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

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基础文化知识不再仅仅承担着“扫盲”的职责,它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将来服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和时代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对传统偏重“学科型”的教育理念形成很大的挑战,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发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里也需要承担新的职能,高职教育中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设置也有着新的改革需求。而高职营销人才是市场经济形态中与市场直接接轨的人才之一,针对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又有不一样的期许。只有很好的分析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现状,考虑到经济新形态对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素养的新要求,然后科学设置高职专业人才在基础知识培养方面的课程,才能弥补传统教育在高职人才基础文化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促使高职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一、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旨归,从而对学生基础知识培养方面有些许忽视,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欠缺、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机不够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可供进步的空间。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以下几个急需改善的方面。

(一)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首先,以生源来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是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方面不占优势的那部分初中毕业生,高职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就偏低,所以,高职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方面有着智能的缺陷或心理偏见,从而导致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热情不高,由于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方面本身不占优势,因此也对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其次,现今的高职教育在传授基础文化知识方面也缺少有效的动机教育。学生除了本身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方面不占优势,从而失去信心和产生厌倦外,在学习动机上,也缺乏有效指导。在大众意识里,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是因为基础文化知识学习不好的学生,似乎因此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就不再是他们的学习任务之一,他们只需掌握一门技能,足以借此找到一份工作即可。因此,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对自身知识结构以及将来就业有什么作用,便消极对待,甚至盲目放弃。最后,在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上,也轻视了基础文化知识的分量。高职教育往往将技能培训摆在高职教育的第一位,基础文化知识的评核对学生的总评价只起辅助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将学习重心放在技能训练方面,轻视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如果说,学生自身对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只是高职学校基础文化知识培养方面比较欠缺的原因之一,那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面的不合理及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上的不科学,则是导致高职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成果不理想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高职教育在基础文化知识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以学科性和理论性为主导,注重知识逻辑体系,与一般高中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高职的教育对象却是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意识和自觉意识都不够强烈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理论性知识有先天或行为上的排斥心理,因此,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有限。现今,高职教育在具体分科上,对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也未体现差别性对待,例如,营销类专业人才和技术性专业人才在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体现专业性差别,因此,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对专业培养方面有无作用这个问题上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因为高职教育在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上的这种普适性,使专门性人才得不到切实和实用的知识,仅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却无法具体运用。例如,对营销类专业人才来说,语文课程应该更加突出其口语交际方面的才能,而不是跟所有高职学生一样,只以学习课本为本,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其语言的具体运用。

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上对基础文化知识的不合理设置,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欠缺之处。首先是教学态度,高职学校的文化课老师总是处在边缘地位,认为自身只是高职教育的辅助性角色,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上,对本人及学生降低要求,对教学内容也只做浅显地传达,缺乏革新教学方式的动机和决心。高职学生在因循教师传授知识的怠慢态度的同时,也淡化了对这些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高职从事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在教学方法上也较为陈旧,教学方法常年得不到改善,也没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做不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起不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最后,因为高职学校在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上,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存在各个程序的联动反应,教育者往往很难自觉、主动地寻找突破口,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死循环,很难实现从质的层面改善高职教育在传授基础文化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的现状。

现今为止,整个高职教育在基础文化知识传授方面的现状也是高职营销类人才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现状,这些现状的欠缺之处阻碍着整个高职教育成果实现质的飞跃,只有认识到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经济新常态对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要求分析

高职学校基础文化知识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有不足之处。为了迎接经济新常态,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方面也需要满足新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高职人才的全面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中,“内涵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倚仗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播。高职教育不再只是培养技术员,还需培养有素养、有内涵的工作者,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基础文化知识不再仅仅承担着“扫盲”的职责,它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将来服务。

首先,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传统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质的差别。传统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的具体实施上,偏重专业性课程,注重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甚至有意无意地将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当成一种辅助性的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高职教育要走向“内涵式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倚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播,如果说,技能培训和专业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课程,那么,加大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贯串各种专业课程、内化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将具体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有限知识转化成无限的学习能力,这些也需要一定基础文化知识上的积累。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必然倚重基础文化知识的发扬与传授。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也渐渐成了气候,这不仅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也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综合性人才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变得有限起来。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有限知识的传播,那么教育的意义也会变得淡薄起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促成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为教育的重心。在高职教育中,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主要是基础文化知识方面的学科。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就要加大基础文化知识学科在基础常识、逻辑思维能力、个人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以科学设置课程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辅,让整个高职教育系统体现基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使所有高职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例如,高职学校在培养营销类专业人才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营销技巧及接受相关专业科目的学习,还要通过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人文知识,用于与客户交流以及培养个人气质涵养;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锻炼其口才,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培养其端正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等等。这些能力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帮助,既有利于学生把各种分科知识联系起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走出学校后,自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促进其朝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增强适应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变动的能力,从而尽可能将高职学生失业或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降到最小。

