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封建王公政权的改造与区域自治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封建王公政权的改造与区域自治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袭札萨克制度的废除与区域自治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1949年 9月23日,阿拉善旗札萨克达理札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率全旗官兵宣布起义以后,宁夏省对阿拉善旗原政权机构采取全盘接收原封不动逐步改造的方针。

阿拉善旗封建王公政权的改造,从全盘接收原封不动到区域自治的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从思想改造到制度的改革,逐步民主化与封建王公世袭制和等级制度的废除,上层札萨克制度的改革与基层苏木(乡)一级政权的民主建设,起义人员的团结教育安排使用与青年干部的培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从 1949年一直到 1958年旗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平民官员出身的上层人士段巴图尔当选为旗长, 36个巴格合并为20个苏木,苏木政府和党委的建立,牧业合作化的实现,才基本完成。

世袭札萨克制度的废除与区域自治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1949年 9月23日,阿拉善旗札萨克达理札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率全旗官兵宣布起义以后,宁夏省对阿拉善旗原政权机构采取全盘接收原封不动逐步改造的方针。10月中旬,解放军十九兵团和宁夏省领导在银川接见达理札雅时,曾明确向其表示,阿拉善旗行政机构暂不变动,达理札雅继续主持阿拉善旗的军政事务,根据《共同纲领》逐步实行民主建政。达理札雅等民族上层害怕共产党派人去接收阿拉善旗政权, 10月15日,在原阿拉善旗政府政务(扩大)会议,提出了所谓的 “改革方案 ”,未经报请宁夏省批准,将原 “阿拉善霍硕特旗政府 ”改名为 “人民政府 ”,“设旗政务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由各巴格选举委员 36人组成之 ”,将原 “理事官厅 ”改名为 “人民法院 ”,将原 “稽查局 ”改名为 “人民公安局 ”。宁夏省委不同意。11月22日,宁夏省政府电邀达理札雅去银川商讨阿拉善旗人民政府组建问题,达又提出不同意宁夏省派大量工作人员来阿拉善旗改组旗政府,不同意将阿拉善旗划宁夏省管辖,只允许来 10人,但不要陕北人和山西人,省里负责同志明确向其表示,阿拉善旗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宁夏省辖的自治区,旗人民政府应有共产党人参加,应实施《共同纲领》。达理札雅对共产党人参加阿拉善旗政府和阿旗归宁夏省领导持有异议。由于达理札雅思想不通,组建阿拉善旗人民政府的问题,只好暂时放下。宁夏省政府遂派出云祥生、郭全德、王延等 6位同志组成的工作组到阿拉善旗帮助工作,了解情况,进一步协商旗人民政府组建问题。

工作组个别负责同志,未经认真研究,即参照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建设 “三三制 ”的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上层人士提出的阿拉善旗政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坚持共产党人要占到三分之一。上层人士同意共产党人参加 4人,还嫌少,要把张仁、张钦武从委员名单中去掉,达理札雅坚持不减张钦武。宁夏省委研究后,认为阿拉善旗是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不同于回族聚居的宁夏各县农业区,更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机械搬套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三三制 ”的办法是不适宜的。抗日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极力反对我们党在华北、华中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而我们当时则必须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以推动全国民主化,坚持抗日战争。当时为了保证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因此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占三分之一的名额。现在我们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已经建立,对和平解放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争取团结民族上层的大多数,只要他们承认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共同纲领》,可以采取更加迂回、曲折、缓进的办法,力求平稳地、不流血地逐步实行对封建王公政权的改造和民主改革。达理札雅家族在阿拉善的统治有200多年的历史,有传统的影响和一定的社会基础,不能一下要求他怎样进步,我们要帮助他进步。遂于 1950年 3月31日,正式宣布阿拉善霍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任命达理札雅为人民政府主席,罗巴图孟柯为第一副主席,中共阿拉善旗工呐委副书记蒙古族的云祥生同志兼任第二副主席,原管旗章京陈爱尔德尼巴图为第三副主席。在旗人民政府政务委员会 13名委员中,只有中共阿拉善旗工委书记曹动之同志一人参加,撤回了工作组原提出的拟参加政务委员会的两名共产党人的名额。委员中除白海风、巴文峻、何兆麟三位对阿拉善旗起义作出贡献的外籍蒙古族上层人士和多年在阿拉善旗工作的外籍汉族知识分子李文钦外,段巴图尔、罗永寿、白诚禧、罗瑞光、陈那笋巴图、胡艾力佐巴依尔、李福海、杨富存都是阿拉善旗上中层人士,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以《共同纲领》为基础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政权机构。既改变了历史上不要汉族人参加政权的封建王公专政的传统观念和历史造成的民族隔阂,也消除了民族上层怕接收、怕夺权的恐惧心理,稳定了阿拉善旗的局势,在以后争取德王、李守信残部投诚,剿匪肃特,逐步实施民主改革,以及推进阿旗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

