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权与商人的短暂蜜月

政权与商人的短暂蜜月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几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施的是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政府试行年度预算,并大大改进它的税收和财政工作。美国为了在中国扶持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率先与中国合作,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关税自主权。接着,各国先后都与中国缔结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黄金十年”:政权与商人的短暂蜜月

1928年,北京政府倒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商业发展和资源的流动。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几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几项举措主要是:关税自主,裁撤厘金,发行公债,改组银行,币制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施的是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政府试行年度预算,并大大改进它的税收和财政工作。

抗战前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和货物税,这三项收入平均比例为70%以上,最高达到81%,其中关税又是财政的主要收入。

img58

作为民国时代国家焦点的上海,承载了太多的繁华与梦想。

1928年6月,二次北伐收复北京,7月宋子文就到北平与各国协商关税问题。美国为了在中国扶持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率先与中国合作,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关税自主权。接着,各国先后都与中国缔结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是,日本人一直在关税问题上同中国过不去,迟迟不肯修约,直到1930年5月才签订了《中日关税协定》,中国的关税自主终于实现。

关税自主后,国民政府不但有了较为稳定且数量可观的财源,而且有了发行公债的担保手段。由于银价下跌,政府将进口税从以白银为计算标准改换成以黄金为计算标准,税率从1929年的4%增至1934年的25%。由于这一改革,关税收入有了很大增长,增加了政府的岁入,1934年关税收入的数量比1928年翻了一番多,为政府提供了财力支持。

在国库收入方面,1928年为4.34亿元,1934年为9.18亿元,增长了一倍多。1931年至1936年间,工业增长率平均达到9.3%。交通事业方面的发展尤其蓬勃,到抗战前,铁路总长已达2万余公里,新修公路8万多公里。

一般来说,关税首先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手段,然而国民政府为了应对庞大的军费开支,却把关税当成了增加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1936年,进口生活必需品的税率是83.7%,而进口奢侈品的税率只有38.1%。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生活必需品的税率再高也会进口,不会减少关税收入,而奢侈品的税率较低,可以鼓励进口增加税收。这一高一低中,原材料、机器和成品都一律课以同样的进口税,使得普通百姓与巨富承受同样的负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被抛于脑后,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几乎完全陷于停滞。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党即制定了《处理逆产条例》,规定将北洋政府官营工业全部收归国民政府所有,对于北洋军阀在企业中的个人投资也予以没收充公。依据此条例,它接收了北洋政府的大部分企业,成为南京政府早期国家资本的主体。

政府资本垄断了铁路、公路、航空和通讯事业,兴建了一批影响全国经济的重化工业企业,同时以国家银行贷款方式,向私营轻工业企业渗透。资源委员会享有钨、锑、锡的出口垄断特权。最大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被收为国营。

对于金融业这样的命脉行业,国民政府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并凭借国家强权一步步夺得了核心控制权。其时中国金融界的两面旗帜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行均在北京。为加强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力,1928年,宋子文将新的中央银行定址上海,并命中国、交通两行总行迁往上海。多家银行随之南迁上海,导致了上海作为中国唯一金融中心地位的最终确立,而政府垄断金融的目的也就更易于达到了。

中央银行是国民党政府金融垄断体系的中心。1928年中央银行成立时,曾标榜以全民之利益为目标,实际上却凭借其垄断地位与普通银行竞争营业,进行投机事业,攫取巨额利润。

商业银行中,政府着力扶持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大政府银行。1928年,四家银行有资本6400万元,占全国银行业资本总额的34%,到1935年达到41%;1928年,四家银行的存款总额5.54亿元,占存款总额的49%,到1935年达到总额的56%。央、中、交、农四银行加上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和中央信托局,成为国民党政府垄断全国金融业的“四行二局”。政府利用这一金融垄断体系垄断了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控制或吞并全国各家商业银行,操纵全国的金融市场。

在“黄金十年”中,国民政府主要的困难除了财政歉收,就是金融体系自主化的问题。南京政府成立之初,市面流行的货币主要是种类繁多的银元,还有各银行发行的形形色色的纸币,而在商业往来和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单位仍然是银两。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此地与彼地、中国与外国,各种币值并行混杂,紊乱不堪,堪称世界货币史上的奇观。

1933年,南京政府在全国推行“废两改元”,统一货币,实行银本位制。但是,银本位制受到世界银价的剧烈冲击。

1934年6月,美国实行《白银法案》,放弃金本位,高价收购白银作为财政储备,世界银价暴涨,对国内银行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买南京政府的债券,而将大量白银运往美国,转手之间即可以获得10%的利润。白银大量外流,使中国出现了银根紧张的经济恐慌,政府债券销售量一落千丈。

在银根恐慌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为了制止白银外流,宣布对白银出口征收关税,而中央银行则免税出口大量白银和黄金,当年盈余1200万元,而上海各银行获利最多不过百万元,中央银行成为全国最赚钱的金融机构

1935年,国民政府利用美国白银政策在中国引发的金融恐慌,趁机以公债入股救济,接管了主要银行。政府从1亿元金融公债中抽出1500万元强行注入中国银行,使官股达到总资产的50%;抽出1000万元注入交通银行,使官股达到55%,从此一举控制了两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之后政府又如法炮制,全国2566家银行有四分之三被政府控制。中国银行在宋子文的推动下控制了15家纺纱厂,占全国纱锭数的13%,并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卷烟、面粉、稻米等领域。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传统江浙财团经济霸权的瓦解。

1935年11月,在英国专家的帮助下,南京政府推出了根本性的币制改革方案。考虑到白银外流和国际市场上银价波动较大等因素,决定废止“银本位”制度,采用纸币流通制。按改革方案的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不得再用现银和银元。同时宣布“白银收归国有”,民间的银元必须在三个月内兑换成法币。币制改革后,南京政府将大量白银运到纽约、伦敦换取外汇。有了外汇储备,法币也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币制改革使南京政府的腰杆硬了起来。从20年代中期一直到30年代末,全国物价大体平稳,丰收年景的部分农产品价格还有所下降。工业品方面,由于欧、美、日展开商品竞争,棉布和石油等洋货还降价促销。对外贸易发展也较迅速。但是,政府每年为军事和还债花费了财政收入的60%至80%,只有占预算总数的8%至13%留作政府机构开支和进行生产,几乎没有积累起支持工业生产长期发展的资金。

单从数字上看,“黄金十年”的发展速度和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年份相当,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没有有效地使中国经济从停滞中走出来。但是,由于其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和这一时期广泛的中外交流,史学家眼中的30年代(1927年至1937年)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今天的很多文艺作品一提这个时代就是逝去的繁华:洋房高耸,商店林立,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充斥洋货和外国事物的都市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