常发生的。这种现象更多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中。

(一)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之一:逆转现象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和正常发育过程,它应从自然垄断阶段到诸侯纷争阶段,再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最后经过蜕变和再创新阶段进入高级产业进行新的生命周期循环。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产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并非按上述顺序完成生命周期运动过程,而是从某一阶段向后倒退反向发展,我们称之为产业生命周期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主要发生在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诸侯纷争阶段之间,也就是说,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导致产业生命周期从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向诸侯纷争阶段倒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外产业技术水平相当的我国某些产业失去保护后面临国外进入者的竞争,这种竞争使得这些产业生命周期发育过程发生逆转。比如,轮胎产业,世界轮胎巨头固特异公司、韩国锦湖集团进入我国轮胎市场时是采取的全新投资方式,使本来集中度较高的我国轮胎产业面临新的类似诸侯纷争的竞争格局。中国加入WTO后,这种逆转将更加明显并且涉及的范围可能更广。再如,我国电信业,本来在政府保护下只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几家企业垄断电信业务,即使是新的电信业务—IP电信业务也不过是网通、吉通、电信、联通四家,因而是具有较高集中度的市场格局,但是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必须开放,这必然会使电信业的生命周期发生逆转,固定电话、移动通讯、IP等新老业务都重新面临全面竞争的局面。

(二)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之二:早夭现象

它是指一些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的产业,在外来新的技术及其产品的冲击下,无法按正常的生命周期轨迹走完其生命全过程而完全被取代的现象。对于一个封闭的或受各种各样保护的系统内的落后产业来说,没有外来的冲击,它们会按照通常的生命周期规律经历四个阶段走向更高级的产业生命周期循环。但是,一旦系统失去保护或向更先进的技术完全开放,这时,这种发展的系统可能会无法持续下去。我国一些高技术产业系统改革开放后便面临着这种情况。例如我国极为薄弱的半导体产业(中国的先进水平只有0.5微米,国际DRAM技术水平已达0.1微米),在改革开放前还是一个自成体系、正常运行的产业,但是改革开放后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所以撤去保护后的半导体产业基本由外商或外国产品控制,而原来的国内半导体产业生命周期便发生了早夭,1998年上半年,八个“三资”半导体企业的销售额已占了88%的市场份额。可以想象,一旦加入WTO,许多类似于半导体产业的落后的高技术产业必然会遭到与半导体产业相同或相似的命运,并且这种命运会来得更快。这种异化现象可能发生于处于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业中。

(三)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之三:早熟现象

这是指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或由于外资的介入,或在市场和政府的推动下加快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而使产业生命周期加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现象。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或市场需求变化快慢的差异,或竞争强度的差异,不同产业生命周期过程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任何产业生命周期的发育都必须有一个过程,并且有自身的发育规律。然而,当面对市场开放和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加入,政府为了保护某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将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促使这些产业尽快从诸侯纷争阶段向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过渡,并完成重组,以便形成所谓的“航空母舰”型企业,达到增强这些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这种情况21世纪初期在我国是屡见不鲜的。那时,那些在政府操纵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企业集团便是这种现象的结果,不管其效果如何,但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异化现象却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在政府政策等力量驱使下的早熟已越来越少,而市场作用下的联系和合作竞争已初露其魅力与其主旋律地位。比如,小天鹅集团与科龙集团面对即将到来的WTO的第一反应是于2000年5月26日宣布结盟[28]。可以说,如果没有WTO的促进,这种合作或者说重组可能要迟得多,甚至不会出现。另一方面,是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某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产业或正处于重组阶段的产业,促进产业加速重组,从而形成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加速产业生命周期的发育过程,形成早熟。例如,20世纪80年代,柯达进入中国市场时对我国的感光材料产业实行了全面兼并,只剩下乐凯一家民族企业。柯达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到1998年已大幅提高到37.4%,从而使我国感光材料产业出现了早熟现象。

(四)产业生命周期异化现象之四:加速创新和蜕变现象

所谓加速创新和蜕变是指在先进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压力下,某些已处于蜕变创新期的高技术产业为了生存和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加速向高级产业蜕变的一种现象。例如,在我国国内一些已完成重组、正在向高级产业蜕变的某些产业中的企业在没有加入WTO之前,他们在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下,占据较有利的市场地位,因而创新的动力并不很大,有的由于重组后的垄断利润的增加反而可能造成创新动力减弱的现象。然而,加入WTO后,各种保护随之消失,这些产业内企业便加速其创新和蜕变。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其一是这些产业已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其中的企业经济实力较强,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因而具备了加速创新的内在条件;其二是在国外产品与技术、投资的竞争等外部条件刺激下,这些产业发生加速蜕变和创新成为可能。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在我国具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内,或发生在改革开放后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的较好产业领域。

产业生命周期异化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但是从总体和战略上看是利大于弊[29]

第一,逆转现象将改变原来某些产业生命周期的低水平发展或行政性集中和垄断。这些产业通过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竞争,增强其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其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逆转将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消费剩余,从战略上讲这种逆转是有利的。当然,从短期看,竞争强度增加对于部分企业的生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些产业内企业可能还将面临被外部企业或资本所吞并的危险。