早在 1949年 10月13日,毛泽东在致各中央局的电报中即指示各地,要开好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把它当成是中国共产党联系数万万人民的一件大事,对于党内外干部获得教育都是极重要的。11月27日又指示各中央局必须充分注意召开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肃清特务,减租减息,征税征粮,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宁夏各县 1950年都先后召开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阿拉善旗推迟到 1951年才召开。

阿拉善旗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 1951年 11月1日到 13日召开的。应出席代表 178人,实出席代表 174人,其中蒙古族 114人,占65.52%,汉族 47人,占27.01%,回族 12人,满族 1人,占 7.4%;男 162人,占 93.1%,女 12人,占 6.9%;界别中有人民政府干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妇联、工会、工商联、文教卫生等干部代表 62人,革命军人代表 7人,工人代表 5人,牧民代表 34人,农民代表 11人,学生代表 1人,商人代表 12人,自由职业者代表2人,城镇家庭妇女代表 4人,宗教界(喇嘛)代表26人。会议听取了旗人民政府达理札雅主席作的《旗人民政府两年来的工作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以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生产建设、财政收支情况等专题报告,听取了中共阿拉善旗工委书记李健同志作的《正确执行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为建设新的阿拉善旗而奋斗》的政治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是阿拉善旗各族各界人民参加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开端。其特殊意义在于,第一,它宣告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消亡。解放以后我们不承认封建等级制度,但并没有公开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各族各界代表会议的召开,代表条件规定,只要赞成《共同纲领》,年满 18岁之公民,除患精神病和被剥夺公民权利者外,不分民族、阶级、性别、宗教信仰,均可当选为人民代表。这就明确宣告在蒙古人中从此再也没有了 “台吉贵族 ”和“哈刺楚 ”人格上的区别,没有了王、台吉的区别,“阿勒巴图 ”“哈里雅图 ”“沙比公、也没有了 、 和那尔 ”的区别,更没有了主人和 “包衣 ”家奴(扣布得)的区别,在政治上、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劳动牧民的代表可以和过去的 、、“王爷 ”“协理台吉 ”“管旗章京 ”共聚一堂讨论本旗大事,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第二,它宣告阿拉善旗境内不论蒙古族还是汉族、回族、满族,都有平等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建设阿拉善的精神。因此对广大的干部群众以及民族上层人士都是一次深刻的、现实的人民民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教育,对推进阿拉善旗的民主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还选出了由李健同志为主席,何兆麟、金允诚(女,满族)、陈那笋巴图、周生祥(回族)为副主席的 33人组成的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在推动人民代表会议决议及旗人民政府政策法令的贯彻实施;联系人民代表、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协助政府动员人民进行各项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的建议、意见及人民的申诉、批评,推动人民民主,改善政府与人民的联系;组织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进行呐时事、政策和理论学习,加强各方面的团结,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旗工委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与封建札萨克世袭制度的废除

1953年 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在全国进行第一次普选工作。鉴于阿拉善旗情况比较复杂,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为防止简单急躁,操之过急,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动荡,宁夏省委决定并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同意,在基层巴格暂不进行普选工作,只召开巴格人民代表会议或座谈会议,协商推选出席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旗人民政府的旗长、副旗长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仍采取统一战线政权的形式,对达理札雅继续坚持团结的方针,除担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及新筹建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人民政府主席外,仍然兼任阿拉善旗旗长职务。

经过与各方面的充分协商和具体筹备后,阿拉善旗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 1954年 4月6日至 12日在巴音浩特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6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旗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选举达理札雅为旗长,段巴图尔、苏德保扎木苏、胡艾力佐巴依尔为副旗长;选举丁秀兰、马图门巴依尔、白图布巴依尔、左甲木英、李福海、李树德、吴图布新孟柯、拉希桑布、金巴图道尔吉、孟嘉福、罗恩凯巴图、罗步云、罗秀芳、罗桂芳、段塔拉腾岱、杨富存、满德立 17人为旗政府委员会委员。