(二)经济新常态对市场的新要求和对营销类人才培养的新期许

经济新常态不仅对市场经济有新的要求,对人才也有新的期许。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营销类人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人才之一,营销类人才个人素质和行业状态对市场的良好运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营销类人才的培养必将显示出新的规格。

首先,经济新常态对营销类人才的个人素质有新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的营销类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促成个人长远发展的能力,而人文素质教育正是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把人文科学知识和优秀道德品质转化为个人内在人格气质的一种教育理念,由此不难看出,高职学生良好的个人气质与高职教育中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其次,经济新常态下,对营销类人才的职业道德也有新的要求。新经济常态下那种冒险挑战市场规则的营销行为不再具有求生的可能性,市场秩序的维持从以规范和行政手段强制制约为主慢慢地变成由市场经济的主体自觉遵守和自觉维护为主。这对营销类人才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营销类人才除了要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更要求有自觉的职业道德,摈除私心,以维护集体利益为目的,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旨归,以获得整体利益的方式换取最大的个人收益。这些对营销类人才的高标准并不是专业教育可以达到的,反而需要以加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来有效引导,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达到。从这一点来说,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仅不应该忽视高职教育中基础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反而要切实地领会它在高职教育中的职责,只有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同高职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相结合,两者互相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培养真正适宜在经济新常态下生存的营销类人才,在这种培养理念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能够真正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市场需求。

三、高职专业人才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的板块分析

考虑到目前高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存在明显不足的现状以及经济新常态对高职教育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播具有新的要求,在设置高职课程以及课程的具体实施上也需要体现新的模式和要求。本章将从现状出发,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高职专业人才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设置模式。

上文已经提到过,高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在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方面本身就比较薄弱,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差,而且在高职学生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甚至有厌学情绪。针对高职学生本身这些特征,教育者在制定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目标时,首先就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于同龄学生的差异性。为了尊重这种差异性,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需要体现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高职学生基础文化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必修课。这一部分课程是所有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为公共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基本的学科常识,满足高职学生毕业后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工作需求。如语文公共课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一板块的课程要达到外部系统和内部的两个统一。外部系统主要指从课程决策到地方课程、从校本课程到教师理解的课程、再到学生理解的课程之间价值结构呈现流动性,从而形成完整的社会系统。这就需要各部门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认真研究和分析基础文化知识对各专业学生的不同作用,体现差别化设置,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达成统一。如高职营销类专业,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对其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物理、化学等课程除了从事相关行业的营销工作外,对一般营销人员来说并不需要高层次的学习,因此,高职营销类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要以语文、数学、外语等相关课程为主体。另外,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价值的内部结构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时间、进展过程不断流动和变化的。这就要求这些基础文化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的要求,并根据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尤其要达到经济新常态对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新要求。如经济新常态下,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的一种新模式,这对高职营销类人才的计算机能力及网络常识有了新的要求,这样,高职营销类专业要加强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必修课部分是高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关键,但是,只有必修课程达到外在系统和内在系统的双层统一时,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才能在新的规格上得到质的飞跃。

第二个板块是选修课。虽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缺陷,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学生在某门课程上存在优势,甚至这种优势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毫不逊色。为了不淹没这些学生的优势,体现高职教育的层次性,选修课的开设必不可少。高职教育想要在求职市场拥有竞争性,只满足基本的文化教育往往是不够的,只有使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其次,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习专业知识服务的。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以学生兴趣和个人特长为出发点,也要体现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及工作实践的相关性,以缓和目前高职教育中各学科分割而造成的知识性断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以高职营销类专业为例,可以开设“文学中的经济学”“《战国策》谋士的口才研究”等文学和经济学及营销知识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以兴趣为基础选择想学的课程,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中领会基础文化知识对其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如此一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构建更为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采用情景教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语文科目为例,可以开设以辩论为主题的选修课程,每堂课针对一个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模拟,供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巩固相关知识。

最后,在考核标准方面,高职营销类专业也要体现时代的新要求。考核标准应该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在定位方面,认识到基础文化知识课程的必要性,虽然在课程比例上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小,但在重要性上却是同等的,所以,在考核标准上,要与专业课程并驾齐驱,同样重视。同时,教育者要认识到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培养多面型复合人才,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型、实践型的人才,能否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在考核标准上也要体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围绕市场、面向产业、服务学生,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最终把发展和改革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上来,从而为了迎合、满足考核标准,在教师的选择上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上也要体现时代的新要求,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符合经济新常态对高职学生包括高职营销类学生的培养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