第二,早夭现象从表面上和短期看是极为不利的,但是从长期看,也是利大于弊。例如,加入WTO可能会导致我国某些产业发生早夭,这将使我国几十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部分产业体系遭受严重的破坏,或者是只能做一些低水平的配角。但是,如果从战略上看,情况则不完全是这样:第一,外资或外国企业进入后,它们之间的竞争必将带入这些产业内的最先进技术,提升这些产业在我国的技术水平,这将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第二,在外资发展和竞争过程中,将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加上生存压力和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使本来比较落后的国内相关产业内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然后再逐渐地从外资手中夺回部分市场;第三,就是某些不太重要的产业让外资和国外更先进的技术进入并不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利益,反而会提高整体经济水平和质量。例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外资的进入,国际著名程控交换机厂商纷纷加盟中国市场竞争,如AT&T、爱立信、北方电信、西门子、NEC、三星、阿尔卡特、诺基亚等,使我国本来比较落后的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夭折的境地,到1995年底,这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占到了全国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的70%,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但是,我国原来濒临夭折的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生存压力,积极利用外资企业竞争所产生的正技术外溢效应,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积极扶持下,实力却反而不断增强。大唐、华为、金鹏、中兴、巨龙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脱颖而出,具有了一定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若干年后,不断从国外企业手中攻城略地,市场份额不断大幅提高,谁能预见不远的将来我国通信制造业谁主沉浮[30]

第三,早熟与加速创新和蜕变给部分产业所带来的是百利而无一弊。以我国为例,从宏观上讲,我国许多产业实际上已具备了重组及重组后向更高级产业过渡的能力与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或重组艰难,或蜕变缓慢,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产业走向成熟和产业升级,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如果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如加入WTO等,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使本来重组艰难的产业能早日实现重组,加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优化产业资源的配置;或者使蜕变创新缓慢的产业加速创新和蜕变,使产业加快高级化。这些都将为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例如,就生产能力而言,我国的钢铁、化工、建材、彩电等产业都已名列前茅,但不相配的是这些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由于种种原因使本来应重组和升级的产业无法进行重组和产业升级,尽管政府提出“抓大放小”的战略,并有意识在许多产业内塑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总是不尽如人意。能借助某种方式推动这些产业的早日重组、创新和蜕变,将有力促进这些产业发展和升级。

三、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模型

(一)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

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利于企业选择对立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主要包括产业竞争强度较低、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自然垄断性;另一类有利于企业选择合作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主要包括产业初期的亏损经营、投资风险较大、消费市场开拓难度大。下面就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进行图解分析,分别见图4-28和图4-29所示。

图4-28 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一

图4-29 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二

既然自然垄断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力量呈两个相反的方向,那么,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实践中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呢?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具体而言,当“产业竞争强度较低、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自然垄断性”可能提供的优势租金大于“产业初期的亏损经营、投资风险较大、消费市场开拓难度大”可能提供的合作租金时,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反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具体而言,当“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是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则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反之,则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

(二)“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

“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利于企业选择对立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主要包括政府鼓励竞争、消费市场趋于成熟和不断扩大、投资风险趋于降低、仍然有较高的利润水平;另一类有利于企业选择合作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主要包括专利或其他保护消失、竞争日趋激烈、此起彼伏的价格战、经营观念与模式和技术创新需求强烈。下面就“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进行图解分析,分别见图4-30和图4-31所示。

图4-30 “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一

图4-31 “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二

既然“诸侯”纷争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力量呈两个相反的方向,那么,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实践中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呢?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具体而言,当由于“击败竞争对手、消费市场趋于成熟和不断扩大收益、投资风险降低、较高的利润水平”等可能提供的优势租金大于因为合作而可能减少“专利或其他保护消失、竞争日趋激烈、此起彼伏的价格战”等带来损失与因为合作而可能获得“经营观念模式和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收益等合作租金总和时,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反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具体而言,当“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是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则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反之,则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

(三)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

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只有一种类型,即几乎都有利于企业选择合作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如果说有第二种情况的话,那就是政府的反垄断法,不过这只是这一阶段的外部特点而已。下面就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进行图解分析,见图4-32所示。

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力量基本上呈一个作用方向,即促使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实践中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当然,企业最终是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还是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还要考虑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具体而言,当“其他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因素的综合影响向度和强度”是对立竞争战略模式,则企业可能选择对立竞争战略模式也可能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至于最后选择结果,主要取决于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影响力量强度和“其他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之对比;反之,则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

图4-32 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

(四)蜕变和再创新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

蜕变和再创新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上一个产业生命周期优胜劣汰后发展壮大的领先企业而言,由于具有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所以它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合作竞争战略模式,这是因为它们已经拥有某种优势租金,如果通过合作竞争战略模式获取合作租金,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对于那些初始创新或进入企业而言,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立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这是因为它们不拥有任何优势租金,唯有独立创新技术,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后来居上。分别见图4-33和图4-34所示。

图4-33 蜕变和再创新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一

图4-34 蜕变和再创新阶段特点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影响机制之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