旗人民代表大会是全旗最高权力机关。这次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达理札雅虽然仍然当选为旗长,但它却标志着封建札萨克世袭制度的废除。这一届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中,共产党人虽然仍只有苏德保扎木苏一人,但成分已有所变化,段巴图尔、胡艾力佐巴依尔虽然都曾是封建王公政权中的官员,但都是平民出身,比较接近牧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在旗政府委员中除继续保留一部分起义的民族中上层人士外,增加了一些本旗青年进步分子和人民代表。政府下属机构改处设科,由于原来担任处长的民族中上层人士大部分安排到新筹建的自治区(州)政府任职了,在科长中提拔了一批本地的青年干部,如蔡楚鲁、范额尔登巴图、陶乌力吉、陈才旺、赵智华、罗永秀等,担任了各科科长、副科长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作者与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本地蒙族干部罗步云、罗娜琳等合影

苏德保扎木苏同志,哲盟扎鲁特旗人,原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任科长,同自治区公安部办公室研究科长苏和、秘书科干事卜和、出版局干部原丹等 4人,由宁夏省委报请中央同意,是 1953年 1月由中央从内蒙古调到阿拉善旗工作的第一批干部。他们都蒙汉文兼通,有一定的政策水平,熟悉牧区工作并且是经过解放战争锻炼的蒙古族干部。来前内蒙古乌兰夫主席,宁夏省委李景林书记等曾亲自和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到阿拉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建设新的阿拉善贡献力量。原来宁夏省的意见,苏德保札木苏同志安排到旗政府政务处任副处长,苏和同志到旗公安局任局长,卜和同志也到公安局工作,经与达理札雅协商,除同意苏德保扎木苏同志到旗政务处担任副处长外,不同意苏和、卜和到旗公安局工作,后来苏和同志改任省民族医防队队长才进入阿拉善旗,后任自治州检察长。卜和同志到旗工委工作,担任新建的第一苏木工委书记,原丹同志到旗团委工作。1954年旗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旗工委建议苏德保扎木苏同志为副旗长候选人,李健书记亲自和达理札雅协商做工作,坦率地向达说,苏的任职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他是共产党的代表。也由于苏德保扎木苏同志到旗政府工作一年多,各方面反映良好,所以顺利当选为副旗长。

在此前后, 1951年 3月,宁夏省派省法院的韩治邦同志到阿拉善旗法院任副院长,派省税务局的原子美同志到阿拉善旗任税务局副局长, 9月调灵武县公安局长程希萍同志到阿旗任公安局副局长, 1953年调中卫县财政科长宗廷州同志到阿拉善旗任财政处副处长,旗工委组织部长贺满堂同志兼任旗政府人事室副主任。这些同志有的是土地革命时期、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陕甘宁边区老解放区的干部,他们到阿拉善旗后都降职安排使用,但他们都毫不计较,真心实意为少数民族服务。至此旗政府几个主要职能处室及法院、公安部门都有了共产党员担任副职,党的政策及工委的意图基本上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1956年,在基层巴格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巴格人民政府。1958年在旗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巴彦淖尔盟盟长的达理札雅自愿不再兼任阿拉善旗旗长,代表大会选举段巴图尔为旗长,富珠烈、程希萍、胡艾力佐巴依尔、罗永寿、范额尔登巴图为副旗长。封建王公政权的改造基本完成。巴格组织的改造与基层苏木政权的民主建设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阿拉善设旗编佐领后,依照满洲八旗制度,在札萨克、协理、管旗章京、梅伦章京、参领之下设佐领。嘉庆二十年(1815年)阿拉善第五任札萨克玛哈巴拉始在旗内设置苏木、巴格建制,全旗设 8个苏木、34个巴格,嘉庆二十六年(1821年)又增加2个巴格,为 36个巴格。

苏木,原为军事组织,相当于现代的连。设苏木章京(即佐领)正副各 4人,坤都拨什库(骁骑校)正副各 4人。苏木的基层组织是 “阿尔本 ”(什)相当于现代的排。基层官吏是 “档森拨什库 ”,全旗有 49名档森拨什库,每名档森拨什库管辖20户~30户不等。苏木章京只管属于王爷的 “阿勒巴图 ”一即 “苏木阿尔得 ”(箭丁),只管军队和军事行政事宜,而不管行政和司法事宜,没有管辖地域。由于 “苏木阿尔得 ”散居在各巴格,故档森拨什库兼管查“宝得 ”征税、派差抓 “乌拉 ”的任务。

巴格是与苏木并行的按地域设置的基层行政组织。除管理一般行政事宜外,还要处理民、刑事诉讼案件,负有进行裁判和鞭笞之权。巴格设巴格达木勒 3人至 7人。如巴音诺尔公巴格 “达木勒 ”有 9人,宗沙尔扎只有 3人,其中 1人为正职,其余为副职。处理事情时,须有三个 “达木勒 ”到场,重大事情除正 “达木勒 ”外,最少要有两个副职在场才能办理。牧民的纠纷不能不经巴格而直接到衙门去打官司,巴格处理不了的案件呈报旗衙门处理。人命案件和盗窃案,“巴格达木勒 ”一般都由巴格捕送旗衙门处理。 判处的权力只限于打黑鞭、罚钱与罚牲畜。打黑鞭只是在最后判决时才用,而且只能打 1次,25鞭。审讯中用杖条打多少次都是可以的。

苏木、巴格的官吏,按清理藩院则例规定,管旗章京以下的官员,台吉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而在旗的属下人中有适任者时,可以报请任用。实际上优先权还是在台吉贵族或有权势的人家,即是平民担任者也是从 “能当差有牲畜之人 ”内选拔。

由于阿拉善旗一直沿袭封建王公制度, “阿勒巴图 ”属于札萨克,“哈里雅图 ”是公爷或台吉的属民, 是喇嘛坦 ”的徒众。“阿勒巴“沙比那尔 ”“格根、图”可以迁居于他苏木,但只能做寄居户而不能改变其苏木籍,仍受原苏木章京管理,仍向原苏木交税; 虽可以自由迁徙居住,“哈里雅图 ”但也不能更换其巴格籍和随便更换主人,居住地址可以变,在旗的范围内其隶属关系不能改变,同样财产的所属关系也不能改变。就是不同的主人的 “阿勒巴图”和之间结婚之后, (税)仍须分别向各该原主“哈里雅图 ”“宝得阿勒巴 ”人缴纳,甚至原来的牲畜主人死去以后,其子孙还须分别向两户的主人交纳“宝得阿勒巴 ”。家住巴伦别立巴格腰坝的南公爷, 30户“哈里雅图 ”分散居住在巴伦别立、厢根达赖、好依尔呼都格、通湖、图兰泰、苏木图、布固图、科伯尔、红古玉林、巴音诺尔公、艾力布盖等 10几个巴格,由公爷派人管理。广宗寺(南寺)格根的 65户(喇嘛21人,俗户 44)“沙比那尔 ”,分散居住在巴伦别立、厢根达赖、好依尔呼都格、图克木、红古玉林、巴音乌拉、巴音诺尔公、沙尔扎等 8个巴格,“阿尔本达鲁古 ”“拨什库 ”负责由寺庙的收税、派差并进行管理。1937年旗保安总队建立时,在原苏木的基础上编为 8个大队,苏木的名称逐渐也就不存在了。1949年解放时基层只有 36个巴格,在磴口、四坝、宗别立、艾力布盖地区另设有 4个总管,管理收取地租及与农区有关事宜。封建王公多头管理的体制,巴格并未完全形成一级政权机构。

解放初期,对巴格这一层基层组织未予变动,只是通过举办巴格达木勒短期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但巴格组织既无固定的办公地点和房屋,也没有专职人员,不脱产的达木勒,有事临时集合,无事回家生产,两个月换一次班。1951年在旗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即建议改革巴格体制,实行属地管理,以适应新的形势。1952年 6月,宁夏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阿拉善旗的 36个巴格为乡一级政权机构,在巴格之上设 6个苏木,为旗政府的派出机构。巴格设巴格达 1人,副巴格达 1人;苏木公署设苏木达 1人,副苏木达 1人;定远营设苏木人民政府,为区一级政权机构。据此对巴格组织进行初步的改组改造,并开始建立苏木公署。根据当时条件,还不可能在巴格建立基层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旗工委决定先在苏木设立工委,以便加强牧区基层工作。1953年 1月10日,第一苏木工委正式宣布建立,卜和同志任书记。第一苏木辖定远营附近贺兰山沿边的厢根达赖、巴伦别立、克白那木嘎、苏木图、乌图、布固图、宗别立等 7个巴格。 1953年,由内蒙古自治区调到阿拉善旗工作的第二批干部拉希桑布、呼群、若希色登、德力格尔、贡其格、宝音图等同志来到阿拉善。这些同志也是蒙汉文兼通,都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多数原在锡林郭勒盟牧区工作,熟悉牧区工作和畜牧业生产。他们的到来有利于加强牧区基层工作。由于旗工委原来的主要领导人都到新筹建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工作了,拉希桑布同志担任了旗工委书记,呼群同志任组织部长,若希色登同志任宣传部长。牧区三、四、五、六苏木工委, 1953年后也很快建立起来,贡其格同志任南部腾格里沙漠地区第二苏木工委书记,辖有好依尔呼都格、通湖、扎哈道兰、艾尔克哈什哈、图兰泰、查汗布鲁格、查干淖尔 7个巴格;宝音图同志任中部第三苏木工委书记,辖有巴音乌拉、巴音布立都、沙拉布立都、库克布立都、吉兰泰 5个巴格;卜和同志调任西部第四苏木工委书记,辖有树贵、宗乃、雅布赖、巴丹吉林、艾力布盖 5个巴格;德力格尔同志任北部第五苏木工委书记,辖有巴音诺尔公、拐子、宗沙尔扎、巴伦沙尔扎、红古玉林、图克木 6个巴格;哈斯阿古拉同志调来后任东北部第六苏木工委书记,辖科伯尔、哈鲁乃、沙金套海、巴音套海、道兰素海、磴口 6个巴格。

1956年,在旗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各巴格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巴格达、副巴格达,巴格人民委员会,巴格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53年第一次普选中,由于条件不成熟,牧区巴格没有进行普选,以后几年,根据条件陆续在 9个巴格召开了三次巴格人民代表会议,在27个巴格召开了 1~2次巴格人民代表会议,在29个巴格召开了代行巴格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了巴格人民委员会。通过这种渐进的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教育,普遍召开巴格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成熟了。 1956年的巴格基层普选中,全旗2.66万人中, 18周岁以上的 1.76万人,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7人,因患精神病而没有选举权的 49人外,有选举权的 90.17%的人参加了选举。通过选举,群众把自己爱戴的、在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积极分子选为代表。共选出巴格基层人民代表 860人,其中蒙族 698人,占 81.2%,汉族 153人,占 17.8%,其他民族 9人,占 l%;妇女代表294人,占 34%。在各巴格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民主选举产生了巴格人民委员会委员 5人至 9人,共选出正副巴格达 63人,其中新当选者有 16人,占25%。在汉族较多的半农半牧区的巴格,选出了汉族的副巴格达,在蒙汉杂居的巴格,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当选为巴格人民委员会委员。巴格人民委员会中妇女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28.16%,有 3个巴格 3名妇女代表当选为副巴格达。在代表大会以后召开的巴格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设立了生产互助合作、草原管理、保畜委员会,文教卫生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这次普选牧民群众比较满意。沙拉布立都巴格老牧民巴图斯迪说: 才看到了“我活了 70多岁,真正的民主,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管理自己的大事,当家作主,这是毛主席给咱们牧民带来的好处。”

1957年,根据精简机构、充实基层,进一步促进基层政权民主化,以适应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经与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同意后,撤销了原来的 6个苏木,将 36个巴格合并为20个苏木,以苏木为乡一级基层政权机构。具体调整情况是:(1)克白那木嘎巴格改为苏木;(2)苏木图、沙拉布立都两巴格合并为锡林高勒苏木;(3)厢根达赖、好依尔呼都格两巴格合并为嘉尔嘎勒赛汗苏木;(4)宗别立巴格改为苏木;(5)乌图、布固图、巴伦别立三巴格合并为巴彦树贵苏木;(6)通湖、扎哈道兰两巴格合并为温都尔勒图苏木;(7)艾尔克哈什哈、查汗布鲁格两巴格合并为查汗布鲁格苏木;(8)图兰泰、查干淖尔两巴格合并为图兰泰苏木;(9)巴音布立都、库克布立都两巴格合并为豪斯布立都苏木;(10)巴音乌拉、吉兰泰两巴格合并为巴彦吉兰泰苏木;(11)树贵、宗乃两巴格合并为塔木素格布拉格苏木;(12)雅布赖巴格改为苏木;(13)艾力布盖、巴丹吉林两巴格合并为巴彦温都尔苏木;(14)巴彦诺尔公巴格改为苏木;(15)宗沙尔扎、巴伦沙尔扎两巴格合并为乌力吉笋布尔苏木;(16)图克木、红古玉林两巴格合并为巴彦洪格日苏木;(17)拐子巴格改为温图高勒苏木;(18)科伯尔、哈鲁乃两巴格合并为敖龙布拉格苏木;(19)沙金套海、巴音套海两巴格合并为哈腾套海苏木;(20)磴口、道兰素海两巴格合并为巴彦木仁苏木。合并调整后的苏木干部编制 11人,苏木公署 6人,苏木党委群众团体 5人。步骤上,合并后原巴格行政人员职务暂未变动,除临时指定原来一正一副巴格达主持全盘工作,其他正副巴格达都为助理,待选举后再正式确定职务。旗委决定代表性的人物不能精简,暂不准退休,要继续工作,有的调旗安排。本旗蒙古族青年党员干部赵乌兰柯、格日勒图、史础鲁、图门吉勒嘎拉、老迪、蔡楚鲁、马策仁道尔吉、陶斯勒格楞、道布吉尔、乌图那生等担任了苏木党委的书记或副书记或苏木达。调整工作于 1957年底顺利完成。

起义人员的团结教育改造使用与本地蒙古族青年干部的培养

1949年 1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给彭德怀和西北局的指示中说:“据青海省委迭次反映,马匪(即马步芳)余党,在许多地方煽动群众,组织反抗。请予以严重注意。除大力剿匪,省委、地委、县委集中做艰苦的群众工作,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外,各级政权机关均应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参加政府工作。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主席的这个指示,对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彭德怀同志在 1950年初到银川对宁夏省委也指示,阿拉善旗要团结各阶层,搞好统战工作,要把阿拉善旗工作做好,要很好培养民族进步青年干部,这样才能把阿拉善旗工作彻底搞好。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宁夏省委对和平起义的阿拉善旗上层人士采取了坚持团结的政策,政治上给他们安排了很高的地位,生活上也给予了必要的照顾。达理札雅除担任阿拉善旗、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人民政府主席外,还安排担任了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达理理札雅的夫人金允诚女士,除担任了阿拉善旗、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妇联主任外,还安排为宁夏省妇联副主任。罗巴图孟柯除担任阿拉善旗人民政府副主席、旗人民保安总队总队长外, 1950年 9月,又安排为宁夏省人民政府委员。陈爱尔德尼巴图,除担任阿拉善旗、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人民政府副主席外, 1953年又安排为宁夏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那笋巴图, 1953年也被安排为宁夏省人民政府畜牧厅长。段巴图尔于 1954年安排担任阿拉善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1958年担任了旗长。1953年 8月25日,西北局给宁夏省委对阿拉善旗工作指示中特别强调对达理札雅必须坚持团结的方针,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仍以兼任旗长较为合适,并在生活中给达以实际照顾,同意将达的王府用费和他的特殊招待费等列入特别支出项目,在预算中予以报销。

对阿拉善旗民族上层人士的子女,也十分重视对他(她)们的教育培养和使用。达理札雅的小女儿和儿子通过内蒙古农牧学院等院校的学习,在内蒙古自治区机关安排工作。罗巴图孟柯的女儿罗娜琳(罗秀芳),1951年任阿拉善旗妇联副主任,后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巴盟, 1980年任阿拉善盟卫生局副局长, 1983年任阿拉善盟妇联主任。

对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中上层人士罗永寿、左甲木英、段塔拉腾岱、李树德、齐文魁、金巴图道尔吉、司乌图那生、黄孟柯艾力佐、陶光瑞等, 1954年以后都安排在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州)人民政府的民政、财政、畜牧、文教、办公室、粮食等职能部门任处长,或人民法院副院长。对起义的原旗政府科长以下干部,主要采取在职学习,或到宁夏省干校学习的办法,学政治常识,学马列主义理论常识,学《共同纲领》,学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绝大部分都妥善安排使用,在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阿拉善旗工委根据毛泽东主席、西北局及宁夏省委的指示,特别注意从民族青年干部和学生中选派一批人到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团校、西北团校去学习培养。20世纪 50年代初在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学习的,有格日勒图、乌伦赛、罗迪、金苏依勒、胡巴图巴依尔、何呼格吉勒图、那木吉勒才仁、范额尔登巴图、胡敖特汉岱、宋如布、马那顺敖其尔、图布敖其尔、杨宪忠、赵智华、雷振邦、达淑英、任阿尔腾敖其尔、额尔登达赖、措迪布斯、罗阿拉腾敖其尔、阿达西、孟柯巴图、毕德日雅、巴瓦、查嘎岱、巴图楚鲁、布音吉尔格勒、布音图、于汉秉、那彦泰、黄对岱、扎纳、黄孟柯乌力吉、宋布日达赖、图瓦岱、苏德那木巴拉吉、苏德那木旺楚克、陶德日海、道布吉尔、杨宪孝、杨永忠、张秀梅、于鸿一、杨永义、尹少琴等共 40多人。1952年、1953年在中央团校和西北团校学习的有赵乌兰柯,史乌力吉巴根、那乌力吉、笋尔布、布音别立格、希尔布扎木苏、才旺道尔吉、胡伯、巴图达赖、曹勒门、查汗夫、图布吉尔格勒、巴娃(女)、贺才登等 10多人。经过西北民族学院、中央团校、西北团校培养的本旗青年干部, 1956年以后,不少同志担任了基层苏木公署和苏木党委的主要负责人。20世纪 60年代初,蔡楚鲁、额尔登达赖、道布吉尔、格日勒图等同志即担任了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副旗长、副书记。到20世纪 80年代初格日勒图、乌伦赛、赵乌兰柯、额尔登达赖等同志先后担任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的旗长、旗委书记;后来乌伦赛并担任阿拉善盟盟长、书记、内蒙政协副主席,蔡楚鲁担任了副盟长,格日勒图担任了阿拉善盟检察分院检察长,范额尔登巴图、赵乌兰柯、史乌力吉巴根担任了阿盟政协副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对阿拉善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作者(左一)与原阿拉善盟盟委书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乌伦赛在一起

保安总队的改造与地方人民武装的建设

阿拉善设旗编佐领后,按清理藩院则例 “凡佐领之丁 150,三丁而授一甲,每佐领马甲 50人,闲散 100人。”全旗有 8个佐领,有箭丁 1200名,称 “阿拉善兵马队 ”。闲散即预备役。“遇有马甲即现役,平时分派于各地驻防, 出征等事,以二丁差遣,一丁留家 ”。王爷的 “阿勒巴图 ”均隶苏木籍,即所谓“苏木阿尔得 ”,除负担各种赋税外,有服兵役的义务。男子 18岁服兵役, 60岁免役,有事召集,无事游牧,隶属于佐领的管下,佐领即苏木章京。苏木章京备有箭丁册子,叫做 “沙拉档子(黄册子),每三年比丁一次,登记整理箭丁册子,除了箭丁,不包括其他人。“沙拉档子 ”由旗里填制,盖札萨克印后颁发给苏木章京,由苏木章京分发给 “档森拨什库 ”,再由 “档森拨什库 ”分发给基层 “阿尔本达鲁古 ”。1932年改为 “保安队 ”。抗战时期, 1936年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任命达理札雅为少将司令,陈爱呐尔德尼巴图为少将参谋长。1937年成立阿拉善旗保安总队,罗恩凯巴图任上校总队长,罗巴图孟柯任中校参谋长,下辖 8个大队,每大队下辖 3个中队,共24个中队,编制 3000人。1938年达理札雅被软禁,保安总队被解除武装。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发动全面内战的需要, 1946年 9月1日又恢复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达理札雅晋升为中将司令,陈爱尔德尼巴图仍任少将参谋长,罗巴图孟柯任阿拉善旗骑兵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罗曹格图盖立勒任上校副总队长,罗永寿任中校总队副。保安总队编制 5个中队, 1个通讯分队, 1个勤务分队。共编 1386人,马 1053匹,骆驼 417峰。装备有电台 7部,机枪24挺,迫击炮 3门,步枪 750支。一中队长杨富存,二中队长陶光瑞,三中队长范乌图那笋,四中队长罗都固尔扎布,五中队长罗步云。分布情况是一中队驻巴音套海,主要负责磴口、三盛公、四坝一带防务;二、三、四中队驻定远营,五中队负责定远营以南防务。大部分兵力分布在全旗边界 43个防卡上。1946年冬又成立了一个 36人的分队,由段塔拉腾岱任分队长,驻防北部苏洪图防卡,负责中蒙边境地区防务。

按清朝规定的比丁制度,喇嘛和公、台吉所属的 “哈里雅图 ”、格根所属的“沙比那尔 ”是免除兵役的,可是阿拉善旗从同治年间开始,这些人也都被征调服兵役了(未入籍的汉人不能服役)。实行轮换值班制度,先是 4个月,后改为 6个月。士兵的枪和衣、食由旗里发,被褥自备,分队长以上的手枪自备。吃的是每月25斤面, 5元(老法币)菜金,饭量大的人吃不饱,有钱的自己另买着吃,没钱的只好饿肚子。平常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病,大部分是性病,请假的特别多,士兵总盼望快换班回家,回了家就不愿回到兵营去。士兵违犯纪律,则被揭背花(用皮鞭子打背)、打手板子、罚站岗、罚苦役。还有四五十岁当兵不合格的,名义是兵,实际上做劳役,如给旗府、兵营、王府以及其他官员家烧茶、做饭、打扫院子等,官员家只管饭吃,其他一切不管。因此,服兵役是人民一种沉重的负担。阿拉善旗保安总队按其特点和性质,是一支封建的、民族性的、轮换制的义务性的地方武装力量。

阿拉善旗保安总队起义后,宁夏省委和宁夏军区采取全盘接收原封不动,仍令他们维持阿拉善旗社会治安。1949年 10月15日原阿拉善旗政府召开的政务扩大会议提出的 “改革方案 ”,未经宁夏军区批准即将原 “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 ”改为 “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保安司令部 ”,下设骑兵保安总队,辖 3个中队。中共阿拉善旗工委建立后, 1950年 4月才经宁夏省委、宁夏军区批准将其正式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阿拉善旗人民保安总队,仍编 5个中队。任命罗巴图孟柯为总队长,罗瑞光(即罗曹格图盖立勒)为副总队长、罗步云为参谋长,孙明海为副参谋长。不再设立区防司令部。同时在保安总队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由旗工委书记曹动之兼任政治委员,后由李健书记兼任政治委员,派朱子春同志为副政治委员,任翔为政治处主任, 1952年,宁夏军区派刘孔融同志任副政治委员,陶克涛为政治处副主任,在 5个中队先后派了政治指导员。

2006年,与乔桂章看望原巴彦淖尔盟军分区副政委刘孔融同志

经过一段工作和调查研究,根据原保安总队的性质和特点,宁夏军区和旗工委决定对阿拉善旗保安总队不按一般国民党部队来对待,把保安总队的改造工作当成地方工作和群众工作来做,把保安总队办成教育广大牧民的学校。宁夏军区明确指示保安队工作归旗工委领导,也归军区领导。政治工作主要是对部队进行中国革命、人民军队本质和民族政策的教育。团结稳定上层,搞好下层,重点放在班排。举办班、排、中队干部轮训班,自上而下地开展民主教育,提高政治觉悟。经过与总队长协商同意,在保安总队建立了军政委员会,重大事务都经军政委员会讨论决定,改变了凡事总队长一人说了算的体制。经过两年的工作,使部队官兵的政治觉悟逐渐提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了民主;废除了军阀主义的打骂制度,实行官爱兵、兵尊官的运动,改善了官兵关系,干部学习了新的带兵方法,官兵团结了;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减少了,改善了军民关系;实行了经济民主,使部队生活改善了;加强了文化娱乐活动,活跃了部队生活,初步建立了劳动观点。保安总队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1951年,根据全国精简整编精神和阿拉善旗保安总队的实际情况,为了减轻牧民的服役负担,增加牧区生产力,减轻国家和阿拉善旗的财政开支,宁夏军区决定,有步骤地慎重地对阿拉善旗保安总队进行精减。第一步对当时上班的 684人暂时维持现状, 1952年 4月换班时再减为 300人或稍多一点。宁夏军区领导征求达理札雅的意见时,达表示阿拉善旗地广人稀,卡子很多,蒙民不愿当兵,恐怕回去后今后不好动员。经慎重研究后, 1952年 3月,保安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阿拉善旗公安大队,设党委,隶属宁夏军区领导。公安大队大队长罗瑞光,副大队长杨富存,政治委员李健(兼),副政委朱子春、刘孔融,参谋长罗步云,副参谋长孙明海。大队下辖 4个中队,编制 650人。供给按国家规定完全由政府财政解决,大大改善了部队的待遇。按照个人自愿去留两便,妥善安排的方针,愿意回乡从事生产的可以回家从事生产,愿意留在部队的可以继续留在部队,使阿拉善旗每年服兵役的人数由解放前夕占蒙古族牧民人口的 1l%左右降到 5%,大大减轻了牧民的负担,深得广大士兵和牧民的拥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